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家家戶戶貼春聯,該習俗產生於何時,史上最早的春聯是什麼?

2020-12-16 曉楓說歷史

(最早0:2分)

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在小編的家鄉貼春聯都是在除夕那天貼的,在那天的下午將近天黑時候貼春聯,近年來,貼春聯時間有所提前,好些人家在吃過中午飯就開始貼春聯了,你吃過中午飯出去一看,哇,很多人家都已經貼上了春聯。

早一會兒或者晚一會兒都好,反正除夕這天都是要貼春聯的,千家萬戶都是如此,已經形成了一種習俗。那麼大家知道除夕貼春聯的習俗產生於何時嗎,大家知道我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是誰寫的嗎,大家知道這第一副春聯寫得又是什麼嗎?今天在這個除夕晚上小編就給小夥伴們介紹介紹。

貼春聯已經成為過春節時一項重要的習俗,而春聯則是由古代的桃符演化而來的,桃符的歷史那就很久遠了,在《後漢書》裡面有關於桃符的記載,最初桃符是用於驅除妖魔鬼怪的。這裡面還有個小小的故事。

據說在古代有一種怪獸,非常兇殘力大無比,沒有人能夠降服它,後來大家聽說山中有位驅除妖魔鬼怪的神仙,於是大家就一起去請這位神仙來降服這妖魔鬼怪。這神仙來到之後用了一桃枝就將這怪獸給降服了。

再後來,大家就在桃枝上刻上神仙的名字,然後將刻有神仙名字的桃枝掛在門上,說也奇怪,所有的妖魔鬼怪都不敢上前了。後來這種刻有神仙名字的桃枝就慢慢演變成了桃符。

直到五代十國時期,春聯才代替了桃符。當時的春聯還不是寫在紙上的,而是寫在桃木板上的。再後來發明了紙張,大家這才用紙張代替了桃木板來寫春聯。

我國第一副春聯是由五代十國時期蜀國國王孟昶寫的,當時也是寫在了桃木板上,那副春聯的內容寫的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大家有沒有發現第一副春聯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如果你感覺有點兒彆扭那就對了,因為這並非多麼規規整整的春聯,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這副春聯是沒有橫批的,而我們今天的所有春聯都是有橫批的。

春聯經過了上千年的變遷,如今也是形式多樣,黑色的、金色的、寬的、窄的等等各種各樣。小編記得小時候,在我剛有記憶的時候,家裡的春聯還是手寫的呢,那時候大家手裡都沒有那麼多的錢,過春節的時候,就去集市上買一大張紅紙,然後拿回去裁剪,裁剪好之後,拿到村裡比較有名望,學問比較高的人家裡,讓他們幫忙寫春聯,全部都是毛筆字,紅紙黑字。

