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經典的的科幻戰爭片,豆瓣評分8.6,值得一看!《阿凡達》的影片中人類為取得「潘多拉」星球的資源,開啟了阿凡達計劃,而納美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最終傑克率領納美人向人類宣戰。影片中的納威人是以世界各地的土著居民為樣本"合成"的。原始土著視自然萬物皆為神,他們與自然和睦相處。納威人的對立面就是現代人,不信神,擁有高科技,與自然為敵。"阿凡達"一詞源自梵文,意指神在人間的化身。影片中阿凡達是納威人與人類的DNA混合而成,這是卡梅隆的隱喻:希望人類既擁有現代的科技頭腦,又擁有古人的信仰靈魂。
《阿凡達》其實是一封遲來500年的道歉信:「對不起,我們推倒了那麼多樹木,修建鐵路;對不起,我們為了金礦,殺死了你的家人;對不起,我們被你們從風雪中拯救,剛剛暖和過來,就把利刃插入你的胸膛。」我們心裡都清楚,為了娛樂你和我,電影硬生生的給了我們一個完美結局:這獵殺的遊戲本就該在直升機墜落、女機師犧牲的那一刻結束——所有的反抗者都會死,生存下來的納威人則永遠也不能重拾他們的精神傳統。再強勁的弓弩也不能射穿防彈玻璃,再偉大的獵手也無法召喚叢林巨獸,再幸運的原住民也不可能擁有手榴彈。
雖然原住民損失慘重,女飛行員和Grace Augustine博士也光榮犧牲(注5:有一種懷疑論觀點認為,Grace Augustine博士並沒有死,而是與神樹上的生命女神融為了一體。最後一戰中的萬千對抗人類拆遷者的生物就是被她召喚來的),但他們卻全殲拆遷部隊,佔領了基地,趕走了基地上所有的公司員工。而原住民的智慧還不只如此。為了爭取人類中的同情者,擴大輿論影響,防止「河蟹」礦業公司進一步的打擊報復,他們還製作了一部名為《阿凡達》的視覺效果美輪美奐的電影,通過著名星際影視掮客詹姆斯·卡梅隆,在各星系之間廣泛傳播。在廣泛的輿論壓力下,「河蟹」礦業公司終於不敢有所動作,而星際議會近日也將派出調查組,對「河蟹」礦業公司以往的一系列暴力拆遷行為進行詳細調查。可以說,潘多拉星球原住民的反拆遷鬥爭,已經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其實我也一度覺得片中的Na'vi人不夠真實。然而在觀影過程中我完全沒有了這個擔心和疑慮,每一個Na'vi人的長相全部不同,而當臉部特寫時,他們面部的每一塊肌肉每一寸皮膚都是如此真實感覺觸手可及。其中Sigourney Weaver的化身形象最為驚人,其動作神情與「真身」幾乎是100%的相似度。當然更不用說潘多拉星球上的那些生物了,無論是奇妙的昆蟲還是炫麗的植物,小到一隻蟲大到一整座漂浮的山,之前的媒體完全沒有過度吹捧,借用某豆友的短評:我整個人已經潘多拉了。
共162分鐘的故事裡有探險、挑戰、愛情,有大爆炸大冒險大動作,也有熟悉的好萊塢個人英雄主義,有欲擒故縱的傳奇劇式套路,並非完美。儘管如此,《阿凡達》情節本身的動人之處也足夠餘音繞梁。這份動人,來自於劇中儘管有些臉譜化,卻又真實得可怕的正反面人物對比。頭號反面人物上校Miles Quaritch是鷹派軍事打擊力量的代表,身先士卒驍勇善戰,那真是男人中的男人,精英中的精英;但與此同時,他對一切外來文化物種都傲慢拮据、食古不化——這與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戰爭狂人柯蒂斯·李梅將軍和「越戰推手」的馬克斯維爾·泰勒將軍何其相似! 而只追求商業利潤最大化的SecFor公司經理Parker Selfridge儘管思維單調定勢,在目睹Na'vi人家園之樹焚毀時依然表現出了一絲難得的憾意。主人公Jake是在劇中發生人生觀世界觀轉變的「開眼」之人,其天真流露與心靈成長的經歷之動人自不必說,但比較天人合一的Na'vi公主Neytiri,還是後者的生命力更流光溢彩,就跟她生活的潘多拉星一樣,生機盎然,比野草還要頑強。
《阿凡達》的故事是有點老套(不要用「這是個十幾年前的故事」之類的話來為大神開脫,幾千年前的神話故事不也被後世拍過?只要故事在當下出現,那當然就應該用當下的視角來評判),而且充滿了其他電影的影子:一開始看著美國海軍陸戰隊員進駐叢林,有點《野戰排》的感覺;傑克薩利「移魂」到他的Avatar身上,又分明用了《黑客帝國》的套路(對薩利而言,潘多拉星之旅就像是一段電子遊戲之旅,如果在續集裡來個翻盤,告訴觀眾後面的內容全是在薩利腦海裡虛擬的,這故事也完全成立);後來土著Na』vi公主從猛獸口中救下薩利,明顯是《風中奇緣》的路子;再往後薩利去哈利路亞山上馴服暴龍獸,那場景像極了《天空之城》;最後薩利帶領Na』vi人對地球軍隊(其實就是美軍)絕地反擊,明顯是《與狼共舞》的母題重演;大戰爆發時,滿地的六腳馬和遮天閉日的暴龍獸又讓我有看《指環王》的錯覺;而當壞上校操控著碩大的機器人與薩利的Avatar搏鬥時,那個機械大傢伙又讓我有了《第九區》的聯想——細細想來,《第九區》和《阿凡達》的意識形態內涵最為接近,二者都是柏林圍牆倒塌、911發生後的科幻大片,片中的外星人都從鐵幕時代的兇神惡煞變成了如今低三下四的弱勢群體(把《阿凡達》看成是一場宇宙級的反拆遷戰也不為過),兩部影片幾乎都是對亨廷頓「文明衝突論」的影像圖解。
IMAX影片的每格畫面的感光面積是普通35毫米膠片每格畫面的10倍,這決定了在「巨幕」上投放出的影像比一般電影更清晰、更亮麗。由於IMAX畫面解析度極高,觀眾可以更靠近銀幕,所有座位的範圍都在一個銀幕的高度內 (而普通傳統影院座位跨度可達到8~12個銀幕),而且座位傾斜度也比一般影院大,以便觀眾能夠更好地面向銀幕中心。IMAX 3D使用兩盤IMAX專用的15/70膠片,一盤膠片對應一隻眼睛,通過專用眼鏡提供兩個單獨的圖像,結合IMAX巨幕,IMAX3D能夠產生逼真的全視野立體效果。
回頭想來,《阿凡達》完美得沒有犯任何可能的錯誤,但是這僅局限在最頂級商業電影領域。它徹底贏了,但仍然不是我心頭的最最好,因為我知道它完全可以更好。正因如此,我恰恰認定這才是關於《阿凡達》最美妙的一件事,因為我們知道,更好看的,還在後面。這不是我們影迷最幸福的事嗎?超經典的的科幻戰爭片,豆瓣評分8.6,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