我花了一個下午寫這篇文章,但是我的蛙她還沒有回來,甚至連一張明信片都沒有……
如果說最近有沒有那麼一款遊戲,讓你輕鬆中帶點緊張,讓你安逸中帶點焦灼,讓你平淡中帶點期待,沒有精妙的操作,但會讓你躁動不已,沒有悠揚的音樂,卻讓你嚮往不已,有的,那便是《旅行的蛙》(《旅かえる》)
RC遊戲組裡的小夥伴們,最近也是愛的不行,每天都在鞭策著她/他的愛蛙
最近刷爆朋友圈的青蛙旅行,在下也是跟風玩了一波,顛覆了我對手遊的認知:上手操作2分鐘後,居然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做了,是讓我沒有想到的。
這遊戲玩法我總結了一下:等就完事了 等呱出門——等呱回家
作為高貴的玩家被一隻呱帶著節奏玩遊戲,我本身是拒絕的,但後來發現居然並沒有什麼卵辦法,而且還得給它買這買那收拾好,又當爹又當媽,還得招待它的狐朋狗友??就為了幾張明信片....
到目前為止,這是一個完全讓我不想充錢的遊戲,可以說是非常佛性了,比起讓我分分鐘想充648的王者榮耀,十分沒有牌面,麻煩騰訊爸爸趕緊代理一下,搞個呱呱農場。
--來自「煩惱著:想充錢而不能「的「鑽石小炫」小夥伴
從養四個野男人的坑中好不容易跳出來,又開始養兒子了。
給他取了個名字:Loki,然後天天看著小屋和院子。
我家基妹咋還不出去,鬱悶
我家基妹終於出去了,撒花
我家基妹咋還不回來,糾結
我家基妹寄信回來了,開心
我家基妹信來了人呢,等待
我家基妹終於回來了,萬歲
我家基妹在床上看書,真乖
我家基妹在桌上吃飯,好萌
我家基妹在家削木頭,可愛
我家基妹咋還不出去,鬱悶
(自動循環...)
分享一下養兒子是什麼感覺:
基妹在家只看書: 兒子愛看書隨我
基妹出去旅行了:兒子愛旅行隨我
基妹第二次旅行就徹夜不歸:兒子真愛玩隨我
基妹第三次旅行就交到朋友了:兒子社交能力賊強隨我
基妹出門不在家很久不回來,看著空蕩蕩的屋子,感覺心裡也空蕩蕩的,仿佛空巢老人
現在一覺醒來通知顯示基妹兩小時前回家了,趕緊打開遊戲,看見一大堆基妹帶回來的禮物,感慨:是我親兒子了。
不過有個十分生氣的點!我覺得它比我過得幸福多了!
我也想有個人幫我收拾行囊等我回家我一個人跑出去旅行她看到我還覺得我特別可愛!
可是我沒有,工作使我快樂,嫉妒我呱崽,嫉妒使我質壁分離!
來自原本「只想要和青蛙做兄弟,沒想到卻是親兒子」的「雷神託爾」小夥伴
曾經我是一名劍客
颯!
一人一劍,馳騁於峽谷間
進能越塔殺敵以一敵五
退能死守高地不惜軀命
徵戰數載馬革裹屍
疾風劍法無情地在戰場上收割
我終於也領會到殺人如麻是有多麻
直到那天
我在峽谷的河道裡遇到了一隻蛙
它背著行囊,帶著便當
在峽谷裡走走停停
我說:小兄弟,我買無盡還缺點錢....你看?
蛙沒有理我
似乎是視死如歸,放浪形骸的勇士蛙
似乎又是聽不懂國語的香港蛙
罷了
古來徵戰幾人回
既然與蛙有緣
不如紅塵中作個伴吧
卸下戎裝,塵封利刃
從此我歸隱山林
一身修為盡傳蛙
而蛙也繼續旅行
只是偶爾會寄些明信片
講一些旅途中的趣事
摯友啊
你何時回家
老友已等待多時
(這人是瘋了吧,寫個感想還要寫詩的)
----來自「蛙兒子久久不肯回家」的已被逼瘋的留守老人「Ruok」小夥伴
(瘋成這樣,我怎麼配圖?)
除了小夥伴的強力推薦以外,根據標題所示。我個人有六個理由推薦《蛙的旅行》給你
第一個:遊戲藝術風格,你看了就是愛不釋手
遊戲的畫面就是玩家的第一印象,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之後許多的不愉快,都能用回憶美化,廠商不遺餘力的優化畫面,就是為了能夠吸住玩家的眼球。
然而畫面約優秀,越貼近現實,越貼近現實,就有現實和技術這兩座不可逾越的「高山」,遊戲開放商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用獨特的藝術風格來打造遊戲畫面,感謝,廠商們的「另闢蹊徑」,讓遊戲與電影的畫面表現,更大,給我們更多「賞心悅目」。
《旅行的蛙》也是如此,水墨簡筆畫風格,很容易想到兒時的繪本,營造出童話般的夢幻,而且在每一張明信片(CG)中,細節滿滿,視覺可見的光影變化,顏色深淺有序,讓畫面有了縱深感。
是的,相信大部分入坑,就是看見一張一張,溫馨且充滿童趣(或禪意)的明信片。
第二個:你可以借著青蛙,走自己理想中的路
談論起旅遊,身邊人總會有著太多的想法,但是很多時候因為太多的限制,旅遊只能流連於書中,口中,腦中。但是人心不死,世界這麼大,總想著出去走走看。
《旅行的蛙》中,主角是一隻長著半月死魚眼的青蛙,帶著葉子編的帽子,帶上食物四處去旅行,在旅行過程中,她會通過寄明信片的方式,告訴玩家去何處旅行,分享她的經歷。
仔細想想,這不是被工作生活壓的喘不過氣的人們,最大的願望之一嘛?更何況,遊戲開放商製作也十分細心,明信片(CG)中,不少都是取材於實景。
(能看得出對應上面的哪些圖片嘛?)
