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七妙法門沿襲錄

2020-12-21 李照山談拳談養生

李照山/文

提起心意拳或形意拳了解的人不算少,說起大成拳知者並不算甚多。其實,大成拳源於形意拳。該拳系無套路拳法,訓練特點很直接,把主要的精力用在養生修為、勁力體驗和單操應用方面。這既是大成拳的優點,但在某些人看來也許是缺點。有的人認為大成拳沒有套路,站樁枯燥,試力與單操手單調而不適於表演。殊不知,形體簡單的站樁具有養生、康復、療疾、獲取「鐵布衫」和勁力體驗效果。試力可感知勁力在空間的延伸,反覆的單操手可使技藝熟化而便於實用。大成拳是怎樣從形意拳演變為沒有套路的拳法呢?其源頭還要從六合大槍說起。

心意拳的故事和傳承

現在普遍認為心意拳源於姬隆峰。姬是明朝軍隊的士兵,他向其教官苦練「六合大槍」至爐火純青,被譽為神槍手。明朝滅亡後,為了免於提槍招搖過市之嫌,便依照六合大槍的原理與架勢,進過反覆揣摩,最終以槍化捶,創立了「六合捶」。其含義為:手於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身法講究雞腿、龍身、熊膀、鷹爪、虎抱頭、雷聲六法合一。同時,先師還根據自然界一些動物的神態,創編了龍、虎、鷹、鷂、熊、雞、馬、燕、猴、蛇十大真形。由於六合拳注重心意方面的修煉,後人便將該拳稱之為「心意六合拳」,有的則稱之為「六合心意拳」,

直接稱心意拳者為河南洛陽人馬學禮。據傳,馬原習查拳,師滿後裝啞人到姬家為傭,偷習拳法。姬師感其所志,便傳於馬學禮。但史書記載,馬學禮出生時,姬隆峰已去世三十多年,直接傳授之說並不可靠。另一種說法認為,馬學禮查拳技臻上乘後,在少林寺與僧人交往,習得心意拳,馬問及該拳來源時,僧人告知姬隆峰居寺時留下,於是馬即尊姬隆峰為師。雖然馬學禮六合拳究竟源於何人是個謎,但他確實繼承了六合拳。

馬學成後,廣招門徒。對外聲稱所授之拳為「心意拳」。於是一個新的拳種便在社會廣泛傳播。馬學禮傳洛陽馬興和南陽張志誠。這樣河南派心意拳就有了洛陽和南陽兩支。

形意拳的故事和傳承

有資料記載,姬隆峰傳曹繼武,曹再傳戴龍幫。但戴龍幫戴龍幫出生時曹繼武已去世七年,曹繼武十三歲時姬隆峰已謝世。即使戴的師承是個疑團,他學到了六合拳法的真髓卻是不爭的事實。而且被譽為六合拳巨匠。不但如此,他還在原習六合拳的基礎上發展了五行拳。

戴龍幫的親戚郭維漢,將李洛能引薦到戴龍幫的門下,盡得戴師心之精妙。然而,另一種說法則認為李雖然誠心拜師於戴,戴卻相當保守,加之家境富足並不以授拳為業,故李洛能心願未成。因郭維漢曾向戴龍幫學過十大形,李洛能便投師於郭維漢,由於戴未向郭維漢傳授過樁法和用法,故李洛能對六合拳亦知之較少。由於李洛能非常用功,堅持十年苦修與參悟,終使武功爐火純青,入大家之風範。此後,李摒六合,改名為形意拳。

李洛能的形意拳講究以形化意,以意化形,其內容包含有新創立的三體式、新編雜式捶和安身炮等。此外,李還將原十大形增加到十二形。在拳理方面,以陰陽五行學說為理論基礎,提出了明、暗、化三步功夫。此時的形意拳雖然其核心部分沒有脫離心意拳,但在質的方面卻有了新的飛躍。李洛能有很多著名弟子,如劉奇蘭、郭雲深、宋世榮、宋世得、劉曉蘭、車毅齋等。郭雲深被譽為「半步崩拳打天下」。

從形意拳到意拳.大成拳

郭雲深晚年弟子王薌齋因幼年體弱多病而入門,王深得授業恩師的喜愛與真傳。在他弱冠之年即得形意真傳。為了拳學上的精益求精,他遊歷了大江南北,廣交武林好手,結識了少林、太極、八卦、鶴拳等各流派名家巨匠,並與他們相互交流相互取長補短。至此,他步入了一個更高的武學境界。上一世紀20年代,他在上海授拳時發現有的弟子過於重形輕意,而意乃拳之靈魂。為了突出意的作用,他去「形」字改稱「意拳」。事實上在原始的「心意拳」稱謂中,「心」是具有思維功能的某些「想法」,「意」是用來引導個體的人所進行的心理感受或肢體在空間的位移活動。「心意拳」就是要用心練拳,用意念統領拳的動作,並將勁力滲揉至招式之中。可見意拳的真意與心意拳相符合。然而,此時意拳又非原始心意拳,其特別之處是將站樁作為拳之首要。《意拳正軌》為該拳代表之作。

