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君山,一名站在中國教育最底層看教育、發聲音的一線教師,感謝您的關注,期待與您交流,真誠與您做朋友!
小賣部,市場經濟裡最小的經營單位,一提起,你想到的肯定是校園裡好多好多或好或不好的回憶,可以這麼說吧,童年裡,很多愛恨交加的事,都發生在小賣部。
除了課堂就是小賣部,這不就是熊孩子每天的校園日常麼?
那個年代!我的老師賣零食!
筆者的童年在90年代,那個改革開展蓬勃發展的年代,我們的商品經濟意識就是在校園的小賣部裡被「噌噌噌」不停磨礪出來滴。
那時,一個孩子,一天能拿到2元零花,扣除早飯3毛錢的粥、1毛錢的鹹菜,1元5個的銅板機錢,每天還必定會省5—6毛要花在學校的小賣部。
那時候,我們是不會到學校外面的小店去花銷的,因為,我印象很深刻,學校的小賣部還都是學校自己經營,要給老師一個面兒!特好玩兒的一件事情,當時的小賣部是由老師們輪流開,今天是一年級的老師、明天是二年級的老師,以此類推。作為學生,最有壓力的就是輪到自己班主任開店了,那時捏著5毛錢走進小賣部,整個人都是顫顫發抖的,就怕班主任賣給我「咪咪蝦條」時,問我作業做得怎麼樣了!
到老師那裡買東西,有時也是挺尷尬的!比如關於彈珠的事情!
當時,學生愛什麼,班主任就禁什麼!但彈珠是個緊俏貨啊!學生愛玩兒,一毛錢6顆,有些時候看到老師一天能賣好幾箱子。我們班主任那時也禁,但也賣,不過就是不賣給我們,只賣給別的班,看見我們要買時,眼珠一瞪,是要訓人滴,回班可能還要「秋後算帳」。我們那時候特聰明,專挑別的班老師經營小賣部的時候買,然後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呢?好不容易在和別的班同學一陣「廝殺」之後贏了一可樂瓶的彈珠,班主任冷不丁一次班級「大掃蕩」就又被收走了。我們一度很懷疑,老師是不是把收去的彈珠又拿回小賣部裡賣去了,否則那些彈珠哪兒去了呢?班主任拿去下飯了?所以,老師的這生意倒好,一本萬利,人家班賣我們班收,我們班賣人家班買,綠色循環經濟啊!!
老師經營小賣部畢竟不是很好!有些老師上課了,茶葉蛋還在打包,匆匆賣了蛋,夾著書就衝向教室,有損形象;而且老師每天忙著進貨、賣貨,也不成體統。所以,後來也就禁了。
那個年代,小賣部是校園的中心!
到了我的中學時代,小賣部進入全面外包模式。老闆比老師親切可愛多了,提供的商品也豐富,電視裡有什麼,小店裡就提供什麼,顧客至上啊,上帝般的享受,我們第一次體會到了。但是,隨之,花錢也更厲害了。
那時,流行「小浣熊乾脆麵」,面不是重點,重點是開「水滸100單8將卡」,一塊錢一包,一包一張卡。當時全班男同學都是「卡迷」,到了好像不集卡就不是一個好男生的程度。但是,集卡就是個坑,會上癮。記得有一次,我一口氣花錢買了十袋,最後開出8張相同的卡,歐邁噶的,十袋面,我用橡皮筋紮好,吃了一個星期!
再後來,小賣部經營範圍越來越大,甚至還提供起了早餐,湯年糕、茶葉蛋、封裝的黑米粥···大有和學校食堂一較高下的勢頭,最為關鍵的是,小賣部還提供定製服務,隨到隨點隨燒,泡麵還帶給你泡好端上來服務,這是學校食堂裡兇巴巴的大媽所不能比擬的。於是,到學校小賣部吃早飯成了當時的一件很時髦的事情。小賣部門口擺上十幾張摺疊桌,早自修前,經常是黑壓壓一片低頭吃泡麵的場景。
因為小賣部吃早飯很不美觀、又造成衛生問題,最最關鍵的是,很多人還會「迷戀」在小賣部裡耽誤了早自習,班主任反對的聲音很大。一度鬧到了什麼程度呢?學校特意派人值守在小賣部門口,一到時間就趕人。但後來聽說,這個舉動讓小賣部老闆很「生氣」,因為影響到了生意,之後這個措施也就不了了之了!
後來,對學校小賣部的檢查越來越嚴格了。曾經還發生學生因為吃了小賣部裡的東西,集體拉了肚子的事情,用現在的觀點來看,應該是校園食品安全問題了。但是當時沒有那麼嚴重,給學生吃了止瀉藥,回家靜養了兩天,然後這個事情也就結束了。沒過多久,學校的小賣部也就跟著換人了。
現如今,教育應該與商業分開,這是大勢所趨!
那時候是學生,其實很多事情都不懂,覺得學校裡有小賣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如果沒有小賣部,感覺校園生活都要暗淡不少。但是現在,自己也是一名老師了,再去看學校的小賣部,其實是存在很多問題的。
1、小賣部裡的東西普遍比外面的貴。一條普通的紅領巾,小賣部裡要賣3塊,進價哪裡用的了1塊呢?一根普通的雪糕,小賣部裡賣2塊,進價哪裡用的了5毛呢?難怪有人說,就孩子的錢好賺。
不是曾經有這樣一個新聞麼?
2016年3月13日,廣西南寧市一中學小賣部年租金173萬,經過44輪競價成交。扣除假期和周末,每天4萬元營業額才能保本,業內人士稱正常。
每天要營業4萬才能回本,可以想像,從學生那裡一天要賺多少!
2、小賣部裡的東西,很多都不太衛生。因為壟斷,所以可以隨意定價;因為租金成本太高,所以必須壓低商品成本。所以,很多小賣部裡充斥著沒有牌子的辣條、泡泡堂、劣質巧克力···只求形式花哨,不求質量第一!既是迎合了學生心理,同時也最大程度的把錢賺了!
時代在進步,原來的時候,教育與商業,總是傻傻分不清,誰都想利用教育賺一筆,但是現在,我們正在慢慢釐清教育與商業的關係,教育就是教育、商業就是商業,兩者必須分開,要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安全、衛生、純粹的校園環境裡,所以,教育部門多次下發文件,要杜絕商業活動進校。
針對校園裡多年遺留下來的小賣部問題,教育部終於動刀子了:
由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部門制定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近日公布,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規定》明確,中小學、幼兒園一般不得在校內設置小賣部、超市等食品經營場所,確有需要設置的,應當依法取得許可,並避免售賣高鹽、高糖及高脂食品。
這麼一來,小賣部可能就要從我們的校園生活裡遠去了!
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已經表達了我的觀點,也期望你說出你的觀點。
在取締了小賣部之後,筆者作為一名教師,其實還有另一個擔憂:
校園裡的小賣部取消了,但是校外的攤頭多了!賣炸翅的,賣薯條的,柴油桶烤地瓜的,燒烤的···又有了當年學校小賣部門口集體吃早飯的味道!
真心提出一個建議:城管部門,最應該整治治理的是上放學時段的校門口,只有校內禁小賣部,校外禁違法攤頭,這樣,我們保證校園食品安全的目的才能真正達到!
好了,各位網友,針對君山今天分享的問題,你又有什麼樣的看法,歡迎發表你的觀點,君山期待與你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