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一線品牌強大到不可競爭,更沒有一個一線品牌強到沒有盲區,優勢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劣勢,長的背後必有短,對手短處不經打,要敢於挑戰,要有謝佩倫所說的「中國早晚都是你的」的信心和智慧!
今麥郎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說起今麥郎,我們不得不說其前身——華龍。華龍方便麵憑藉在農村市場取得的巨大成功,1999年終於與來自中國臺灣的「康師傅」、「統一」形成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奠定了不可動搖的品牌地位。時至今日,很多70後、80後的人們都對它記憶猶新,因為它已經佔據了消費者的心智。
華龍搶佔先機
我們說無論是什麼樣的企業,只要它能在市場上站穩腳,並取得一定的成功,都有其成功的必然。那麼華龍的成功有著那些因素呢?
在巨人醒來之前出發。
抓住時機,採用農村包圍城市戰略。上世紀九十年代,正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高速時代,是一個時代的變革。中國的農民佔有8億多的市場,遠遠超過城鎮人口。華龍看到了中國農村方便麵市場蘊藏的巨大市場潛力。另一方面,雖然當時有很多的方便麵廠家,但都是處於停產、或者半停產狀態,且規模比較小、質量低,品牌雜,沒有競爭力。同時,康師傅和統一佔據城市市場,貿然進攻城市市場必然前途未卜,況且有前車之鑑。
細分市場。正是因為抓住了當前的時機,細分了市場,進軍農村市場,才成就了華龍的市場份額,奠定了其在農村市場的老大地位。
產品的多元化和價格適中。華龍借鑑康師傅的經驗,實施市場細分的副品牌戰略,不斷推陳出新,不同口味、不同定位、不同價格、不同類型全方位的滿足中低端消費人群,中檔面得質量、大眾面的價位,受到消費群的熱烈歡迎。
優秀的銷售團隊。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沒有統一的管理和制度,試想會亂成什麼樣子。這與銷售團隊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他們不失時機的制出了有效策略,誰打開市場誰受益,誰賣力誰賺錢的雙贏策略,調動經銷商的積極性。確保經銷商的利益和回扣。還有及時的促銷活動,回饋經銷商和消費者。
廣告效果。當時的華龍廣告真是下了功夫,牆體廣告寫遍了大街小巷,抬頭不見低頭見。同時結合地方電視臺形成雙面夾攻,使得廣告鋪天蓋地而來,不得不提的廣告語:華龍面,天天見!更是家喻戶曉。至今記憶猶新!
近10年的市場沉澱,華龍在整個中國農村市場的老大地位已經確定。但此時的華龍感到深深的不滿。一方面,華龍中低端農村品牌的消費印記非常明顯,在城市市場,華龍方便麵仍是一片空白。與此同時,「康師傅」、「統一」等大品牌也從華龍身上看到了中低端方便麵市場的巨大潛力,大有大舉滲透農村市場的傾向;另一方面,農村市場利潤低,已經沒有增長空間了。而且,在農村市場,華豐、白象等僅次於華龍的方便麵品牌,也大有與華龍一爭高下的雄心壯志。前有大鱷,後有豺狼,巨大的危機感迎面襲來,讓華龍感到由衷地不安。
其實農村包圍城市,這是第一步,也是必然的過程,時機到了自然要轉到城市,華龍深知這個道理。提高企業的社會地位,在企業自身的發展和時機成熟的條件下,轉到城市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那如何進一步鞏固華龍在方便麵市場前幾名的地位,撕開華龍在高端市場的突破口;如何和競爭對手平起平坐甚至是將其遠遠地甩在身後;如何拉近與品牌大鱷的距離,樹立自己牢不可破的市場地位……都是華龍考慮的問題。
是的,華龍面臨第二次創業,急需從農村市場走出來,完成從地域性低端品牌向全國品牌的戰略轉型和品牌升級!
