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蓬溪古村-龍潭古道,尚有朱熹墨跡遺存,為謝靈運後裔聚居地

2020-12-25 溫州古道

近雲山舍

(朱熹)

忠孝持家遠

詩書處世長

龍潭古道,系民間古通道,位於永嘉縣鶴盛鎮蓬溪村,經上橫路嶺,去往大山底村的古道段,可遠觀百仞飛瀑飛墜龍潭,但去往大山底村的古道已經荊棘密布,不能通行。古道全長1000米許,累計爬升100米許。古道所在的蓬溪村為南宋時古村,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南峽大西門盡頭百米巨瀑飛墜龍潭,古宅院落謹嚴,錯落有致,千年耕讀文化,人才輩出,至今尚有朱熹墨跡遺存,乃永嘉太守謝靈運後裔聚居地。蓬溪古村值得一去!

古道位於永嘉縣鶴盛鎮蓬溪村,進牌坊,路水口,繞古樟,過古廟,沿溪公路前行。

過蓬溪文化禮堂,繼續沿溪行。

遠山巍峨連綿,沿溪翠林沃野連片

沿溪行至公路末端,過溪澗左行,去往大山底村古道(龍潭瀑布)

行一裡許,公路盡頭有岔口,左行為機耕道,右行為石塊道。

右行的古道去往馬家山自然村(一個小時路程)、東爐村(一個小時路程),水瀑依峽,懸而為瀑,風景優美,值得一去。

左行幾十米,便是塊石為基的古道,去往大山底村。

古道口有運輸用的拉索道。

古道依崖而建,行進在荒草間。

上行半裡許,遠處流水轟鳴,

震憾山谷

抬望眼,只見峽谷頂處,一掛白練飛墜於百仞絕壁,高深不可測。

繼續前行,荒草葳蕤,茂枝佔道。

復行一裡許,至峽谷轉折處,有亂石為堆,淹沒古道。

亂石堆右側,雖然有古道可是荊棘密布,無法通行,且瀑布前的古道已經被開山公路廢渣填埋,不能通行。

只能折返至來時路的岔口,行進於古道,不過溪澗,左行攀援溯溪於峽谷。

左行攀援

溯溪於

峽谷,一小時許可至飛瀑底下,只見一泓碧潭之上,百米飛瀑直掛,落潭激起層層浪,風生水起,震耳欲聾。站在絕壁下,只覺虎嘯龍吟般的聲音從頭頂上滾滾而來,落入碧綠的深潭濺起無數的水花,又慢慢地變成嫋嫋的青煙,直面襲來陣陣寒氣,挾帶著水珠模糊成一片,砭人肌骨,一剎那,仿佛直接從炎夏跨入了涼秋。

(下面三張圖片,來之網絡,謝謝作者)

蓬溪古村位於東皋與鶴盛之間,距縣城60公裡。東西南三面環山,北臨鶴盛溪,隔溪有低丘為屏障,溪水繞障而行,形成東西兩個門戶,有世外桃源之境。背枕鶴盛溪,蓬溪村是楠溪江中遊風景最優美的古村。村子東西南三面環山,狹長的村落就是山岙中的小小桃花源。鶴盛溪在村北水口的懸崖下拐了個彎,日積月累,溪水在崖壁底衝刷成深不可測的灣潭。村落始建於南宋,蓬溪的村民以謝氏為主,,他們的遠祖是古代赫赫有名的山水詩人謝靈運。

1、三官殿

2、古井

3、古條石道

4、著名的朱熹題詞的「近雲山舍」大院,

石雕對聯「忠孝持家遠,詩書處世長」

「近雲山舍」院子裡保存了一堵精美絕倫的磚雕花牆,是永嘉縣保護文物。這牆原是對稱的兩堵,對面的已經破壞無存了。

傳說朱熹在兩浙東路常平鹽茶公事任上,曾到楠溪江訪問地方學者耆宿,其中就來過蓬溪村。原來村口鶴盛溪絕壁上的摩崖石刻有朱熹題的「釣臺」兩字和一首五絕:

