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布黃圃古碼頭保護規劃,將投670萬用於修繕整治

2020-12-17 瀟湘晨報

7月13日,中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公布了《黃圃古碼頭遺址及古石徑保護規劃(2019-2035)》,將分近、遠兩期,合計投入 670.64萬元用於黃圃古碼頭遺址及古石徑的修繕、整治工作。 結合考古與研究工作要求,形成「黃圃古碼頭遺址及古石徑一軸三區」的多方位立體展示格局:「一軸」是指「黃圃古碼頭遺址及古石徑遺蹟展示軸,主要為古石徑遺蹟展示、古碼頭及民俗活動展示、鰲山村古村歷史環境展示。「三區」是指包括黃圃古碼頭遺址及古石徑展示區、民俗文化展示區、歷史環境要素展示區在內的三個主要展示區。

古碼頭遺址。

【展示分區及內容】

古石徑展示區:作為園區的入口,展示黃圃古碼頭遺址及古石徑歷史的介紹,並為遊人提供相關的服務。

民俗文化展示區:結合黃圃歷史文化名鎮建設對黃圃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和整理,提供黃圃民俗活動場所。

歷史環境要素展示區:結合鰲山村建築整治,營造巷道休閒空間。

展廳:利用互動式、網絡化、數位化的展示體系,傳統展示手段與現代技術相結合,集中展示國內不同時期不同形式古碼頭資料,以及文物建築保護的技術手段。

休閒服務區:利用古碼頭北極殿廣場,作為服務區域,也為附近居民日常休閒提供場所。

【服務設施】

在西側入口文化廣場建立服務中心,設立訪客諮詢服務、醫務室、廣播站、管理辦公室等;在興東路街交口處社鶴廟建立一座管理用房,功能包括訪客服務、諮詢等。

對原有文物進行改造,在對黃圃古碼頭遺址及古石徑實施保護加固的基礎上,根據保護與展示方案,改造文物現場保護展示大棚、設置展示棧道和平臺。

保護範圍內展示平臺、休息平臺觀賞點不建永久性建築,可建為採取可逆性措施建造輕型結構的亭、棚等。

北極殿正面照。

【黃圃古碼頭遺址及古石徑】

黃圃古碼頭遺址及古石徑包括宋代古碼頭和明代古石徑。宋代古碼頭,位於廣東省中山市黃圃鎮鰲山村興東上街二十四巷17 號旁,即鰲山村北極殿旁。古碼頭始建於宋代,現存臺階石板為明代重建。臺階為花崗巖石條鋪設而成,部分臺階有打磨痕跡,呈欖形條紋以起防滑作用。碼頭為宋代當地人渡海、對外交往主要交通通道和上落點,是當地歷史上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和客流、物流集散地。後來海水退卻,碼頭失去其原有作用。碼頭文物為中山市現存年代較早的船舶碼頭文物之一,是鰲山村聚落與環境變遷的歷史見證物。

古石徑位於廣東省中山市黃圃鎮鰲山村,建於明代,由宋代船舶碼頭石臺階(上36級)沿飯蓋崗拾級而上至山腰,順坡而下(下36級),最後到「北約通津」牌坊前,故稱三十六級。全長約400米,寬約1.1米。古石徑由三塊花崗巖條石並排鋪砌而成,有部分為橫鋪的紅砂巖或花崗巖條石。部分石面鑿有欖形條紋以防滑。這條古石徑是當時鰲山村民到黃圃墟的必經之路,故有「過崗」之說。該古石徑是中山市現存長度最長的花崗巖石板路之一,其年代久遠,規模較大,對研究當地村落與環境變遷及村民對外交往歷史有較高價值。

古石徑局部照。

【分期規劃】

(一)2019年-2020年重點項目:

1.公布執行本規劃劃定保護區劃與管理規定,按照規劃要求設置保護標誌與界標。

2.進行鰲山村佔壓遺址的建築物、構築物搬遷工作。

3.修繕北極廟、北極殿小廣場周邊環境整治。

(二)2021年-2025年重點項目:

1.興東上街二十四巷的街巷整治,包括社鶴廟等公共建築的修繕,和街巷立面整治,

恢復傳統鋪裝工程。

2.管理用房及監控室建設。

(三)2026年-2030年重點項目:

1.開展黃圃古碼頭遺址的考古勘察及課題研究工作。

2.根據全面考古勘察、試掘、發掘成果,全面開展遺址本體保護與展示、遺址環境

景觀修復工程。

(四)2031年-2035年重點項目:

1.開展周邊基礎設施設計改造工程。

2.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施搬遷周邊工業。

【南方日報記者】廖瀚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2.7萬畝!中山小欖三舊改造規劃公布!
    繼南朗、南頭、東鳳、神灣、黃圃、板芙 三角、三鄉後 1月14日, 小欖鎮三舊改造專項規劃 官方公示截圖 根據規劃顯示,小欖鎮作為中山北部工商業重鎮,區域商貿中心,小欖鎮在通過對物質空間老化地區、土地資源低效利用地區、功能老化地區的各類潛在更新資源地區進行盤查
  • 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今日揭碑開園 2020年鄉村休閒旅遊文化...
    省內唯一以海蝕遺址為主題的公園 市鎮兩級投入2350萬建成 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坐擁海蝕遺址、黃圃公園、古榕樹公園三大園區及相應的展覽陳列場館等配套軟硬體設施歷時5年打造,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已成功通過由省專家組、省地質災害防治協會、省林業和草原局的評估驗收,市政府批准正式將向公眾開放。當天,省林業和草原局二級巡視員謝偉忠向黃圃鎮頒發「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牌匾,省市領導共同為公園揭碑。
  • 中山黃圃2018年成績單出爐,GDP迫近150億元,多項數據亮眼
    預計地區生產總值146.5億元,同比增長8%;物流平臺先後引進萬緯物流、豐騰倉儲、廣一泵業、三和精化、興科達新材料等現代物流、裝備製造項目,總投資額超15億元,在談招商項目45個,總投資額超430億元;黃圃港貨櫃吞吐量2.61萬標箱,同比增長140.73%;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2家、省市工程技術中心15家,申請發明專利同比增長162%……
  • 歷史建築修繕保護工程_2020年歷史建築修繕保護工程資料下載_築龍...
    均有了「量身定製」的保護圖則。   根據《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和《廣州市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區保護辦法》的規定,每批次歷史建築都要在公布後編制保護規劃,明確保護利用原則,劃定保護範圍,分類提出保護利用要求。2016年廣州公布了第一批398處歷史建築保護規劃,本次審議通過的歷史建築保護規劃,共涉及第二批80處和第三批88處歷史建築。
  • 修古建築群、重現古道風貌……石景山永定河文化帶保護將有這些規劃
    修繕金閣寺古建築群、打造南大荒溼地公園、重現1500米的京西古道、建設首鋼後工業景觀帶……北京青年報記者從石景山獲悉,日前,《石景山區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保護發展規劃》正式發布,作為永定河出山口地區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重要節點,目前,石景山區正依託轄區內豐富的自然和文化資源,構建類型多樣
  • 中山黃圃腊味美食文化旅遊節開幕
    說起腊味,不得不提中山黃圃腊味,黃圃鎮是全國最大的廣式腊味生產基地,此外,黃圃腊味傳統製作工藝更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11月20日,黃圃鎮在黃圃國際會展中心啟動2020年黃圃腊味美食文化旅遊節。本次美食旅遊文化節以「腊味名鎮文旅黃圃」為主題,將從11月20日持續至26日,現場展覽面積近2萬平方米,近300多個展位,參展企業和商家以黃圃腊味和黃圃特色酒樓為主,同時還有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參展企業,參會參展美食品種超過1000種。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徐小莉出席活動開幕式。
  • 黃圃龍珠路要建溼地公園今年就能用
    同時將堅持以點帶面2019年計劃在2.9億元的鄉村振興專項資金中安排3000萬元推進鄉村環境建設計劃將石軍村、橫檔村、團範平洲片建設為富有中山特色的連片嶺南農耕水鄉休閒園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黃圃鎮共有7條外江河道80條內河湧而且很多居民房屋都依水而建、傍水而居所以治水是我鎮的一大命題。
  • 滄桑民國範兒變身時尚亮麗風 修繕後的中山碼頭引發「修舊」爭議
    昨天,西祠上一個疑問帖讓諸多市民將注意力放在出新後的中山碼頭上。改建過的中山碼頭變成顏色鮮豔,外觀時尚的「山」字型建築。但這樣的修繕卻在網上引發了一場該如何「修舊」的口水戰。  中山碼頭小歷史  中山碼頭於1928年8月8日竣工,碼頭的修建是為了迎接中山先生的靈柩,竣工之時被定名為津浦鐵路首都碼頭。
  • 南京首次公布16個文物保護修繕示範案例
    近年來,南京每年開展文物搶救性維修、加固、修繕工程近30個。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維修文保項目去年獲得國家文物保護最高獎;曾面臨坍塌的曾公祠今年修繕完畢即將對外開放;佘村的清代建築群預計7月底完成修繕工程,已然成為南京新的網紅打卡地……南京近日公布了16個文物保護修繕示範案例,通過搶救修繕,這些文化遺產在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的同時,也活化利用煥發出了時代的價值。
