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第十二批科技鎮長團即將期滿離任,一年的履職成果如何,給當地帶來了哪些變化與突破……日前,常州市新北區第十二批科技鎮長團亮出他們的「答題卡」:舉辦了26場產學研對接和系列宣傳推介活動、為常州國家高新區引進58位國內外高層次人才、投融資協議總金額12.6億元、指導常州高新區成功獲批全省首批創業投資集聚發展示範區等等。當地幹部評價:他們既是高「顏值」的年輕團隊,更是高「研值」的人才資源。
牽線搭橋,「精準」服務
「很典型的,我們今年江蘇省雙創人才對接了省專家庫資源,有過雙創評審經歷的導師給我們做培訓,我們今年總共申報省雙創有5個,有3個已經進入省面試了,這個概率是非常非常高了,我們往年的話基本每年就1個2個(進省面試)。」常州三晶信息技術孵化器位於新北區三井街道,是國內第一家由街道/鄉鎮一級創辦的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截止去年底,共有200多家企業入駐,集聚了大批高層次人才在此創新創業。如何讓他們走上更廣闊的舞臺,相關負責人王延州感慨地說,科技鎮長團來了以後,牽線搭橋、提供高品質人才服務,產才匹配度明顯提升。
「包括高企(高新技術企業)也是,我們三晶往年申報量也就在五六個,科技鎮長團來了以後,帶著我們對企業進行拉網式摸排,一家一家走。走完以後等到2019年,我們高企的申報量達15家,今年高企的申報量18家。對我們園區來說,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很高。」王延州總結道。
「以需求和問題為導向,緊貼新區優勢特色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常態化邀請專家學者和高層次人才到新北來,提供技術支持、定製培訓項目、進行精準指導。」常州新北區副區長、科技鎮長團團長孟靚介紹說,他們在保持科技鎮長團工作的連續性的同時,又努力提升科技鎮長團工作的創新力,提出精準指導、精準合作和精準對接「三個精準」,僅精準指導方面,一年內聯繫邀請知名專家學者450多人次,為園區和企業提供面對面、零距離的技術指導和培訓。
挖潛增效,「創新」服務
「我所知道的孟河鎮是孟河醫派的發源地,名氣很大,但是我兩年前來了以後發現,這裡中醫產業發展低迷、中醫特色小鎮無明顯特色」,仇洪星來自南京中醫藥大學,是第十一批和第十二批科技鎮長團成員,掛職期間任孟河鎮黨委副書記。令他難過的是,學生時代就熟知的中醫招牌,現實中卻又尷尬又落魄。他一口氣撰寫了4篇調查報告,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同時多方聯絡,邀請專家教授來孟河鎮宣講,整理孟河醫派學術精神,共建孟河中醫藥種植科普園等等。
如今,孟河鎮中醫一條街建設已經啟動,費、馬、巢、丁等幾大家名老中醫的故居將得以修繕或重建,孟河鎮雙峰中草藥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50%,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實現「三贏」。孟河傳承學會會長顧書華表示,「科技鎮長團來了以後,這兩年變化很大,他們每個月都來,推動我們工作向前。邀請國醫大師,幫助出版醫案,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助力我們研發香囊,使得孟河醫派的影響力有了很大提升。」
作為一個生產製造企業,常州傑通裝配式建築有限公司集團董事長丁傑沒想到自己會與「專利」靠得那麼近。他們去年3月在常州新北區投建,11月成功投產,今年5月生產發貨已經創歷史新高、產能接近飽和。他告訴記者,這是因為投產前半年,科技鎮長團便指導他們提前布局,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從事相關研發工作,如今他們已經成功申報江蘇省建築產業現代化示範基地,申報13項實用新型專利,目前已經有11項得到授權等:「尤其是這一次我們在上海,上海有很多客戶是慕名而來,我們投產才半年,進上海本來有行業準入,這也是我們對科技重視,有科技研髮結果的一些反饋。」
聚焦企業創新主體,激發創新意識,充分調動和激發企業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這也是省委省政府對這一批科技鎮長團提出的要求,除了信息對接、資源下沉,常州新北區的這批年輕人還當起了「智囊團」,成了產業轉型升級的新「生力」。
全情投入,「終身」服務
去年9月,江蘇首次組織評選省級創業投資集聚發展示範區,全省開發區、高新區、產業園區等競相申報,常州高新區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如此一來,不僅可以獲得省級現代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等,也有助於吸引更多國內外優質創投機構入駐。這其中,科技鎮長團功不可沒,團員姚舜來自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到任後主動認領申報任務,並帶隊赴南京參加評審答辯。
獲批以後,來自江蘇省國信集團的團員陸瑤接力,發動江蘇高投集團召集了國內30多家知名創投機構來此與當地人才創業項目對接,已有不少項目獲得資本青睞。
以此為契機,科技鎮長團再次促成江蘇省高科技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與常高新金隆控股有限公司發起設立了總金額12億元的醫療健康領域「大基金」,基金設立後,將為常州新北區的生物醫藥企業研發創新、醫療健康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更多的「源頭活水」。
「生物醫藥是常州新北區的優勢特色產業,生命健康產業園區在全省排第五、在全國排第十八位,很多項目都非常有生命力。我真想留在這兒,看項目開花結果」,姚舜充滿深情地說。
出席活動統一的Polo衫,知道彼此的喜好,尊重每一個團員……一年來,常州新北區科技鎮長團的9名團員擰成一股繩,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長,融入到了當地人才引進、轉型升級、以及今年的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諸多環節中。新北區科技局科技合作發展處處長陳喆形容,他們是雙「顏值」擔當,一方麵團員多是80、90後,充滿幹勁和活力;另一方面都是高才生,有著高水平的科研能力。
離任在即,不舍滿溢。團長孟靚說,通過摸排走訪,團員們與當地的企業家都有了深厚的情感連結,「有事找我們幫忙,責無旁貸」。同時在工作上各對口單位都與當地有了更深入地接觸,有些還籤訂了「服務協議」。無論是情感上還是機制上,團員們都將帶著這份牽掛,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爭取更多的「返場」作為。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丁鳳雲 視頻、攝影/高宇 編輯/蔣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