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觀史,偶然看到,編纂《橫濱華僑志》的陳福坡教授說:「根據我們一直以來對孫先生的研究和對老一輩旅居橫濱華僑人士的調查,孫先生與大月薰之間的這段姻緣確實是客存在的。為此,我們在撰寫橫濱華僑志時,本著客觀還原歷史真相的精神,對此做了必要的記錄」陳教授認為,過去兩地均刻意迴避或隱瞞了這些客觀存在的史實,現在看來實無必要。因為歷史偉人的力量恰恰在於歷史的真實姓。而不是謊言。
大月薰,即為歷史上相傳的孫先生的日籍夫人。1898年大月薰家因為火災,她的父親大月素堂於是攜帶家眷寄住在好友孫先生位於橫濱山下的寓所二樓。一日大月薰無意中打碎了一個花瓶,花瓶裡的水順勢流到了樓下孫先生的房裡。好友大月素堂深感抱歉,於是讓大月薰下樓親自道歉,由此開啟了孫先生與大月薰的第一次邂逅。
邂逅之後的故事如正常的男女之間一樣,慢慢的兩人暗生情愫。兩年後,孫第一次向其父提出了求親,不過因為大月薰當時年紀尚小,大月素堂並沒有答應。但是因為大月薰的堅持,一年後,他們還是結了婚。婚後僅三個月,因為國內形勢陡然變得十分嚴峻,為了國家,孫不得不立即返回國內主持事務,從此一別兩寬,再難見面。他們婚後有一女叫做宮美子,而宮美的發音恰好就是「文」字,這是大月薰為了紀念孫而有此一舉。
丈夫離去後,大月薰的日子並不好過,之後頗為輾轉,兩次再嫁。而宮美子在51年的時候才從外祖父大月素堂的口中得知其生父為孫先生。其兒子宮川東一著有一書記述了此事。
圖為大月薰的扮演者劇照,其實從其形容來看,難以比得上真正的大月薰。
偉人也是鮮活的,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生活。誰也無可指摘,其實更用不上避諱。當然太過分的另當別論,比如康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