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積累|三江併流

2021-02-17 湖南新途徑公考

「三江併流」,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世界自然遺產地之一,因亞洲3條大江—金沙江(下遊為長江)、瀾滄江(下遊為境外的湄公河)和怒江(下遊為薩爾溫江)而得名,它們在雲南省西北部自北向南並行170餘公裡,故名「三江併流」。

「三江併流」大體位於27°N—30°N,98°E—100°E。三江併流由四座高大山脈、三條大江組成。四座高大山脈由西向東分別是高黎貢山、怒山山脈、雲嶺、雪山山脈。三條大江貫穿其間。三江併流區包括分屬不同流域的四條大型河流,「四江併流」或許更為確切。河流幹流在並流區的位置,由東向西分別是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和依洛瓦底江上遊的獨龍江。區域內雪峰高聳、河谷深切,是世界上最壯觀的高山峽谷地貌的傑出代表。

獨龍江發源於西藏的察隅地區,流經三江併流區,出國境後稱為依洛瓦底江,再穿過緬甸後流入印度洋。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均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其中怒江、瀾滄江經青海、過西藏,流經雲南後,分別於雲南德宏州、西雙版納州流入緬甸和寮國,出境後前者稱為薩爾溫江,流入安達曼海,後者稱為湄公河,流入南海。

「三江併流」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區,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地區之一。4000萬年前,印度次大陸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大碰撞,引發了橫斷山脈的急劇擠壓、隆升、切割,高山與大江交替展布,使「三江併流」地區成為世界上地質地貌最豐富的「博物館」。

「三江併流」地區是歐亞大陸生物群落最富集的地區。這一地區佔我國國土面積不到0.4%,卻擁有全國20%以上的高等植物種數和25%的動物種數。目前,這一區域內棲息著滇金絲猴、雪豹、孟加拉虎等77種國家級保護動物和禿杉、桫楞、紅豆杉等34種國家級保護植物,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樣性極豐富的地區之一。

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三江併流」被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3年7月根據自然遺產評選標準,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建設三江併流自然保護區(主要是雲南三江併流保護區)。

