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08年冬,我高一的時候,經人推薦買了一盒周董的盜版碟,我曾說過是屬於那種盜版裡的正版,因為包裝還不錯,硬皮的,封面做的也很好,主打的是一首叫做《小橋屋簷》的歌曲。
那個時候對周的歌了解的還不是很全面,所以裡面大部分歌曲我都是抱著一種探索的心態去聽的。《小橋屋簷》給我的感覺很複雜,似是而非,有點像周董的風格又似乎不是很像,後來慢慢地探索發現什麼《盼歸堂》阿《我不想還哭泣》阿《我最愛的人》阿等等這些風格是一樣的,比周的風格略清新一些,嗓子細膩但高音不好。
那麼上面這些歌曲的原唱就是許嵩了。《小橋屋簷》其實是《斷橋殘雪》,《盼歸堂》其實是《清明雨上》,《我不想還哭泣》其實是《看不見的風景》,至於那個什麼《我最愛的人》,想想都知道是《城府》。
後來我在學校裡把這幾首歌唱給同學聽,有經驗的一聽歌名就清楚不是周的歌。那你們說是誰唱的?他們當然也說不上來。還好百度提供的關鍵詞搜索服務是那麼人性化,爬牆出去上網的哥們把記住的幾句歌詞作為搜索關鍵詞,「啪~」回車一敲 頁面跳轉之後「許嵩」這個名字就出來了。
許嵩就這樣走進了我們的視野,在乏味枯燥且節奏緊張的高中時代,他的音樂一次次地給我們帶來清涼的慰藉,也不斷帶來驚喜。從零零散散的單曲如《玫瑰花的葬禮》到第一張獨創專輯《自定義》,從《斷橋殘雪》一曲成名再到第二張專輯包辦《尋物啟事》,許嵩可謂穩紮穩打、拾級而上。 高中生頭髮短見識也短的年代,誕生了一批又一批他的腦殘粉。【我記得當時我同桌xx因為喜歡許嵩告訴我他寫了一首叫《城池》(也或者是《城郭》)的歌,我竟然還信了。】
究其成名原因,我總結為以下幾點。1.才華橫溢,全面全能。首先必須要承認許嵩的音樂才華,他讓你不得不信一種叫做天賦的東西。聽其音樂入境之後就會發出這樣的感嘆——「旋律怎麼可以這麼優美?細節處也可以這樣表現?」——他的才華很大方面就在於旋律的優美與創新,而且給人一種創作靈感源源不斷、總會有驚喜發生的感覺。另外他不但創作靈感極佳,而且作詞、作曲、編曲、唱作、錄製…一人包辦,真是難得的全能音樂人才。(很難想像他早期的歌曲都是用自己的設備錄製的) 2.文採飛揚、妙筆生花。許嵩的文採是有目共睹的,但凡識書認字的都能在他的歌詞之中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文藝範兒,即使是沒讀幾年書的鄉村殺馬特也能不明覺厲,把他的隨便幾句歌詞信手拈來用做個性籤名。有人甚至評價許嵩在作詞、填詞方面的文筆並不遜於方文山,這種評價是否誇大其詞暫且不論,由此可見人們對其文筆的認可程度。 3. 欲擒故縱,故作深沉。雖說在這個年代要想成名沒有好的作品和好的口碑是萬萬不能實現的,但好的發展策略也同樣重要。許嵩在保持不斷有優秀作品問世的同時,還儘可能的保持緘默與低調,早期聲稱不接受採訪不做客嘉賓不籤約公司的做法為其賺足了大量的人氣。 可能有人覺得這是他淡泊名利、不屑成名,這樣我只能呵呵了,那種境界不到出家剃度的地步一般人是達不到的。