第三個:收集要素這麼多,你和蛙都停不下來
遊戲中最大的快樂,自然是收到青蛙的明信片,除此之外,還有娃娃的朋友,蝸蝸,蝶蝶,鼠鼠等等,同樣的明信片,因為不同的朋友,收穫的快樂是完全不一樣的。
更何況,懂事的娃娃還會給我們帶來各地的土特產,收集起來又是一件快事,而且還極具實用性,萬一哪天去了日本,不知道要買啥,你大可可以打開遊戲參考一下(對不起,我開玩笑的)
(喜歡左邊還是喜歡右邊呢?)
第四個:勇者式的旅行,出門在外都靠朋友
有一張圖,我看到的瞬間,就決定下載這個遊戲,在外四處旅行時,能夠結交各種各樣的夥伴,分享食物,分享經歷,分享快樂,留下回憶,留下明信片,讓我嫉妒。
這樣一段純粹的冒險友誼,這樣一段純粹的輔助友誼,這樣一段純粹的短暫友誼,用默片形式體現出更加讓人嚮往。
第五個:你以為你是玩家,其實你是「媽」
正如前面又當兄弟,又當媽的「雷神託爾」同學一樣,這個遊戲足以激起你的母性和保護欲,你家的蛙孩子永遠先的那麼叛逆,當她在家時,就像初高中的孩子一般,你盼望著他出去旅行,她卻一動不動,希望她睡覺時,她就在寫日誌或者做木工。你能做的,除了盼望她去世界看看,剩下就是準備食物。
當她帶著你準備的食物,旅行裝備外出後,她就如外出找工作的孩子一般,你輾轉反側,只盼她早日歸來,不行也得寄下明信片,報一個平安,些許安慰,馬上就被焦急的等待所打敗。
是的,你給她買吃的,買穿的,為她擔心,為她緊張,不求回報,只期待她找到自己的意義,只希望她能平平安安,如此偉大,除了「親情」,還能是什麼?
(簡直就是根據玩家的真實事件改編)
試問,是上圖的情況,還是下圖的情況,讓你更捉急?
第六個:沒停過《蛙的旅行》,聽過《貓咪後院》吧?
安利的時候,有個背書不是常識嘛?開發廠商是HitPoint,它的上一部作品《貓咪後院》(Neko Atsume: Kitty Collector)同樣風靡,《貓咪後院》與《蛙的旅行》一樣,玩家是一個旁觀者,你無法直接與遊戲中的喵互動,你只能通過購買等運營行為,影響喵的一些行為和後果。
《貓咪後院》就已經十分清心寡欲了,而在《蛙的旅行》中,運營行為更是被刪減到了「購買」與「裝備」,留下《貓咪後院》的精髓,一切皆隨緣,讓玩家在遊戲是充滿了期待。
(這個也是神作,值得一試)
那麼就說說三個不推薦的理由
你喜歡繁瑣的操作,就別下這遊戲了
正如上文所說一樣,操作只有點點葉子,買買食物和道具,為娃娃準備下行李,極簡的風格會或許會讓你的期待落空。
如果你無法「滿懷希望並等待著」,遊戲將會十分的乏味。
(等待是這個遊戲中,最多的要素)
你喜歡競爭要素,排名,pk,就別下這遊戲了
都沒有,真的都沒有,你唯一能讓朋友的羨慕的,就是你解鎖的一張別人沒有明信片,而別人很快也會拿另外一張明信片曬你一臉。
是不是想起來,小時候集卡的體驗,就是那樣,不是強社交,但是就是調起你的情緒,讓你和別人一起分享。
你沒有耐心的話,或許可以先下一個試試看。
《蛙的旅行》是需要耐心的遊戲,就如同家長對待不懂事的孩子一般,你無法主動影響蛙孩子的行為,你做的只能等待,等待她出門,等待她回來,沒有耐心的話,整個遊戲都是煎熬。
如果你缺乏耐心,還是先下一個試試吧,說不定你能夠感受到其中的禪意,戒驕戒躁……
而且沒有中文,更煩了,不過已經放出翻譯的包了,安卓玩家有福。
(就問你那不難受?)
實話,我是感覺不到什麼禪意的,畢竟生活中處處都是禪意,並不需要一隻青蛙來提點,我如世俗之人一樣,工作與生活難以調度,人際關係與自我保持難以平衡,理想與現實難以兼顧,需要就是那麼一樣東西,讓我有所寄託。上一次是貓咪,這一次是青蛙,確定以及肯定還有下一次。
回復「暗黑」可以一起看看《通過《暗黑破壞神》系列的角色變遷,了解到底說了一個什麼劇情》
回復「英雄無敵」可以一起了解《大家還記得《英雄無敵3》吧,那劇情還記得嘛?》
回復「雅典娜」讓你看看《98年引領比基尼的浪潮的麻宮雅典娜》的泳裝變化歷
回復「感動」看看《年度感動,來自谷歌的How》如何感動上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