寫春聯的紅紙也是早早就送了去,等到除夕前面那幾天再去拿就是,也寫的人家也不要錢,也不要禮物,只要給他遞根煙吸就好了。

再後來,就是直接買了來貼上去了,現在想想已經好多年沒有見過手寫的春聯了,還真是有點兒懷念。

大家家裡的春聯是手寫的還是買的呢?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那些年有關於春聯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春節貼春聯的習俗起源於何時?
    春節貼春聯的習俗起源於何時?在中國有很多古時候留下來的傳統節日,有著很豐富的歷史淵源。春節這個節日算是最大的一個。在春節當天舉國歡慶,家家團圓吃著年夜飯看著春晚,樂不思蜀。然而在春節這一天有很多傳統習俗,比如年夜飯、拜年、守歲等等,當然貼春聯也是必不可少的習俗。那麼大家對貼春聯的習俗又了解多少呢?貼春聯又是起源於何時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在春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在家門口兩側,貼上大紅春聯,寓意著喜慶吉祥。說起春聯的起源,是由古代的桃符演變而來的。
  • 除夕為什麼要貼春聯,除夕有什麼習俗,除夕夜習俗有哪些
    除夕為什麼要貼春聯?又是一年的春節快要來臨了,而貼春聯是除夕的習俗。那麼,除夕為什麼要貼春聯?接下來養生之道網為你詳細介紹。除夕為什麼要貼春聯1、除夕為什麼要貼春聯春聯源於古代的桃符。無論在過去的一年裡有什麼高興、得意的事,還是有什麼不如意的事,總是希望未來的一年過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將到來之時,貼春聯恰好是達到這種目的的最佳選擇。他們藉助於春聯表達對即將過去的一年的歡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達對新的一年的期盼與厚望。
  • 貼春聯是我們的傳統習俗,它起源於何時?什麼時間貼比較恰當?
    春節一到,民間有貼春聯的習俗。春聯的別稱有許多,分別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很多人家在貼春聯的同時,還在其上方掛上一對大紅燈籠,寓意著未來的日子紅紅火火。3、保平安最早貼春聯的本意,就是為了驅邪保平安。也就是向蒼天祈福,保佑自己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闔家幸福。那麼,大家知道,這個傳統的習俗是怎麼個來歷嗎?
  • 貼春聯的寓意含義有哪些 過年貼春聯有什麼美好寓意解析
    貼春聯有什麼寓意?貼春聯的寓意解析。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貼春聯有什麼含義?每年過年的時候,一般都是在過年的晚上貼好新年的對聯,這個習俗已經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了,不過到現在的話,很多人知道有這個習俗但要問其含義,很多都是不知道的,下文我們就來詳細的看看。
  • 除夕話習俗 春聯貼起來年夜飯吃起來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因此在這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布新、消災祈福為中心來進行的。那麼,你知道除夕的習俗都有哪些嗎?
  • 你知道春聯的來歷嗎?歷史上第一副春聯何時產生?是什麼內容?
    春聯是我國新年最具文化特色的表現形式,常以紅紙為底色,配以墨字,豔麗而又莊重,有著很強的視覺衝擊效果。更能體現其文化特色的是對聯文字內容的使用,語調平仄相對,陰陽頓挫節奏明快;加之內容的遣詞造句,寓意美好,更增加了春節文化底蘊,這或許也是春聯習俗留下來的根本原因。
  • 春聯貼過後,什麼時候才能撕?
    我國的第一副春聯是什麼?春聯貼過後,什麼時候才能撕?一眨眼,元宵節就要來臨了,元宵節一過,春節基本就算結束了。為了迎新春,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那麼,春節過後,春聯可以撕下來嗎?如果要撕,該什麼時候撕呢?
  • 該不該糾結哪一天貼春聯?
    左神荼、右鬱壘,可壓邪驅鬼,這也就最早的「門神」了。五代十國時,公元964年除夕,後蜀之主孟昶,命學士辛寅遜在桃木上題寫聯語。辛大才子寫完後,頗有藝術造詣的孟昶,看了很不滿意。孟昶自己拿來毛筆,親自題寫了一副春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人們一直認為,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 今年臘月二十九是絕日,貼春聯要在二十八貼,有什麼說法?
    貼春聯可以說是家家戶戶都會貼的,畢竟這是中國的傳統習慣,要是如果一家人不貼春聯了,那就說明這家已經沒人了。如果有人卻不貼春聯,是會被人恥笑的。今年臘月二十九是絕日,貼春聯要在二十八貼,有什麼說法?一般貼春聯都會在除夕之前貼後,所以如果是年三十除夕的話,一般年二十九就是貼好了,只不過今年臘月二十九是絕日,有人就說貼春聯要在28貼,這是怎麼回事呢?要說這是什麼原因,還是從傳統的習俗來講的,在以前過年可都是非常講究的,不像現在很多的習俗都沒了。就算是貼春聯也有不少規矩要遵守的,就比如說絕日不能夠貼春聯。
  • 什麼是春聯?過年貼春聯的講究是什麼?
    1、什麼是春聯  其實對於春聯也就是門對子哦,而在古代的時候,很多文人都是會喜歡做作詩和對聯的,而到了在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的人們都是會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春聯而貼在的大門口上,而這個到了現代,也是一直流行著,而貼春聯的含義其實也是有著迎接新的一年的時候