觀魚勝濠上,把釣超渭陽,嚴子如來此,定忘富春江。

5、建於民國六年的康樂亭,

是紀念先祖謝靈運的鄉土建築。

6、蓬溪村內古宅大院林立,門臺眾多,枚不勝舉。

芝玉山房

7、清代時的匾額依舊奪目。

8.古宗祠滄桑依舊。

相關焦點

  • 溫州居然有一座謝靈運後裔聚居的古村,風光旖旎詩意濃濃
    永嘉山水因謝靈運的發現而名揚天下,而謝靈運又因對永嘉山水飽滿的詩情,確立了中國山水詩鼻祖的至高地位,可以說,謝靈運成就了永嘉山水,永嘉山水也成就了謝靈運。而楠溪江,作為永嘉山水的核心精華,自然是這位當年永嘉太守的放浪瀟灑之地。楠溪,至今遺有謝公之後裔。
  • 上橫路嶺賞碏門瀑布,千年蓬溪覓山水詩宗 - 溫州古道
    蓬溪古村,始建於南宋,系千年古村,在歷史上非常出名,是永嘉縣文化底蘊最為深厚的九大古村落之一,也是楠溪江所有的古村落中,人文地理綜合性最強的古村。村中有文保單位謝氏大宗祠、花牆等,還有崖刻、狀元屋、狀元街等較多的文化古蹟。雖去過多次,近期因新開發大碏門瀑布,而吸引蕩友再次去遊古村,賞瀑布。
  • 蓬溪賞瀑留詩情 史海鉤沉話碏門
    會後,與會的蓬溪三謝:謝達飛、謝東完和謝純卓便邀請得空的理事去他仨的老家遊賞大碏門瀑布。蓬溪古宅「近雲山舍」,門臺的楹聯與門額系朱熹題寫大碏門瀑布,位於蓬溪村東南側的大碏門峽谷之中,坡陡林密,溝深谷險,人跡罕至,故一直藏於深山人未識。
  • 溫州最美古道的驚豔秋色即將上線,絕美紅楓勝景
    古道兩側遍布多種名木古樹,有楓樹、松樹、竹林等,形成濃蔭蔽日的生態景觀林帶。古道沿途集中了多種文物遺存類型,顯示了各個時代的歷史氣息,歷經數百年,仍保存完好。相傳江西何文淵於明宣德年間任溫州知府時前往陡門村就從此古道經過。沿途村莊自然人文景觀有九龍山、古炮臺和古城牆等。
  • 走進諸葛八卦村,探訪諸葛亮後裔最大的聚居地
    蘭谿市西部的諸葛八卦村,是全國諸葛亮後裔最大的聚居地。現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200多處。整個村莊仿如一幅八卦圖。遊人進入此村,猶如進入迷宮,不熟悉地形,就很容易迷路。
  • 楓葉將紅古道待客 溫州周邊賞楓攻略
    大羅山  京山古道老鼠嶺  丁岙村至京山村的京山古道、茶山龍王水庫至石竹村的老鼠嶺古道,都是大羅山上楓樹最為集中的古道。古道長度均在1000米左右,一段是從山腳延伸到山腰,一段是從山腰直達山脊。古道兩旁有上百棵百年古楓,最老的楓樹樹齡均超過百年。每到入秋,楓葉開始由綠變黃,然後再慢慢變成紅色,到初冬,愈來愈紅,燦爛如花,火紅似霞。
  • 溫州元真嶺古道丨一條浙江避暑勝地上的古道
    作者|溫州古道坦克元真嶺古道,系民間古通道,古道發源於溫州永嘉縣沙頭鎮小溪村古廟岙自然村,上百步聳嶺,下元真嶺,止於烏龍川村,古道全長3000米許,累計爬山200米許,是古時烏龍川與小溪等地村民往來的重要通道。
  • 旅遊:湘湖邊有個仿古文化村,據說是孫武和孫權的後裔聚居地
    這裡是一個文化村,這裡的建築和徽派建築有些相似。下孫文化村位於蕭山湘湖邊,這是一個仿古園區。下孫曾是湘湖邊的一個古村落,聽說是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和三國吳王孫權的後裔聚居地。人很少,挺安靜的,適合安靜的走走停停 。感受一個村落的歷史~下孫文化村離湘湖地鐵站很近,從地鐵口走去湘湖的途中會經過這裡。
  • 秋天到,去古道秋遊去!溫州最美的20條古道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浪漫金秋,總有一個色調觸動你行走的欲望。今天為大家推薦了溫州最美的二十條古道。
  • 除了西岙古道,奉化西部還有哪些古道值得一走?(有線路有地圖,趕緊收藏吧!)
    線路長度:20.5公裡,用時6-7個小時。途中景觀:瀑布,古村,溪流,楓樹,古道,古蹟。亮點提示:這條線路是唐詩之路的經典線路。古道幽幽,春暖花開。秋季楓葉紅時更漂亮,置身於瀑布下,古道溪流邊鋪滿了楓葉,頓時就能讓人的精神為之一振。棲霞坑是王羲之後裔的聚居地,狹窄古道密林遮道,群山環抱,峽谷幽長,卵石鋪就。
