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建軍90周年主題展詳情
2017建軍90周年主題展展覽開始時間:2017年7月27日
2017建軍90周年主題展展覽結束時間:2017年10月31日
2017建軍90周年主題展展覽地點:中國人民軍事革命博物館一層
2017建軍90周年主題展門票費用:免費參觀,需領票。建議先預約。
2017建軍90周年主題展開放時間:參觀時間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17時,16時停止發票和進館。主題展覽期間周一不閉館。
2017建軍90周年主題展預約方式:
1、官網預約:http://www.jb.mil.cn/【查看預約流程指南】
自助預約及諮詢電話:66866244
領票地點:軍博正門西側票務中心
預約須知
個人觀眾
根據系統要求,目前可支持預約的證件類型包括:二代身份證、港澳臺身份證、護照。
1、已預約個人觀眾,於參觀當日憑預約信息及相對應證件到票務中心預約窗口領票。持二代身份證預約的觀眾可直接驗證入館,無需領票。
2、未預約個人觀眾,於參觀當日憑有效證件到票務中心窗口領票。持本人二代身份證但未提前預約的觀眾,可通過自助取票機自行操作列印門票(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期間,自助取票機暫停服務);學齡前兒童可由家長代為領票。
團體觀眾
團體觀眾(20人以上,含20人)需提前預約,於參觀當日由負責預約的帶隊人員持本人二代身份證,直接驗證後帶團入館,無需領票。檢票人員將對團內其他成員進行抽驗證件,請團體觀眾攜帶好個人證件並給予配合;使用港澳臺身份證、護照進行團體預約的帶隊負責人,均到指定窗口領取團體票後檢票入館。
綠色通道觀眾
持老年證、殘疾證、軍官證和士兵證的個人觀眾,可由西側票務中心綠色通道直接驗證入館參觀,無需領票。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可由1名親友陪同。
預約規定
個人和團體預約時,需根據本站要求提供相應資料,預約10天內的有效參觀,不支持當日預約。
預約參觀時間段分為上、下午,預約上午結束領取門票的時間為中午12點整,預約下午結束領取門票時間為16點整,請預約觀眾儘量按照預約的參觀時段入館參觀。
軍博簡介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個綜合類軍事歷史博物館,位於北京市復興路9號。1958年10月興建,1959年7月建成,1960年8月1日正式開放,是向國慶10周年獻禮的首都十大建築之一。2012年9月,軍事博物館對展覽大樓進行加固改造,2017年7月竣工。加固改造後,軍事博物館建築面積15.9萬餘平方米,陳列面積近6萬平方米。主樓建築南北兩側各4層,樓頂塔座上放置直徑6米的巨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高94.7米。全館有43個陳列廳(區)。
軍事博物館主要從事收藏、研究、陳列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事鬥爭歷程和人民軍隊建設成就的文物、實物、文獻、資料,以及反映中華民族五千年軍事歷史的文物、實物、文獻、資料。圍繞黨和國家及軍隊的中心工作,舉辦各種專題性、時事性、紀念性展覽。接待國內外來賓和觀眾的參觀訪問。組織開展相關的學術研究和藝術創作。組織開展與國內外博物館之間的業務交流。下轄辦公室、政治部、管理處、展陳管理教育部、展陳研究部、文物徵管部、展陳設計部、安全保衛部等8個中層單位。同時還設有學術委員會、藝術委員會、文物鑑定委員會、軍博書畫院。
文物收藏。軍事博物館館藏文物以反映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史、中國古近代軍事史和世界軍事史為主。館藏特色文物為武器、兵馬俑、軍服、證章和軍事題材藝術品等。軍事博物館現有文物16萬餘件套,一級品1793件套。館藏文物包括飛機、大炮、艦船、飛彈、槍械、彈-藥、冷兵器、勳章、證章、印章、錢幣、陶器、瓷器、器具、服裝、旗幟、文獻、筆記等。其中秦兵馬俑、西漢鐵鈹、漢代鉤鑲、隋銅虎符、元至正十一年銅銃、明洪武五年碗口銃、明洪武十年銅銃、明東司房錦字號象牙腰牌、明王忬象牙腰牌、清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太平天國鐵炮、左宗棠印章、丁汝昌戰袍、「鎮遠」艦鐵錨、金陵機器局造銅炮、加特林機槍、葉挺北伐戰爭使用的指揮刀、朱德在南昌起義中使用的手槍、毛澤東送給袁文才的皮裹腿、賀龍的獅鈕印章、我軍的第一部電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印章、周恩來的紅星獎章、瀘定橋鐵索、賀龍題寫的「興盛番族」錦幛、黃土嶺戰鬥擊斃阿部規秀的迫擊炮、侵華日軍司令岡村寧代表日軍次投降時呈繳的戰刀、楊靖宇的印章、左權的轉輪手槍、八路軍軍工部生產的「八一」式馬步槍、北平城門鑰匙、黃繼光的朝鮮金星獎章、我軍的第一輛坦克「功臣號」、王海駕駛的米格15戰機、頭門山海戰英雄炮艇、U2飛機等。
軍事博物館以全軍各大單位調撥、個人捐獻和轉讓等方式,對國內我軍歷史文物和中國近現代文物進行系統徵集,奠定軍事特色鮮明的紅色大館的文物優勢地位。近年來,採取捐購結合的方式,加大對世界軍品的徵集,收藏到一大批極具收藏和研究價值的珍貴文物8800餘件套,這批藏品的入藏,使軍事博物館藏品水平產生了質的飛躍,初步形成了世界級軍事大館的文物收藏體系。
軍博改新建文物庫房,建築面積約1.8萬平米,下設藏品庫、珍品陳列室、總帳室、攝影室、3D數據採集室、修復室、武器保養車間等功能區,藏品庫配備恆溫恆溼系統、環境監測系統、氣體滅火系統、信息化管理系統、通訊系統、安防系統,成為集文物管理、陳列展示、文物保護、文物信息採集和安全防範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信息化、專業化藏品庫房。
軍事博物館陳列體系以軍事歷史為主,輔以軍事科技和軍事藝術陳列。軍事歷史陳列主要有: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陳列。展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為推翻三座大山進行的22年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史,分為土地革命戰爭、全國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三個部分。
