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生活,大多是單調的黑白色。
每天從早到晚的工作,還得面臨被老闆罵,被同齡人嘲笑;一路遇見的,都是和自己一樣的人,可依舊無能為力,因為早已自身難保;他們掛著一個名字,甚至代號,如涓涓細流般度過一生,平靜、安穩,乃至無法改變和跨越。
他們的世界曾有過色彩,但最後被暴力壓成了黑白。
而另一群人則不同。他們的世界,是彩色的。
聲色犬馬,驕奢淫逸,攬著大把錢財,建著自己的酒池肉林。哪怕隔著小小電視的屏幕,只能聽見嬌嫩的喘息,都能想像那是怎樣糜爛的生活。
但那份恐懼也顯而易見。隨時扮演好多個角色,及時卑躬屈膝,帶著面具生活。他們害怕回到曾經的黑白枯燥,於是不斷拿著畫筆塗抹,直到自己迷失,無法也無力掙脫。
這份窮富階級間的天差地別,和人生最終粗糙的統一,凝聚在電影《大佛普拉斯》中。
《大佛普拉斯》是由黃信堯執導,葉如芬、鍾孟宏監製的劇情片,由陳竹升、莊益增、戴立忍等主演,於2017年在中國臺灣上映。電影一經問世,就狂攬了5座金馬獎,豆瓣評分高達8.7,至今仍在豆瓣電影top250榜單中。看過的人,幾乎都給出了4或5星的高分,多名專業人士也給予誇讚,稱:"這是那一年最好的華語電影之一"。
這是一部"不純粹"的黑白電影——黑白的底色中,有霓虹燈的淫靡。電影講述了小人物肚財和菜埔出於無聊和好奇,偷菜埔老闆黃啟文的行車記錄儀來看時,除了縱情聲色,還意外發現政商勾結、殺人藏屍的秘密,最終給自己引來災難的故事。
劇情由簡至繁,從原本的出於好奇和挑釁,到後來攤上大事;最後由繁至簡,通過直接的外界暴力砍碎一切雜亂,讓所有人的生活迫於歸為平靜,也能給人深深的思考。
接下來,我將從電影刻畫的兩類人物群像入手,解讀電影傳達的"人生終究粗糙"的內核。
01黑白的"底":當粗糙成為永恆,色彩是奢求,絕望是常態
對他們來講,不論是出太陽還是下雨都會有困難,但他們沒辦法去想生命的困難,因為光是生活裡面就有解決不完的困難。社會常常在講要公平正義,但在他們的生活之中應該是沒有這四個字,畢竟光是要捧飯碗就沒力了,哪還有力氣去講那些有的沒的。
肚財和菜埔每天的生活,幾乎可以用"一模一樣"來形容,一切都按照腳本化的程序走著。
肚財骨瘦嶙峋,靠撿垃圾為生,找自己的老同學賣時,總是只被二十幾塊人民幣打發;菜埔每天白天去送葬儀仗隊裡兼職敲鼓,每次都因為慢半拍被老闆拳腳相向,正經差事則是在工廠值夜班,也常被鄙視的目光注視。
他們的生活沒有味道,只有在那間小小的值班室裡,才能聽到他們大聲說話。
肚財去超市門口撿過期冷凍便當,去垃圾堆翻成人雜誌,在菜埔面前髒話全開,頤指氣使,菜埔則和平時沒差,安靜坐著,懦弱呆滯。
在偷來老闆黃啟文的行車記錄儀"欣賞"之前,他們從未意識到這份陪伴有些畸形——他們只有彼此,和那一地雞毛的低劣生活。
直到行車記錄儀裡傳來一陣陣聲音,他們才略微真實感受到了另一番景色——女人,那塊屬於上層風流社會的彩色拼圖。那份缺失的情慾和渴求,全都宣洩在了他們眼和耳中。
在對小人物的刻畫中,導演毫不避諱,直接從最難以啟齒的一份慾念出發,記錄它的殘缺,從根源展示了底層生活的破敗荒涼。
02彩色的"皮":當粗糙成為恐懼,色彩是稻草,秘密是底牌
人家有錢人出來社會走跳,三分靠作弊,七分靠背景,你後面有什麼?
肚財死後,當黃啟文當著菜埔的面摘下自己的假髮時,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他這一生,就是笑話。
除了名利,他什麼也沒有,甚至還是別人掌心的玩物。唯一能體現他存在感的,是激情後對情人的冷漠,是在下屬面前恩威並施的語重心長。
他敢賭,殺了死纏爛打,為自己付出青春的葉女士後,將屍體藏入大佛;他敢虔誠,在萬人面前,對自己造的佛像永遠像模像樣地說著"阿彌陀佛",背地裡卻做盡奸邪之事;他敢犯,肚財的生命,在他眼中就是草芥,死後能留下印記就是恩賜。
但他怕輸,怕輸掉奢華的精緻,身敗名裂,過粗製濫造的生活。也正是這份恐懼,讓他愈發離不開對上級的諂媚,離不開在同階層的人面前裝傻,甚至,離不開讓低自己一層的人的犧牲和失聲。
而他那些令眾人驚惶的秘密,就成了泯滅人性的底牌。政商勾結、殺人滅口、各類出賣肉體的潛規則,除了行車記錄儀和菜埔,應該不會再有人知道了。
可令人難以下咽的,就是他的禿頭戴上假髮,暖言暖語"勸"完菜埔後,依舊能隻手遮天。
03雜色的"糙":當相熟成為淺知,孤獨成窺探,陌生是標配
現在已經是太空時代了,人們可以搭乘太空船到達月球,卻永遠無法探索人們內心的宇宙。
肚財出車禍死後,菜埔來到他的住處——他們認識的時候,肚財沒讓任何人進去過。
外面堆滿垃圾的棚裡的景象,在黑白鏡頭的狀態下,竟顯得十分整潔。客廳中最顯眼的,就是那艘巨型的破舊飛船,裡面裝滿了肚財夾來的玩偶娃娃,貼滿了從成人雜誌上剪下來的圖片。
菜埔怔怔坐在飛船中央,環顧四周,滿臉錯愕——那個天天晚上來找他的人,他也是除了名字和身份,對其一概不知。
導演的旁白和悽涼的背景音樂緩緩響起,是一種諷喻,也是一種黯然神傷的無奈。人生最後的粗糙,在於最後只剩一個人面對自己真實的內心,看自己最真實的模樣。
不論和旁人多熟絡,多不可分割,他們都無法感同身受那一份脆弱。
透過熒幕和電影中的電腦屏,我們窺視著爛人黃啟文的世界,卻很難看清他是否壞的徹底、純粹,我們看著菜埔和肚財在無望生活中的自知之明,卻也不能想像他們是否還心懷希望。
如果說這兩類人有相似之處,那可能,就是一樣的孤獨,一樣的粗糙,一樣的身不由己。不過一類是致力聲色,一類是祈求平淡。
04結語
《大佛普拉斯》是一部尺度很大的電影,不論是敘事鏡頭、劇情,還是其主題的揭露。
藉助佛的外殼,我們和導演都以旁觀者的身份,靜靜看著這樣的故事重複上演:官場腐敗、民不聊生。
它是冷漠而沉寂的記錄者,卻道出了生活最後的本質:我們終要自己面對粗糙的內心。
你可以逃,但兩級的生活方式固定著你戴著的面具;你可以放棄,但別灰心,畢竟,我們可能都是被困在那尊佛像裡的人。
#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