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中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公布了《黃圃古碼頭遺址及古石徑保護規劃(2019-2035)》,將分近、遠兩期,合計投入 670.64萬元用於黃圃古碼頭遺址及古石徑的修繕、整治工作。 結合考古與研究工作要求,形成「黃圃古碼頭遺址及古石徑一軸三區」的多方位立體展示格局:「一軸」是指「黃圃古碼頭遺址及古石徑遺蹟展示軸,主要為古石徑遺蹟展示、古碼頭及民俗活動展示、鰲山村古村歷史環境展示。「三區」是指包括黃圃古碼頭遺址及古石徑展示區、民俗文化展示區、歷史環境要素展示區在內的三個主要展示區。
古碼頭遺址。
【展示分區及內容】
古石徑展示區:作為園區的入口,展示黃圃古碼頭遺址及古石徑歷史的介紹,並為遊人提供相關的服務。
民俗文化展示區:結合黃圃歷史文化名鎮建設對黃圃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和整理,提供黃圃民俗活動場所。
歷史環境要素展示區:結合鰲山村建築整治,營造巷道休閒空間。
展廳:利用互動式、網絡化、數位化的展示體系,傳統展示手段與現代技術相結合,集中展示國內不同時期不同形式古碼頭資料,以及文物建築保護的技術手段。
休閒服務區:利用古碼頭北極殿廣場,作為服務區域,也為附近居民日常休閒提供場所。
【服務設施】
在西側入口文化廣場建立服務中心,設立訪客諮詢服務、醫務室、廣播站、管理辦公室等;在興東路街交口處社鶴廟建立一座管理用房,功能包括訪客服務、諮詢等。
對原有文物進行改造,在對黃圃古碼頭遺址及古石徑實施保護加固的基礎上,根據保護與展示方案,改造文物現場保護展示大棚、設置展示棧道和平臺。
保護範圍內展示平臺、休息平臺觀賞點不建永久性建築,可建為採取可逆性措施建造輕型結構的亭、棚等。
北極殿正面照。
【黃圃古碼頭遺址及古石徑】
黃圃古碼頭遺址及古石徑包括宋代古碼頭和明代古石徑。宋代古碼頭,位於廣東省中山市黃圃鎮鰲山村興東上街二十四巷17 號旁,即鰲山村北極殿旁。古碼頭始建於宋代,現存臺階石板為明代重建。臺階為花崗巖石條鋪設而成,部分臺階有打磨痕跡,呈欖形條紋以起防滑作用。碼頭為宋代當地人渡海、對外交往主要交通通道和上落點,是當地歷史上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和客流、物流集散地。後來海水退卻,碼頭失去其原有作用。碼頭文物為中山市現存年代較早的船舶碼頭文物之一,是鰲山村聚落與環境變遷的歷史見證物。
古石徑位於廣東省中山市黃圃鎮鰲山村,建於明代,由宋代船舶碼頭石臺階(上36級)沿飯蓋崗拾級而上至山腰,順坡而下(下36級),最後到「北約通津」牌坊前,故稱三十六級。全長約400米,寬約1.1米。古石徑由三塊花崗巖條石並排鋪砌而成,有部分為橫鋪的紅砂巖或花崗巖條石。部分石面鑿有欖形條紋以防滑。這條古石徑是當時鰲山村民到黃圃墟的必經之路,故有「過崗」之說。該古石徑是中山市現存長度最長的花崗巖石板路之一,其年代久遠,規模較大,對研究當地村落與環境變遷及村民對外交往歷史有較高價值。
古石徑局部照。
【分期規劃】
(一)2019年-2020年重點項目:
1.公布執行本規劃劃定保護區劃與管理規定,按照規劃要求設置保護標誌與界標。
2.進行鰲山村佔壓遺址的建築物、構築物搬遷工作。
3.修繕北極廟、北極殿小廣場周邊環境整治。
(二)2021年-2025年重點項目:
1.興東上街二十四巷的街巷整治,包括社鶴廟等公共建築的修繕,和街巷立面整治,
恢復傳統鋪裝工程。
2.管理用房及監控室建設。
(三)2026年-2030年重點項目:
1.開展黃圃古碼頭遺址的考古勘察及課題研究工作。
2.根據全面考古勘察、試掘、發掘成果,全面開展遺址本體保護與展示、遺址環境
景觀修復工程。
(四)2031年-2035年重點項目:
1.開展周邊基礎設施設計改造工程。
2.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施搬遷周邊工業。
【南方日報記者】廖瀚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