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比亞農業科技官員在中國學治沙

2020-12-12 人民網環保

原標題:我在中國學治沙

  埃利娜(右一)在甘肅省民勤縣治沙綜合試驗站學習製作草方格沙障(8月26日攝)。

  今年37歲的埃利娜是納米比亞的一名農業科技官員,長期關注荒漠化治理。7月30日起,她與來自埃及、波札那等國家的其他11名學員一起,參加由中國商務部主辦、甘肅省治沙研究所承辦的2018發展中國家荒漠化防治和生態修復技術培訓班,在為期一個月的培訓中學習流沙固定與植被恢復、綠洲與交通幹線防護林體系構建等先進的中國治沙經驗和技術。

  「中國的治沙經驗告訴我們,恢復沙漠地區的生態環境完全是可以實現的。」埃利娜說。隨著合作交流逐步加強,中國治沙的經驗與智慧正在讓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和地區獲益。

  新華社記者 陳斌攝

(責編:施麟、賀迎春)

相關焦點

  • 中國專家為納米比亞農業發展出謀劃策
    原標題:中國專家為納米比亞農業發展出謀劃策  新華網武漢4月21日電(記者黃豔)中國—納米比亞南南合作項目近日在武漢啟動。15名中國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21日抵達納米比亞,他們將在那裡進行為期兩年的技術推廣和指導活動,支持當地農業發展,並開展農業領域合作。
  • 納米比亞為中國農業專家舉行歡送儀式-新華網
    新華社溫荷克2月8日電(記者吳長偉)納米比亞農業、水利與林業部8日為15名中國農業技術人員舉行歡送儀式,納農業部長約翰·穆託爾瓦、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駐納米比亞代表巴巴加納·艾哈邁杜在儀式上高度評價了中國農業專家為促進納農業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 張高麗訪問納米比亞
    新華社溫荷克8月29日電(記者劉暢 吳長偉)應邀訪問納米比亞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28日在溫荷克會見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8月28日,應邀訪問納米比亞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溫荷克會見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 新華社記者 王曄攝  張高麗首先轉達了習近平主席的親切問候和良好祝願。張高麗說,2014年和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和約翰尼斯堡兩次同總統先生會晤,為雙邊關係發展指明了方向。
  • 「平底鍋計劃」:中國人遠赴非洲治沙,中國遊客被特殊照顧
    (平底鍋治沙計劃),希望能以最短的時間阻止土地繼續沙化。前往最近的白雲石營區路上,我好奇的問嚮導「為什麼中國遊客有免票福利」,結果嚮導白了我一眼:你都沒有認真聽解說,一開始我就跟你說了,中國義務幫助改善公園土地沙化,還有納米比亞獨立第二天就與中國建交、幾十年學習中國發展經驗等等歷史,兩國之間的友好雖然不能用一張門票來定義
  • 中國專家傳授納米比亞農業技術初見成效
    新華網溫荷克12月18日電(記者吳長偉)納米比亞總理莎拉·庫貢蓋盧瓦-阿馬蒂拉17日視察卡林貝澤水稻研究與生產基地時,稱讚中國農業專家帶來了世界上一流的農業技術,並希望國內從業人員努力學習這些技能。
  • 海外華媒:把中國治沙故事講給世界聽
    中新社內蒙古鄂爾多斯7月20日電 (馬秀秀)「內蒙古治沙效果令人震撼,這種經驗可以複製到其他國家。」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非洲時報》常務副社長梁銓如是描述自己的採風心得。資料圖:庫布其沙漠。鍾欣 攝  日前,「追夢中華·生態優先」2019海外華文媒體鄂爾多斯採風行活動落下帷幕。多位海外華媒朋友坦言,中國治沙的經驗和成果讓人印象深刻。
  • 中國將派駐教練助納米比亞發展武術運動
    新華社溫荷克6月18日體育專電  (記者高磊)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中國奧委會副主席肖天一行18日在溫荷克與納米比亞奧委會籤署了兩國武術交流備忘錄。中方將向納米比亞派出武術教練,幫助該國發展武術運動。
  • 屈冬玉副部長會見納米比亞農業、水利與林業 部長穆託瓦
    1月22日下午,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在溫荷克會見納米比亞農業、水利與林業部長穆託瓦,就深化中納農業合作交換意見。中國駐納米比亞大使張益明陪同會見。(屈冬玉副部長與納米比亞農業部長會談)穆託瓦歡迎屈冬玉率團訪納,並對中納農業合作給予高度評價。
  • 納米比亞國父努喬馬:我們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納米比亞開國總統努喬馬接受記者採訪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修莉):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無數外國政治家、學者、工商業界人士、普通人見證了中國的發展與進步,有些人更是與中國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納米比亞開國總統努喬馬就是其中一位,他17次訪華,曾當面拜會過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他始終以實際行動堅定不移地支持中國,為中非、中納關係友好做出了突出貢獻,他被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現年90歲的納米比亞開國總統薩姆·努喬馬是深受納米比亞人民擁戴的「國父」,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曾被毛澤東主席親切地稱為中國在非洲的幾個窮朋友之一。
