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黑面媽祖嗎?她竟然有這樣的一段兩岸情緣……

2020-12-11 廈門衛視

在傳統觀念裡

媽祖雕像膚色多為白色

廟宇裡多為粉紅色

但你見過黑面媽祖嗎?

在廈門環島路旁矗立著一尊黑面媽祖像,她又被稱為銀同媽祖,是閩南童謠裡守護海上安全的"海上女神",是人們出海時祈求平安順遂的民間信仰。

但你知道嗎?

黑面媽祖其實就源於廈門同安

神龕內,"三媽"銀同黑面媽祖身著綠色龍袍,居主位,妙相莊嚴,正殿上懸掛著"銀同媽祖"的牌匾,位於廈門同安的銀同天后宮,也是海內外黑面媽祖的香源祖廟。

柯朝陽

廈門銀同天后宮管委會秘書長

史書記載

明朝嘉靖三十七年五月

倭寇攻打同安南門

鎮守在南門城樓上的媽祖

"以陰兵擊賊臉色盡紫"

終成黑面不褪

媽祖助居民擊退倭寇

她的臉變成黑色的

這就是"三媽"黑臉的由來

據同安《東市林氏族譜》記載,北宋年間,湄洲媽祖同宗侄孫林懌將媽祖信仰傳入同安,為來往船隻保駕護航。

柯朝陽

廈門銀同天后宮管委會秘書長

按照以前的禮制

有城池就要有城隍

就要供奉城隍

每一個城門就要有神明鎮守

同安城一共有5個城門

南門就由林家的媽祖來鎮守

同安的黑面媽祖先後分爐於閩南、臺灣、東南亞一帶,在臺灣尤其有影響力。

據《同安縣誌》記載,1661年,鄭成功部將林圮迎黑面媽祖上船供奉,媽祖平風息浪、"潮湧濟師"幫助鄭成功順利登上臺南鹿耳門並最終收復臺灣。

柯朝陽

廈門銀同天后宮管委會秘書長

戰後鄭成功評定戰功

以媽祖"潮湧濟師"功居首位

在臺南開始建廟

來供奉媽祖

這就是媽祖進入臺灣的過程

記者倪天韻

黑面媽祖漂洋過海來到臺灣

與臺灣的發展密不可分

究竟她在臺灣是如何落地生根

成為維繫兩岸的情感紐帶

駐臺記者陳文國

同一信仰兩岸開花

銀同媽祖的信仰

隨鄭成功入臺後

就在臺灣普及開來

只不過各地大多供奉的

黑面媽祖神像

都是當地刻制而成

只有少部分是從同安祖廟分靈而來

其中 這座位於高雄旗山的

溪州朝天宮裡

就供奉著數百年前

由廈門出海、遷臺而來的黑面媽祖

持香祝禱、合十祈願。民眾口中默念,期盼這尊有著數百年歷史的黑面媽祖,能夠庇護一方平安。

方正生

臺灣高雄旗山溪州朝天宮主委

我們朝天宮的香火鼎盛

不止我們當地的信徒會來請教媽祖

還有臺灣的南北各地信徒也都會來

臺灣信眾

我每個星期都會過來

就是來拜拜

然後如果這邊需要幫忙的

我也會一起幫忙

在臺灣,香火綿延的黑面媽祖,習慣被尊稱為"三媽"。"三媽"的信仰,在跟隨鄭成功來臺後,先是在臺南府城紮根,而後隨著農業生活的開展,便跟隨信眾遷徙臺灣各地。這就是銀同媽祖信仰的在臺發展軌跡。

巧合的是,溪州朝天宮的黑面媽祖,也是這麼從大陸「來」到這裡的。

柯文政

臺灣聖母三媽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

我們這尊媽祖

她早期是跟方家祖先

從大陸移民到臺南的

根據資料的記載,這尊黑面媽祖早期是由福建南安方家,從廈門出海帶到臺南紮根,然後才內遷到高雄旗山的。奠基立廟之後,"三媽"悠久的歷史,和特別的"來歷",讓許多信眾紛紛來此朝拜,一方面是虔誠的宗教儀式,一方面也有著對於海峽對岸的嚮往與祝福。

