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浮生似風,為聚幾許?

2020-12-16 紫鳶夢塵

即使全世界都荒蕪

讓我來做你的信徒

既然最後都是逝去,是不是從一開始就不該擁有?

既然最後都是離開,是不是根本就不用去努力?

如果是,那麼現在正在度過的每一天對於你來說,算是什麼?你的掙扎與倔強又算是什麼?

不追求,不擁有,不堅持,不費力,這樣不就挺好,反正擁有再多最終都要逝去,付出全部換來的不過是離開。

如果不是,你是否曾為了你的摯愛,你的熱愛努力到脫口而出:毫無遺憾?你是否也曾在遭逢打擊後依然滿懷期待?

隨著時間麻木前行,自然沒有快樂和欣喜,逆風奔跑,才會有苦盡甘來的趣事。

生命從開始便註定了離開,從得到就意味著逝去。

儘管這樣,活著的時間那麼長,總該找點所謂的意義作為支撐。直到從世事中體味喜怒哀樂,從經歷裡嘗遍酸甜苦辣,然後才懂得人間值得。

我們不該機械的行走,而應充滿感情、用心擁抱度過的每一分每一秒。

我們不是朝生暮死的螢蟲,而是實實在在、腳踏實地的用熱情燃燒盡生命每一絲芳華的智慧生物。

每個人都不能對別人的心情感同身受;每個人都能主宰自己,不需要別人的憐憫;每個人所經歷的那一輩子,都是不能復刻、不能還原的獨一無二。

不必太過在意成功失敗,不必終日沉浸憂傷煩擾,不論是艱難困苦,還是落寞失意,我們都應該以一種瀟灑落拓的姿態悍然無畏,勇敢面對。

即使最後真的消失了,那又有什麼關係。花鳥魚蟲會消失,樹木青草也會消失,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會消失。

我們曾經努力追尋所愛,用心塑造生活,我們曾經在一起開心過、失望過、幸福過,作為自己真實的存在過,這就足夠了。

它們構成了生命的全部,也推動我們不斷前行。

生命是從一無所有到失去全部,從啥都不會到煙消雲散的過程。如果只看到結局而忽略中間的一切,不免顯得以偏概全。

早已知曉的結局並不是全劇裡的敗筆,而是無限豐盈過程的催化劑,它是警告、是鞭策、是時刻提醒我們珍惜當下的苦口良藥。

無知、懵懂,找尋、成長,經歷、領悟,反省、頓悟,放下、釋然。

一生的精彩在於持續的折騰,不是愛拼才會贏,這叫愛拼才有趣。

每個人都不可能離開群體獨自前行,每個人都深陷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能看清、不可自拔。

每個人都試圖在雞飛狗跳、一地雞毛中翻遍歲月,追求有限長度裡的無限可能性。

成功卻不是一個好糊弄的主兒,它總是戲耍你、捉弄你,試圖耗盡你的耐心,消磨你的意志,就是不讓你輕易得到。

不是曲折離奇,就是不盡如人意,不是荊棘坎坷,就是傾付半生、功虧一簣,得償所願遙遙無期。

就算真的實現了現下的願望,時間的遊走又會產生新的期盼,於是新一輪的希冀與失落便開始了。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浮生似風,為聚幾許?

人生就像一場夢,真正快樂的時光有多少呢?真正快樂的時候你又是否意識到快樂不會再來呢?