  • 京山古道,待到深秋氣爽時,紅楓夾道伴你行!
    古道全長2500米許,累計爬升300米許,塊石為基,是當年羅山等地村民經京山去往市區的主要通道之一。古道道寬平緩,古木林立,古亭依然,古宅悠久,臨巔可觀甌海勝景,待到深秋,楓紅漫山道,呈「S」形蜿蜒而上,景色獨特,乃溫州近郊著名的紅楓古道,一個半小時可至,當去!
  • 溫州兌垟嶺古道,嶺上白雲映黃華,每年陽春當發生!
    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兌垟嶺古道,系民間古通道,古道發於溫州永嘉縣楓林鎮大門臺村,經兌垟嶺,止於兌垟村。古道全長3000米許,累計爬升400米許,塊石為基,是當年兌垟村民經大門臺去往楓林的主要通道。
  • 溫州這個村太美了!千年古村驛頭賦,晨鐘暮鼓古道行!
    驛頭村有程氏、梅氏、陳氏等十餘姓氏,90%以上的村民都姓程。程氏始祖為北宋思想家、理學家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之後裔。嘉慶五年(1526),張璁(1475-1539)在《嶧山程氏宗譜·序》中言:「驛山之有程氏,其源最遠。自宋 伊川 公之四世孫大中公,司鐸於甌,其子孫遂家焉。迄今凡十三世,忠厚相承,詩書繼美,為 永嘉 之著姓……」此記載,便是驛頭程氏的源流,如今村裡尚有不少保存相對完好的歷史遺存和古民居。
  • 江心嶼這處千古奇景「龍潭」就在江心寺
    兩峰對峙,中川流,又名中川,川中有小山,即孤嶼也。」20世紀60年代江心嶼影像圖(紅色虛線為現今江心嶼範圍示意)據清《光緒永嘉縣誌》(1882年)載:「孤嶼,在城北裡許江中。東西廣三百餘丈,南北半之,初,兩峰對起,築二塔於其巔。江流貫其中,為龍潭,中峙小山,即孤嶼。東為象巖,西為獅巖。唐鹹通中(860—874)建江心寺。
  • 父親節 | 溫州楊梅採摘指南&大美溫州旅行地圖
    三百裡楠溪江詩情畫意,八百年古村落唐風宋韻。楠溪江流域以水美、巖奇、瀑多、村古、林秀而名聞遐邇,是融天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景區,素有「永遠的山水詩,最美桃花源」之譽。景區地址:溫州市蒼南縣橋墩鎮碗窯村自駕線路:溫州市區—G15瀋海高速往福建方向—觀美路口下—橋墩鎮—碗窯景區
  • 甘肅有個村,據說村民是古羅馬人的後裔,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點
    古羅馬人到底來沒來過中國,曾經是引起了很大的爭論,有人說古羅馬人曾經是在漢朝時來過中國,而且在中國居住過,甘肅有個村子據說是古羅馬人曾經的聚居地靬村的地方,現在習慣上稱其為驪靬古城,距離金昌市區六十多公裡,永昌縣城南10公裡,它是古絲綢之路上城市和軍事要塞。
  • 溫州秘藏森林古道最全攻略
    古道沿途集中了多種文物遺存類型,顯示了各個時代的歷史文化氣息,有會吉橋、嶺腳亭、半嶺亭、會雲寺、雲亭庵、雲頂寺、元末吳成七農民起義時建造的白楊寨遺址等,其中還有從清道光至民國期間的石碑9塊,香爐1個,在半嶺亭還有一座用規整的桃花石和青石砌鑿而成的正方體古灶臺。
  • 覆卮山謝靈運古道精彩風光,這是一條中國山水詩源發之路
    上虞嶺南鄉覆卮山景區,正在打造謝靈運古道。為了使古道更完美,我和浙江立尚文化的小夥伴們,花兩天時間對現場進行了踏訪。計劃結合謝靈運生平事跡,將文化植入山道,布置節點,增加古道文化。靈運古道從腳 出發,穿越梯田,
  • 隱藏在浙江杭州的古村落龍門古鎮,三國孫權的故裡,後裔的聚居地
    村莊內,以獨特的明、清古建築群而聞名,也是在現今的江南地區中把明清古建築群保存較為完整的山鄉古鎮。在村莊的後面還有座龍門山,峰巒重疊,氣象萬千,為富陽群山之冠。據說,因為東漢名士嚴子陵曾遊龍門,觀山勢異常,讚嘆:「此地山清水秀,勝似呂梁龍門」,於是,古鎮也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