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我國的文化中心,北京的文化旅遊不僅備受重視,小編通過自己的體驗,感受到一些落地的設施方面也做得越來越好。把一些傳統的書店進一步升級為新概念的線下閱讀體驗空間,因為這種理念和線下空間的建築美感,更有不少人把它當作感受北京文化主題旅遊的一部分。
有不少人在旅遊過程中常去當地的書店看看,目前在全國陸續有不少網紅書店和圖書館廣為人知。譬如孤獨的圖書館、天津圖書館等等。今天小編分享的是位於北京西四南大街的紅樓公共藏書樓,它結合了線下免費閱讀和出售書籍為一體,並提供免費且舒適的閱讀空間。
其前身是停業已久的紅樓電影院,我還依稀記得它曾是電影院時的模樣。現在這裡搖身一變成為了全國首座公共藏書樓,由政府提供空間,委託社會機構運營的模式,並保留了原來電影院的結構。這個概念聽起來很新奇,我決定去一探究竟。
我是北京人,小時候在西城區長大,對西城區的感情也很深厚。從小時候在新華書店和圖書大廈買書,後來慢慢地實體書店就去得少了。現在這樣呈現在我面前的開闊的線下閱讀空間,就像是以另外一種形式回到北京人的閱讀生活中。
紅樓藏書樓的大門並不起眼,但走進藏書樓後,會發現內部別有洞天,在如此市中心的地方很難想像會有如此大面積的一個公共閱讀空間,內部大約有三層的藏書空間,四面兩層樓的空間均是靠牆而立的一排排書架,可以看得出來藏書真不少。中間是一座大階梯,可以坐下閱讀或休息,在舉辦文化活動時,就成為別具一格的觀眾座席。
其實這裡最特別的概念應該是「眾藏」,它是指藏書來源於社會公眾,捐贈來自於一些著名的作家、學者,也有普通讀者和出版社。如果自己有書想要捐贈入藏書,可以和紅樓公共藏書樓官方聯繫。既能藏書,又分享自己喜歡的好書。目前藏有楊鴻勳、胡小偉、於洪笙、朱祖希、孫毓敏、靳飛等62位名家以及中國版本圖書館、人民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9家機構捐贈和託管的圖書共計8萬餘冊。
這裡推出的是「無門檻閱讀」,可以免費在此閱讀藏書,並且享有寬敞溫暖的共享閱讀空間。比起書店,更像是像圖書館的概念,免費閱讀和借閱,尤其受到學生們的喜歡。在疫情之前,有不少學生在這裡上自習。也有遊人特意慕名來打卡,因為知道的人還不多,所以參觀者不算太多,但在這隨手拍拍也可以收穫很好看的照片。
來到北京,不能缺少的一定是感受文化氛圍的體驗。除了去故宮、頤和園感受皇家文化,去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參觀歷史、 民俗。還要到這樣的藏書樓來,它不像圖書館那樣的中規中矩,不像普通書店只以買書為主,既是對線下閱讀空間的支持,讓這類文化場所有生存之地,也讓喜歡安靜讀書的人保有一處心靈棲息之所。
我一直認為,讀書會讓人消除對一座城市的陌生感。當我來到不熟悉的城市,但通過這些文化符號的連接,讓我會找到熟悉的感覺,以及這座城市獨有的文化氛圍。落地的一排排大書架放滿了歷史、文化、藝術等各類書籍。舒適的沙發、明亮的燈光,都讓人不禁想要沉浸在閱讀的氛圍裡,而沉浸其中,就不知不覺融入了這座城市。
記住一座城市,可以從感受它的文化開始,記住獨屬於它的氛圍。
我是紫玉,帶你逛北京,歡迎關注我,分享旅遊資訊和見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