人生就像一陣風,離別甚多相聚寡。因風而聚,因風而散,不知何時風起,帶來令人心緒跌宕起伏的聚散離合。

合不易,聚更難;成功不易,稱心是為偶然。

也許,不易是常態,容易才是驚喜。

也許,困難是必然,簡單才是意外。

也許,調整心態,降低期待,才能成就不劇烈卻濃烈的人生百味。

Ed ~~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浮生似風,為聚幾許?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浮生似風,為聚幾許?人生就像一場夢,真正快樂的時光有多少呢?真正快樂的時候你又是否意識到快樂不會再來呢?人生就像一陣風,離別甚多相聚寡。因風而聚,因風而散,不知何時風起,帶來令人心緒跌宕起伏的聚散離合。
  • 《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中國文人寫東西,一般都講宏大的命題,但今天要講的《浮生六記》,卻是個例外。沈復就捏著鼻子,夾了一塊醬瓜嘗了一口,頓時「似覺脆美,開鼻再嚼,竟成異味」,沒想到一直那麼討厭的東西居然真的那麼好吃。陳芸告訴他,這就是:情之所鍾,雖醜不嫌。當你真的愛上什麼的時候,它哪怕再醜你也無所謂。
  •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在詩人筆下,他們的「浮生」又當如何?
    浮生若夢,百年如何?紅塵萬丈,皆是過客。所謂「浮生難得是清歡。」「浮生」的原意是表明人生的飄忽不定,是一種消極的人生哲學。而在詩詞中,古人在歷經人生的磨難後寫下的感悟,當再次面對「浮生」二字,又會是怎樣的態度呢?
  • 悅讀|《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圖/文:木容《浮生六記》聚歡、飄零李白詩曰:「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清代沈復所著的《浮生六記》中的「浮生」二字便典出此處。這本被譽為晚清小紅樓的著作,我已反覆讀過三遍——浮生點滴,確有情趣;浮生若夢,也不過是寥寥數筆。
  •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浮生六記》
    「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詩《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浮生六記》以作者夫婦生活為主線,記錄了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家生活及浪遊各地所見所聞。作者描繪了與妻子陳芸情投意合,想要過一種布衣素食從事藝術的生活,由於封建禮教的壓迫與貧困生活的煎熬,終至理想破滅。書摘餘幼聘金沙于氏,八齡而天。娶陳氏。
  •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薦讀《浮生六記》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學過《童趣》的同學大都對這句話印象深刻。《童趣》選自沈復的《浮生六記》,是中學生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浮生六記》全書簡潔易懂,奇趣叢生卻又始終不離生活本質。作者沈復雖出自小康之家卻一生潦倒顛沛。「人生坎坷何為乎來哉? ……多情重諾,爽直不羈,轉因之為累。」按現代人的理解就是沈復對人毫無戒備之心,少有仕途經濟的學問。無奈之中,沈復夫妻只能把一雙兒女委託於「聽天由命」四字!以此觀之,這本書實在不應該是當今社會的寵物。
  • 《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布衣飯菜,可樂終身
    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這篇千古流傳的小序,抒發了詩人對生命的痛切沉思,以及「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感傷。千年後,清代的沈復以此為名,作了詩文《浮生六記》,並流傳至今奉為經典。沈復,號梅逸,字三白,江蘇蘇州人。清代文學家,當過幕僚,兼做商人。工於詩畫、散文。他出生於「衣冠之家」,一生長期做幕僚,奔走南北,遊歷過很多地方。
  • 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浮生六記》乃清代文人沈復所著,共計六卷,分別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山中記歷》《養生記道》,語言活潑,且通俗易懂,很容易跟隨作者的思路想像經歷的場景和畫面。正如:「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 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芸姐與沈復的虐狗史
    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後人感其沈復生平不過夢一場,故將其流稿命名為《浮生六記》。曾聽人說《浮生六記》,只是落魄文人記瑣碎事懷悼亡妻的小品,我是真真覺得替他們惋惜,何以如此狹隘。俞平伯曾評價《浮生六記》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製作精微的痕跡。