  • 除夕貼的春聯大年初一脫落了怎麼辦?
    除夕貼的春聯大年初一脫落了怎麼辦?時間:2020-01-24 12: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除夕貼的春聯大年初一脫落了怎麼辦? 過年,按照傳統的習俗,臘月二十八就要貼春聯,貼門神。
  • 春聯一般在什麼時候貼?關於春節貼春聯的來源介紹
    馬上到新年了,人們會有一系列的準備活動,如祭灶、掃塵、置辦年貨以及掛燈籠、貼春聯、窗花等。貼上春聯和掛上燈籠就增添了幾絲過年的氣氛。那麼,春聯一般在什麼時候貼呢?一起來看看吧!春聯什麼時候貼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其和、門神、橫批、年畫、「福」字等一起統稱為「年紅」。在春節期間,貼年紅也是很重要的過年習俗之一。一般來說,家家戶戶「貼年紅」是在農曆臘月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在門窗上貼上年紅,不僅可以增添了喜慶的節日氣氛,還表示著人們對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望。
  • 每逢春節貼上喜慶的春聯,關於春聯的文化你知道多少呢?
    每逢春節貼上喜慶的春聯,關於春聯的文化你知道多少呢?貼對聯,中國傳統年俗。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裡裡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 。
  • 貼春聯習俗對應哪天 王者榮耀新春習俗答題答案
    貼春聯習俗對應哪天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王者榮耀新春習俗大挑戰答案哦!想知道的小夥伴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貼春聯習俗是哪天?
  • 過年貼春聯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貼春聯有什麼禁忌講究規矩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春節的重要標誌。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和福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餘亞飛《迎新歲》稱:「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
  • 中國人何時開始春節貼春聯,越南韓國日本過年貼春聯嗎?
    你知道春節貼春聯的故事嗎?我們都知道過年的時候,都有貼春聯的習慣,大約在一千多年前的時候,在後蜀時期,春聯就是由人們口中所認識的"桃符"演變而來的。在象徵喜慶的紅紙上寫對聯,新年的時候在門窗兩邊貼上,以此來表達人們對來年福運最好的心願。為了祈求一家人的幸福與健康,在有一些地方人們還依舊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在自己家的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的妖魔鬼怪都會遠遠的離去,不敢靠近。而且在民間門神還是正氣以及武力的代表,在古人的眼裡看來,相貌不平凡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特性以及不一樣的本領。
  • 春節貼春聯,那麼春聯的來歷,你知道嗎?
    直到宋代,桃符由木板改為紙張「春聯紙或者是春聯」,這一習俗也就開始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也就開始廣泛流傳。到了宋代,人民開始用紅紙來書寫桃符,把以往桃符所肩負的驅邪避災的用處轉移到了門神,人民開始在桃符上寫上自己對於來年的福運的祈求以及五穀豐登的心願,對來年美好生活的嚮往。
  • 《萬事萬物由來》,紀念中國習俗,趣說守歲貼春聯的由來
    1.正月不理髮: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中國大多數地方多流傳著「正月不理髮」的習俗,據說「正月理髮死舅舅」。那麼,頭髮和舅舅有什麼必然的關係呢?清軍入關後,為了體現「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國主張,決定推行一種奇怪的髮式:男人將頭髮從前部到腦頂剃去,再將四周的髮際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間集中的一塊和一個長長的大辮子。
  • 過年貼春聯的由來與來歷 有關春聯的歷史傳說故事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那麼春聯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呢?中國人為什麼都在過年的時候貼春聯?小編為您整理了有關過年貼春聯的由來與傳說故事。
  • 越南年味滿滿:家家戶戶貼春聯,看到這個春聯中國遊客笑了!
    而中國在歷史時期,可是一個影響力大國,有不少鄰國都和我們中國一樣,有著過春節的習俗。其中,越南便是世界各地少數過春節的國家之一。越南人深受中華文化的薰陶,甚至在這個國家,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寫漢字說中文。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越南廢除了漢字,但在春節的習俗上,卻仍延續著我們的傳統習俗。每當春節將至,越南人幾乎家家戶戶都貼春聯,年味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