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塞!嘉峪關解鎖鄉村旅遊發展新模式,農民增收新路徑→

2020-12-13 澎湃新聞

哇塞!嘉峪關解鎖鄉村旅遊發展新模式,農民增收新路徑→

2020-11-11 15: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日前,

嘉峪關市召開新聞發布會,

會上,

嘉峪關市人民政府郊區工作辦公室

就鄉村旅遊發展情況做了介紹!

↓↓↓

助推農業產業提質增效,

全力打造城市的「後花園」、

市民的「菜籃子」、

農民的「好田園」,

他們這樣做!

狠抓項目建設 深入實施鄉村旅遊精品工程

為促進我市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推動鄉村旅遊提質增效,嘉峪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2020年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方案》(嘉政辦發[2020]39號),由市財政統籌資金1145萬元,實施文殊鎮河口村、新城鎮橫溝村、新城鎮新城村、新城鎮泥溝村和峪泉鎮黃草營村五個鄉村振興示範點。

突出節會經濟 著力打造鄉村旅遊鮮亮品牌

舉辦文殊鎮第三屆鄉村旅遊文化節暨河口村首屆沙棗花節、峪泉鎮第三屆鍋盔文化節、新城鎮第七屆西瓜文化旅遊節,以及「粽情端午」、音樂燒烤節、生態旅遊節、農民豐收節等系列節會活動13場次,累計接待遊客22.5萬人次,實現收入889萬元。

同時,藉助網絡直播帶貨等多媒體推介擴大鄉村旅遊影響力和知名度,廣泛推介河口村鄉村旅遊一條街、橫溝村「橫溝屯」民宿、安遠溝村鄉村旅遊民俗示範街、塔灣村「鄉村記憶館」、泥溝村「泥溝人家」「泥溝十景」等精品鄉村遊路線,評選宣傳宏苑山莊的烤全羊、御龍客棧的農家醬油雞、富田度假村羊脂裹、佑一村農家樂酸辣駝肚等農家樂十大美食,對油桃、草莓、李廣杏等果蔬,長城手工黑醋、孫家原釀、姐妹花燒殼子、文殊香糧油等五小產業,以及胡蘿蔔、西瓜、生態羊、草湖雞等農特產品搭建銷售平臺,進一步擴大我市鄉村旅遊影響力,各類節會經濟方興未艾,已成為我市美麗鄉村的又一張「新名片」。

完善管理機制 築牢鄉村旅遊發展堅固基石

推進農家樂、民宿旅館規範發展,引導農戶成立了嘉峪關市休閒農業協會,選舉成立了理事會,制定自治章程,形成了政府主管部門依法監管和協會自我約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七統一、三提高」的經營管理機制,推動農家樂向規範化、標準化、組織化方向發展。

同時由市文旅局牽頭,市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單位組成的評星定級工作小組,對農家樂、鄉村民宿開展聯合評定驗收,目前,星級農家樂85家,星級民宿46家。

拓寬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充分利用「電商平臺+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深化同紫玉酒店、美天生鮮、美嘉優購、京東、餓了麼、等電商平臺的合作,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推出「線上訂單」「無接觸配送」模式,拓展銷售渠道。今年以來,通過電商平臺銷售果蔬、農特產品138噸,累計實現收益33.12萬元。

改善人居環境 提升鄉村旅遊顏值氣質

深入開展「三清三拆」工作,拆除殘垣斷壁509處、廢棄溫室大棚148座、廢舊宅基地190座,清運生活垃圾、清理建築垃圾和柴草雜物共計10.69萬餘噸,牛皮癬小廣告3306處,拆除廣告牌804個,修剪主幹道樹木170公裡8萬餘棵,農村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嚴格21個農村公共廁所日常維護管理,努力實現「設施標準化、管理規範化、保潔優質化」農村公廁服務標準。4座垃圾壓縮轉運站正常運轉,形成了「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閉環管理機制,農村面貌煥然一新,為鄉村旅遊「顏值」加分增值。

