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美啊!這「半壁山房待明月」的意象,那是獨坐的恬靜,是等待的清歡;
多美啊!這「一盞清茗酬知音」的形象,那是待友的高潔,是處事的風範。
在清潔高月的秋風中迎來了中茶窖藏六堡茶「大清貢磚」發布會茶會。2019年10月13日下午兩點在眾多和其坊粉絲的期待下,以一盞六堡茶酬謝八方知音。風雅時節秋風頌,風雅地帶西子畔,風雅茶會和其坊,風雅到極致,也就成了經典。此次活動是由梧州中茶茶業有限公司、和其坊主辦,壹平方公關承辦,茗邊頭條協辦。壹平方公關主人藝華主持活動。
壹平方公關主人藝華主持活動
青書寥寥幾勾勒,應有天子下江南,清代康乾盛世締造者之一的乾隆皇帝曾六次南巡,每次南巡則有杭州,而這款曾是他在深宮別院享用的大清貢茶,如今也乘舟而下,褪去了歷史的塵霾,與茶友相見,巧妙的邂逅,書寫了六堡茶在江南形勝之地註定了的異彩輝輝。
和其坊主人陳華亮在致辭中提到「人有知音,我有清茗。」
這應該是茶人之間的最高禮遇了吧,以茶交友,彼此兩歡,正是合了「待明月,酬知音」的高雅意境和高尚之舉。
和其坊主人陳華亮
一款「窖藏六堡茶」正是待客好茶,沉澱了歲月的味道,「窖藏」了歷史的記憶,成為知音相酬的信物。
梧州中茶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均偉在介紹中講到:「渥堆發酵是黑茶的技術關鍵工藝,在1955年,梧州就已經開始研究冷水渥堆發酵技術,1958年技術基本成型,並以先進的技術經驗向全國推廣,後來被廣西研究應用到六堡茶,2008年梧州中茶轉向內銷。」此次的「大清貢磚」採自廣西境內荒野大樹原料,以精湛的工藝傳承和技術底蘊,經過制茶師的「馴化」,再經歷「一茶多藏」的窖藏技術沉澱,與窖中的微生物和有益菌交融升華,造就了這款別具風格的「大清貢磚」。
梧州中茶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均偉
一個「窖」字令人展開無數聯想,那是代表著一種品質與質量,也代表著獨家秘制的精良工藝,代表著傳統制茶工藝的技術傳承,更代表著外貿人訓練有素的嚴謹的品控及食品安全觀念。窖藏,是隔絕了世俗的清高與自戀,既塵封了過去歷史的輝煌與紛繁,也封存了對未來的諸多期許與信念。世俗事不爭,歲月話滄桑;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
雲南中茶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盛玉泊
中國茶葉普洱茶事業部總經理助理,雲南中茶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盛玉泊則是現身說法,講述自己近半年來品飲窖藏六堡茶的感受。他提到《茶經》有雲「採不時,造不精,雜以卉莽,飲之成疾」。而六堡茶則是通過窖藏的技術讓茶達到真正放心品飲的地步。
梧州中茶茶業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蔡俊麟
一段《宋清論茶》,宋徽宗和乾隆現場論茶,從另一個側面道出了中華茶文化傳承五千年的魅力,這是茶文化高峰的較量,是盛世茶的延續,是當下盛世人民美好生活的茶中清歡;
一曲《流水》,是音樂成就知己的美談,是「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的中正美感;
知名主持人亞君作詩朗誦
和其坊粉絲、玩家、紀錄片《杭州》汪裕泰扮演者汪則如
一席《一盞清茗》,是對「大清貢茶」的演繹,是歲月裡清歡的味道。
伴隨著梧州中茶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均偉,中國茶葉普洱茶事業部總經理助理,雲南中茶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盛玉泊,杭州市上城區茶文化研究會會長楊全歲,和其坊主人陳華亮共同傾注金沙在板格上呈現出金燦燦的「大清貢茶」四個字宣告了這款茶正式問世了。
茶以養心,玉以養人,君子尚茶也商玉。玉章也是文人墨客的心頭愛,如茶一般,而印章在中華文化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象徵著信譽和品格,而青田玉便是這其中的重要代表。在聽取了中國青田石雕博物館執行館長陳墨對於青田石、青田印的講解後,深覺印茶相配,厚重又清晰。
中國青田石雕博物館執行館長陳墨
一場茶會,知己相歡,更得歲月相酬。
杯裡乾坤,六堡一壺香醉江河;
茶中日月,貢磚幾盞玩味春秋。
參加今天茶會的有梧州中茶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均偉,中國茶葉普洱茶事業部總經理助理,雲南中茶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盛玉泊,杭州市上城區茶文化研究會會長楊全歲,杭州市上城區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翟旭平,浙江省印石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葉建海,茗邊頭條主編、《茶訊》主編孫狀雲,中國人民銀行餘杭支行行長謝東標,南宋點茶非遺傳人彭克榮,浙江樹人大學人文學院茶文化專業教師張琳潔,浙江省旅遊職業學院休閒服務管理茶文化專業老師張春麗,中國青田石雕博物館執行館長、西泠印社青田印學基地秘書長陳墨,杭州琴古古琴工作室創立者陸海,知名主持人亞君,資深媒體人陸文華,臨海市茶文化促進會副會長王秀祚,和其坊掌柜陳華亮,杭州和其坊掌柜舒曉燕以及資深茶葉收藏家胡國明、金瑞、裘東、彭海聰、葛海景、謝志剛、張衡、龔衛宇、李君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