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今年將改造126個老舊小區
到2020年底,主城區老舊小區改造完成率將達100%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陳鳳來)「住了20多年的老小區,現在面貌煥然一新,感覺像搬進了新家。」日前,記者在衡水市區東風化工廠家屬院見到了張立軍大爺,說起小區改造的變化,他心裡喜滋滋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開展,讓舊小區美麗蝶變,真正實現了排水通、路面平、路燈亮、功能全、環境美。
去年以來,衡水堅持把老舊小區改造提升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完成46個老舊小區改造的基礎上,今年全市擬改造老舊小區126個,全面解決老舊小區建築物和配套設施破損老化、市政設施不完善、環境髒亂差、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為居民打造整潔有序、安全舒適的宜居家園。到2020年底,主城區老舊小區改造完成率將達100%。
改造一盤棋 群眾來點單
據統計,在衡水主城區,2000年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共計232個,涉及居民31148戶。為使這項民生工程順利展開,該市以完善老舊小區市政配套設施為切入點,重點解決嚴重影響居住安全和居住功能的群眾反映迫切的問題。他們科學制訂老舊小區改造方案,力求方案精細,充分體現人文關懷,打造樣板工程。
為將好事辦好,衡水成立了老舊小區維修改造工作領導小組,桃城區各街道辦事處也均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對轄區內符合改造條件的老舊小區集中梳理、摸排,建立老舊小區基礎資料庫,制訂工作計劃及年度實施方案,按照「政府引導、群眾參與、智管結合、注重長效」的思路,通過政府預算、街道補貼、愛心企業捐助和居民自籌等方式籌集資金,組織專業人員開展工程設計。
為了摸清小區居民是否真的自願配合改造,在每項工作開展前,社區班子成員不止一次到居民家中進行走訪,社區黨委和居委會多次召開黨員大會和居民代表大會,聽取民聲,收集居民的意見和建議。「是否改」「怎麼改」由居民確定,堅持根據群眾的意願對老舊小區進行改造,真正實現大伙兒的事大伙兒辦。
通過採取「政府主導+居民自治+社會力量」三方協同管理模式,衡水充分發揮街道辦事處的屬地管理職能,指導老舊小區成立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或業主自治組織,創新老舊小區業主自治管理模式,調動居民全程參與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實現共謀、共建、共管、共享。
居住環境大改善 居民紛紛來點讚
裕豐社區計生局東生活區和教委生活區去年被列入改造計劃,通過入戶摸底、建立臺帳、徵求意見、制訂改造方案、加快施工等一系列工作,昔日的大雜院蝶變為美麗家園。家住計生局東生活區的居民王桂芬大媽高興地說:「環境美了,人心順了,居民真真正正得到了實惠,由衷地給黨和政府點讚!」
而今,不少老舊小區都在經歷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的巨變。燃料公司和酒廠生活區長年髒亂差,路不平、燈不亮、綠化缺損,是改造的重點區域之一。此次整治改造全面清理拆除了各類違章建築物,修繕道路、增設停車位,還安裝了安防監控,修建了崗亭、值班室,並配建了物業管理用房等。本著「拆牆、透綠、並院」原則,這次改造還藉助靚景名居北區綠化好、道路以及休閒設施配套齊全等優勢,拆除了靚景名居北區、燃料公司和酒廠生活區間的實體磚牆,改為能透綠的鐵藝柵欄,將3個鄰近小區整合為一個大的社區,真正實現了小區間的整合互通、便民設施共享,大大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
老舊小區不但要建好,更要管好。結合改造後小區的規模、管理現狀,衡水堅持多種模式推進,實現物業服務全覆蓋。對於難以落實物業管理的小區,社區居委會組織力量,成立自治小組為居民提供日常保潔、秩序維護等,並逐步過渡到市場化物業服務模式。針對老舊小區居民普遍收入不高、物業服務企業參與意識不強等問題,該市還探索對服務於老舊小區的物業公司實行財政以獎代補,並逐步建立完善考核機制,培養居民自治意識,實現物業企業良性運轉。
老舊小區改造改善的是環境,凝聚的是人心。通過改造,廣大居民生活居住環境不斷向好,主人翁責任感不斷加強,參與城市建設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不斷提高。「小區環境改善了,不僅居民住得舒心,還能喚起大家共建家園的熱情。」市商務局家屬院居民潘恆贊說,現在,很多老舊小區都成立了老人督導隊、自治小組、義務巡邏隊等,大家自願承擔起小區後續管理事務,社區治理水平也在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