  • 《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陳芸之於沈復便是如此,在可以「布衣飯菜,可樂終身」的境地,卻「知己淪亡」,只能感嘆一句「浮生若夢,為歡幾何」。1《浮生六記》,是清朝的沈復生活趣事和漫遊經歷的記錄,總共六卷。沈復,號梅逸,字三白,江蘇蘇州人,清代文學家,當過幕僚,兼做商人。
  • 《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書評!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浮生六記》是清代文人沈復的自傳式散文。從「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講述了他坎坷又不失樂趣的一生。芸生活節儉,賢淑溫婉,最喜歡的是她對生活的樂趣,比如親手製作梅花型的食盒,恰恰夠2-3人飲酒作樂;又如沈復與朋友想賞花飲酒,奈何冷酒賞花,少了一番樂趣,芸卻想法弄來爐子為大家燙酒備菜,一群友人度過了醉人的下午。一個時時對生活充滿樂趣的人,即使困苦中也能帶來溫暖。有妻如此,汝之幸。
  •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沈復芸娘的愛情故事
    《浮生六記》說是六篇,如今僅存四卷。「浮生」二字,是李白所謂「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四篇文字,除了《坎坷記愁》,剩下三章,還真都是談論生活細節、為歡之事:閨房之樂、花酒之樂、遊玩之樂,都是典型中國文人的清淡閒雅情致。
  • 沈復《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平淡中見深情
    不知何時起了風,將桌上薄薄的一頁紙吹落到了他腳邊。紙上字跡清雋,看得出是女子手筆,他不禁感嘆,這字寫的妙極了。沈復盯著紙上的字跡,忽然對紙上的內容也起了莫大的興趣,垂首讀下去,竟是一闋小令。小令尾處寫著一個「芸」字,他握著紙,另一手指撫摸著那個「芸」字,竟感覺那字似乎有了溫度,使得他的指尖熱度異常高。
  • 【動漫古風情頭】「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動漫古風情頭】「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圖源微博,侵權聯繫我刪除,致歉) 我在人間販賣黃昏,只為收集世間溫柔去見你。
  • 《浮生六記》:寥寥浮生,為歡幾何,浮生如夢,空如浮雲!
    《浮生六記》是清朝所著的一本自傳散文體小說,寫於1808年,書中記閨房之樂,琴瑟相和、繾綣情深;記閒情雅趣,貧士心性、喜惡愛憎;記人生坎坷困頓離合、人情世態;記各地浪遊,山水名勝、奇聞趣觀。作者以純樸的文筆,記敘大半生的經歷,歡愉與愁苦兩相對照真切動人。
  • 《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兩人三餐四季,一生足矣
    這段文字選自《浮生六記》,是沈復46歲經歷了人生的悲歡離合之後,想到東坡云:"事如春夢了無痕",苟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於是寫了這部自傳性的回憶錄。 我每次讀到《浮生六記》,總是想到紅樓夢,沈復像極了賈寶玉,多情、溫柔、不愛讀書,對於未來沒有規劃,就像書中記載的一樣,沈復一生沒有功名,也沒有什麼成就。
  •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最初聽到這本書,是在一個冬天,聽到一個較為欣賞的圈中男士提起,他說要推薦一本名叫《浮生六記》的好書給大家,而且鮮少地主動說起關於成家的願景,心願便是找尋一個如芸娘般的女子過快樂有趣的日子,我頓生好奇。去年春天,終於下單收到實物,於是小心翼翼開始閱讀。
  •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依如詩不成,罰金谷酒數。
  • 【動漫古風情頭】「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動漫古風情頭】「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圖源微博,侵權聯繫我刪除,致歉) 我在人間販賣黃昏,只為收集世間溫柔去見你。
  • 《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兩人三餐四季,一生足矣
    這段文字選自《浮生六記》,是沈復46歲經歷了人生的悲歡離合之後,想到東坡云:"事如春夢了無痕",苟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於是寫了這部自傳性的回憶錄。 我每次讀到《浮生六記》,總是想到紅樓夢,沈復像極了賈寶玉,多情、溫柔、不愛讀書,對於未來沒有規劃,就像書中記載的一樣,沈復一生沒有功名,也沒有什麼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