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未深,這群珊瑚似乎收到一個統一命令,所有的霜鹿角珊瑚陸續釋放卵囊,粉紅色卵囊在水中搖曳迴旋,升騰而起,蔚為壯觀 …… 」
【霜鹿角珊瑚陸續釋放卵囊】
5 月上旬,一群海洋環保志願者在海底拍攝到了珊瑚大規模的排卵景象。據悉,這是深圳首次獲得海洋自然環境中的珊瑚排卵影像記錄。也是國內民間珊瑚保育機構第一次拍攝到珊瑚有性生殖景象。
▲廖寶林 攝
從 5 月 7 日開始,為了能順利捕捉到曇花一現式的海底奇觀,大鵬新區珊瑚保育聯合會(下稱潛愛)招募潛水志願者。
珊瑚一年排卵一次,不同品種季節也不太相同,並無固定的繁殖季節,一般認為,鹿角珊瑚科的繁殖季節在每年五月份的月圓之後。而每次排卵時間只有短短的十幾分鐘,非常難以捉摸,由於深圳海域珊瑚排卵時間沒有確切的資料可以參考,志願者只能用蹲守這種笨方法來抓取排卵時刻。
這次排卵的珊瑚,是 2015 年潛愛在大澳灣種下的一批霜鹿角珊瑚,經過五年的生長,它們適應了這裡的海況,進入性成熟期,為這片海域貢獻出新生的珊瑚種子。霜鹿角珊瑚曾經是深圳海域的優勢珊瑚品種,經過多年盜採,深圳海域的珊瑚優勢品種已經變成其他團塊狀珊瑚,這次霜鹿角珊瑚的成功排卵,這表明深圳海域的水質條件,依然能滿足霜鹿角珊瑚的有性生殖需求。珊瑚受精卵發育成浮浪幼蟲後,能否順利在海床上附著安家,還需要經過另外的考驗。
▲廖寶林 攝
拍攝期間,志願者多次在晚間 7-8 點下水,從第一天只能看到零星幾個粉紅色的珊瑚卵囊,到第四天看到很多霜鹿角珊瑚的珊瑚杯裡已經飽含著紅色的卵包整裝待放。期間潛水員們付出了大量的時間耐心等候。在所有的霜鹿角珊瑚陸續釋放卵囊時,潛水員們紛紛按下攝像機的按鈕,記錄這一歷史時刻。
▲廖寶林 攝
潛愛是國內首家以珊瑚礁保育為核心業務的海洋公益機構,參加這次活動的志願者大部分是城市白領,他們在下班之後,穿越整個城市過來,參加下水活動。這次活動是潛愛深圳海洋生物多樣性調查項目中的一部分,
珊瑚是一種刺胞動物,和水母是親戚,但和水母不同的是,它們不能自由移動,珊瑚吸收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分泌碳酸鈣,構建海洋生態的基礎架構,絕大部分的海洋動物都依賴珊瑚礁捕食和繁殖。
相關連結
珊瑚是怎麼產卵的?
珊瑚的繁殖的方式主要是兩種,而最常見的一種方式是「有性生殖」,也就是我們本次觀察到的「產卵」活動。大多數珊瑚是雌雄同體,待水溫、潮汐,水中的化學信號等外界條件都恰到好處的時候,珊瑚蟲個體分別將精囊和卵囊通過珊瑚口道釋放到水中,生殖細胞囊膜破裂後,與其他珊瑚蟲個體的性細胞交換受精,形成受精卵,孵化形成「浮浪幼蟲」。
那麼這些被噴射出來的「雪花」會飄到哪裡去呢?一般來說,大部分卵囊會被魚類吃掉,有幸孵化的「浮浪幼蟲」會隨浪逐流,找到一片適合自己生長的地方附著,然後開始自我分裂,最終就變成我們現在肉眼可見的珊瑚個體。
珊瑚產卵有什麼特別?為什麼值得看?
珊瑚是生態系統中很重要的一環。珊瑚礁只佔海洋面積的千分之一,卻為全球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提供生存的保障,所以它也有「海底熱帶雨林」的稱號。它們不僅為億萬人提供營養來源 / 生計,還為各沿岸城市抵擋 70%~90% 的海浪衝擊力。了解珊瑚礁的生命周期及其特徵、產卵發生環境等信息,對保護這一物種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深圳晚報記者 朱冀 通訊員 潛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