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環保小百科(2)|地下水汙染的來源、途徑與特點

2021-01-19 生態環境部

土壤環保小百科

什麼是地下水?

廣義的地下水是指地面以下賦存於土壤和巖石空隙中的水。通常理解的地下水是指含水層中可以運動的飽和地下水,屬於狹義地下水。地下水往往具有水質好、分布廣、便於開採等特徵,是生活飲用水、工農業生產用水的重要水源。

地下水是如何形成的?

地下水的形成必須具備:補給來源、儲水空間、地質條件。

地下水的補給來源包括大氣降水、冰雪融水、地表河流、湖泊、凝結水等。土壤和巖石中存在大量的不同大小的孔隙、裂隙、溶隙,甚至可以形成非常巨大的地下暗河和溶洞,這些空間就是地下水儲存的空間。地下水貯存空間大小、連通性以及空間分布等影響地下水的分布與運動特性。

什麼是地下水的背景值?

地下水背景值是指天然條件下地下水環境中形成的各組分含量範圍。由於受到降水、巖性、地球化學環境、地下水動力學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地下水背景值的分布表現出地域性。例如,西北內陸地區多形成一些各種離子組分含量偏高的微鹹水和半鹹水;高鐵錳水、高氟水在我國南北方均有比較廣泛分布;一些地區分布有高砷水、低碘水等。

什麼是地下水汙染?

地下水汙染是指人類活動產生的有害物質進入地下水,引起地下水化學成分、物理性質和(或)生物學特性發生改變而使其質量下降的現象。地下水汙染改變地下水的基本資源和生態屬性,影響地下水使用功能和價值,造成值得關注的環境風險與環境安全問題。天然條件下所形成的劣質地下水不屬於汙染範疇。

什麼是地下水汙染羽?

地下水汙染羽是指汙染物隨地下水運動所形成的空間範圍。其空間分布及動態變化受汙染源輸入強度、地下水運動狀態、汙染物的衰減作用等影響。地下水汙染羽的監測識別是地下汙染修復和風險管控的重要基礎工作。

地下水汙染的來源包括哪些?

引起地下水汙染的汙染物來源稱為汙染源。地下水汙染源包括工業汙染源、農業汙染源和生活汙染源等。如礦山、油氣田開採和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水、廢氣和廢渣的排放和堆積,農業生產施用的肥料和農藥、汙水(或再生水)灌溉,市政汙水管網滲漏、垃圾填埋的滲漏等。

隨著土壤和地表水環境汙染的加劇,量大面廣的汙染土壤(層)和受汙染的江河湖泊已成為地下水的持續汙染源,使地下水汙染與土壤和地表水汙染產生了密不可分的聯繫。

地下水汙染的途徑主要包括哪些?

地下水汙染途徑是指汙染物從汙染源進入到地下水中所經過的路徑,主要包括入滲型、越流型、徑流型和注入型。

入滲型包括間歇入滲型和連續入滲型。固廢堆積、土壤汙染等通過降水或灌溉等間歇性(周期或非周期)滲入含水層為間歇入滲型;廢水渠、廢水池、滲坑滲井等以及受汙染的地表水體滲漏造成地下水汙染為連續入滲型。

越流型是指已汙染的淺層地下水在水頭壓力差的作用下,通過弱透水的隔水層、水文地質天窗及廢棄的開採井等向鄰近的深部含水層越流,造成鄰近含水層汙染。很多地區出現的淺層地下水汙染向深層擴散,多是這種汙染途徑導致。

徑流型則是指汙染物通過地下水徑流的方式進入含水層,包括巖溶發育通道的徑流、廢水處理井的徑流和鹹水入侵等。

注入型是一些企業或單位通過構建或廢棄的水井違法向地下水含水層注入廢水,已成為需要高度關注的地下水汙染途徑。

地下水汙染的特點是什麼?

地下水汙染的特點主要表現為隱蔽性、長期性和難恢復性等。

地下水汙染的隱蔽性主要體現為地下水賦存於地表以下的地層空隙中,樣品的獲取難度大、分析檢測要求的技術水平高、汙染源識別困難等。

地下水汙染的長期性主要體現為地下水在含水層中的運動特徵複雜,且多數情況下地下水的運動極其緩慢。地下水一旦受到汙染,即使徹底清除了汙染源,地下水質恢復也需要很長時間。

地下水汙染的難恢復性主要體現為,汙染物不僅會存在於水中,而且會吸附、殘留在含水層介質中,不斷緩慢地向水中釋放,因此單獨治理地下水難以實現恢復的目的。加上含水層介質類型、結構和巖性複雜,流動極其緩慢,地下水恢復治理的難度要遠遠大於地表水。

