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旅遊,是吸引過夜遊客、增加遊客消費的一大「法寶」,對於一個城市的吃、住、行、遊、娛、購等旅遊相關產業,有著強大的拉動作用。
南京夜間旅遊有一塊「金字招牌」——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植根於「夜泊秦淮」這一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南京這些年在這一片區開發夜間旅遊產品,聲名遠播。但縱觀整個南京夜遊市場,看點仍然偏少,雖然不少景點都已開始探索,但尚未形成大氣候。
「夜泊秦淮」一枝獨秀,越來越多遊客住下來
徐州遊客武妍妍,至今還記得去年國慶假期,在秦淮河兩岸度過的美妙夜晚,「登上古色古香的畫舫遊船,看兩岸明清風格的建築倒映在秦淮河潺潺流水中,槳聲燈影,美不勝收。」
從遊船上岸,武妍妍和家人又去了金陵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欣賞了夜間實景演出《報恩盛典》,看著大報恩塔周身閃爍奇妙的光束,沉浸在朱棣建塔報母恩、玄奘西行報佛恩、佛陀報眾生恩的故事裡。看完演出,一家人又折回夫子廟,到科舉博物館體驗「跨龍門」、「拜魁星」等禮儀,直到晚上9點才意猶未盡地離開,回到預訂好的民宿入住。民宿緊鄰秦淮河,推開窗,便可領略「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意境。
像武妍妍一樣,越來越多的遊客愛上了「夜泊秦淮」,甚至「夜宿秦淮」。以秦淮遊船為例,近年來客流量迅猛上升,2016年約接待100萬名遊客,同比增加近16%;2017年約接待了140萬名遊客,同比激增40%。其中,選擇夜間船遊的遊客達到了八成。「這要歸功於兩岸景觀的提升、夜間的亮化。」南京秦淮風光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戴雪松說,船行兩岸,一路燈火不斷,看點紛呈。
作為南京首臺大型夜間實景演出,《報恩盛典》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去年我們演出216場,接待了7萬多名遊客。今年我們要爭取接待20萬人。」南京報恩盛典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林天泉說,接下來他們要聯合南京一些景區推廣這臺演出,並把《報恩盛典》列入一些大型地接社華東遊的行程單中。
多個景區探索夜遊,但未形成品牌和規模
坐擁「一江一河」,南京發展夜遊條件得天獨厚。秦淮夜遊名聲在外,但長江夜遊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南京的長江夜遊早在30多年前就推出了。」南京輪渡公司旗下的同協力旅遊公司總經理高國亮告訴記者,1979年,南京剛開通長江旅遊時,觀光景點主要是南京長江大橋。當時,遊輪客位有1600座,中外遊客常「一票難求」。然而,近年來,南京長江夜遊一直走不出低谷。目前長江遊輪兩條線路,去年一年僅接待了1萬多名遊客,其中選擇夜遊的還不到一半。「長江夜遊的看點不夠豐富,晚間亮化程度不夠,一些出新的建築、店鋪尚未營業,到了晚上,沿線的燈火斷斷續續。另外,夜遊的沿線也缺乏餐飲、住宿、休閒等配套設施,遊客過來沒法深度停留。」
近年來,南京不少景區都探索過開「夜公園」,但因為大多為露天場所,季節性局限比較強,難以形成穩定的市場和品牌。比如玄武湖,盛夏時節每晚動輒三四萬人進入景區納涼、划船、健身、文藝表演,但天氣一冷便人氣驟降;再比如「水魔方」水上樂園,每年7—8月都會開放夜場,一晚上接待四五千人同池戲水是常事,但這裡每年僅營業一季。
江心洲要添大型夜間演出,更多「夜公園」要開放
夜間旅遊,應如何突破發展的瓶頸?南京從多個方面「望聞問切」,開出了藥方。
去年11月,市政府辦公廳公布了《關於加快推進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商旅觀光要以促進增加過夜遊客為重點,鼓勵有條件的景區(度假區)開放夜間旅遊或延長觀光時間,加快組織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夜間旅遊活動項目,在條件成熟的景區策劃推出具有南京文化特色的夜間娛樂精品項目。
市旅遊部門快速響應,給出了具體舉措。「我們要依託南京歷史文化題材,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較大影響力的大型夜間演藝旅遊品牌,目前《報恩盛典》算是破題。今年,位於江心洲的南京大明文化旅遊度假區將開工建設,其中就會打造一臺以鄭和下西洋為主題的極具震撼力的演出。」市旅遊委主任金衛東說,此外,還將加速推出更多適合夜間旅遊的「夜公園」,鼓勵有條件的博物館晚間對外開放。
去年編制完成的《南京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也給夜遊繪出了藍圖:除了點亮提升南京夜景觀之外,還要豐富南京夜旅遊產品的種類,如文化型夜旅遊產品,像主題公園表演、室內娛樂表演、室外舞臺表演等;觀光型夜旅遊產品,依託先進的照明藝術、燈光藝術,打造美輪美奐的夜間景觀吸引遊客;景區型夜旅遊產品,深化開發並挖掘景區內文化,推出主題化夜場活動留住遊客。
本報記者 李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