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人的第二住房——小木屋
對於上天的眷顧——油田,挪威人冷靜面對
挪威人人熱愛運動
挪威社會福利佔GDP的33.2%
上世紀70年代之前,挪威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但就在1969這一年,在大西洋的北海上發現了超級大油田,由此實現了「華麗大轉身」,開始躋身於世界最富國家之列。面對上天掉下來的巨大財富,挪威人是這樣面對的……
□圖/文若水悠然採菊西籬
自2012年起,聯合國每年都要發布一份「世界幸福報告」,其中心內容是對世界各國或地區國民的個人幸福度作出全面評估並予以排名,評估指標包括:健康、收入、教育,以及人均GDP、人均壽命、政府廉潔度等等多個因素,而最終排名的主要依據是:每一年向每個國家的生活在不同地區、不同種族、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收入、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1000位公民提一個簡單並且主觀的問題:就像一個階梯,0即最底端,代表絲毫不覺幸福,相反10為最頂端,代表幸福爆棚。每個接受調查的國民被問到的問題完全相同,即你個人覺得你的幸福程度此時處於哪一個等級?這1000人給出的分數的平均值即是該國國民的幸福指數。
引人注目的是,北歐小國挪威近些年來每年都被列入「世界最幸福國家」之一,而在2017年甚至榮登全球155個國家之榜首,將那些發達的美國、英國等大國都遠遠拋在了後面。
那麼,挪威人為何總是幸福感滿滿?
挪威幸福學研究者哈樂德博士對此一點也不感到意外。他指出,挪威人比較內斂,不像許多大國富國國民那樣熱烈地展露他們的幸福之情,但他們卻是「幸福在心裡」,即我們中國人形容的「心裡頭總是美滋滋的」。他還分析認為,挪威人之所以總是幸福感爆棚,可能與以下因素息息相關——
1
人均GDP超過英美和日本
儘管「金錢的多少不一定與幸福成正比」已成了世人共識,但這並不是說金錢在構築一個人或一個國家的幸福大廈時無足輕重。挪威的「高度富足」就為挪威國民的「高度幸福」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挪威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化國家,石油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挪威也是西歐最大的產油國和世界第三大的石油出口國。此外,造紙、造船、機械、水電、化工、木材加工,也是挪威的傳統發達產業。據「世界經濟信息網」披露,挪威2017年的人均GDP達到了77918.894美元(相當於人民幣486993.0875元),名列世界第三,已遠遠超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老牌工業國。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在1969年之前,挪威還是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經濟以農、林、漁等農業經濟為主要支撐,國土三分之二的面積都被冰川、山地、高原覆蓋,耕地少,糧食多靠進口。人均GDP在歐洲國家中長期位於倒數之列。
然而,1969年冬季起,上天的眷顧落到了這個北歐小國頭上,發現了超級大油田。並由此而實現「華麗大轉身」,開始躋身於世界最富國家之一。截至2007年,挪威的油氣田每天的石油產量為260萬桶,天然氣產量為900億標準立方米,是世界上排名前十的石油出口國和生產國,每年進帳400億美元。
面對巨額財富時,挪威人保持著冷靜,繼續過著恬淡而寧靜、傳統而樸實的生活。他們將財富用在增加幸福感上,用在居安思危上。所以說,挪威人的幸福感卻並非來自一夜暴富後的陶醉,而是來自對上蒼格外青睞挪威的感恩。
2
挪威人喜歡稱兄道弟,平等意識深入骨髓
接受問詢的挪威人幾乎異口同聲地宣稱:「平等」是我們挪威人特別引以為自豪的東西,可以說平等意識已深入國民骨髓。
首先,挪威人的貧富差距比美國、英國、日本等老牌富國小得多,2016年挪威基尼係數(代表貧富差異)僅為25,是全球最低的國家之一。據悉,與政府官員、大學教授相比,藍領工人甚至清潔工人的收入也差不了多少。至於在退休後的收入,那就基本上是「大同小異」了。