資料來源: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

編輯:張偉

相關焦點

  • 我國汙染場地主要類型與特點
    石油開採、化工生產、醫藥製造以及礦業活動是造成場地汙染的主要途徑。因此,石油、化工、醫藥和礦業等行業聚集區往往是汙染場地的集中分布地,例如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礦區,化工、石化、冶煉,電鍍、製藥、機械製造、印染等行業集中的京津冀地區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由於土壤——地下水系統在構成上的特殊性和汙染物遷移轉化的途徑多樣性,使得場地系統的汙染與其他環境體系的汙染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
  • 蘇州市土地儲備中心關於蘇化廠原址2號地塊汙染土壤及地下水治理...
    中誠工程建設管理(蘇州)股份有限公司受蘇州市土地儲備中心的委託,對其所需採購的蘇化廠原址2號地塊汙染土壤及地下水治理項目B、C區治理修復效果評估項目在國內組織公開招標,歡迎符合資格條件的單位前來參加投標。
  • 印染廠汙水亂排大面積汙染土壤、地下水 浙江湖州南美公司被提起...
    中國網財經11月19日訊 (記者裡豫 李冰巖 趙戎)在沒有採用任何有效防滲漏措施的情況下,湖州南美紡織有限公司(下稱南美公司)將未經處理的含有有害物質印染廢水排至滲坑中屯集,造成大面積的土壤、地下水及周邊生態環境被汙染破壞。
  • 首爾4處美軍基地油汙導致土壤和地下水受汙染
    中新網2月23日電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韓國首爾市政府22日宣布,龍山區梨泰院洞美軍龍山基地附近的綠莎坪站地區、CampKim基地周邊、CampGray基地、UN司令部等4個地區的土壤和地下水汙染面積達到1萬6036平方米。首爾市公布了去年以美軍12個基地為對象進行調查的結果。
  • 丁貞玉:汙染地塊地下水調查的技術要點分析
    水文地質調查(也稱勘察)是指對汙染地塊土壤層、包氣帶和飽和帶的地層特徵等調查,是著力開展汙染源對地表以下汙染擴散成因、暴露途徑及影響範圍等情況摸底分析,是治理修復取得突破的重要前期工作。2018年部委職能改革前,一直都是自然資源部門牽頭,在水源勘察的基礎上開展針對地下水汙染調查相關工作,多集中於區域性調查與數據分析工作,小尺度調查項目少規範不足。
  • 基於保護健康和水環境的氯代烴類汙染場地地下水風險評估
    氯代烴類的廣泛應用使其不可避免地進入到地下水環境中,造成地下水質量每況愈下,嚴重威脅人體健康和水環境安全。鑑於我國場地氯代烴汙染的典型性和普遍性,亟待建立汙染場地管理體系,控制和削減場地風險。目前國內研究多集中於原場各暴露途徑下汙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風險評估[2-3],鮮有考慮汙染地下水在離場暴露途徑下對周圍水環境的影響[4]。
  • 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主要來源識別研究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文章利用對比法和地統計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結合的方法研究廣東省北部某水泥廠周邊農田土壤中重金屬的主要來源。通過分析採樣點位表層土壤(0~20cm)和深層土壤(20~40cm)中鎘(Cd)、鉛(Pb)、鉻(Cr)、砷(As)、汞(Hg)的含量及空間變異特徵,利用Kriging  插值分析方法對未測點土壤含量進行最優估計,結果表明,農田土壤重金屬Cd 汙染最為嚴重;耕作層土壤Cd、Pb、Hg  全量都大於底層;對比法和地統計學分析結果表明,該區域農田土壤重金屬含量以水泥廠和公路為中心呈輻射狀分布,可確定為該區域土壤重金屬的主要汙染來源
  • 哪些地方是土壤汙染重災區?專家指給你看
    「由於長期以來缺乏有效的汙染防治手段和相應監控,許多生產活動造成了土壤、地下水汙染。」6月2日,同濟大學教授、上海城市規划行業協會副會長於一凡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她介紹,以工業生產、交通物流、市政設施等為代表的產業類用地是具有較高汙染風險的存量用地,其再利用活動需要通過建立完善的登記、評估、修復和審核流程進行環境風險控制。
  • 玉環市濱港工業城土壤及地下水隱患排查項目圓滿收官
    玉環市濱港工業城土壤及地下水隱患排查項目圓滿收官 2020-12-04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下水汙染的危害及處理方法
    自來水發黃,混有雜質,水壺長期燒這樣的水,底部會有厚厚的水垢;一些農村地區的井水不再甘甜清澈,而是渾濁微苦,甚至有異味,這些都是地下水汙染在生活中的明顯表現。但地下水中具體含哪些汙染物,用肉眼無法看見。
  • 焦化廠不同汙染源作用下土壤PAHs汙染特徵
    ).對應汙染途徑依次為化工副產品的洩漏及填埋、煙粉塵大氣沉降、煤粉(渣)降雨淋濾.異構體比值法判定的汙染源不能明顯區分各工序的土壤汙染特點且存在偏差,利用 ω(低環 PAHs)/ω(高環 PAHs)比值法進行排序,化產區深層(7.39)>化產區表層(1.33)>堆煤區(1.06)>煉焦區(0.39),PAHs組成特徵受汙染源自身特性及外環境作用共同所致.4~5環PAHs是該焦化場地的特徵汙染物
