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媒體報導,我國新一代填島神器「天鯤號」已在江蘇南通下水。這是目前亞洲噸位最大的自航絞吸挖泥船,標誌著我國在遠洋疏浚能力上又有了一次質的飛躍。同時也讓我國擁有了世界最強的人工遠洋吹填能力。今後在原本海防薄弱的海疆地區,必將更快地出現更大的人工島堡壘群。
在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曾在西沙群島的永興島進行過大規模填海造陸行動,但由於財政緊張和缺乏相關經驗與大型絞吸挖泥船,在永興島的填島計劃非常保守,進度也偏慢,效費比不高。經過數年的吹填作業後,永興島才從2.13平方公裡增加到2.6平方公裡。雖然進展緩慢,但是這增加的看似不多的陸地面積卻為永興島機場提供了寶貴的空間。該機場在經過數次擴建後已經成為南海諸島中最大,設施最完備的機場,它已經成為了我國長期經營西沙的核心節點和關鍵物資集散地與戰時航空兵基地。同時期我國還在南沙群島的永暑礁等島礁上進行了小規模吹填,使島上守軍不再需要整日「蝸居」在狹小的高腳屋內。
而2014年以來,我國憑藉21世紀新裝備的大批絞吸挖泥船和在東部沿海地區的大規模填海造陸經驗,在南沙群島幾個礁盤上開展了史無前例的遠洋大規模吹填作業,僅僅幾個月的功夫就在永暑礁這一處吹填出了超過3平方公裡的陸地,類似規模的還有同期的渚碧礁和美濟礁。實際上這三處吹填面積之大,使得它們已經不再適合被稱為礁,稱呼它們為永暑島,渚碧島,美濟島似乎更加合適。
此後我國再次發揮「基建狂魔」本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三座大島上建起了3座跑道長度超過1500米的大型機場。這一龐大而高效的工程項目推進過程在當時幾乎震動了全世界媒體,它們一度驚嘆中國速度之可怕。目前這三座大島上的各類配套養殖場,菜園,燈塔,氣象臺,廣播站,萬噸級碼頭等配套設施均已完工,為我駐島軍民的生活條件的改善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也極大便利了經過南海國際航線的各國海輪,極大提高了該航線的航行安全性,同時也為我國進一步深化該海域治安工作,打擊南海海域各色海盜犯罪提供了便利。
隨著天鯤號的下水,我國在戰略海疆的下一步填島工作必將更加順利,相關計劃也必將更加宏大。這一切都將為我國進一步保障海洋權益,發展海洋經濟,實現中華民族的海洋崛起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