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彭福祥、潘曼琪)年過四旬的廣東患者丁生再也不用受到B肝引發肝硬化的困擾,不再依賴胰島素注射和血液透析治療。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曉順教授團隊近期完成了一例上腹部多器官聯合腎移植手術,為患者進行了肝臟、胰腺、十二指腸、腎臟4個器官的移植手術。
目前多器官聯合移植技術不斷發展,屢次突破「手術禁區」。此次多器官聯合腎移植手術的嘗試,為肝硬化合併糖尿病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手段。
多病纏身11年 肝腎眼都受損
深圳的丁生(化名)十多年前查出有B肝且已進展到肝硬化。除了肝不好,他還有2型糖尿病合併視網膜病變、腎功能衰竭尿毒症,疾病的折磨使他苦不堪言。
丁生輾轉深圳、廣州多家醫院求醫,嘗試了藥物、血液透析、胰島素治療等各種治療方法,但他的病情沒有緩解,反而肝、腎功能進一步惡化,還出現過消化道出血、視網膜病變等嚴重的併發症。很多醫院都建議他進行肝移植和腎移植治療,但由於涉及器官較多,移植難度較大,丁生遲遲不敢下定決心。
能不能一次手術解決多個器官的問題?丁生慕名向我國著名器官移植專家、中山一院副院長何曉順求助。
在他入院後,何曉順組織進行了多學科會診,邀請了包括本科室腎移植團隊、腎內科、內分泌科、麻醉科、重症醫學科、手術室等多個科室,共同為丁生制定個性化的移植治療方案。
術前影像學檢查顯示丁生的肝臟已經明顯縮小,合併嚴重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也十分明顯,如果不及時進行肝移植,隨時可能再發生上消化道大出血。他的雙側腎臟也基本萎縮,合併雙側腎結石,血肌酐仍高達1000微摩爾/升以上(正常值為80-120微摩爾/升)。丁生每日的胰島素用量達40單位,還出現了眼底視網膜病變,胰腺的功能所剩無幾。
何曉順介紹,針對丁生的病情,進行上腹部多器官移植聯合腎移植手術,是最合適的治療方案。但多個器官同時進行移植,無論手術難度,還是圍手術期的管理,術後抗排斥方案的調整,都非常具有挑戰性。
新挑戰:一次移植4個器官
肝臟、胰腺、十二指腸、腎臟,這麼多的器官同時移植,無論在手術技術、麻醉技術、重症監護技術等方面都是新的挑戰。醫生經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並取得知情同意,最終達成了手術方案。
隨後,醫生團隊為丁生完善相關術前檢查,調整胰島素及血液透析方案治療,調整好術前的基本情況。經過一個月的等待,在COTRS系統(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的匹配下,丁生終於迎來了手術機會。
此次手術先進行上腹部多器官移植,然後再進行腎移植,整個手術耗時7小時順利完成。術後3天,丁生就不再需要胰島素治療。術後1周,他的肝功能指標就達到了正常。術後3周,肌酐指標也恢復了正常。不久後,丁生恢復了日常生活。參與治療的醫護都感到由衷的欣慰。
「我們根據他的病情,制定了最適合他的治療方案。對醫生和病人而言,創新就意味著生命!」何曉順表示。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