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遊丹東鴨綠江、河口兩處斷橋

2020-12-21 阿哲200752

車在高速服務區停下來. 我看了看時間,清晨五點半,在車上打了個盹清醒一些。伴著晨霧天還沒亮,今天前往丹東網紅之地鴨綠江斷橋和河口斷橋,六十九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打擊美帝國主義侵略者,為圍護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前幾天下了霜,山坡上的楓樹葉顯出褐色失去了光彩,這條到丹東的路一共有七個遂道。經過幾個小時的車程,到達了目的地「鴨綠江斷橋」。

鴨綠江斷橋景區。賁頭攝。

鴨綠江斷橋原為十二孔可開閉式鐵路橋,是由日本駐朝鮮總督府鐵道局於一九零九年建成的。韓戰期間鴨綠江大橋是支援朝鮮前線的重要交通線,一九五零年十一月八日至十四日美軍多次派出轟炸機轟炸鴨綠江大橋,大橋炸斷後,中方剩下四孔殘橋保留至今。

為了後人不忘歷史,二零零六年批准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鴨綠江斷橋」成為紅色旅遊景區。各地遊人在江邊拍照攝影,女孩子穿上租賃來的朝鮮族民族服裝,舒展身姿拍美照。

鴨綠江斷橋。賁頭攝。

前往下一景點河口斷橋途中,江面上不時能看到殘留的橋墩。當年百萬志願軍戰士就是由多處跨過鴨綠江,來到朝鮮境內,許多志願軍戰士現出了保貴的生命。

河口景區正在申報紅色旅遊景點,途徑漫山遍野的萬畝桃林,小聲哼著「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河口斷橋原名叫清城橋,日本統治偽滿洲國建造的,一九五一年三月二十九日被美軍飛機炸斷。一九五零年十月十九日,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還有志願軍毛岸英(毛澤東長子),就是由這座橋晚上秘密渡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境內。毛岸英妻子劉思琪為了緬懷他,在斷橋附近修建了一所「毛岸英小學」。

河口斷橋處。賁頭攝。

船在江上行,遊人觀看「三千裡錦秀江山」朝鮮邊境。朝鮮山坡上的樹都砍了,開墾出土地用以種糧食。邊境的山路不是很寬,人們出行方式大多騎自行車,

整個遊覽行程下來也就看到十個朝鮮人民。

就在遊人挽嘆時來到長河島朝鮮族民族村,在這裡看著地道的朝鮮族歌舞,聽著熟悉的朝鮮歌曲。在這裡看歌舞不讓拍照,我情不自禁不斷偷偷拍著,猛然肩膀被碰了一下,一個女監督對我說:不要拍了,你已經拍了好幾張,不要以為我沒看見。我嚴肅的點點頭,感覺自己的臉在發燒。為了遵守規則所拍的照片就不在這上傳了。