今麥郎的橫空出世
既然決定進軍城市市場,完成轉城大計,進行最後的戰役,華麗轉身。那麼華龍就必須制定出一套驚天地、泣鬼神的營銷全案,獨闢蹊徑,劍走偏鋒的市場戰略,才能完成其進攻野心,才能令競爭對手措手不及。來個百花爭鳴,獨樹一幟。那麼今麥郎的橫空出世無疑是成功的。
大膽的捨棄原有品牌,建立新品牌。
華龍的這一舉動是絕對聰明的,沒有繼續延續以前的品牌。華龍在消費者心中已完成註冊,形成心智,華龍方便麵等於便宜的方便麵。所以走城市路線、走高端線路消費者一定不買帳,一定要改名換姓。
開創了新品類——彈面
依靠獨特的市場地位和細分市場,這一差異化競爭,一下了打開了一個新篇章,開創了「新人類」。憑藉這一新品類,2003年超過統一,位居行業第二,直接威脅康師傅的霸王地位。至此華龍完成華麗轉身。
穩紮穩打,逐步進攻。
面對新品,今麥郎沒有急於求成,而是穩紮穩打。從一開始的北京、上海等的樣板市場,到後面的全面鋪貨,體現了其睿智營銷,和小心翼翼的推廣策略。結合媒體,在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都市報和具有權威性質的央視臺頻頻現身。讓消費者對這一新品牌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認識。華龍脫胎換骨。
營銷渠道的循序漸進
在羽翼還未豐滿的時候,不要盲目出擊。這個時候今麥郎首先要做是穩固河自家陣地——河北市場,以點帶面,快速營銷。而不是盲目的全國布局。
在自己的實力和市場還沒有形成規模的時候,最好還是隱藏自己,不要鋒芒畢露,暴露於強勢之下。在這種情況下,今麥郎選擇了不過分刺激競爭對手,採用一種「懷柔」的推廣策略為自己贏得在時間和空間商的發展。經過深思縝密,今麥郎選擇了在社區附近和便利店及小賣部鋪貨,採取「散點包圍重點」的做法。為後面進攻商超、賣場打下夯實基礎。
當然所有這一切的成功,少不了今麥郎集團老總範現國先生多次走出國門,到日韓等進行市場考察。學習國外產品先進經驗和技術。
品牌一旦成功了,往往在同一瞬間種下了失敗的種子。如果澆灌不當,就會加速它失敗的進程。
「今麥郎」利用短短幾年的時間就取得巨大的成功。當然,它也就難免被這突如其來的成功衝昏了頭腦。沒有了當年進軍城市的清晰認識和全方位的市場策略。這一切可以從「今麥郎」2006年進入飲品行業開始。
本來食品行業進軍飲品行業沒什麼不對, 比如康師傅、統一。只是這個問題與時間和市場局勢有關係。
在如今的茶飲料市場,「今麥郎」不具備早期的品牌泛化的條件。它只在方便麵領域做得很傑出。而此時,茶飲料領域卻已是強手如林:「康師傅」、「可口可樂」原葉、「統一」等,此外還有眾多區域品牌和雜牌。此時,「今麥郎」的進入不僅不能夠佔有一席之地,反而會弱化原本很強勢的方便麵品牌價值。還有就是推出飲料品牌,完全可以再起一個名字就OK了,但讓人遺憾的是他們還是選擇了「今麥郎」,完全沒有了當年改變「華龍」的氣魄和膽識。 難道不知道品牌延伸的結果——一榮俱榮還是一損俱損?
品牌延伸相當於對原有品牌的分享。延伸對了,當然會實現品牌價值的最大化發揮;但是一旦延伸錯了,勢必會對原有品牌造成影響,有時還是災難性甚至毀滅性的影響。所以,品牌延伸對於企業來講,更像一個賭局,要麼贏要麼輸。
在顧客心智中,多數情況下,如果你不佔據一流就很快會淪為末流。在飲料市場混沌期已過的情況下,面對已經佔據顧客心智的「康師傅」、「統一」、「可口可樂」等一流飲料品牌,「今麥郎」的切入並沒有能夠進入前三甲的品牌勢能。此外,其已經定型的方便麵形象更不具備衝擊飲料市場的感召力和影響力。相反,會惹來諸多問題和麻煩,從而點燃其衰敗的**。
啟示:
1、大環境之下的明察秋毫
看準時機,整裝待發,該出手時就出手,果斷、勇敢、機智。萬要之中,只取其一,擊一要點,全局大變,居高臨下,唾手可得!
2、做思想的領導者,推崇消費者的價值理念創新。
品牌要打破和顛覆行業規則,要領先而非跟先,要異化而非同化。如果不做市場份額的領導者,就做思想上的領導者,做產品概念和消費者價值創新的領導者!學人不為隨人而為超人,出其不意,風騷獨領,爭奪消費者心智 。
3、戰略決定成敗!
品牌和營銷的威力在於對戰略的把握!戰略是一個品牌的靈魂。戰略在於先人之先,搶佔心智,進而搶佔先機!佔領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