40年代初期,王薌齋在北京授拳,為了印證所創新拳是否科學及其實戰效果,曾登報要求各派能者前來切磋技藝,凡登門交流者無一不被他的武德修為和高超的技藝所折服。此時有好友認為王薌齋的拳術已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大成境界,建議他將所習拳法改稱「大成拳」。王薌齋答曰:任何學術皆無止境,何來大成之說。友人解釋道:你一生求學吸收了眾多武術流派的精華,可謂集各家之大成,若將「大成拳」理解為集各家所長而成拳亦能符合拳的寓意。王薌齋才欣然接受。他重新整理畢生所學,完成了大成拳經典論著《大成拳論》。

大成拳
王薌齋

七妙法門大成拳

大成拳系無套路拳法,有「站樁、試力、走步、發力、試聲、推手、實戰」七個訓練步驟,被稱為大成拳的「七妙法門」。就拳法體系而言,該拳有養生、技擊、功力按摩三大部分。養生功法包括養生樁、五形動功、健舞、臨症康復法及除「七妙法門」中站樁與實作之外的其它相關功法。

大成拳中興之主王選傑

大成拳的站樁包括養生樁和技擊樁兩種。養生樁以養生為目的,適合初學者和體弱多病者練習。養生樁以渾元樁為首要,其次還有坐式、臥式的練法。站式樁法除渾元樁外,尚有抱球樁、養氣樁等。通過站養生樁可改善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力,對多種慢性疾病均有較好效果;技擊樁為技擊所設立,矛盾樁為技擊樁的首要樁法,另有抓球樁、託嬰樁、鳥難飛樁、伏虎樁、降龍樁等。站技擊樁可有效培養鍛鍊「肌松力掤」之內勁;

大成拳的試力是體驗勁力的過程,開始練習以鉤挫試力為主,有基礎後,可學習蛇纏手試力、金龜出水試力、波浪試力等。步法訓練以摩擦步為重點,腿部勁力加強後,可學習橫步、踩步、三角步等。熟練這些步法後,可將其組合,乃至成為自由之步和非法之步。試力有成效後,可進行引發,然後使其瞬間爆發,這就是發力;為了使發力更加充分,試聲可激發潛能,發聲可壯大發力;

李照山的矛盾樁和

推手是勁力的初級較量與應用。以單臂相搭的形式為單推手,以雙臂相搭的形式為雙推手。在推手過程中要設法進行控制與反控制,力爭以有效的技法發放對方。實作應先習單操手、後習連環技法、模擬對練、實際操練等。

大成拳雖然沒有套路,但演練時可隨心所欲的展示武者風姿;大成拳雖然不講定招定式,但實用時則講究觸感而發,處處是招,非常實用。

在養生方面,以養生樁為主,同時輔以動功。養生樁的目的在於培養鍛鍊「內氣」,其原則要求是舒適自然。動功內容包括:「七妙法門」中除站樁以外的其它功法、五形動功、健舞、臨症康復法等。大成拳的養生法易學易練,對多種慢性病均具有很好的醫療康復作用。尤其是大成拳的臨症康復法對頸椎病、肩周炎、腰椎盤突出更具有獨到的康復效果。