通過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

促進了農業產業品牌的逐漸形成,

推動了農村人居環境的持續改善,

為特色產業發展增添了新動力,

為農民增收拓寬了新渠道,

鄉村旅遊已經成為了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力「助推器」。

記者提問

提問: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形勢不容樂觀,農民持續增收難度較大,請問郊區工作辦五個鄉村振興建設項目建成後如何運營,如何帶動農民持續增收。

郊區工作辦答:今年實施的五個鄉村振興示範點是按照市政府辦關於《2020年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方案》要求,以「試點先行、示範帶動」原則,通過「政府統籌、市場引導、社會支持、農民參與」的多元機制來建設的,主要目的是立足嘉峪關城市大、農村小、工業旅遊產業比重大、城市居民多的實際,圍繞發展城郊型都市農業,培育一批休閒農業、康養度假、旅遊民宿等鄉村旅遊產業聚集區,著力打造鄉村旅遊的目的地,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融合、統籌發展的良好局面。

在項目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盤活各類鄉村資源,激活各方發展主體,共同參與鄉村旅遊產業發展,依託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流轉閒置土地農宅,統一策劃業態,統一規劃建設,統一社會招商,統一經營管理,實現共贏合作,收益分紅共享,讓農戶「一地生四金」,即流轉土地農宅,得租金;參與項目建設務工,掙薪金;參與商業經營,獲現金;資源資產入股,分股金,著力引導農民「吃旅遊飯、打旅遊牌、走旅遊路」。

比如河口村鄉村振興示範點主要是在原有的河口鄉村旅遊一條街基礎上完善基礎設施、改造升級農家樂、整治周邊環境、深化向鄉村治理和鄉風文明,建成「魅力文殊」花海棧道、芮寧廣場、「追憶初心」紅色博物館、遊客集散中心及電商平臺、孝老飯莊等,推動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拓寬產業鏈的發展,全力打造市民嚮往的鄉間田園、鄉村旅遊的首選目的地,帶動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為農民增收起到積極作用。

橫溝村鄉村振興示範點以「橫溝屯」民宿項目為依託,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流轉10戶農戶閒置宅基地進行提升改造,主要是滿足家庭遊、親子遊、養生遊、情侶遊等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打造全市唯一特具特色的邊塞綠洲民宿旅遊目的地。

泥溝村鄉村振興示範點主要是藉助泥溝村優美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旅遊資源,提升改造6戶「泥溝人家」農家樂,建成泥溝驛站,打造遊客服務中心,建設「農戶+城市銷售網點」農產品供應平臺,以信息化帶動規模化、標準化,促進鄉村創業創新,帶動致富增收。