方正生

臺灣高雄旗山溪州朝天宮主委

我們每個星期天都固定

會讓一些信徒來跟媽祖

講一講內心話說說經問個事

心裡就比較舒服一點

臺灣信眾

來這邊拜拜就會讓我心情很舒服

也很平靜

所以不知不覺間

我就會一直很想過來

溪州朝天宮"三媽",因為獨特的"身份"而香火鼎盛,也因為庇護一方而在全臺灣分出了40多個分爐。

因而每有祭祀慶典,這裡就會變成最熱鬧的"總部",宛若祖廟一般。其實,身為臺灣各地祖廟的溪州朝天宮,卻也是在歷經十二年的尋找下,才一步一步追溯到廈門同安的銀同天后宮,這座真正的祖廟。

呂彰谷

臺灣高雄旗山溪州朝天宮義工

從拜拜的媽祖香爐部分上找

香爐底部有建造記載

以及鐫刻著"明朝宣德年間"的字樣

我們就從這個角度開始追溯

文字資料也提到

她可能在淵源上

也曾經在同安南門銀同天后宮附近

受到供奉

所以我們就到銀同祖廟去求證

確認祖廟之後的第二年,2011年4月,溪洲朝天宮組織了120人的進香團,回到同安銀同祖廟謁祖進香。這也是朝天宮黑面媽祖從同安分香以來,287年後的第一次"回娘家"。

柯文政

臺灣聖母三媽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

我們整個信眾團都帶過去

跟銀同祖廟那邊交往

順便把銀同祖廟的後殿

就是聖父母殿那裡

以前沒有蓋

過去認祖以後推動動土

五年後,銀同祖廟的聖父母殿建成,溪州朝天宮再次組織了百餘信眾回祖廟進香,並帶來了臺灣信眾捐獻的600多包大米等物資,以示將分靈信眾的愛、將媽祖的愛傳遞迴鄉。

呂彰谷

臺灣高雄旗山溪州朝天宮義工

媽祖的信念就是博愛和造福民眾

這是我們兩岸一起做的良好互動

我們也希望能夠一起營造更多

關於良善的信念

柯朝陽

廈門銀同天后宮管委會秘書長

更好地開展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活動

不僅簡單以這種民間文化信仰

從維護兩岸和平穩定

促進兩岸媽祖信眾

兩岸一家親

發揚媽祖慈悲大愛精神

有很現實的意義

一次尋根,讓同安銀同天后宮,既成為全臺黑面媽祖的祖廟,也變身成了臺灣信眾們的根脈之地。一脈傳承,也讓黑面媽祖的信仰,得以在兩岸間,繼續篆刻下每一段聯結的故事。而閩臺同根、不可分割的信念,也在銀同媽祖的身上,找到了更深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來源:廈門衛視《兩岸共同新聞》

