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道107官渡黃河大橋正式通車 暫不通行貨車
至此,鄭州新鄉兩地間黃河公路大橋增至4座,這有助於進一步加速鄭新深度融合,加快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建設。該項目的建成通車,將極大地緩解區域交通壓力,對加快黃河灘區扶貧攻堅行動,促進黃河兩岸人流、物流的便捷通行,加快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建設,加速鄭新深度融合,帶動整個新鄉和黃河沿岸的經濟發展,促進河南乃至全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國道107官渡黃河大橋工程順利通過交工驗收
9月26日,由我公司設計二院承擔設計任務的國道107官渡黃河大橋工程順利通過省廳交工驗收,標誌著我省又新增一座黃河大橋。該項目的建成對促進黃河兩岸人流、物流的便捷通行,加快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建設,加速鄭新融合,緩解區域交通壓力,促進河南乃至全國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
曬秋【中原詩韻118期】
蒼山細看依舊,殘陽照得期相遇。沁園春·曬秋蓮湖居士鴻雁南飛,秋高氣爽,金露銀霜。賞千山紅葉,如花似火;鄉村屋頂,五穀盈筐。谷浪連天,果雲接地,處處繁忙處處香。真如畫,展滿園錦繡,無限風光。曬秋喜氣洋洋。看百姓、歡情起四方。喜求圓十五,家家得月;登高九九,戶戶重陽。雨意雲心,山音水韻,齊頌神州麗日長。大風起,引草呼林嘯,更見輝煌。
-
「黃河文化與中原文獻中心」揭牌成立
當前,隨著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已全面邁入「黃河時代」。如何更好地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內涵?如何多角度講好「黃河故事」?
-
中原福地,走進黃河風景名勝區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越來越探究根源,而中原文化的發源地,那肯定就是在黃河流域了。所以,黃河千百年來,一直都是中原人的文化根基與信仰。越來越多的人想更多地了解黃河走近黃河,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到著名的中原福地,黃河風景名勝區來看看吧。
-
「黃河頌歌——中原迴響」|策馬濮上踏歌行
策馬濮上踏歌行 「黃河頌歌——中原迴響」沿黃實地探訪活動第7站:河南濮陽新臺有泚,河水瀰瀰。新臺有灑,河水浼浼。《詩經·邶風·新臺》摹繪的就是濮陽一帶河水盛大充盈、湍急豐沛的盛景。
-
河南官渡黃河大橋通車
據國務院國資委10月22日消息,由中交集團作為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國道107河南官渡黃河大橋項目16日建成通車。 該項目是河南省首個PPP項目,起於新鄉市原陽縣陽阿鄉,跨越黃河後止於鄭州市中牟縣萬灘鎮,全長30.3公裡,設計為雙向八車道,時速100公裡。
-
河南工程學院舉辦「黃河文化與中原文化」學術報告會
會議邀請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河南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夏林博士作題為「黃河文化與中原文化」的學術報告。文科院部科研院長、科研辦主任、南水北調與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科研骨幹以及師生代表等100餘人聆聽了報告會,會議由副校長賀金鳳主持。
-
中原首座橫跨黃河的玻璃吊橋大年初一正式對外開放
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河南濟源黃河三峽景區的玻璃吊橋正式對外開放。黃河三峽玻璃橋全長約350米,是中原地區唯一橫跨黃河的玻璃橋。遊客走在橋上可將黃河三峽美景盡收眼底。黃河三峽景區跨黃河高空玻璃吊橋大年初一開業大吉紅動中原!