其次,不同職業、不同背景的人士,其社會地位沒有明顯的高低之分。市長、議員甚至王室人員,都可能在同一間咖啡店共享咖啡,並圍在一起聊聊滑雪、氣候和家常。
有意思的是,1970年左右,挪威人就不再頻繁使用敬語了,不像英國人和美國人,見面總是先生女士不離口,相反,在年歲相仿的人群裡,挪威人往往喜歡相互之間稱兄道弟,平等意識可見一斑。
挪威人確信他們比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國民享受到更多的平等,他們認為平等會帶來很大的好處——在「平等」陽光的照耀下,人們彼此會更加理解、更加信任,而理解和信任,正是讓人感到幸福和對生活感到滿足的重要因素。
3
不知霧霾為何物,全球最宜居國家之一
自2001年起,挪威已連續六年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宜居住的國家,並於2009年—2018年連續獲得全球人類發展指數第一的排名,在生活質量、預期壽命和教育這三項重要指標上,則連續13年排名第一。
挪威面積不大,與我國雲南省相仿,但國土狹長,地貌多變,各地風光千姿百態:既有粗獷的山巒、純白的沙灘,也有常年沉睡於漫漫白夜的小鎮,以及終年覆蓋有皚皚白雪的雪山。
挪威人平時都居住在設施齊全的獨門獨戶式的大型單元房裡,但到了節假日,喜歡全家去自己的小木屋度假。小木屋大都坐落在群山環抱的原野邊緣、景色秀麗的海濱甚至森林深處,主要用材是圓木和巖石,為保持返樸歸真的原生態,有的小木屋甚至故意不通水電。典型的小木屋設客廳、一兩間臥室和廚房,另外還有一個戶外衛生間。把木屋而不是別墅作為第二住所,反映了挪威人對貼近自然的樸實無華生活的熱烈追求。
挪威的空氣品質特優,大多數人不知霧霾為何物。湖水、河水的水質清純,甚至完全可以當作飲用水。一到夏天,隨處可見綠油油草地和蔥蘢的樹林,環境之美讓外來遊客嘆為觀止。這一方面是因為挪威人很早就有了保護環境的意識,一方面是政府很早就明智、堅定地從每年的石油收入中撥出大比例經費,用以保護和治理環境。
挪威是產油大國,但一直堅定地推行減碳政策,並鼓勵國民實行低碳生活。如果以被譽為「清潔汽車」——電動汽車的比例來看,挪威是全世界電動汽車最多的國家(佔24%的機動車輛是電動汽車)。如以人均計算,挪威也是世界上電動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
4
冷靜考慮將國家財富用於保障國民長久福利
挪威的美麗富饒誠然吸引人,但更吸引人的是比美國、英國等老牌發達國家更為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面對教育、醫療、住房等等不少國家國民望而生畏的難題時,挪威人普遍不會感到「壓力山大」。
可以說,打造居民的生活保障是全方位的。居住在卑爾根的18歲小青年瑪慈有感而發:「當你意識到,無論發生什麼,國家都會幫你一把時,你心裡的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
上世紀80年代起,石油價格一路狂漲,挪威因此而富上加富,但是和一些同因石油而暴富的國家大不一樣,挪威並沒有熱心搞黃金做的皇宮、汽車、船舶,也沒有建築世界最高摩天大廈,更沒有躺在金元堆上坐吃山空,而是認真、冷靜地考慮如何將國家財富用來保障國民的長久福利。
儘管已經「富得冒油」,但為了讓子孫後代也能長久共享石油帶來的紅利,政府精打細算,節約每一筆開支,富日子權當窮日子來過。筆者曾發現,挪威的各級政府機關裡,許多屬於上一世紀的「老爺電話」都仍在繼續使用,辦公用紙用過正面後還往往繼續利用背面。
從1990年起,政府明文規定每年都必須節省一部分石油美元用以建立「石油基金」(2006年更名為「養老基金」),為的是將國民財富從石油轉變為風險較低的多元化金融資產,以及更好地迎接可能的油價下跌對養老和社會福利的挑戰。
由於成功地將賣石油到手的巨額外匯儲備進行科學管理,目前挪威的石油基金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養老基金。至2017年9月19日,石油基金的資產已增值至1萬億美元,創造歷史新紀錄。對於挪威這樣一個只有區區520萬人口的國家而言,相當於每人擁有19萬美元的財富。而基金每年產生的收益高達200億-300億美元,人均達到4000美元。就這樣保證了每一個公民都能安全、持久地有幸分享到石油帶來的國家財富!