  • 「案例分享」重慶某六價鉻汙染場地土壤修復工程案例
    鄧 磊1,曹 俊1,龍 宇1(1重慶美天環保工程有限公司,;2重慶市固體廢物管理中心,)摘要選取重慶某六價鉻汙染場地治理修復工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修複方案設計、項目工程實施以及修復效果評估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結論表明:本項目採用原位化學還原及穩定化作為治理修復技術,利用直接加壓注入井工藝與高壓旋噴工藝相結合進行藥劑灌注,影響半徑分別為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1 我國的石油汙染概況我國作為石油生產、消費大國,由於生產條件、環保技術等方面相對落後,石油汙染問題相當突出。據統計,我國有機汙染土壤面積約為0.2億hm2,其中石油汙染佔相當比例。我國自1978年原油年產量突破1億t大關而成為世界十大產油國之一以來,目前勘探開發的油氣田和油氣藏已有400多個,年產石油汙染土壤近10萬t,累計堆放量近50萬t。以油田為例,每口油井汙染的土地面積為200~500 m2,全國共有油井20萬口,由此造成的土壤汙染可達8000萬m2,這一數值每年還在增長中。據統計,我國每年有60萬t石油經跑、冒、滴、漏途徑進入環境,對土壤、地下水、地表水造成汙染。
  • 土壤修複方法介紹——土壤蒸汽浸提技術
    土壤蒸汽浸提技術利用真空泵產生負壓驅使空氣流過汙染的土壤空隙,而解吸並夾帶有機汙染組分流向抽取井,並最終於地上進行處理。為增加壓力梯度和空氣流速,很多情況下在汙染土壤中也安裝若干空氣注射井。該技術適用於高揮發性化學汙染土壤的修復,如汽油、苯和四氯乙烯等汙染的土壤。土壤氣提技術的主要技術又分為原位土壤蒸汽浸提技術;異位土壤蒸汽浸提技術;多相浸提技術(兩相浸提技術、兩重浸提技術)等。
  • 山東濟南5家汙染單位被整改 裕興公司將啟動土壤修復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7月26日,山東濟南進行首期電視問政節目直播,主題為「問環保」。節目中反映了裕興化工廠鉻渣、球墨鑄鐵管公司的環境監管、和信花園小區燒烤油煙淨化設施、濟陽縣曲堤鎮化工廠監管及地下水汙染、長清區崮雲湖大劉村廢品加工廠異味等5項問題,隨後,市環保局立即組織人員對節目所反映問題進行排查和整改,7月31日向社會通報檢查情況。
  • 中國農業土壤中四環素類抗生素汙染現狀及來源研究進展
    農業土壤四環素抗生素汙染已成為當前農業環境汙染及生態安全研究的熱點之一,為更確切全面地評估四環素抗生素對中國農業土壤的汙染和危害,文章對該物質在農業土壤中的汙染現狀和來源分析進行綜述,旨在為中國農業土壤抗生素汙染防治和環境風險評價提供科學依據。
  • 環境法專家:防治地下水汙染 現在的法律不夠用
    地下水被「多頭」管理  有報導稱,有關部門對118個城市連續監測的數據顯示,約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嚴重汙染,33%的地下水受到輕度汙染,基本清潔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  觸目驚心的數字背後,卻是相關法律的缺位。  首先,地下水汙染防治的監管責任不明確。
  • 媒體調查:地下水汙染嚴重 飲用水安全嗎?
    2011年,全國200個城市地下水質監測中,「較差—極差」水質比例55%,並且與一年前比15.2%的監測點水質在變差。根據2011年發布的《全國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下稱《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在全國655個城市中,400多個城市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約佔城市總數的61%。而目前,汙染已經從淺層地下水向深層地表水蔓延。在沒有新水源的情況下,失去了地下水,也就意味著生存危機。
  • 關於省環保督察反饋「土壤重金屬汙染歷史欠帳多,汙染問題突出...
    市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我區承辦的省環保督察反饋「土壤重金屬汙染歷史欠帳多,汙染問題突出。衡陽市共有疑似汙染地塊311個,佔全省汙染地塊比例為13.72%。其中涉重金屬汙染地塊265個,覆蓋了10個縣市區。」
  • 鐵錳氧化物在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中的作用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的主要礦物組成除粘土礦物外,還存在大量的鐵錳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等天然礦物。以磁鐵礦、赤鐵礦、針鐵礦、軟錳礦與鋁土礦等為代表的天然礦物正成為國際上關於天然礦物淨化汙染方法研究方面的重點對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