-
「中原風·黃河魂——河南省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
展出作品以黃河文化、中原文化為主題,用美術講好黃河故事。生動再現了黃河流域曾經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先賢人物故事,形象展示了雄渾壯闊旖旎秀美的自然風光,真實描繪了中原大地火熱的現實生活圖景。陶勤說,近年來,河南省美協組織實施了一系列在全國美術界有影響的活動,堅持「中原畫風」全國巡展,所到之處引起轟動,承辦的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壁畫展、第四屆全國壁畫大展、全國第五屆中國畫線描藝術展等全國性展覽圓滿完成。此次「中原風•黃河魂—河南省優秀美術作品展」更是展示了河南美術界創作實力、「中原畫風」整體風貌,用美術的形式講好「黃河故事」。
-
新107即將通車?一起來看看吧
項目總投資9億元,佔地面積2000畝,總規劃建築面積11.8萬平方米,分為12個不同主題的海棠園,與原武古城、中原融創文旅城形成串聯,打造107複線沿線文旅產業帶,與滎陽「孤柏渡櫻花園」、鄭州「豐樂農莊葵花園」形成三園聯動,共同帶動沿黃旅遊觀光帶高質量發展。項目建成後可提供就業崗位3000-5000人,帶貧人數約600人,年利稅2000萬元以上。
-
說新詞丨官渡黃河大橋通車,古戰場的新跨越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晨 黃岱昕/文 孫倩/製圖 10月16日,官渡黃河大橋通車。該項目是國道107東移的咽喉工程。因大橋位於官渡之戰古戰場,故被命名為官渡黃河大橋。 在河南境內,黃河縱貫東西,跨河的大橋也有二十餘座,但剛剛通車、以古戰場「官渡」命名的這位,仍值得說道說道。它的誕生,與一條跨越中國南北的交通大動脈——國道107有關。
-
「黃河頌歌——中原迴響」沿黃實地探訪活動 鄭州站·惠濟篇|黃河南岸風物新
這裡就是坐落於黃河南岸的惠濟區,五千年黃河水滋養了這方土地,也在這裡留下了記載著人類文明緣起和演變的眾多歷史遺蹟。2014年大運河通濟渠鄭州段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紀廟豐碑、黃河古渡、嶽山聳翠、隋堤煙柳、鴻溝暮雲、廣武晴嵐、惠濟長橋、古城牧唱組成的「滎澤八景」,成為中原歷史文化的經典記憶。「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
中原經濟區規劃精品遊:東平入水滸黃河文化遊
5日,記者從山東東平湖景區管委會了解到,東平列入《中原經濟區規劃》中水滸文化遊和黃河文化遊精品旅遊線路,東平縣將根據規劃,依靠現有旅遊項目,新建黃河農耕文化博覽園等項目來吸引更多遊客。 5日,記者從東平湖景區管委會了解到,在剛剛出臺的《中原經濟區規劃》中,東平列入十類精品旅遊線路中的兩條。
-
「黃河頌歌—中原迴響」鄭州站·金水篇:滔滔黃河泛「金」光
水木清華出芙蓉悠悠歲月,這裡,從來不缺少波瀾壯闊的史卷;跌宕雄風,這裡,從來不缺少中原兒女的豪情。村委會的圍牆拆了,泥馬雕塑「鳥槍換炮」;改建中心廣場,增加面積、降低臺階高度便於村民出入;兩側放置大屏幕,用於搭臺唱戲等文化活動;盤活現有資源,原本用於婚喪嫁娶的大禮堂改為農家大食堂……「重塑金身」的馬渡村,成為金水沿黃流域發展橋頭堡,為的是引鳳築巢,集聚文旅項目、人才、優質資源,培育文旅產業,打造金水科教園區文旅產業生態體系,塑造金水名片,為振興河南、出彩中原送上一道
-
官渡黃河大橋通車,轎車每次收費15元 鄭新兩地黃河公路大橋增至4座
大河網訊(記者 祝傳鵬)10月16日上午10時許,國道107官渡黃河大橋正式通車,至此,鄭州、新鄉兩地間黃河公路大橋增至4座。官渡黃河大橋項目起於原陽縣陽阿鄉,止於中牟縣萬灘鎮,於2016年9月27日開工,歷時三年多時間建成通車。
-
「中原風·黃河魂——河南省美術作品展」在京開幕
原標題:「中原風·黃河魂——河南省美術作品展」在京開幕 當日,「中原風·黃河魂——河南省美術作品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展出作品共計110餘幅,以國畫、油畫為主。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1月3日。 新華社記者 王乙傑 攝
-
【黃河頌歌—中原迴響】第八站:「五河」奔騰「鄭」發力
鄭州日報版面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澤被中原的生命之河。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指出,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中原大地創造的每一項奇蹟,綻放的每一個精彩,都浸潤著黃河文化的燦爛與芬芳。
-
官渡黃河大橋正式通車 雙向8車道通行
交通廳供圖 人民網鄭州10月17日電 (石國慶)16日,國道107官渡黃河大橋正式通車。連接鄭州、新鄉兩地的公路大橋增至4座。 據介紹,官渡黃河大橋歷時3年多時間建設,總投資39.1億元,全長31.775公裡,按照一級公路建設標準設計。其中,跨越黃河特大橋一座,全長7377米,雙向8車道,是目前河南省幹線公路最寬的大橋橋面。設計時速100公裡。大橋收費站雙向共24個車道,每側9個ETC車道、3個ETC/人工車道。 官渡黃河大橋項目起於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止於鄭州市中牟縣萬灘鎮。
-
「2020網絡名人讀中原」守護黃河安瀾 近距離感受「萬裡黃河
七哥旅行記(編輯 七哥)黃河衝了下來,幾米高的水浪立刻激起……8月5日,站在三門峽水利樞紐的觀景臺上,「到家鄉看看」河南·弘揚黃河文化-2020年網際網路名人閱讀「中原」活動徵集小組和一群人近距離欣賞該項目的雄偉形象,並感受到洶湧的黃河的壯觀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