在挪威,社會福利佔GDP的33.2%,比例之高實屬罕見。其中包括:
★全民免費醫療、免費住院,免費防疫等,而且所有公民都享受無差別的高品質醫療服務,病假工資與正常工資相比分文不少。
★免費教育,實行的是包括託兒所、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的「一條龍」式的全民免費教育,不滿兩周歲的嬰兒如果不去託兒所,還可以獲得最高每月3000挪威克朗(1挪威克朗約合1.1元人民幣)的現金補貼。
★夫妻雙方都可享受帶薪產假,其中女方可享受全薪假近一年,男方也可享受10個星期,不過工資可能會打些小小折扣。
★小孩從出生到16歲每個月有幾百美金的撫養津貼,單親父母的小孩的撫養津貼則翻倍。此外,政府還發放在家帶娃補貼、哺乳補貼等等,可以說,孩子基本上是由政府提供的撫養津貼養大的。
★養老無憂。在挪威政府的社會福利預算中,養老金預算佔30.4%,這在發達國家中也是名列前茅的。據悉該國養老金主要來自稅收。此外前面提及的石油基金是一筆專門將挪威的石油收入進行境外投資的養老基金,是政府保障社會福利充足投入的堅實後盾。這樣,當日後可能發生經濟衰退、戰爭、天災時,政府照樣能有能力發放充裕的養老金。
養老的金額的多少,與參保時間長短有關,但與退休前的收入和繳稅多少無關,參保40年以上者可領取全部的基本養老金,近些年來發放的基本養老金隨國庫的充盈還在與年俱增,每年約合15萬元人民幣。
★失業有補助。儘管不高,但足以幫助失業者度過暫時的難關了。
5
傾情關注弱勢群體助推全民幸福
挪威人認識到:關懷弱勢群體是一項可以花費最小的代價,來增加全社會的幸福感的做法。在挪威,提升幸福指數不單是政府的責任,也成為社會上每一個成員的自發追求。而公民的「幸福指數」,除了反映個人諸如「收入」、「健康」等問題,更多地還將成為一個考察政府營造社會氛圍的變量,反映政府和社會給公民帶來幸福的能力。
眾所周知,挪威擁有一個公眾滿意度很高的政府,政府提供了相對完備的公共服務,其中也包括對弱勢群體(其中特別是殘疾人士)周到的關懷,並由此而帶動全民對弱勢群體的傾情關注。而這又成功地成為促進全體國民幸福的助推器,引發的是一波又一波的不斷增加幸福指數的良性循環。
6
人人熱愛運動,因為健康是幸福感的重要保證
挪威地處北歐,在挪威北部緯度更高。挪威人自稱是來自冰山和森林的「野孩子」。原來很早很早以前,他們的祖先就學會了以開展多種戶外體育運動來應對漫長的冬夜,並錘鍊抗擊嚴寒的意志。
滑雪是挪威人發明的,也是挪威無可爭議的全民運動。北方的特若姆松市,每年有6個月的時間在下雪,在北極光的映照下,滑雪者的身影和狗拉雪橇的鈴鐺相映成趣。每當有足夠厚實的積雪,人們不論男女老少,都會舉家出動與冰雪為友。
而到了短暫的夏天,許多挪威人會和家人朋友一起去徒步、露營、騎車、爬山、垂釣,並袒露儘可能多的身體部位享受寶貴的日光浴。在現代信息化時代,挪威人依然堅持祖先的類原生態生活,並以此而感到自豪。為了方便更多的人參與戶外運動,政府部門甚至制定了相關法規,允許任何人在公園等公共場所露營,允許在野外的空曠地方生火取暖,並要求附近的居民儘可能地提供幫助。
挪威人的第二住房——小木屋則是千家萬戶開展戶外活動的理想用房的理想用房,一年之中總要在這裡住上一段時日,短則兩三個月,長的有半年以上。
阿爾納·內斯是挪威有名的哲學家,每年至少有8個月,他都居住在一幢孤單的山區小木屋裡,一邊冷靜地思考、寫作,一邊熱情地參加遊泳、滑雪、遠足等各種戶外運動。
今天,政府為了鼓勵國民儘可能多地投身戶外體育運動,還發動了一場「從娃娃抓起」運動。在挪威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風景:剛剛學步的小不點,在家長、老師或志願人員的陪伴下苦練滑雪,摔倒了又勇敢地爬起來。兩歲以後孩子被送進幼兒園,老師們也不會將他們束縛在室內,而是帶他們到外面奔跑、攀越、玩耍,風雨無阻。
值得一提的是,挪威的大部分地方日照少、白天短,按照常理來說,挪威人無疑更容易罹患抑鬱症。但正是因為人人熱愛戶外運動,抑鬱症的發生率竟然比許多低緯度國家還低。
挪威人深信:多親近大自然肯定能讓人幸福!多參加戶外運動肯定能讓身體更加健康,而健康的身體又是幸福感的重要保證!
