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0:2分)
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在小編的家鄉貼春聯都是在除夕那天貼的,在那天的下午將近天黑時候貼春聯,近年來,貼春聯時間有所提前,好些人家在吃過中午飯就開始貼春聯了,你吃過中午飯出去一看,哇,很多人家都已經貼上了春聯。
早一會兒或者晚一會兒都好,反正除夕這天都是要貼春聯的,千家萬戶都是如此,已經形成了一種習俗。那麼大家知道除夕貼春聯的習俗產生於何時嗎,大家知道我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是誰寫的嗎,大家知道這第一副春聯寫得又是什麼嗎?今天在這個除夕晚上小編就給小夥伴們介紹介紹。
貼春聯已經成為過春節時一項重要的習俗,而春聯則是由古代的桃符演化而來的,桃符的歷史那就很久遠了,在《後漢書》裡面有關於桃符的記載,最初桃符是用於驅除妖魔鬼怪的。這裡面還有個小小的故事。
據說在古代有一種怪獸,非常兇殘力大無比,沒有人能夠降服它,後來大家聽說山中有位驅除妖魔鬼怪的神仙,於是大家就一起去請這位神仙來降服這妖魔鬼怪。這神仙來到之後用了一桃枝就將這怪獸給降服了。
再後來,大家就在桃枝上刻上神仙的名字,然後將刻有神仙名字的桃枝掛在門上,說也奇怪,所有的妖魔鬼怪都不敢上前了。後來這種刻有神仙名字的桃枝就慢慢演變成了桃符。
直到五代十國時期,春聯才代替了桃符。當時的春聯還不是寫在紙上的,而是寫在桃木板上的。再後來發明了紙張,大家這才用紙張代替了桃木板來寫春聯。
我國第一副春聯是由五代十國時期蜀國國王孟昶寫的,當時也是寫在了桃木板上,那副春聯的內容寫的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大家有沒有發現第一副春聯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如果你感覺有點兒彆扭那就對了,因為這並非多麼規規整整的春聯,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這副春聯是沒有橫批的,而我們今天的所有春聯都是有橫批的。
春聯經過了上千年的變遷,如今也是形式多樣,黑色的、金色的、寬的、窄的等等各種各樣。小編記得小時候,在我剛有記憶的時候,家裡的春聯還是手寫的呢,那時候大家手裡都沒有那麼多的錢,過春節的時候,就去集市上買一大張紅紙,然後拿回去裁剪,裁剪好之後,拿到村裡比較有名望,學問比較高的人家裡,讓他們幫忙寫春聯,全部都是毛筆字,紅紙黑字。
寫春聯的紅紙也是早早就送了去,等到除夕前面那幾天再去拿就是,也寫的人家也不要錢,也不要禮物,只要給他遞根煙吸就好了。
再後來,就是直接買了來貼上去了,現在想想已經好多年沒有見過手寫的春聯了,還真是有點兒懷念。
大家家裡的春聯是手寫的還是買的呢?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那些年有關於春聯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