撰稿:倪天韻 陳文國

編輯:陳錦華

相關焦點

  • ​你見過黑面媽祖嗎?她竟然有這樣的一段兩岸情緣……
    在傳統觀念裡媽祖雕像膚色多為白色廟宇裡多為粉紅色但你見過黑面媽祖嗎?
  • 你見過黑面媽祖嗎?她竟然有這樣的一段兩岸情緣……
    在傳統觀念裡媽祖雕像膚色多為白色廟宇裡多為粉紅色但你見過黑面媽祖嗎?在廈門環島路旁矗立著一尊黑面媽祖像,她又被稱為銀同媽祖,是閩南童謠裡守護海上安全的"海上女神",是人們出海時祈求平安順遂的民間信仰。但你知道嗎?
  • 廈門環島路黑面媽祖,遊客戲稱「非洲版媽祖」
    福建浙江廣東沿海一帶人多信奉媽祖,在臺灣媽祖更是公認的海神。因此每年媽祖壽誕時,信徒齊聚人山人海,很是壯觀。在廈門許多地方,最常見的雕像之一也就是媽祖。在傳統觀念裡,媽祖雕像膚色多為白色,廟宇裡多為粉紅色。但你見過黑面媽祖嗎?
  • 媽祖見證海峽兩岸隔不斷的情緣
    在臺灣筆者真切感受到,媽祖是臺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媽祖保佑著兩岸人們,見證著海峽兩岸隔不斷的情緣。臺灣同胞信奉媽祖,就是信奉臺灣的根在大陸。    媽祖雖然被神化,但確有其人。據臺灣朋友介紹,距臺中港僅72海裡的福建湄洲島是媽祖的故鄉和媽祖文化的發祥地。媽祖,原名林默娘,宋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農曆3月23出生於蒲田湄洲島。
  • 千年媽祖 兩岸情緣
    媽祖是我國華南地區信奉的一位神明,被信眾認為是與海洋有關的女神。很多漁民出海之前都會祭拜媽祖,希望她保佑自己平安歸來。其實臺灣也有大量信仰媽祖的人,而臺灣的媽祖信仰是福建傳過去的。可以說,媽祖成為了連接兩岸民眾情感的一條紐帶。
  • 葛玟希亮相金雞百花電影節《媽祖回家》續寫兩岸情緣
    電影《媽祖回家》導演蒲劍攜主創趙亮、葛玟希等實力派演員亮相金雞百花電影節。該影片作為特別展映單元入選,並於22日成功舉辦電影見面會。葛玟希身著淺灰色星光吊帶長裙電影《媽祖回家》改編自福建著名作家王鴻的小說《臺北來信》,是莆田市與北京電影學院聯合打造的一部兩岸題材
  • 臨高天后宮赴臺參加媽祖文化友好交流 增進兩岸同胞血濃於水骨肉親情
    天下媽祖,祖在福建省湄洲島,被喻為「和平女神」的媽祖,凝聚著兩岸三地人民、世界各地華人華僑共同的鄉愁,是共同的精神寄託。臨高天后宮作為我省唯一受邀出席的媽祖文化交流單位,分別參觀臺灣大甲鎮瀾宮、鹿港天后宮、新港奉天宮、北港朝天宮、臺中高美西安朝天宮,促進兩岸民間媽祖文化的溝通交流,增進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深厚情誼,共同弘揚和發展媽祖文化。
  • 兩岸的媽祖信仰——漳浦烏石天后宮參訪記
    兩岸的媽祖信仰——漳浦烏石天后宮參訪記 2014年08月14日 10:02:35  來源:你好臺灣網
  • 兩岸的媽祖信仰——漳浦烏石天后宮參訪記
    兩岸的媽祖信仰——漳浦烏石天后宮參訪記 2014年08月14日 10:02:35  來源:你好臺灣網
  • 《媽祖回家》發布終極預告 笑中帶淚講述兩岸情緣
    《媽祖回家》發布終極預告 笑中帶淚講述兩岸情緣 這兩款重磅物料,讓近日備受矚目的媽祖文化電影揭開終極「面紗」。媽祖文化對於東南沿海一帶的人民來說是無可取代的精神文化信仰,同樣,對於隔海相望的對岸,媽祖信仰也起著重要的文化紐帶作用。始終將兩岸同胞的鄉情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 湄洲與臺灣源遠流長的媽祖情緣
    這幾日湄洲媽祖祖廟的順濟殿最為熱鬧,許多的信眾和遊客都湧向這裡爭睹新近開光的媽祖金尊聖容。記者在順濟殿就遇上來自彰化玉天宮一行30多人的朝拜團,和來自澎湖紫微宮一行40多人的朝拜團。來自臺灣彰化的餘秀惠女士是個非常虔誠的媽祖信眾,她已經先後十幾次到湄洲媽祖祖廟進香了:「每年都習慣要過來拜一拜,今年過來還能看到超大的金尊媽祖像,真是太幸運了。」
  • 《媽祖回家》發布終極預告 笑中帶淚講述兩岸情緣
    《媽祖回家》發布終極預告 笑中帶淚講述兩岸情緣 ,正式揭秘了隔海相望的兩岸家庭,在特殊年代背景下以親情為信念,以媽祖為帆,終於跨越山海回歸故鄉的故事。
  • 海峽兩岸信眾齊聚浙江洞頭 共話「媽祖」情緣