  • 中國治沙工程被外媒質疑,治沙結果究竟如何?
    荒漠化被稱為「地球的癌症」,中國一直高度重視防治荒漠化的工作,並且也取得了成果,比如,西北治沙工程。然而,2019年9月,國際頂級雜誌Nature新聞版中,一篇出自韓國記者的報導卻對中國治沙工程提出了質疑。
  • 沙害變沙利 治沙亦治窮——內蒙古磴口縣產業化防沙治沙紀實
    在防沙治沙上不斷調整生態治理理念,提出了「生態治理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思路,視「沙漠」為「資源」,變沙害為沙利,治沙亦治窮,實現從「防沙治沙」到「經營沙漠」的扭轉,積極探索和科學定位生態治理發展方向,充分利用資源優勢與農民增收致富相結合,有力推進了防沙治沙建設進程與沙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當地農牧民增收,為地方經濟發展,增添了新的增長點,努力創造荒漠化防治的綠色奇蹟。
  • 納米比亞央行行長:將全力支持現代化商業農業
    《太陽報》報導,在近日舉辦的農業會議上, 納米比亞央行行長加瓦紗布(Johannes !Gawaxab)進行了主旨發言,表示納米比亞應該將當前自給自足的農業發展形態轉變為現代化的商業農業,以進一步發展市場經濟。
  •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聯合國官員高度評價中國經驗
    近年來,中國在生態環境治理和荒漠化防治上積累了很多經驗,積極向非洲國家分享。中國參與非洲「綠色長城」建設近些年,中國積極向非洲國家分享生態環境治理經驗。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與非洲「綠色長城」組織方籤訂協議,中方參與非洲「綠色長城」建設。
  • 中國治沙江湖:教授點沙成土,騰訊突然入局
    烏海來了力學堂吉柯德中國人還是有期待,大多數人第一次知道治沙標兵以色列,明白到科技才是治沙第一生產力。此時,易志堅和他的團隊卻在沙漠種植基地的菜地裡,第一次聽到了蛙鳴,在沙漠種植基地裡來幫忙的少數原住民們,開始學著烹調沙漠裡種出來的瓜果蔬菜。這更加堅定了「沙變土」這個烏託邦式的理想,無論是否看起來有點堂吉柯德。
  • 張高麗訪問納米比亞
    8月28日,應邀訪問納米比亞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溫荷克會見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8月28日,應邀訪問納米比亞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溫荷克會見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
  • 【認識非洲】納米比亞駐華大使:攜手合作 規劃發展藍圖|中國投資
    當日,中國駐納米比亞大使館在首都溫荷克落成。次日,納米比亞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2018年4月,納米比亞和中國將雙邊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納米比亞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雙邊關係源遠流長,這是一種建立在傳統友誼、相互尊重以及對美好未來共同憧憬基礎上的關係。
  • 通訊:讓中醫在納米比亞落地生根的中國醫生
    新華社溫荷克1月14日電 通訊:讓中醫在納米比亞落地生根的中國醫生  新華社記者吳長偉  儘管中醫被正式納入納米比亞醫保體系已經有10個月時間,但王鵬一談起此事依然非常激動:「納入醫保不僅意味著中醫得到當地同行的認可,而且也為當地患者就醫帶來了便利。」
  • 納米比亞接收第二批中國政府援助抗疫物資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溫荷克7月15日電(記者吳長偉)中國政府第二批援助納米比亞抗疫物資交接儀式15日在納米比亞首都溫荷克舉行。中國駐納米比亞大使張益明與納衛生部長尚古拉出席交接儀式,並籤署物資交接證書。張益明在致辭中說,納米比亞正處嚴冬,天氣寒冷,但中納團結抗疫、共克時艱的兄弟情誼溫暖人心。自3月初納米比亞報告首例新冠確診病例以來,中方率先向納提供各類防疫物資援助,並克服斷航等種種困難把物資運抵納米比亞。
  • 益言益行|六老漢治沙 信念不泯 生生不息
    騰格里沙漠是中國第四大沙漠,面積約4.3萬平方公裡,相當於丹麥整個國家的國土面積。古浪縣位於騰格里沙漠南緣。多年來,這裡的人們深受沙漠之苦,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之前,這裡的沙丘以近乎每年10米的速度向南推移,侵害著周邊10多個村莊、2萬多畝良田,給當地3萬多人民的農業生產、生活以及幹武鐵路、省道308線造成了巨大危害。有人為了躲避風沙南遷,有人則毅然朝北走去。公益廣告《六老漢治沙》,將一個感人至深的承諾重現在世人面前。
  • 德政客擔憂「中國在納影響力」 納米比亞總統回懟
    「你們不應低估納米比亞政府的智慧。」當地時間11月1日,德國聯邦議院前議長、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主席諾貝特·拉默特訪問納米比亞,表達對「中國在納擴大影響力」的擔憂,遭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回懟。聲明說:「一些國家對中國在非影響力的增加表示關切和擔憂,這是因為他們暗示,非洲人仍然是孩子,他們還沒有成熟到能和世界強國打交道。」「歐洲人可能覺得他們才可以和中國人打交道,因為他們很成熟,而非洲人很窮,他們只會被收買和賄賂。」根哥布明確指出,歐洲關切的是中國在納米比亞投資的鈾礦,而不是與納米比亞人進行普通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