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燈】
「有樓萬事足」,這句式讓人想起粵語裡經常說的另一句話:「有情飲水飽。」在中國各大城市高企的房價下,現實跟浪漫似乎都就此擱淺——在TVB真人秀《有樓萬事足》裡,更是看到普通人在買房壓力下,愈發異化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港版「馬諾」:高房價賦予拜金女「新內涵」
在一片娛樂綜藝的嘻嘻哈哈聲中,香港TVB獨闢蹊徑地開出檔真人秀節目《有樓萬事足》。在中國各大城市房價高漲、矛盾日益凸顯的今天,敢於直面如此敏感的話題,TVB與時俱進,亦有膽魄。
節目裡形容香港為「納米之都」,最誇張的劏房(又名房中房,是香港出租房的一種,類似內地被許多城市禁止的群租房)人均面積僅48英尺(約合4.46平方米),被揶揄房子設計者可以提名「諾貝爾納米獎」。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我們看到年輕人買房的各種奇葩之舉:有人每天慳吝到只花50港幣,為攢錢完全零社交。有人啃老啃男友,每月存錢率達105%,連親媽都說女兒太自私。其中,爭議最大的是一個22歲靚女Seasun,「金句」堪與當年內地相親節目《非誠勿擾》裡轟動全國的「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相提並論。
與馬諾不同的是,Seasun拜金得非常赤裸裸,甚至不惜把自己形容成母猴:「公猴負責出去搶地盤,母猴負責挑選條件好的公猴繁衍下一代,條件好的公猴當然需要有一個洞穴。」她要求對方房子至少2000英尺(約合186平方米),不介意老公有其他女人,反正法律上是太太就有經濟保障。
每個時代都有拜金女,美國、俄羅斯都有女人撰寫所謂「傍大款手冊」。瑪麗蓮·夢露演過《願嫁金龜婿》,鄭秀文演過《嫁給有錢人》,而現在,新出爐的香港拜金女演的是「嫁給2000呎」。
依據現實問題創作的綜藝、影視更有看頭
「有樓萬事足」,這句式讓人想起粵語裡經常說的另一句話:「有情飲水飽。」一個現實,一個浪漫。《有樓萬事足》的編導向來不避諱社會熱點,曾製作《盛女愛作戰》等節目。有經濟學家斷言:「剩女多、離婚率高的城市,房價一定會上漲。」做了「剩女」,又做了「房子」,香港真人秀算是將風口浪尖最具流量的現實話題都觸及了。
對於基數大的底層民眾來說,房子是一輩子都操心的大事,不過內地並沒有直面高房價的真人秀。甚至《蝸居》之後,國產劇幾乎不正面觸碰這樣現實的題材。倒是幾年前TVB拍了部《缺宅男女》,由苗僑偉、郭羨妮主演,劇中兩夫妻抱怨道:「我有做功課的,帳目都算好了,一轉身又貴了十幾萬,搶劫也趕不上。不知道是否前世搶劫放火壞事做盡,今世想買一所房子都買不到。」這樣的抱怨,內地民眾也切實體會到了。
最近清華北大父母與學區房的段子在網上瘋傳,引發無數唇槍舌劍,似乎理想和現實都就此擱淺。這不僅是經濟方面的問題,更牽涉愛情觀、婚姻觀、人生觀等。以前莫羅阿著書討論《人生五大問題》,到了今天的中國,似乎只剩下一個問題:房子。
為買房自我壓榨,是另一種絕望
房價會一直漲嗎?這種急迫、樂觀會無限制膨脹嗎?其實,香港人應該比內地人更明白。十年前的1997年,香港樓市達到歷史性高位,人人炒樓擊鼓傳花,誰知遭遇金融風暴,樓市泡沫破裂,房價一度跌逾七成,隨之遞增的是由於樓市暴跌而自殺的人數。之前儘管婚姻有問題,但最終造成鍾鎮濤、章小蕙這對「恩愛夫妻」公開決裂的還是炒樓失敗,當時鐘鎮濤負債2.5億元,宣告破產。直到現在,香港樓市復甦又重回高位,這才誕生了這檔TVB節目。
「只要有房子就夠了」,這是城市裡沒有安全感的人們所認定、抱持的信念。但是整個社會,不能只有一種價值觀存在。「有樓萬事足」,這個標題是不是該打一個問號呢?這分明是一場「癲狂」,而放眼社會歷史,「癲狂」以各種形式存在。
香港藝人黃子華在《冇炭用》裡說:「香港的經濟起了飛,問題是我還在地上啊!我已經在攢錢買機票了,你不要這麼快就飛走啊,不要留下我一個啊!」雖然不知道目的在何方,但被拋下的恐慌令人窒息。那些怕抓不住「上車的最後機會」、怕被「留下」的人,正是擊鼓傳花最終的受害者。黃子華的這部「棟篤笑」,講的正是悽風苦雨的2003年,今天急著「要上車」的年輕人恐怕不知道。
為了房子,不斷壓榨自己到極限,這是「滿足」嗎?這其實是另一種恐慌與絕望。其實,真的好可憐。
□指間沙(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