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不是飽受尿頻等症狀困擾,就是被下體的疼痛而折磨……
這些患者中的某些人,為了徹底解決前列腺炎所帶來的痛楚,甚至不惜輾轉全國各地,四處遍訪名醫。
然而在就診過程中,他們會發現這些醫生為其出具的治療方案常常是大同小異,態度似乎也很是敷衍:
經常一上來就開些左氧氟沙星、阿奇黴素或是西環素;有了尿頻、尿急、尿痛或是疼痛症狀,再開點鹽酸坦索羅辛、多沙唑嗪,疼痛嚴重了再給來點塞來昔布;如果有了尿失禁或夜尿頻多的情況,可能會讓吃點託特羅定或是索利那新;……
於是乎,這些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腦海中就開始有了大大的問號:難道是這些醫生根本就不會治前列腺炎?又或者前列腺炎本就是疑難雜症?
其實,這些醫生的治療方案並沒有錯,只要患者配合治療,絕大多數患者都能得到治癒。
然而現實中,很多患者的前列腺炎卻總是反反覆覆,這又是為什麼呢?
誤將前列腺液常規的檢查結果當作病情治癒的金標準
臨床發現,很多患者在最開始不過是前列腺液中的白細胞稍多。
可他們在經過治療後,雖然臨床症狀有所減輕,但前列腺液常規檢查卻發現白細胞變得更多了。
其實,這是由於原本淤積在前列腺中的前列腺液裡帶有大量的白細胞,在經治療後前列腺得已腺管疏通後的結果。
然而有些患者卻認為這樣的治療方案不對路,於是自行中斷治療,接下來又是周而復始的看病過程。
不按醫囑,在治療中途自行停藥
還有一些患者在拿到醫生開具的處方,看到其中的抗生素後認為不能多吃,所以吃了一周後不見效果就不再繼續服用。
還有的患者在吃了一段時間後症狀有了明顯改善後,就中途隨性放棄治療,重新開始放飛自我。
其實臨床使用抗生素治療慢性前列腺屬於經驗性用藥,只有使用2—4周後症狀沒有任何改善才可以停止用藥,如果症狀有改善還要繼續服用2—4周方可。
而某些患者總是時斷時續的服藥方法,自然不利於病情的康復。
誤以為治好前列腺炎,一些相關症狀也會不藥而愈
慢性前列腺炎除了可導致下尿路症狀及疼痛外,還有可能導致生殖欲望減退、勃起功能障礙、時間變短等情況出現。
還有的人會因此出現過度緊張、焦慮甚至是抑鬱等心理問題。
然而,有些患者在就診時卻對上述問題避而不談,他們誤認為隨著治療,這些由前列腺炎所帶來的症狀也就自然能得到相應的改善了。
所以導致醫生不能完全對症下藥。
因此,很多人的慢性前列腺炎明明已經得到了明顯改善或者完全治癒,可由於上述症狀仍然存在,所以他們也會認為治療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