朝鮮邊境村莊。賁頭攝。

我們看完朝鮮族歌舞,乘船返回碼頭,棄船登車返程回家。一天愛國主義的教育行程,心靈的碰撞久久不能平息。

相關焦點

  • 鴨綠江上的另外一座,斷橋——丹東寬甸下河口公路,斷橋
    鴨綠江河口公路斷橋遺址位於遼寧省丹東市寬甸縣下河口村現在這裡是丹東河口風景區。為了紀念他,2010年12月1日,丹東市委、市人民政府決定在長甸河口鴨綠江公路橋(斷橋)橋頭開闢毛岸英廣場,廣場上毛岸英烈士的銅像高2.8米,毛岸英一身戎裝,手握腰間的手槍,堅毅的目光望向遠方,時刻準備著,為祖國出徵。
  • 靈秀丹東之戰爭的遺蹟,鴨綠江斷橋
    英雄城市的功勳章,鴨綠江斷橋遺址其實出門在外提到丹東,很多人都不知道在那,可要是說抗美援朝「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時,那就會露出恍然的表情:「原來那裡就是丹東啊」,而鴨綠江斷橋正是英雄的紅色城市丹東的
  • 「遼寧」丹東斷橋的故事
    文字圖片:@swiminsing素材整理提供:飛月旅遊.莊河老葛鴨綠江上有一座連接中國和朝鮮的大橋,遼寧人人皆知。到了丹東才知道,鴨綠江上除了有一座現在仍在使用的大橋,還有三座斷橋,鮮為人知。這三座橋,一座是鴨綠江斷橋,一座是河口斷橋,還有一座是被炸毀的木製鐵路橋。【遼寧】丹東斷橋的故事鴨綠江上的橋鴨綠江是中朝兩國的界河,發源於長白山南麓,流經吉林、遼寧兩省。全長795公裡。流經丹東210公裡,與東港江海分界線注入黃海。1905年7月,日本提出在鴨綠江上架設大橋,同期提出設計書和預算大綱。
  • 走近丹東 走近鴨綠江
    而丹東這個名字則是抗美援朝之後更改,取自東方紅霞滿天之意。丹東臨江靠海,物產豐富,也是鴨綠江的入海口,鴨綠江同時也是中朝兩國的界河,幾千年以來,這裡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而丹東廣為人知的另一面則是因為抗美援朝那一場慘烈的戰爭,為中國人民所熟知。正是那一場戰爭,志願軍將士浴血奮戰,打出了新中國的赫赫威名。
  • 鴨綠江上實際有兩座戰爭遺蹟「斷橋」還有幾座跨江大橋在哪裡
    其實,還有一座「河口斷橋」,份量也不輕,同樣也是這場戰爭的見證。不妨簡要說說這些江橋,與大家分享:@丹東鴨綠江大橋位於遼寧省丹東市區內的鴨綠江大橋,其實有兩座,且相隔不足百米。第一座橋就是那座有名的「斷橋」,原為12孔可開閉式鐵路橋。
  • 來丹東乘船觀朝鮮就來河口,這裡還有地道的鴨綠江美食,味道棒棒
    每次來丹東都有不一樣的體驗,這次帶公公婆婆來丹東看看這一江綠水,看看當年紅軍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支援戰鬥的足跡。丹東鴨綠江最著名的景點,就是商業街前這段江面了,江邊修了木棧道,每隔一定的距離就有一點照像的攤位,這裡有償提供了朝鮮的女士服裝,一塊標有「鴨綠江」的石頭,人們可以在這裡的留影紀念,這裡也有遊船可以觀江景,但這一段的江水不夠清澈,想要看清澈的江水,真實的朝鮮人民勞作,還得來丹東的河口,這裡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譽。
  • 在丹東的鴨綠江斷橋,看中朝兩國有何區別,對比明顯嗎?
    在丹東的鴨綠江河畔,有兩座橋梁,其中一座完好無缺,上面可以通行汽車和火車,是我國連接朝鮮的最要通道。而在這座橋的不遠處可以看到一座只有殘缺的斷橋,也就是著名的鴨綠江斷橋,是目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這座四孔斷橋一直保留至今,並在1993年修整為旅遊景區,取名為「鴨綠江斷橋」,在2006年被批准為國家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也是丹東市唯一一個國家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原來鴨綠江斷橋不止一座!它們都值得後人銘記!
    它們分別是鴨綠江斷橋、河口斷橋、鴨綠江浮橋。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全面了解一下!【一】丹東鴨綠江斷橋鴨綠江斷橋位於中國遼寧省丹東市振興區江岸路鴨綠江畔,是原鴨綠江大橋被炸毀後的殘餘部分。中方所剩四孔殘橋保留至今,習慣稱「斷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6月動工修整,闢為旅遊景點,命名為「鴨綠江斷橋」。200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丹東市區唯一一個國家級保護單位。2016年12月,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被評為國家級AAAA級景區。
  • 遼寧丹東的鴨綠江斷橋不斷吸引臺灣觀光客
