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秦嶺淮河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這不僅僅是一條橫亙東西的山脈,一條千裡流淌的長河,更是我國的南北方分界線,秦嶺淮河以南是我國的南方,秦嶺淮河以北是我國的北方,南方與北方就這樣被這條神奇的地理分界線分割,而南北方也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生活習俗。
秦嶺淮河一線構成了南北迥異的地理、氣候、生活、文化差異,而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們就發現「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見《晏子春秋·雜下之十》),可見,這條神奇的地理分界線古已有之。而近代,著名地理學家張相文更是在其《新撰地文學》中明確闡述了該地理分界線,這也是目前已知的最早關於「秦嶺淮河一線」的論述。
拋開紛繁的學術研究,秦嶺淮河一線作為南北分界線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人們也習慣利用這一分界線劃分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區別北方人和南方人。而就有這樣一座城市,坐落在秦嶺淮河一線,形成了既屬於北方又屬於南方的獨特現象,並且這座城市還是全國唯一的秦嶺淮河連接處。
這座城市就是位於河南省西南部的南陽市。南陽市,古稱宛,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楚文化的發源地,很多人可能一開始會認為河南省屬於中國北方,而其下轄的南陽市自然也應屬於北方城市。其實,雖然河南大部分地區位於秦嶺淮河一線之北,屬於典型的北方,但是其南部卻有一小部分位於秦嶺淮河一線之南,屬於中國的南方,而南陽就恰巧屬於這一情況。
橫亙中國的秦嶺在南陽終止,這裡是秦嶺的最東段,而南陽作為盆地地形,大部分位於秦嶺之南,南方暖溼氣流,一路北上而被秦嶺阻擋,從而形成了南陽相對溼潤的氣候條件。而千裡淮河,也源自南陽市桐柏縣,現在桐柏縣還設有淮源景區,因此,南陽也成為全國唯一的秦嶺淮河的連接處,也是唯一秦嶺淮河都穿境而過的城市。
雖然從嚴格的地理分界線而言,說南陽屬於南方城市,一點也不為過,不過這裡保留著濃鬱的北方城市色彩。由於長期處於中原管轄,這裡的風土人情更接近北方,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南陽也可以稱之為北方城市。
南陽境內坐擁秦嶺、淮河,這裡自然風景秀麗,山清水秀;而且其文化積澱深厚,不僅是楚文化發源地,而且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裡走出了張衡、張仲景、範蠡、二月河等名人,也保留了武侯祠、醫聖祠、南陽府衙、內鄉縣衙等諸多名勝古蹟。南陽境內旅遊景點眾多,同時美食匯集南北方特色,是頗具風格、兼有南北風味的典型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