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篁嶺,要從山腳下乘坐纜車上去。對於有點恐高的我來說,其實有點抗拒,但沒有辦法。
小小的纜車啟動,開始離地越來越高。之前有朋友跟我說:要是怕,就看遠處,這樣就不怕了。但蠢蠢欲動的我還是忍不住,往下瞅了一眼。呀~不行,昏眩。
纜車的全程,好像也就幾分鐘的時間,但我總感覺纜車好像一直吊在半空沒動一樣。還在中間還稍微磕磣一下,嚇得我「正襟危坐」到不行。
好不容易下了纜車,跟著往前走的人進山。
民宿老闆跟我說:玩篁嶺,都是把自己先「吊」上去,然後再在裡面看看老屋,賞賞曬秋,然後再慢慢走回山頂,這樣玩。果然不錯。
穿過小山路往裡走,就是一個隱在山叢裡的小村莊。這,就是篁嶺了。
當時跟著一個旅遊團,蹭了點導遊的講解聽。她介紹著大宅子裡的老物件,介紹著貼在牆上的一些風俗。我跟著她說的看,然後被頭頂屋脊上的脊獸吸引住了。
脊獸
一些老建築上的脊獸見過,但好像沒見過這類在橫脊上也有著的。非常有意思,難道是篁嶺獨有的建築特色嗎?導遊走遠了,我也不好意思追著人家問。
出了院子放眼望去,沒見到我心心念念的曬秋。看到一條小梯級,就往下走了去。小池子上弄了個乾冰,出來的效果看著活像個小仙境一般,有點美,這個意境差不了。
篁嶺上涼涼的,就算是頂著大太陽,也不覺得悶熱,許是託了這活水的福。
再一級一級往下走,有點小桃源的意思了。梯級上都種著盆盆的小花點綴著,其中還有幾隻蝴蝶在穿梭,一會停在花上,一會翅膀一張一和地在陰影處乘下涼,愜意極了。
遊客不多,商家乾脆就在店內歇著,我走過,都不敢太重腳。
繞過大水車,我遇到一位(應該是住在這裡的)奶奶。我問奶奶看曬秋是不是從這石梯往上走。奶奶指著上面連聲應著說是。
在上到一半路的時候,發現左手邊的一棵樹下居然長著一朵紅色的彼岸花!有點驚喜。這還是我第一次見到真的紅色的彼岸花。
以前高中有段時間,很迷很喜歡這花,到如今才真正見著了!感覺好像篁嶺對我,還有點小緣分吶~
彼岸花
繞到一處平坦的地,有個小亭子,小池子上有艘船。其實當時有點不明白,為啥非要栓只船在這裡「凹造型」,船往那一放,感覺整個小池子都滿滿當當的了,連亭子都擋住了一半,實在沒必要。
告別小船池塘亭子繼續往上走,在一個小平臺上,總算是見著了遠處的曬秋。但還是要繼續往上走。
其實小嶺裡面的路也是左兜右拐的,走得我發暈。但好在時間還算充裕,也就能慢慢走著看。後來在一戶人家的前門處被正在晾曬辣椒的奶奶吸引,不自覺就湊了過去。
屋裡還有一位奶奶和一個小姐姐在串著辣椒,我冒昧地問了一句能不能在這裡拍拍照,不打擾你們。小姐姐說,這是倉庫,沒啥拍的,還羞澀地笑了笑。我說沒事我隨便拍拍,小姐姐看了看我笑了笑,算是默許了。
她們也繼續自顧自地聊著天,我一句也聽不懂,但坐在這前門的石板上,看著眼前這在沐浴著陽光的玉米、辣椒們,就算我啥都聽不懂,那也愜意。
想要看曬秋的全貌,還是要從那小屋子登上去才行。
屋裡同樣有奶奶們在工作著,串辣椒、挑著辣椒幹、裝袋。幾個遊客陸續上上下下,她們一副早就習慣了的樣子。
從窗裡眺望出去,一屜屜滿滿當當的黃的玉米、紅的辣椒,在屋頂上曬著,慢慢地在蒸發乾自己的水汽,收攏自己的香味,像是一場無聲的蛻變。
整座小嶺,無論是人還是物,都全然地被沉浸在這平靜、舒適的環境裡,享有著自己獨有的那一份愜意。
隨著夕陽西斜,我也就下山去了,雖然還是坐纜車,但好像染了篁嶺的一份寧靜走了,感覺心情也舒坦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