信息來源:嘉峪關市廣播電視臺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哇塞!嘉峪關解鎖鄉村旅遊發展新模式,農民增收新路徑→》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嘉峪關解鎖鄉村旅遊發展新模式,農民增收新路徑
    提問: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形勢不容樂觀,農民持續增收難度較大,請問郊區工作辦五個鄉村振興建設項目建成後如何運營,如何帶動農民持續增收。郊區工作辦答:今年實施的五個鄉村振興示範點是按照市政府辦關於《2020年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方案》要求,以「試點先行、示範帶動」原則,通過「政府統籌、市場引導、社會支持、農民參與」的多元機制來建設的,主要目的是立足嘉峪關城市大、農村小、工業旅遊產業比重大、城市居民多的實際,圍繞發展城郊型都市農業,培育一批休閒農業、
  • 【嘉峪關】學習借鑑康縣經驗 點亮鄉村旅遊發展新途徑
    【嘉峪關】學習借鑑康縣經驗 點亮鄉村旅遊發展新途徑 2020-09-30 18: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發展富民鄉村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原標題:發展富民鄉村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本報訊 (記者 張居正 亓 鴻) 近日,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調研組來雲南開展「以鄉村富民產業為重點,促進農民增收」專題調研。9月10日下午,調研組在昆明與省政協、省級有關部門座談交流。
  • 南昌縣「旅遊+」新模式 探索旅遊發展新路
    南昌縣近年來依託省會近郊、濱湖近水的區位優勢,堅持以全域化、集約化、優質化為方向,牢固樹立「旅遊+」的理念,堅持跳出旅遊看旅遊,積極探索「旅遊+」的新模式、新路徑,大力發展都市觀光旅遊、鄉村休閒旅遊,全力推動縣域旅遊多業態融合、全產業發展,全縣旅遊產業呈現出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
  • 促進農民就業增收 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興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每增加1個就業機會,能為整個產業鏈增加5個就業機會。如果一個休閒農莊年接待10萬人次、營收1000萬元,可帶動1000戶農民家庭增收。因此,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特別是旅遊產業蓬勃發展的當下,結合觀光、休閒、體驗、旅遊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正日益受到歡迎,遊客在其中可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同時,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不用犧牲資源、破壞環境,滿足了當代需求又不危機後代,是現代農業提倡的理想選擇,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
  • 鄉村旅遊+農村電商 打造美麗鄉村新模式
    賀州新聞網訊 近年來,富川瑤族自治縣深入實施「生態立縣、富民強縣」發展戰略,不斷壯大生態循環經濟,藉助鄉村振興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通過發展電商、打造旅遊景點,實現鄉村振興的美麗「蛻變」。富陽鎮七彩虎頭村。
  • 即墨區大信鎮崗位進社區 就近務工開闢鄉村振興農民增收新模式
    為緩解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導致的就業壓力,最大限度惠及民生,促動農民就業、助推鄉村振興,6月6日,由即墨大信鎮聯合區政協科技界別組舉辦的「科技惠民生 崗位進社區」招聘會,在大信鎮向陽廣場正式舉行。這場在「家門口」舉辦的招聘會,共邀請了周邊32家企業,提供了涉及不同工種、覆蓋不同年齡段的招聘崗位248個,吸引了有就業意願的農民、失業人員、復轉退役軍人以及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近700人參會。
  • 發展鄉村旅遊 村民集體雙增收
    近年來,呼圖壁縣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鄉村旅遊,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12月11日,記者來到五工臺鎮大泉村村委會,「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隊長郝宇傑和村幹部正討論如何進一步通過溼地發展旅遊,促進農民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
  • 六問富民鄉村產業:跨業融合 農民如何拓展增收"第三空間"?
    &nbsp&nbsp&nbsp&nbsp「鄉村產業發展,一產是基點,二產是重點,三產是亮點。發展二三產是農民增收最有潛力和空間的路徑。」有關農業專家認為,傳統農民就業增收靠地,但增收渠道逐漸變窄。
  • 【潮湧長三角】在都市享受田園生活,上海農民增收探索新路徑
    藍天白雲、粉牆黛瓦、小橋流水、桂花飄香……這裡不是江南旅遊勝地,而是上海市嘉定區華亭鎮聯一村農民即將入住的安置房。 9月28日,「潮湧長三角·共建進行時」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來到上海市嘉定區華亭鎮。
  • 鄉村旅遊創新驅動下的袁家村發展路徑——陝西省鹹陽市袁家村