    坐落於遼東半島的中國最大邊境城市丹東,自兩岸開放探親以來,已有數以千計的臺胞來此探親旅遊以及從事經貿等方面的活動。而凡是到過丹東的臺胞,幾乎都少不了要前去觀看一下那座馳名中外,堪稱丹東標誌性文物的鴨綠江斷橋。最近,國家旅遊局將2005年定為「紅色旅遊年」,其中,鴨綠江斷橋已被列入國家2004—2007年擬重點建設的「紅色旅遊」景區名單。
  • 鴨綠江上三座斷橋,見證了抗美援朝的連天炮火
    歷經抗美援朝戰爭洗禮,鴨綠江上除了有一座現在仍在使用的大橋,還有三座鮮為人知的斷橋。這三座橋,一座是鴨綠江斷橋,一座是河口斷橋,還有一座是被炸毀的木製鐵路橋。鴨綠江斷橋,是鴨綠江上第一座橋,始建於1909年。
  • 丹東鳳凰山、本溪水洞|鳳凰山、鴨綠江斷橋、本溪水洞
    查地圖查攻略的結果是, 瀋陽 周邊有 本溪 水洞、 丹東 邊境、 大連 海邊城市可玩耍,遊覽一些地方後清楚的了解自己還是對自然風光無限喜愛,也許這就是生活在城市陸地,特別渴望大山與自然環境的饑渴吧, 丹東 有5A 鳳凰 山,說啥也不猶豫了,就它了還要去看看戰爭遺蹟斷橋 鴨綠江 邊走一走, 丹東距離 本溪 3小時火車又是不此近距離,
  • 丹東鴨綠斷橋景區遊人如織
    2020年10月15日,遊客在遼寧省丹東市鴨綠江斷橋景區遊覽。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分別從丹東、長甸河口、集安等地通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前線,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戰爭中被侵朝美軍炸斷、保留至今的鴨綠江斷橋遺蹟現已成為紅色旅遊景點。今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70周年。連日來,遼寧省丹東市鴨綠斷橋景區遊人如織。
  • 遊丹東別不知道鴨綠江還有第二座斷橋,沿途邊境風光更是驚喜連連
    近年來,丹東成為人們趨之若騖的旅遊重鎮,而鴨綠江斷橋是來每一位丹東遊客的必遊景點。實際上在這座熱捧斷橋的上遊60公裡還有另外一座斷橋一一河口斷橋。丹東河口斷橋河口斷橋原名清城橋,是鴨綠江上連接中朝兩岸最早的一座磚混公路橋。
  • 鴨綠江上三座「斷橋」,讓我們遙想70年前的炮火硝煙,為了和平
    從丹東市開始,重溫70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開始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壯麗之舉。 沿著鴨綠江北上,還可見三座與美國人狂轟亂炸有關的「斷橋」,見證著中朝軍民聯合抗擊以美國為首所謂「聯合國軍」的烽火硝煙,殊死搏鬥。
  • 【遼寧老建築-丹東:鴨綠江斷橋】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鴨綠江斷橋     丹東鴨綠江斷橋原為鴨綠江上第一座橋,始建於1909年
  • 遼寧丹東寬甸河口桃花怒放正當時,延綿萬畝盛況空前
    每年的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當鴨綠江水日漸豐沛時,河口綿延萬畝的山坡曠野上,一樹樹桃花粉嫩的花苞便迎著和煦的春風含笑,將粉紅與芳香綻放。這個時節丹東的、省內的、全國的遊客紛至沓來,一睹桃花伊人含羞的笑靨。
  • 站在河口斷橋看朝鮮清水市 一個被傳有反應堆的地方
    2017年7月15日,遼寧丹東,河口斷橋,全稱:抗美援朝下河口公路斷橋遺址。為什麼是清水?一位朋友言之鑿鑿地跟我說,「知道清水反應堆嗎?就在朝鮮的清水市。」我想他是搞錯了。他是把「輕水反應堆」誤認為是「清水反應堆」了——在他的概念裡,朝鮮的清水市跟核試驗是有關聯的。
  • 丹東鴨綠江上,一共有幾座斷橋?
    來丹東的朋友,都會到江岸路鴨綠江畔的鐵路斷橋看一看。這座橋是日本人建的,1911年10月竣工。鐵橋有開閉梁,中間的橋墩有軸可旋轉九十度,打開時能讓船隻航行通過。這就是最為人們所知的鴨綠江鐵路斷橋,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斷橋。但是你知道嗎,鴨綠江上還有另二座斷橋,也就是說丹東鴨綠江段一共三座斷橋,你都知道在哪嗎?讓我們再看看另二座吧。
  • 鴨綠江,斷橋
    鴨綠江,斷橋鴨綠江是中朝兩國的界河,發源於長白山南麓丹東原名「安東」,源於唐代設置的安東督護府,與朝鮮隔鴨綠江相望,自古就是我國東北的商貿重鎮和軍事要塞。11月8日,美國空軍派出百餘架轟炸機對鴨綠江大橋狂轟濫炸。十二孔橋朝方6孔橋梁橋墩被炸塌,中方一側殘存四孔,至此大橋癱瘓,被稱為「斷橋」。
  • 靈秀丹東之桃花盛開的地方,河口景區
    後經查詢確認,丹東的河口地區正是詞作家鄔大為、曲作家鐵源產生靈感並創作了這首經典軍旅歌曲的地方。珍寶島反擊戰後,鄔大為和魏寶貴前去體驗生活,一個奉化的小戰士在被問及最冷最苦的時候都想些什麼時說:「我看到周圍都是雪花,想到我家鄉這時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想到這我就不感覺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