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關於中印邊防軍隊對峙的視頻在社交媒體廣為流傳。這段只有2分多鐘的視頻內容極為的震撼,畫面顯示在某湖附近,一中國軍人被一群印度軍人俘獲,且中國軍人頭部受傷。相隔不遠處,一輛解放軍東風越野車也遭到了印度士兵的打砸。
從畫面反映的時間和地點來看,其完全像5月9日中印士兵在班公湖「大打出手」的場面。
對此,BBC在5月30日的報導中,強調了5000名中國軍人進入拉達克-加勒山谷爭議地區。其援引印度軍方人士話說,中方進入了印度控制的區域,理由是印度在班公湖附近修建了大量的民用和公用設施,中方對此不滿,通過強硬的動作表達自己的立場。
按常理判斷,如果真的是中國「吃了大虧」,印度人肯定要大肆慶祝才對。但對於這段視頻,印度軍方的態度卻是「拒絕證實」(not authenticated)視頻真實性,並稱「試圖將其與中印在實際控制線的緊張局勢相關聯,是不誠實的」(attempts to link it with the tension along the Line of Actual Control were malafide)。這種曖昧的態度,著實讓已經高潮的西方摸不著頭腦。
先不討論這段視頻的真實性,中印士兵在拉達克等爭議地區曾數次互毆卻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5月上旬,印度邊防士兵進入了中方的領地,並利用磚塊、木棍和前來值守的中方士兵發生激烈的肢體衝突。當時的戰況表明,中印雙方互有損傷,有部分印度士兵甚至被中方俘獲,隨後在兩國邊防司令部的交涉下,這批被俘的印度士兵才安然返回大本營。
隨即,北京和新德裡開啟了會話機制,雙方高層表態將克制本方的舉動,避免地區局勢進一步升溫。
這段視頻為何在中印對話的關鍵期出現,而且佔據了西方媒體的頭版位置?依筆者看來,這有可能是某些別用用心之人的刻意為之。
這些人將一段「剪輯」過的視頻發布在公共社交平臺,意圖渲染中方「入侵」的事實,放大中印對壘的力度,激發印度國內的反華情緒,為獲得國際輿論的支持而做好鋪墊。
誠然,這段視頻讓印媒以及西方媒體獲得了期望的宣稱效果,目前中印兩國民眾都在密切的關注事態發展,都希望政府能夠使出雷霆手段制約對手,從而完成收復「故土」的目標。不得不說,通過建立輿論戰線的方式,獲得外方的支持,印度顯然使出了大手筆。
然而新德裡終究忽略了一個事實:無論是2017年的洞朗對峙事件,還是5月9日的班公湖衝突,印度一方似乎未佔得任何的便宜,反成為了中方練兵的「靶標」。
這種不對等的情況出現,一方面凸顯了中印邊境爭端錯綜複雜;一方面揭露了中印兩國毫不退讓的強硬立場。而美國、西方等組織在這一背景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不僅不斥責印度破壞地區穩定、單兵冒進的行為,反而有意的在拉偏架,造成印度被「欺負」的事實。這和白宮指責中方藉助疫情,快速釋放影響力的論調不謀而合。
由此我們認為,這段視頻有失偏頗,嚴重的偏離了客觀事實,是印度和西方媒體為反制中方「杜撰」出來的虛假畫面。中方作為實際受損的一方,除了在拉達克地區採取更有針對性的防範措施外,也必須在國際輿論層面和反華媒體叫板,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化被動為主動,不給西方任何的反噬機會。
考慮到目前的中印關係和國際局勢,這種行為的政治後果的危害性遠大於軍事行動的後果。中印雙方有必要在「求同存異」的原則下展開積極的對話,力圖儘可能的為邊境爭鋒降溫。至於說哪方士兵受損嚴重,哪國在「交戰」中吃了大虧,都不值得一提,畢竟打鬥總會伴隨著傷亡產生,況且中印雙方的士兵都不是吃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