7
九成人認為與家人廝守為「最幸福的時刻」
挪威人深信「家是心靈最美妙的棲息地」(挪威古諺),家庭生活在他們心裡佔據了至高無上的位置。他們不無幽默地指出,因為室外很冷很冷,故必須讓家更暖更暖。溫暖的家——不僅指溫度,更指心與心相處時的暖和,這也是幾乎所有挪威家庭的孜孜以求。
挪威人不太熱衷在外面過夜生活。他們喜歡一家人共進晚餐,一邊耐心傾聽孩子訴說學校裡發生的趣事,有時也熱烈地討論國家大事。晚飯後該是最溫馨的時刻:在暖暖的燈光下,木柴在壁爐裡燒得吱吱直響,電視機播放著古典音樂會,大人小孩整整齊齊地坐在沙發上,盡情享受著歡樂和寧靜,一條小狗則溫順地匍匐在他們腳邊。
挪威人喜歡和孩子一起做菜,一起上超市購物,一起修理家具或電器,一起修剪草坪,一起鏟雪,一起滑雪、踢球和露營,一起討論家裡一周的開支,甚至一起討論「你是誰?你從哪裡來?」等高深莫測的哲學問題。
佔九成的挪威人,把和家人廝守在一起的時間視為一天「最幸福的時刻」。
8
從小就接受具挪威特色的「幸福教育」
★當個「幸福的普通人」也不錯。挪威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意識不強。他們認為,既然限於能力和機遇,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只能成為「普通人」,那麼就沒有必要強迫自家孩子去當什麼「人上人」。當然,他們認識到在現代社會,一個人不敢競爭不是好事,但也認識到物極必反:要是競爭心太猛就會發展為好勝心,而好勝心往往不僅於事業無補,而且更糟糕的是還可能殃及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因而好勝心者十有八九不幸福。
他們的教育哲學是:當人人都是「幸福的普通人」,這個國家一定無比美好,在世界上不僅同樣具有強大競爭力,而且也會普受尊敬和尊重。
★幸福是付出。從小就教育孩子:幫助了別人,你會感到很幸福;經過你的努力工作,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就會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你會感到幸福。所以幸福的另一來源是付出。家長、教師常常帶領孩子參與慈善活動,去養老院看望老人,鼓勵孩子將節省的零用錢募捐給殘疾人士等等,就是在使別人幸福的基礎上同時也讓自己幸福。
★隨遇而安。一個典型例子是:教育孩子認識到天寒地凍也是好天氣。實際上客觀些說,地處北歐的挪威並非天天花香鳥語、處處鶯歌燕舞,相反常年天寒地凍,而且雨雪不停。一年中人們只有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適宜在戶外活動,其他的時間都只能貓在室內,無怪乎挪威人戲謔地把自己比作「冬眠熊」。不過隨遇而安是挪威人的天性。他們樂觀地認定:挪威沒有壞天氣。無論下大雨下大雪,男女老少都全副武裝,開開心心照常出門。就這樣,孩子們學會了「人須適應氣候」的處世哲學,最終樂於和大自然融合。推而廣之,也成功地引導孩子在成長之路上,冷靜、愉快地面對困難和逆境的挑戰,以豁達的胸懷迎接人生的晴雨冷暖。
★以儉樸為榮。挪威人均收入高,但卻崇尚儉樸生活方式。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街頭,很少看到豪車呼嘯而過。女士背的手提包,很少有昂貴的愛馬仕或香奈兒。連挪威王室也崇尚遠離奢華,過著平民化生活,包括國王在內的王室人員也時不時會選擇坐公交車出行。孩子們從小耳濡目染,從成人社會不知不覺地學到了「以儉樸為榮」。不難理解:當一個國家全民富有卻並不熱衷攀比擺闊、看低土豪,原來的幸福生活還會平添幾分美滋滋。
本版統籌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