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這裡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特別報導。
85年前,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中央紅軍從江西於都集結出發,一路戰勝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完成偉大長徵。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從6月11日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長徵路萬裡行」移動直播報導團隊再走長徵路,先後走過了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湖北、陝西,現在來到了寧夏。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捲西風
您現在看到的是位於寧夏固原市隆德縣的六盤山紅軍長徵紀念館。1935年10月,紅軍在這裡翻越了長徵路上的最後一座高山——六盤山,打開了通往陝北革命根據地的最後通道,翻開中國革命的新的篇章。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燕,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這首膾炙人口的《清平樂·六盤山》,就是毛澤東同志翻越六盤山時創作的。現在,這首詞就鑲在六盤山紅軍長徵紀念館頂部的紀念碑上。
紀念館裡陳列著紅軍長徵的上百件遺物、文物和圖片,這些展品再現了紅軍三次經過六盤山區的鬥爭歷史,以及六盤兒女在長徵精神的鼓舞下建設家園的情景。
青石嘴戰鬥 速戰速決贏得勝利
眼前看到的這座是青石嘴戰鬥紀念碑,它位於寧夏固原市六盤山腳下。紀念碑主體高19.35米,碑體兩翼側高10米,碑名高7米,象徵著1935年10月7日青石嘴戰鬥取得勝利的日期。
這場戰鬥由毛澤東親自指揮,在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右路一縱隊正面攻擊、兩側迂迴包抄和後衛掩護的包圍攻勢下,不到半小時就取得勝利,俘獲敵軍200餘人,繳獲戰馬140餘匹,以及8輛馬車的彈藥、糧食等物資。1935年10月8日,紅軍用繳獲的戰馬組建了第一支「紅軍騎兵偵察連」。此次戰鬥粉碎了國民黨在六盤山地區圍剿紅軍的計劃,為長徵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將臺堡:紅軍一二方面軍會師地
現在我們來到了位於寧夏西吉縣將臺堡紅軍會師紀念碑。紀念碑高22.8米。碑頂矗立著三位紅軍雕像,他們目光如炬,眺望遠方。碑身下部由代表中國革命勝利的8座浮雕組成,肅穆莊嚴。1936年10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一、二方面軍在這裡勝利會師。
在紀念碑的後方是會師紀念園。這個由四面夯土拱衛的堡子,就是將臺堡。這裡不僅是紅軍一、二方面軍的勝利會師地,還曾是紅軍的臨時指揮部。如今,這裡被改造成會師紀念園,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