事實上故作深沉比恃才傲物要得民心得多,越是不願出聲人們就會越發的好奇,這種效應就會造成一種奇怪的現象,媒體沒有報導的話題反倒在群眾當中被討論的熱火朝天,用他一句歌詞說就是「表面平靜其實內心風起雲湧」。等哪天他想走向公眾視線的時候,一經媒體採訪人群中的討論便已經炸開了鍋 4.風格類似周董。許嵩的成名和其與周杰倫在風格上的相似度脫不了干係。剛開始就是有很多人把他的歌誤聽為周的歌從而喜歡上了,有些人甚至為找到了一個翻版周杰倫而高興。而且不得不說盜版商把他的歌作為周董新專輯的主打也為其成名結實地推了一把,很多人就是這樣誤打誤撞認識了許嵩,比如我。 5.年青一代、生且逢時。許嵩是典型的80後,帶著年輕人的朝氣與活力,是我們80、90後的代表,他寫的很多歌都道出了我們的心聲,具有時代氣息,他也因此獲得了大量年輕人的支持與追捧。而且他生在了一個網絡信息發達的時代,強大的網絡力量催生出一批又一批的網絡歌手,讓他們有平臺得以施展和表現,並且提供了相對自由的傳播途徑,對於一個才華橫溢的網絡歌手來說,生在當下許嵩無疑是幸運的。試想假如今天沒有網絡,那麼將有多少像他一樣的人才被埋沒,生不逢時是一種悲劇,生且逢時就是萬幸了。
除了以上幾點,另外還有像腦殘粉的推波助瀾、八卦媒體的煽風點火、話題性跟進的自我炒作 等等,都是他一舉成名的必要因素。
然後我想再分析一下他音樂的特點。許嵩和周杰倫的相像在於,兩人都擅長寫同樣有意境的歌詞和旋律的中國風歌曲,像《廬州月》《清明雨上》《如果當時》《半城煙沙》這些都是典型的中國風,而且許嵩在中國風方面的功力很不差,無論是曲還是詞或者編曲中一些樂器的運用,都是駕輕就熟。中國風歌曲我認為周下面就是許了。 許嵩與周杰倫的第二個相似之處在於,rap和咬字。周給人的那種含糊不清的美感在許嵩這裡同樣能夠感受得到,他也屬於不看歌詞不知道在唱什麼看過歌詞後卻又聽得很清晰的那種,而且rap方面也不是純乾巴巴的說唱而是帶有淡淡旋律的饒舌,我說過這種饒舌魅力極大,半說半唱比單說單唱都要來感。最後一個相似的方面,就是許嵩寫過很多類似抄襲周杰倫的歌。比如《玫瑰花的葬禮》像極了《夜曲》的姊妹版,《別咬我》和《四面楚歌》一樣都是罵人的,《粉色的信箋》與《星晴》的前奏何其相似等等,而且許嵩在《你若成風》中曾毫不避諱的引用《發如雪》的歌詞,這讓很多腦殘傑迷動不動就拿來說事。其實我感覺抄襲倒算不上,頂多也只是借鑑。後人總會受到前輩的影響,就像喬丹打球的方式影響了科比,然後科比借鑑改進又會影響後人,這都是歷史的規律,我們不能抓住一點點的相似就說是抄襲,這有點過於苛刻和武斷。許嵩的確借鑑了周的一些東西,但很多都還是自己特有的。比如說他的嗓音,這是比較特別的,他的嗓子細膩多變、調皮慵懶,但高音明顯的弱,常常讓人擔心上不去,所以你會發現他的歌都儘可能的避免高音,有的話也是用假聲唱上去的,但感覺還不錯,雖說唱功爛到渣,把握卻很到位。他的風格偏小清新,不會有那種金屬、搖滾的感覺,哦抱歉除了小清新我實在想不出另一個描述的詞了打個比方吧就好比薄荷糖,聽他的歌就好像吃了塊薄荷糖,清涼爽口。有些人又要挑剔他唱歌太柔情沒有激情,只能說眾口難調吧,這種事請依個人口味酌量添加。 而且他這種小清新的風格特別適合高中生聽,因為實在是很能緩解壓力,實在是很能愉悅身心,實在是很能引起共鳴,實在是很容易現學現唱,PS小女生非常喜歡→_→一旦小女生喜歡了擱小男生那也不是問題了。 所以說,我的高中時代是聽著許嵩過來的,我周圍的人也是,不知道你們的是不是這樣。