    福銀高速、關中環線、唐昭陵旅遊專線依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歷史文化底蘊深厚。20世紀70年代農業學大寨時期,袁家村是陝西省農業戰線的一面旗幟。80年代村辦企業時期,袁家村也是走在全省前列的先進鄉村。2007年,袁家村通過發展鄉村旅遊,探索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逐漸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最受歡迎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 鎮原 鄉村旅遊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鎮原 鄉村旅遊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每日甘肅網12月29日訊據隴東報報導(通訊員田永昭) 近年來,鎮原縣依託豐富的鄉村旅遊資源,鼓勵和支持農民在農家樂、採摘園、綠色種植養殖上做文章、謀出路,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 新農村新文化新徵程新發展|鄉村旅遊+三產融合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的興起於發展是都市化進程中「三農」價值的再造,也是農業內部的推力。傳統農業經營困難,農民需要增收,農業結構需要調整,農村需要現代化,要求農業必須從一產延伸到二、三產,要求農業資源要跳脫傳統的只生產糧食的用途,強調環境、知識、健康、美學、文化的價值實現三產融合發展。
  • 提高七大群體收入的關鍵在農民增收
    雖然根據《2016-2022年中國人口市場深度調查報告》,2015年中國城鎮人口比鄉村人口多16770萬人,但農村人口仍達60346萬人。增加農民收入,不僅關係到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穩定,也關係到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還關係到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促進農民增收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所在,實現農民增收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 隆陽:為百姓增收致富 如火如荼發展鄉村旅遊
    近年來,隆陽區大力建設美麗鄉村,如火如荼發展鄉村旅遊產業,讓遊人感受到隆陽獨特的魅力。隆陽的鄉村旅遊有何亮點?在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扶貧攻堅的時下,鄉村旅遊給隆陽農村帶來了何種改變?  西邑鄉位於隆陽區東南部,近年來因桑葚產業聲名鵲起,該產業為農民增收致富開創出新路子。4月29日,第二屆桑葚旅遊文化節在隆陽區西邑鄉八鴨塘盛大開幕。記者一行在現場看到,當天舉行了千人桑葚園徒步大賽、桑葚採摘比賽、「魅力西邑」採風活動及特色美食商品展銷等活動,可謂人山人海、熱鬧至極!
  • 鎮原:鄉村旅遊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近年來,鎮原縣依託豐富的鄉村旅遊資源,鼓勵和支持農民在農家樂、採摘園、綠色種植養殖上做文章、謀出路,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今年,鎮原縣從擴大就業、增加當地農民收入方面著手,推進鄉村旅遊扶貧,提出打造鄉村田園休閒旅遊發展新模式,把鄉村旅遊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把傳統農區變成生態景區,打造處處有美景的新鎮原。
  • 沈文祖:積極發展民宿產業,推動農民持續增收
    他要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十四屆十一次全會關於鄉村振興部署要求,加快推進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城鄉要素有序流動,推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山凹村地處風景如畫的無想山畔,全村農戶28戶,總人口112人,依託生態優勢,村裡近20戶農戶利用自家庭院開辦民宿和農家樂。
  • 淇縣:「景城鄉」三位一體 探索全域旅遊發展新路徑
    淇縣高度重視以旅遊促發展、以旅遊帶脫貧,積極探索「景城鄉」三位一體、互為聯動的全域旅遊發展路徑,拉動縣域經濟轉型提質,託起了「讓青山綠水流金淌銀」的旅遊富民新希望。淇縣通過建立旅遊產業開發與貧困村、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以鄉村休閒旅遊發展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增收。如今的涼水泉村:青石灰瓦的古民居改造成了高端民宿;搖搖欲墜的牛棚、羊圈和豬舍變成了咖啡館、茶吧和西餐廳;村民成了景區工作人員,靠自己的雙手實現脫貧。通過發展特色鄉村旅遊,涼水泉村已成為鶴壁市鄉村旅遊新亮點,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體驗。
  • 杜爾伯特縣創新旅遊發展新模式 讓風景變「錢景」
    據悉,近年來,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將旅遊作為助力農民就業增收的新路徑,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民實現了穩定增收。旅遊新模式打開致富「幸福門」眼下正是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連環湖鎮南崗村的嘎日迪景區景色最美的季節,湖水蕩漾、微風拂面、水清沙靜,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來到嘎日迪景區嬉水、露營的遊客也日漸增多。
  • 杜爾伯特縣創新旅遊發展新模式 讓風景變「錢景」
    據悉,近年來,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將旅遊作為助力農民就業增收的新路徑,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民實現了穩定增收。旅遊新模式打開致富「幸福門」眼下正是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連環湖鎮南崗村的嘎日迪景區景色最美的季節,湖水蕩漾、微風拂面、水清沙靜,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來到嘎日迪景區嬉水、露營的遊客也日漸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