相關焦點

  • 大成拳道家思想初探
    此隱者名陳方舟,自號川水道人,是道教中人,所練之拳系道教功法之秘傳,亦是郭雲深的好友。陳見薌齋悟性超人,武功精湛,於是將所學的武當拳術及道家功法真義盡心傳授。四十年代,薌齋先生寓居北京時,潛心研究老莊哲學,學有所悟,將拳道合而為一,創立一門新興拳學——大成拳。大成拳的許多重要思想都直接來源於道家,道既是大成拳的理論基礎,也是大成拳的最高境界,因此習大成拳者不能不悟道。
  • 從意拳到大成拳——憶先父王薌齋的武術生涯
    從意拳到大成拳——憶先父王薌齋的武術生涯(王薌齋之女 王玉芳)先父王薌齋是大成拳的創始人,原籍河北省深縣魏家林村,生於一八九〇年十月二十九日,於一九六三年七月十二日在天津病故。大成拳的創立絕非一日之功,而是先父數十年心血的結晶。大成拳源於形意拳,形意拳源於心意拳,相傳為宋朝名將嶽飛所創,並著有《嶽武穆拳譜》,後來拳譜被明代武人姬際可於終南山所得,按譜鑽研,朝夕苦練,定名為「心意六合拳」。
  • 中國中醫藥報(網)發表李照山、鄭卜音「跟我練習大成拳養生樁」
    截圖很多武術均有站樁練法。少林拳有馬步樁,太極拳有無極樁,形意拳有三體樁,不少氣功也把站樁列入必修之法。從外形上看好像站著不動就是站樁,但如果不明就裡未必會有好的收效。大成拳是一種養與練兼修的拳法,其內容包括大成拳的「七妙法門」、大成拳養生法、大成拳核心訓練等相關系列。站樁則是這些內容的重中之重。
  • 【大成拳】董海川八卦掌技擊特點
    一反:進步先進前步,退步先退後步;二反:入則直步,出則彎步,跨則橫步,回則倒步;三反:人則五花八門,我則靜以待動;四反:人則拳打腳踢,我則穿掌掩肘;五反:人則使梢,我則使梢先使根〔梢是手、根是肩);六反:人則用拳變之掌,我則用直伸之掌;七反:人則回身才能對後,我則動步以接八方;八反:人則挺身直步
  • 大成拳講武堂 鄧代好師承
    鄧代好: 山西長治市上黨區韓店人,當代大成拳名家王尚文先生嫡傳弟子,著名渾元一氣功名家郝國樑先生開門大弟子,中國武術協會會員,社會體育指導員,大成拳第四代正宗傳人,渾元一氣功正宗傳承人,大成拳講武堂創辦人。
  • 十年閉關話大成
    研究會主席、大成拳掌門人張禮義先生。開始接觸並練習大成拳,並於 2004 年拜師。這時才知道自己平生所學,在大成拳這武術至寶面前,只不過是小巫見大巫,不值一提。尤其感到高興的事,得到恩師厚愛,有幸參加大成堂的十年閉關特訓,深感恩師德高望重、高山仰止,大成境界爐火純青,師父將自己數十年的研究成果和高深的武學,整理成一堂堂淺顯具體、生動精彩的教學課,讓我們深受啟發,獲益匪淺。
  • 意拳還是大成拳?都是王薌齋的拳,益於健康的都是好拳
    故王先生被稱為「大成拳的中興之主」毫不為過。我雖然沒有向姚宗勳先生學過拳,但其武功一直為我崇拜。假若當初先有機會結識了姚先生,或許我就是他的弟子,現在一樣將所習之拳稱為意拳。由於大成拳的名氣越來越大,一些原本稱為意拳者,開始在意拳後加(大成拳),或者說意拳就是大成拳,大成拳就是意拳。
  • 認識大成拳
    一、特殊拳學大成拳不是私有財產,而是集各家之大成, 如少林拳的「立禪功」,形意拳的「靜立功」, 八卦掌的「鬆柔」,太極拳的「靜養原則」,所以有太極之柔美,形意之厚重,少林之剛猛,八卦之靈利。理應取之於各家,服務於各家,大成拳對中華傳統武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和升華,是中華武術的返璞歸真,其拳學理論和原理,原則對各家拳學均有指導作用,堪稱「國拳」。
  • 簡述「大成拳」
    人們一提起 武術,自然會想到少林、武當、內家、外家,而大成拳既非內家、外家,又莫屬少林、武當,乃 是汲取眾長而又獨樹一幟的近代拳學。一、大成拳的基本內容大成拳由站樁、試力、走步、推手、發力、 試聲、實作七步功法組成。
  • 我與「大成拳」
    我與「大成拳」中國大成拳 謝階禮一、緣起:由於腰椎間盆突出,左耳鳴,我一直在尋找養生治病方法。2014 年 5 月 24 日,經王增春介紹,張宏春主持,在邵陽大成山莊,拜大成拳掌門人張禮義大師為師。從 2014 年 10 月 1 日起參加一年一度恩師親自教授的武岡大成堂閉關訓練,從未缺席。
  • 淺談認識大成拳
    國拳:大成拳是王薌齋先生武術之精華在儒、釋、道、醫的理論基礎上建立的一個新的武學體系,特殊拳法,其在《大成拳論》自志中寫道「本四十年習拳經驗,探其義之所在,參以學理,證以體認,怯其弊,發其秘,會短取長,去偽存真,融會貫通,以發揚而光大之,另成一種特殊拳學」。