哦對高中畢業那年許嵩籤約了,真是不出所料。之前的低調不過是在蓄力而已,這就是所謂的厚積薄發,這就是所謂的欲擒故縱,這也是所謂的放大招,不鳴則已既然鳴就要驚天。果然他籤約那年來勢洶洶,記者發布會上有個媒體人給了他一個非常高的評價(具體忘了)。海蝶音樂公司更是破例給了他很多特權,比如專輯讓他一人包辦什麼的在其他一般歌手那裡根本不可能。剛出道就攢夠這麼多人品和擁有這麼大名氣的歌手的確不多見,他的歌迷甚至叫囂許嵩趕超周杰倫,也曾因此引發雙方歌迷腦殘粉的罵戰,足見許嵩這一鳴鳴的是多響亮。
按照許嵩籤約前的勢頭的話,超周杰倫是不太可能了但趕還是有希望的,我是站在一個很客觀的角度來說這事,因為周在華語樂壇的地位真的很難撼動。或許許嵩努努力保證專輯的數量和質量的話,在周 過氣之後也能開創屬於自己的一個時代,但這個可能於他籤約公司之後就越來越小了。本來籤約前的許嵩做音樂是出於愛好,就像他歌詞中說「這是我的天賦和我的興趣」,那時候是很純粹的在做音樂,基本上不會摻任何雜質,頂多也就是上傳到網絡滿足一下虛榮心,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籤約之後就有質的不同了,籤約之後便是藝人了,藝人是有合同的,藝人是有人身限制的,藝人是通過創作、炒作、作秀的途徑以賺錢為目的的,這味兒變了。有的人因為音樂環境不純粹從而放棄娛樂圈到另一個地方去做音樂,比如黃家駒;而有的人因為經濟上捉襟見肘或是追名逐利的原因從而奮不顧身的去融入到這個圈子,一個理想一個現實。許嵩作為一個大學畢業生,為前途,為就業,為謀生,籤約音樂公司是無可厚非的,我們應該理解,畢竟追逐夢想的前提是先能自己養活自己,但一旦進入到娛樂圈很多事是身不由己的,也就是說他不會再那麼純粹的做音樂了。他和周杰倫同為藝人卻截然不同的一點是,周是有自己的音樂公司的,周已經賺到了足夠多的錢從而不需要受人牽制。所以說許嵩永遠不會達到周杰倫的高度,所以說你可以看到這幾年許嵩的名氣一年不如一年。自11年籤約至今,許嵩共出過兩張專輯(分別是《蘇格拉沒有底》和《夢遊計》)以及零零散散的幾首單曲,這對於一個才華橫溢的尤其是早前效率很高的年輕創作歌手來說,的確不能恭維。質量方面反響一般,沒有幾首尤其出眾的歌曲,要知道想當初《素顏》問世短短數月便到了爛大街的地步,各大商場、集市促銷活動均有播放甚至廣場大媽就差拿來跳廣場舞…想想這些就知道許嵩的創作正在走下坡路了。
關於許嵩的自我救贖。
自從許嵩作為網絡歌手橫空出世以後,網絡力量異軍突起,先後出現了喬洋、徐良、汪蘇瀧之輩,論資歷稍稍排在許嵩之後,但他們創作出的歌曲也是可圈可點,數量質量都還不錯,風格上大都也是小清新類型朗朗上口的,大有趕超許嵩的趨勢。許嵩要想在這場浩劫中完成自我的救贖,提升自己一個檔次,就必須做出轉變。其實他是一個聰明人,已經做出了很明顯的轉變,你有沒有注意到? 