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嫡庶之別差距究竟有多大?一個天堂,一個地獄!
隨著最近《延禧攻略》《如懿傳》等清宮大戲的熱播,經常看到一些人在網上提問關於嫡庶之分的問題。諸如皇后富察氏的兒子永璉、永琮和繼後輝發那拉氏的兒子永璂、永璟到底誰算嫡子,誰又有優先繼承權之類。先來回答這個問題。理論上四人都算嫡子,至於誰有優先繼承權,清朝不同於明朝等朝代,沒有遵循明確的嫡長子繼承制,只能說嫡出之子可能佔點優勢。但是,沒有絕對的優先繼承權。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說一說所謂嫡庶之分的問題。
首先來看一下什麼是嫡庶之分,這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社會秩序。總有人說舊時的中國實行的是三妻四妾的制度,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準確,其實應該說是一妻多妾,妻只能有一位,而妾可以無限續。妻代表的就是嫡,妾代表的就是庶,妻所生的子女,便是嫡出,妾所生的子女便是庶出,這是周代開始實行的一種宗法制度,它的目的是為了周天子分封自己的子孫而劃分出來的尊卑秩序。
正夫人(嫡妻)都是媒妁之言,八抬大轎明媒正娶回來的,有著相夫教子的義務,且還有著主內的權力,因此正夫人(嫡妻)的地位在一個封建家庭中還是比較高的,不過妾就不一樣,納個妾很容易,可以通過購買、贈送等等途徑,但是妾還是有賣身契的,妾的賣身契還分貴妾、良妾、賤妾等,進門之後也由嫡妻管,地位雖然比府上的一等管事、家丁、嬤嬤、丫鬟高,不過在嫡妻面前是要行妾禮,在嫡子、嫡女面前是要行禮的,而妾的孩子也是叫嫡母為母親、娘親,叫自己也只能是叫姨娘,自己的孩子終生擺脫不了庶字。可以說妾的命運是悲慘的。
清朝,皇權集中,割據一方的世家早沒有了,夫妻雙方都一樣是皇帝的奴才,所以庶子的地位自然提高了。我不用看就知道想當然的認為男人決定家中孩子的地位的大多是男的,而認為女人決定家中孩子地位的大多是女的。
其實大多是男女角力,誰權勢大誰說了算。嫡庶是不是有別?首先說總體上是這樣的。大家先把皇帝家給撇開,大部分小說都不會把主角放在皇帝家,大多還是放在世家或者大臣或者商戶。皇帝家若論嫡庶也有,明朝絕對是這樣,明朝皇室嫡子不死光或殘疾,庶子無法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