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陳列。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軍隊革命化、正規化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和取得的輝煌成就,特別要展示人民軍隊忠實履行使命、保衛和建設祖國的豐功偉績和聽黨指揮、敢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優良傳統。
兵器陳列。按武器裝備類型進行分類,綜合反映中國軍隊,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武器裝備由「萬國號」到「國字號」的發展脈絡。從另一個側面展現了人民軍隊成長、發展和壯大的歷史。
中國歷代軍事陳列。以中國歷代(至1912年)戰爭演變為脈絡,復原中國歷代戰爭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片斷,凸顯中國古代在軍事人物、戰爭理論、軍事技術等領域具有強烈文化表徵意義的坐標,讓觀眾探尋中華民族為了人類的進步和文明、爭取永久性和平而留下的光輝足跡。
軍事外交陳列。全面展示新中國軍事外交的歷史發展和輝煌成就,展現我國友好國家民族風情、工藝製作水平和軍隊文化特色。
紅軍長徵勝利主題陳列。以長徵歷程為主線,以重要戰役、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為主體,著力展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艱苦卓絕的光輝歷程,深刻詮釋長徵精神的深遠指導意義和巨大時代價值。
軍事科技陳列。以提升觀眾科學素質、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方法為宗旨,將通過介紹國防科技、諸軍兵種軍事技術知識,運用現代科技展示方式和手段,設置陸軍重武器裝備技術、陸軍輕武器裝備技術、海軍武器裝備技術、空軍武器裝備技術、飛彈武器裝備技術、核武器與核技術和平利用等展區。
軍事藝術陳列。按油畫、雕塑和中國畫作品進行區分,主要展示軍博收藏的軍內外藝術家的軍事題材精品力作。該陳列以藝術作品為載體,充分展示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光輝形象與精神面貌,全面展現人民軍隊發展建設所取得的豐功偉績。
除基本陳列外,軍事博物館還舉辦大量大型主題展覽。近幾年來舉辦的《用兵如神——毛澤東軍事指揮藝術》、《歷史不能忘記——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展》、《古田會議——黨和軍隊建設史上的裡程碑》、《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抗日戰爭主題展》、《英雄史詩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以及「紅色系列」全國巡展等,得到了中央領導和各界觀眾的廣泛讚譽,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特別是2017年7月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主辦的《銘記光輝歷史開創強軍偉業——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展覽分為主展區、訓練模擬區和武器裝備展區三個部分,陳列面積達7300平方米(其中展廳展覽面積5000平方米,廣場展覽面積2300平方米),展出各種圖片1019幅、文物1337件、大型實裝18件、單兵裝備22件、訓練模擬器3臺、藝術品13件、景觀7個、模型61件,全面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輝煌成就,大力弘揚了我軍的優良作風和光榮傳統,突出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輝煌成就和我軍忠實履行使命、保衛和建設祖國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信息化建設。軍事博物館門戶網站於2010年8月1日正式上線,並與百度百科合作,共同建立了軍事博物館數字博物館。網站設軍博簡介、輝煌歷程、基本陳列、主題展覽、文物鑑賞、藝術品鑑賞、研究成果、藝術創作、軍事專題等30個欄目,對外發布軍博資訊、展覽預告、參觀指南、文物徵集、志願者招募等信息,提供門票預約、網友留言、捐贈文物信息投遞、調查問卷等功能。為擴大展覽影響力和方便觀眾遠程參觀,門戶網站先後建設了《古代戰爭館》、《近代戰爭館》、《土地革命戰爭館》、《抗日戰爭館》、《全國解放戰爭館》、《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館》、《軍事藝術館》等7個基本陳列網上展館,《英雄史詩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抗日戰爭主題展》等6個主題展覽網上展館。同時,將館藏裝甲車輛、飛機、火炮、艦船、飛彈等大型武器裝備進行數字建模,實現網上三維立體展示。此外,為適應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形勢,在網站基礎上先後建立和開通了軍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
2017年,以軍事博物館展覽大樓加固改造工程為契機,軍事博物館信息化建設全面展開。利用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和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根據國家文物局智慧博物館參考模型和技術標準,建立了「一個中心、五大平臺」的軍事博物館信息化體系架構,即以雲計算為中心、構建傳播平臺、服務平臺、研教平臺、管理平臺和運行平臺。開發門戶網站、APP客戶端、微信公眾號、虛擬博物館、票務管理、公共信息導覽、智能講解等10套應用信息系統。在數位化基礎上增加智能感知、定位和互動功能,實現線上線下信息融合,通過大數據分析、信息推送等手段,為觀眾提供更精細化和智能化的服務。
自1985年起,軍事博物館編輯出版月刊《軍事史林》。期刊主要從軍事歷史、武器裝備、軍事藝術等全面反映中外軍事發展歷程綜合性知識,截止目前已出版327餘期。
溫馨提示:掃描二維碼關注北京本地寶微信公眾號(ID:bdbbeijing),窗口回復發送「博物館」,即可微信預約「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主題展」!或者點擊菜單欄「精彩推薦-博物館預約 」即可手機預約北京各個博物館去玩,小編提醒別忘了預約的用戶名和密碼。
手機訪問 北京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