    夏秀女 攝中新網溫州5月6日電( 見習記者 潘沁文 通訊員 夏秀女)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中的媽祖,行善濟世、扶危濟困、護海航運,其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瑰寶。6日,2018年「民間民俗·多彩浙江」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之第九屆溫州·洞頭媽祖平安節在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開幕,來自海峽兩岸的遊客、信眾歡聚一堂,共同感受媽祖文化傳承,祈福國家民族平安和諧。
  • 跨越海峽兩岸的媽祖情緣
    自兩岸開放探親以來,臺灣媽祖分靈廟源源不斷地組團來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掀起天下媽祖回娘家的熱潮。  吳宥萱通過微信告訴祖廟工作人員,今年是媽祖誕辰1060周年,在臺灣,逢零的年都是大年。這次來大陸,是想在這個特別的年份到祖廟分靈一尊媽祖回臺灣。本來自己去祖廟恭請,但飛機趕不上,只能請朋友跑一趟。
  • 聚焦兩岸血脈情緣!一批大咖在京熱議電影《媽祖回家》
    電影《媽祖回家》改編自福建著名作家王鴻的小說《臺北來信》,以獨特視角詮釋兩岸人民難以割捨的血脈情緣和媽祖文化的巨大魅力。該片於2018年9月開機,歷時46天,5000多人次群眾演員參與。《媽祖回家》是福建省重大的文藝創作項目,是莆田市跟北京電影學院聯合打造的一部兩岸題材電影,是向新中國成立新70周年的獻禮影片。影片曾先後入選第六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展映,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獎,金雞百花電影節國產新片展映。成為國內外了解媽祖文化和展示美麗莆田的一扇重要的窗口。
  • 續媽祖情緣 促兩岸交流
    N海都記者 陳盛鍾 李偉強 馬俊傑 通訊員 智瓊 雙萍 春盛 文/圖 海都訊 兩岸青年結對子,共享系列文化之旅;「湄洲之夏」海峽兩岸沙灘音樂季;面對面傾聽20年前,媽祖金身巡遊臺灣故事;莆臺村裡長代表共話「美麗鄉村」……昨日上午,兩岸村裡長代表、青年代表、媽祖文化專家學者、媽祖信眾代表、文化創意產業代表等300多人齊聚莆田湄洲島媽祖祖廟天后廣場
  • 臺灣棒球手參觀赤灣天后博物館 用媽祖文化締結兩岸情緣
    臺灣棒球手參觀赤灣天后博物館 用媽祖文化締結兩岸情緣 2018年12月07日 16:2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7日深圳訊 (記者 尹賽楠 雍紫薇)7日清晨,迎著濛濛細雨,第二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總決賽臺灣參賽選手們在深圳赤灣天后博物館前集結,一同領略這裡倚山傍海的秀麗風光,了解當地民眾祈求合家平安、幸福美滿的民俗風情。
  • 媽祖與鄭成功的閩臺情緣
    後來,王主委還請聖母廟老前輩,搜出珍藏的史冊,與大家一起研討,印證「兩岸一家親,兩廟脈相連」的情緣關係。活動完成後,國姓爺神尊從臺灣返回廈門,又到朝宗宮拜謁媽祖。朝宗宮主任、廈門市道教協會副會長林招治女士為國姓爺披彩。神尊往返海峽兩岸,走的是當年鄭成功進軍臺灣的水路:廈門——金門——鹿耳門,可謂「三門共走成功路」。朝宗宮收藏的方友義先生編纂的鄭成功史料,也為海峽兩岸媽祖文化與鄭成功文化的交流增輝添色。
  • 跨越海峽兩岸的媽祖情緣
    自兩岸開放探親以來,臺灣媽祖分靈廟源源不斷地組團來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掀起天下媽祖回娘家的熱潮。  吳宥萱通過微信告訴祖廟工作人員,今年是媽祖誕辰1060周年,在臺灣,逢零的年都是大年。這次來大陸,是想在這個特別的年份到祖廟分靈一尊媽祖回臺灣。本來自己去祖廟恭請,但飛機趕不上,只能請朋友跑一趟。
  • 媽祖文化活動周啟幕 兩岸千家宮廟「回娘家」
    中新社湄洲島6月15日電 來自臺灣156家宮廟的進香團800餘人15日懷抱媽祖金身登上「媽祖故裡」湄洲島,齊聚媽祖祖廟祭拜「海上女神」媽祖,祈求兩岸風調雨順。  當日,第四屆「海峽論壇·媽祖文化活動周」在湄洲島開幕。兩岸千家媽祖宮廟近萬人齊聚天后廣場,共同祭祀媽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