  • 大成拳第三代傳承人:倪保強的「功夫人生」
    有一種拳,無固定招法和拳套,強調以意念引導動作,以意念統帥肢體,這種拳就叫做大成拳,又稱意拳。今年72歲的倪保強是大成拳第三代傳承人,也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成拳」代表性傳承人。他苦練大成拳至今已有26年,曾多次參加國際、省、市等中國武術比賽表演,並多次獲得獎勵。  倪保強說:「練好大成拳能防身健體。」
  • 王薌齋遺著《大成拳論》——(十七、結論)
    習拳最貴明理和精神有力。換言之,有無獸性之篤力也。果能如是之力篤,再加之以修養,鍛成神志清逸之大勇,自不難深入法海博得道要,至通家而超神化之堂奧也矣。夫所謂通家者,不僅精於一門,而於諸般學術,聞其言便知其程度何似,是否正軌,有無實際,觀其作法,一望而知其底蘊,或具體或局部,或具體而微,用何法補救,自能一語道破,所謂環中,以應無窮。
  • 淺談大成拳對修正人心改造生理的理解
    所以,大成拳是轉化氣質之拳,培養清逸大勇氣質的最佳手段。 大成拳 「重精神,重意感,重自然力之修煉」,幾乎每一種訓練手段都落實到氣質的轉化之中。轉化,「轉」 就是 「改變」,「化」 就是 「化現」。 大成拳的修煉就是要我們轉變不好的後天氣質, 化現出良能的先天氣質。所以,大成拳是轉化氣質之拳。
  • 葛芝海|意識大成拳
    大成拳是中華武道的名字,中華文化的代碼,中華文明的象景,大成拳是道,大成拳法是道法,我們就是根據大成拳的法則把自己修煉成道。宇宙是道,道是宇宙之萬物。人是道,大成拳法是修煉人道之大法。世界是 物質的還是意識的,是物質決定物質還是意識決 定物質,大成拳是重精神重意感重自然力之修 煉,練大成拳是站著不動不用力,以宇宙之原則 原理,在意識形態下通過意念求得無重的精神 力。大成拳的世界觀是:世界是物質的也是意識 的,是物質決定物質,意識也決定物質,意識決定意識,物質也決定意識。
  • 學習大成拳後感
    大成堂 立禪亭大成拳不止強身健體,還能修心養性。中國大成拳 符 鋒習拳既入門,首要尊師親,拳本服膺,推名大成。拳本服膺,推名大成,平易近人,理趣叢生, 一法不立,無法不容。大成堂 演武場【本文摘錄自中國大成拳十年內訓閉關弟子的畢業論文;經中國大成拳研究會批准
  • 《意拳大成》王薌齋遺著——大成拳論
    大成拳論王薌齋目錄一、自志二、習拳述要三、論信條與規矩四、論單雙重與不著象五、抽象虛實有無體認六、總綱七、歌訣八、練習步驟一)站樁二)試力三)試聲其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發感情,改造生理,發揮良能,使學者精明體健,利國利群,故不專重技擊之一端也,若能完成其使命,則可謂之拳,否則是異端耳。習異拳如飲鳩毒,其毒其害不可勝言也。餘素以己立人為懷,觸目痛心,不忍坐視,本四十餘年習拳經驗,探其真義之所在,參以學理,證以體認,祛其弊,發其秘,捨短取長,去偽存真,融會貫通以發揚光大之,今成一種特殊拳學。
  • 心意拳、形意拳、大成拳一脈的演變過程
    大家好,今天我們講的是心意拳、戴家拳、形意拳、大成拳到我所謂的幾何學一脈相承的關係。首先講一句非常有哲理的一句話,我的老師韓瑜先生告訴我的,叫對的東西一模一樣,錯的東西千差萬別。從心意拳過渡到戴家拳的時候,是有一個演變過程的,例如心意拳中的恨天無把恨地無環。恨地無環是挑領。
  • 大成拳內勁之體認,此勁與搏擊術之勁具有本質差異(二)
    三、應用性體認大成拳為實戰拳學,每一項訓練皆以能應用於實戰為目的。內勁亦然。因而在以上體認之後,須進行實用性體認。分別在放人中體認,推手中體認和實作中體認。實作訓練是「七妙法門」的最後程序,是大成拳修習的最高階層。其終極目的是達到無法而處處有法,無力而處處皆力,無招而處處是招的高境界技擊水平。然而這並非一蹴而就之易事,須歷經單操手、連環技法、非法之步、無定勢實作、無定態自衛這些步驟之訓練,方可登堂入室。而內勁之體認正是融於每一步驟的訓練之中。
  • 樓志祥 | 習練大成拳之感悟
    樓志祥 | 習練大成拳之感悟大成拳以站樁為核心,以精神意念力為指導,以筋骨鍛練為基礎,以上下相引為主軸,以螺旋、纏繞力為基本運動形式,以松靜、自然為修練平臺,採用精神假借和意念誘導的不同手段來實現拳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