  • 廣東惠州:明清古城牆遺址公園規劃敲定
    根據該草案,遺址公園規劃分為「古樓新韻」、「老樹明牆」、「殘垣漫步」三段,是一處文化休閒公園。公園長廊約1.2公裡規劃草案顯示,明清古城牆遺址公園規劃範圍北起惠州大橋,南至中山東路,東起濱江西路,西至環城西路和中山北路,總用地面積約7.6公頃。
  • 800年來無人知,廣東中山有個世外桃源般的古村落,美如畫!
    就在中山黃圃鎮,亦有這樣一個古村,這裡既有遠離塵囂的青山古樹,又有古老街巷的石板蜿蜒,是大隱於市的嶺南建築活化石。   李家巷(現存800多平米的古民居群),是鎮級文物保護單位   村中現存有始建於宋代的古石板路,路分36級,故名三十六級古徑,這古徑連通著宋代碼頭
  • 中山黃圃鄉村休閒旅遊文化美食節來了
    廣東省林業局二級巡視員謝偉忠向黃圃鎮頒發「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牌匾,省市領導共同為公園揭碑。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開園,代表著黃圃在文化旅遊、生態保護、鄉村振興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向加快高質量崛起,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據介紹,海蝕遺址公園晉升為省級地質公園,對黃圃鎮深化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建設和發展文旅產業具有重要意義。黃圃鎮將充分發揮公園的旅遊資源優勢,將觀光展示、科普教育和參與體驗等多種元素進行結合,進一步拓展黃圃文旅產業發展空間。
  • 央視大片在中山開機!這裡藏著無數美景美食,趁還沒火速去打卡
    央視大片在中山開機!在廣東地區這是當季最具煙火氣的坊間習俗之一央視《匠心》欄目《人間煙火》最近來到了中山黃圃鎮開機拍攝用鏡頭講述傳承百年的黃圃美食——臘腸背後的故事小布哥先給大家路透一波
  • 2018年中山還將有這些大動作
    近期,廣東省發改委公布了《廣東省2018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2018年我省共安排省重點項目1098個,總投 資5.67萬億元,年度計劃投 資6000億元。而在計劃中,與中山有關的重點項目有67個!比如大家期待已久的軌道交通一號線、深茂鐵路深圳-江門段,還有今年3月份剛籤約的歡樂海岸項目等等。聽起來就覺得又幸福了一點!
  • 中山又一省級新公園免費開放
    中山人遊玩又有好去處了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正式免費對外開放!數千年奇異景觀絕對讓你大開眼界!投入2350萬建成省內唯一以海蝕遺址為主題的公園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坐擁海蝕遺址、黃圃公園、古榕樹公園三大園區及相應的展覽陳列場館等
  • 浙江「東陽盧宅」古建築群將修繕後重現盛景
    昔日淹沒在雜亂無序民房中的「東陽盧宅」古建築群日前終於露出了宏敞秀麗的身影。浙江東陽市政府順應群眾呼聲,將周邊360多戶居民進行遷移安置,騰空拆除了近12萬平方米的房屋。據介紹,「東陽盧宅」修繕後可重現盛景。東陽盧宅,為姜太公後裔雅溪盧氏聚居之地。
  • 慶國慶賀重陽 中山黃圃飄色樂萬家
    黃圃飄色(圖片來源:中山日報)  本屆飄色巡遊活動,通過「政府+民間」力量,搭建起了共享傳統文化精髓的舞臺黃圃飄色(圖片來源:中山日報)黃圃飄色(圖片來源:中山日報)  活動現場,人頭攢動,萬人空巷,熱情的群眾大一早從四面八方趕來
  • 中山又一省級新公園免費開放
    中山人遊玩又有好去處了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正式免費對外開放!市鎮兩級耗資2350萬,歷時5年打造,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成功通過評估驗收,市政府批准正式向公眾開放。,歷史悠久,形成於晚全新世之前海侵時的古珠江口海灣中島嶼時期(距今約7000-2000年)。
  • 盧宅明清古建築群修繕工程獲「羅哲文獎」
    由該公司承擔施工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盧宅古建築群修繕工程,獲得了2011年度「羅哲文獎」榮譽稱號。據悉,全國僅10項古建工程獲此殊榮。   修繕房舍280餘間   市文物建築修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文物建築修繕、仿古園林建築為一體的專業施工企業。
  • 武漢16片歷史文化風貌街區保護規劃已編制完成
    昨日從武漢市國土規劃局獲悉,武漢16片歷史文化風貌街區的保護規劃及實施性規劃已編制完成,針對武漢歷史文化空間的保護將有硬槓槓。  在2013年武漢市政府公布江漢路及中山大道片、青島路片、「八七」會址片、一元路片、曇華林片、首義片、農講所片、洪山片、青山「紅房子」片、珞珈山片、大智路片、六合路片、漢正街片、漢鋼片、龜山北片、顯正街片共16片歷史文化風貌街區基礎上,此次保護規劃通過深度挖掘、增補,逐一細化了歷史街區、歷史遺蹟「紫線」劃定等保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