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城市裡,總有一些存在是跟靈魂有關的,比如書店、劇場和藝術空間。沒有它們,城市就是死的,是沙漠。而隨著城市體量的增大,呼吸吐納變得更加厚實,這些存在也悄然發芽、生根、蔓延,在醒目或不醒目的位置。今年世界讀書日前,我們走進鄭州九家最美書店,很多人驚訝於它們不僅美,且已堅守多年;前些時間,我們又走訪了帶給鄭州人深刻記憶的多家劇院,今天推出報導;隨後,我們還會探訪由藝術家們締造、隱藏在城市或鄉村的諸多藝術空間。在我們看來,書店、劇場和藝術空間,分別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思想深度、精神貧富和想像能力,觀照它們,其實就是觀照生活中的自己。希望我們繪製的這幅「最接地氣兒」的文藝地圖,帶你走進鄭州最文藝的地界兒!
策劃文體新聞中心執行記者遊曉鵬張曉東
劇場是一座城市活著的文化靈魂,在西方發達國家,儘管電影和電視娛樂節目高度發達,以戲劇演出為主的劇場卻始終無可替代。在倫敦西區不足1平方英裡的土地上,雲集著50多家劇場,每年上演近兩萬場演出,極大地活躍和弘揚了英國悠久的戲劇藝術傳統。在我國,劇場在近年也取得很大發展,不過,無論從劇場設施到觀眾人數、市場培育等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日前,位於鄭州市管城區的河南文化大廈宣布大廈劇院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這意味著鄭州南區將新添一座綜合性劇場,而在7月初消失多年的人民劇院「復活」——丹尼斯大衛城劇場開啟首場演出,鄭州劇場生力軍不斷湧現,有些風生水起的味道。那麼,目前鄭州能看戲、看劇的劇場有哪些?這些劇場又過得如何?
鄭州藝術宮
接地氣拼市場
鄭州西區,位於建設路上的鄭州藝術宮挺立多年,近年來以出租場地為主,2014年與河南象劇場(院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合作,變更為「象劇場·鄭州藝術宮」,也對座位、舞臺進行了升級,能接待國家一流的演出團體和國際演出團體。藝術宮有大小兩個劇場,小劇場座位不足200個,大劇場有1300多個。
「我們引進劇目時更多考慮的是市場歡迎度,所以引進了《盜墓筆記》、開心麻花團隊作品等接地氣的國內流行劇目,也是開心麻花河南唯一指定演出場館。」象劇場副總經理張淮介紹,目前小劇場使用率不高,演出和培訓、開會租用場地加在一起只有30%,純演出節目,最近8個月只有一場。大劇場就不同了,8月演出近20場,其中包括開心麻花的《江湖學院》、鄭州豫劇院演出的經典豫劇《花木蘭》和一些暑期兒童劇,未來的場地佔用也已排到了一個月以後。「大劇場一般的演出上座率在七八成,遇到特別好的比如開心麻花等,可以達到九成五,一票難求。」張淮說。
新劇場
硬體一流,多方位嘗試
在鄭州諸多劇場中,如果說最「年輕」的,那非大衛城劇場莫屬。位於二七路和太康路交叉口的大衛城是一座現代化的購物中心,在6樓,有一家小型劇場。大衛城劇場7月3日開業,雖然經歷了兩個多月的「試水」,但對鄭州觀眾來說,這座劇場還顯得有些陌生。
大衛城劇場並不大,只能容納239名觀眾,但劇場內設有電動伸縮舞臺、可旋轉座椅,天花板經過了特別的聲學設計,燈光音響設備均採用國際一流品牌。「每周有一場演出,一般都是在周末。」劇場主管閆俊偉告訴記者,周一到周五,劇場一般租借給一些會議使用。