近幾年他寫的歌曲不再單純針對談情說愛的淺顯主題,而是越來越削弱這一爛大街沒新意的主題,除了愛就是恨寫多了實在沒意思(不知道歡子是怎麼做到被甩多次卻還堅持再愛的),於是他把歌曲的內容和所欲表達的情感瞄向了當今的社會現象和一些敏感話題。比如《蘇格拉沒有底》專輯中《微博控》是反映當今人們過於沉溺社交網絡而忽視情感溝通的,他希望人們能「放下客戶端立地成佛」—彼此真誠溝通。《拆東牆》是反映拆遷問題與民生疾苦的,「西牆補不來,東牆面子上還得拆」道出了多少人的心酸與無奈。《敬酒不吃》諷刺酒場朋友、虛偽功利,彼此之間只是敬酒與利用的關係,「有些人一吃飯就很喜歡敬酒,三杯酒下肚就能夠喚你朋友」說得很貼切很實在。 《夢遊計》專輯中,《胡蘿蔔須》以法國文學名作《胡蘿蔔須》的主人公為切入點,運筆穿梭於夢樣童話與冰冷現實之間,在「自我」與「胡蘿蔔須」兩端來回切換,令人讀罷笑中有淚。《對話老師》是對學生時代的懷念以及師生之間關係的解讀,「從你的角度,劃分人之初,三六九等會不會太離譜」既有調侃的意味又充滿對教育的諷刺。《全球變冷》又是反映人與人之間關係越來越冷漠、交往時越來越多的隔閡,表達了對這一趨勢的擔憂和互相之間能夠關懷多一些的期望。《伴虎》這首歌訴說出了伴君如伴虎,位置越高風險越高,「誰能以為,同朝可同寐?」表達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一歷史事實的殘酷與無奈。另外早期的《素顏》表達了他對於那個沒有化妝品、沒有P圖、沒有修飾,人們可以「下雨天,照逛街」年代的懷念,認為素顏才是最好的自己。 後來的單曲《小煩惱沒什麼大不了》滿滿的正能量,勸導人們小小的煩惱沒有什麼應該多朝積極的方面想,「唱不了的歌就轉掉,千萬不能自尋煩惱」 。 《違章動物》是對中國政治的批判,「有小權的想時時刻刻用上小權,而有大權的腦子壞了才和你站一邊」一針見血地把官場那點事抖了出來,最後還不忘把中國特有的城管打人事件諷刺一番。
上面提到的這些歌曲,有血有肉有主見,不但旋律婉轉動聽,還能讓人有所深思。這便是許嵩轉型的突破口,他是一個有思想、有主見的歌手,也是有良心的歌手。論逼格,要比其他網絡歌手高了很大一截,「終於你做了別人的小三」這種類型只會環繞在民工叔叔的山寨大喇叭裡。論層次,針砭時弊要比談情說愛刻骨、深刻得多,他的歌是一種文學,能反映一種社會狀態。論長相,額,,這個不方便說太多,請依個人口味酌量添加。
最近我無意看到QQ音樂上許嵩的排名滑落不少(以前都是穩居前五的),這才發現很久沒有溫習他的歌了,好多歌聽一遍滿滿都是高中的記憶,恍然大悟這個年輕人最近在幹什麼?
後來我才知道,13年8月他發行了自己的首本攝影隨筆集——《海上靈光》,果然他還是那麼文藝,也許是在娛樂圈中忙於應酬讓這個原本純粹安靜的年輕人有點厭倦,他累了,想自我沉澱一下。
沒關係,這種調節固然是好的,只要不迷失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也不失為一種灑脫。或許他成不了巨星什麼的,我也不再是他的腦殘粉,但這個年輕人的確是一個不錯的榜樣,他的歌承載了我們整整一個年齡段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