相關焦點

  • 常識|「三江併流」是哪三江?
    「三江併流」,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世界自然遺產地之一,因亞洲3條大江—金沙江(下遊為長江)、瀾滄江(下遊為境外的湄公河)和怒江(下遊為薩爾溫江)而得名,它們在雲南省西北部自北向南並行170餘公裡,故名「三江併流」。
  • 「三江併流」女兒情
    她建議將「三江併流」地區旅遊業發展作為扶貧攻堅支柱產業進行培育,與扶貧攻堅同步規劃;將「大力發展旅遊業,聯合打造世界自然遺產地旅遊品牌,推進『三江併流』地區精準扶貧,實現『三江併流』地區與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目標」和地區內「四縱四橫」旅遊交通環線建設納入雲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儘快啟動「三江併流」地區旅遊總體規劃;由怒江州,省旅發委、住建廳和民委主辦,蘭坪縣承辦,召開「三江併流
  • 「三江併流」是這樣形成的
    「三江併流」地處東亞、南亞和青藏高原3大地理區域的交匯處,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區,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整個區域達4.1萬平方公裡。大約4000萬年前,一次強烈的地殼運動使印度次大陸板塊游離澳洲大陸漂移,並與歐亞大陸板塊發生大碰撞,引發了地球演化史上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三江併流」就是遠古地球陸地漂移碰撞的產物。
  • 重走「茶馬古道」:三江併流
    香格裡拉屬於三江併流景區,三江併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大江在雲南省境內自北向南並行奔流170多公 裡, 穿越擔當力卡山
  • 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併流
    「三江併流」地區是世界上蘊藏最豐富的地質地貌博物館。4000萬年前,印度次大陸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大碰撞,引發了橫斷山脈的急劇擠壓、隆升、切割,高山與大江交替展布,形成世界上獨有的三江並行奔流170千米的自然奇觀。
  • 中國地理奇觀:三江併流
    中國大陸內地4000萬年前 印度板塊與歐亞大陸在此地碰撞 引發橫斷山脈的急劇擠壓、隆升、切割 高山與大江縱橫 也因此形成了世界上獨有的 三江並行奔流
  • 重走「茶馬古道」:三江併流的歷史
    特提斯海洋的閉合,最終驅動著印度板塊衝向歐亞板塊,使 「三江併流」區域從大洋深海環境演變成大洋島弧、多島洋盆環境,再演變成大陸環境、高原環境,兩個大陸的強烈擠壓,將這裡的巖石擠碎、揉皺、變質,並引發大規模的巖漿活動。持續的碰撞活動,使這一地區大規模地抬升並產生強烈的構造變形,形成世界上壓縮最緊、擠壓最窄的巨型橫斷山複合造山帶即世界上獨有的「三江併流」奇觀。
  • 保護與開發:我們怎樣分享壯麗的三江併流
    ,自從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成功以來,已有很多投資者前來諮詢開發事項,但目前三江併流自然遺產地8大片區規劃還沒有完成,開發暫不進行。  7月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一致通過將雲南「三江併流」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歷時近10年的三江併流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終於圓滿成功。  有消息稱,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到雲南省工商局商標處以「三江併流」為商標申請註冊的企業已達8類上百個品種。另外,一些旅行陪伴、旅行陪同等新興行業,也準備借「三江併流」賺取賣點。
  • 中國地理的一大奇蹟——三江併流
    by 圖蟲網 錢壽春 三江併流 是地理上的一大奇蹟 它是指金沙江、 並首次對三江之間的距離進行了測定 成為了最早發現三江併流的第一人 而1985年一位聯合國官員 從衛星圖上發現這一自然奇觀 才引起世界矚目
  • 中國最大的世界遺產「三江併流」是如何形成的?
    「三江併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大江在雲南省境內自北向南並行奔流170多公裡,穿越擔當力卡山、2003年7月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一致決定,將雲南省西北部的「三江併流」(金沙江、瀾滄江、怒江)自然景觀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是中國境內面積最大的世界遺產地,也是世界上蘊藏最豐富的地質地貌博物館。
  • 雲南香格裡拉到麗江途中的三江併流景點
    香格裡拉返回麗江的途中三江併流景點周邊>高空中俯瞰群山雲霧環繞三江併流觀景臺 三江併流觀景臺
  • 世界奇特壯美的自然地理景觀:三江併流
    三江併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大江在雲南省境內自北向南並行奔流170多公裡, 穿越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雲嶺等崇山峻岭之間。三江併流的上部在西藏東南部,下部分在雲南省。形成世界上罕見的「江水併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
  • 穿越滇西三江併流路線功略
    橫斷山脈的偉大傑作——三江併流   造山之初,橫斷山脈主體在雲南滇西把怒江、碧羅雪山、瀾滄江、雲嶺、金沙江這些巨大的山脈和河流擠壓成南北並列走向,歷經歲月的億萬年洗禮,最終形成了三江併流的瑰麗奇觀!
  • 紀錄片丨《世界遺產在中國 》16:三江併流
    《世界遺產在中國 》16 三江併流十萬大山深處,壯觀與神奇共存河流奔騰怒吼,蜿蜒與秀麗並存今天給大家介紹by 圖蟲網 錢壽春三江併流是地理上的一大奇蹟它是指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成為了最早發現三江併流的第一人而1985年一位聯合國官員從衛星圖上發現這一自然奇觀才引起世界矚目
  • 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之一:「三江併流」
    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同發於青藏高原,並流於雲南省的崇山峻岭中,而金沙江流到石鼓鎮後,轉向東流,最終流入太平洋;而瀾滄江、怒江穿流緬甸、越南、寮國、泰國最終流入印度洋,2003年7月2日「三江併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 三江併流最近間距80.5公裡,其中的亮點在哪兒?
    所謂三江併流指發源於青藏高原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在雲南西北部從南向北並排流經的170公裡區域。三江併流反映了地球演化主要階段。歐亞大陸板塊和印度大板塊衝擊後隆起,又緩衝收縮形成的三條裂縫,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在這一段的最近直線距離只有80.5公裡,怒江和瀾滄江僅16公裡。
  • 我國最美世界遺產——三江併流,又稱神秘東方大峽谷!
    「三江併流」是我國境內面積最大的世界遺產地,是指發源於青道高原的怒江、金沙江(長江上遊)和瀾滄江(湄公河上遊)這3條大江,在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以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為穿過橫斷山脈中幽深的峽谷,並行奔流數百公裡而不交匯的自然奇觀。
  • 三江併流的壯麗風景,帶給你的是大氣磅礴的感受
    就比如說在這裡有著顯要地理位置的怒江大峽谷,而且同時怒江和瀾滄江、金沙江等三條江水併流,也成了當地有名的一個風景區,就是三江併流風景區。這一個風景區所給人展示的,不過就是經過歷史積澱而得來的一種關乎於水流加上地質的東西。而人從視覺之上來此進行遊行,就能夠得到視覺之上的滿足,從而產生一種對此風情區非常有感覺且留戀的東西。
  • 旅行人一定要去見識的三江併流!不去就等著後悔去吧!
    在我國「彩雲之南」的雲南省西北部,存在著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自然現象:3條大江與山脈互相夾持,平行地奔流了400千米,相隔最近的地方直線距離只有66千米,這就是美麗而神奇的三江併流。這第一條江便是怒江了,屬於三江併流中西邊的那條,它地處東亞、南亞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區域的交匯處,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區,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怒江水流湍急,洶湧澎湃,堪稱「三江第一怒」。怒江在怒江州內的流程為316千米,平均落差在三江中最大。
  • 雲南境內的三江併流,一日內看四季景色
    三江併流三江併流的形成構成了地理上的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