由於座位少,大衛城劇場承接的多是中小劇目,上座率基本在九成以上。「劇目主要集中在兒童劇、話劇、輕喜劇等,都是那種比較輕鬆愉悅的劇目。」閆俊偉說,大衛城劇場並不像其他專業性劇場,它的定位非常明確,就是大衛城商業中心的組成部分,「周末,人們在購物、休閒之餘到了這裡,發現還有個劇場,有演出,可以放鬆心情,欣賞一下」。
在鄭州南區,有座「襁褓」中的劇場——河南文化大廈劇院。據劇場負責人王紅豔介紹,劇場設計有800個座位,今年10月開始裝修,預計明年上半年投入運營。不同於很多舞臺和座椅位置固定的老式劇院,這家劇院的設計融入了頗多新元素,不僅有可以開啟式的屋頂,觀眾可以在劇場內仰望星空,舞臺和座椅也可以旋轉升降,既可以表演戲曲、話劇,也可以布置成為T臺走秀,還可以改造為拳擊臺。
「我們想做一臺《印象劉三姐》那樣的綜合性晚會,全面展示河南文化元素,包括豫劇、少林武術、曲藝,我們也想打造自己的演出團隊。當然,這都要一步步走。」王紅豔說。
藝術中心
想看世界一流劇目來這裡
提起在鄭州看演出,很多觀眾首先想起來的就是河南藝術中心。成立7年來,作為省內最高端的劇院綜合體,藝術中心已經成為鄭州的一座新地標,造型別致、硬體達到國際一流水準的大小劇場和音樂廳,可以常年欣賞到世界一流水準的芭蕾舞、話劇、中外歌劇等,我省新排演的戲劇也會第一時間在這裡亮相。
但在經營者眼中,「高大上」卻未必就能跟票房直接掛鈎,在文化藝術氛圍真正發達的城市,受矚目的不只有明星演唱會,很多專業的音樂會、演奏會和先鋒話劇同樣擁有大批擁躉,帶來殷實票房。所以,河南保利藝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周仁濤受訪時談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河南的劇場氛圍還要繼續培養,讓更多市民走進劇場」。
據介紹,儘管跟一線城市相比還有差距,但這些年藝術中心觀眾人數一直在穩步增長,培養了一批固定觀眾。「7年來共安排演出1700餘場,其中引進演出800餘場次,公益演出150場(平均票價不超過30元)。為讓更多人走進劇場,藝術中心在保證引入節目品質的同時,採取了低票價的策略,常常比一線城市低兩三檔。比如保利院線推出的演出品牌『打開藝術之門』,鄭州票價只有20元~100元,還送個冰淇淋。」周仁濤說。
從體量上來看,藝術中心無疑是鄭州劇場的老大哥,大劇場有1800個座位,以演出歌劇、舞劇、大型歌舞為主,同時亦可滿足表演的芭蕾舞、話劇、演唱會等各種藝術的需要。音樂廳可容納觀眾800人,接待過眾多世界著名交響樂團演出,小劇院可容納觀眾380人,以小型話劇、小型音樂演奏、實驗藝術表演為主。
人民會堂
以戲曲、綜合性演出為主
河南人民會堂剛進行了一次裝修當記者走進這座能容納近2500名觀眾的大劇場時,營銷部經理付剛說,會堂這些年主要是承接一些外部的演出劇目,「這兩年演出場次在逐年下降,去年只有40多場,前幾年最火的時候一年演出場次近110場」。
作為鄭州最大的劇場,始建於1978年的河南人民會堂佔地面積30畝,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禮堂的舞臺總面積700平方米,樂池可自動升降,放映室、擴音室、燈光室大部分為進口的先進設備。」付剛介紹說。
事實上,人民會堂並不是一家專業性劇場,它的主業是舉行各種會議和活動,搞演出只是「副業」。雖然它不可能像專業劇場那樣純商業化經營,但在演出劇目方面,還是頗有自身特色的。
「我們承接的演出,一般都是戲曲演出和綜合性演出兩大類。」付剛說,但因為人民會堂的特殊身份,很多政治性、公益性和標誌性演出劇目,往往放在這裡首演或演出。
請繼續閱讀A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