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印度很像,又不像
像的地方是,人口都很多,不像的地方是,印度有百萬民眾住著平民窟,而中國人口是世界之最,也沒有出現這種貧民窟現象,這是為什麼呢?
平民窟
一提到平民窟,就想到了印度的孟買的貧民窟,由2000多個大大小小的貧民窟組成
生活著上百萬的貧民,這是為何呢?
我認為主要是2個方面
印度的土地所有制有問題
首先
印度在1958-1962年第二個五年計劃裡面,實行過打土豪分田地,但是效果甚微,原本是2%的地主佔有70%土地,打完之後還是有10%的地主佔56%,就連印度的計劃委員也不得不承認:「在許多情況下,表面上是回收自耕,但實際上卻缺乏可稱之為自耕的關鍵性」。
改革之後少數印度農民還是獲得了一些土地的,但隨著印度國60年代綠色革命的開展,印度農民為了面對現代化競爭,不得不又賣出去他們的土地了。這導致從1961年到1971年到印度的無地農民從2750萬增加到了4749萬人。
農民抗議
其次
在農民沒有土地後,加上印度無節制的高生育率,導致印度農村的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沒辦法只能去城市去找生存空間,最有意思的是,根據印度1949年的憲法,一切公民享受在印度領土內自由遷徙,在任何地方定居和居住的權利,並且,公民願意在哪登記,就可以在哪投票。
這也就是說我在孟買搭個小棚子住上個幾年,我就可以稱孟買市民了,當然他們能成為市民,主要是因為印度的政客為了獲得他們的選票,就不得不給他們解決生計問題,這也讓貧民窟的所有者可以稱之為「貧民窟主」,也可以叫「業主」。
貧民窟主
總結一下,由於印度的歷史政治因素,導致的土地所有制一直是制約印度發展的一大障礙,因為解決不了農民的土地,所以解決不了民眾的生計問題,那國家何談發展,有著全球第二的人口,GDP卻站在全球第11位。
在看我們大中國,成功成為全球的第二經濟體,有著14億人口,卻從未出現過一個平民窟,這主要是中國政府,一直在致力於解決「農民、農村、農業」問題
首先
我們國家非常重視「三農」領域,在土地所有制上,不改變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讓每一戶農民都有自己的土地,不一味地學習西方國家那種產業農業、大農場農業模式,讓土地真正地歸農戶所有。
其次
精準控制生育率,讓農村的就業率逐年提高,再加上「五通」進村,教育、醫療、低保這種社會事業突飛猛進,這是最務實的讓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從根本上消除「貧困」。這樣才不會有「貧民窟」的出現。
農村醫療
正因為有這些有這些改變,中國就根本上就不會出現「平民窟」現象,不僅不會出現,未來的中國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小,農民一定會是體面職業。
感謝閱讀,我是紅桃五,一個致力於三農行業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