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朝興衰史,歷經三個世紀,最終被滅亡

2020-12-21 騰訊網

在歷史上,吐蕃王朝是實力數一數二的外邦國。曾多次和古代中國建交。它存在的時間大概是從公元六世紀末到公元九世紀末。歷經三個世紀,最終被滅亡。吐蕃王朝的前身是雅隆部落,到了達日年西在位時,雅隆部落發展到了最繁盛的時期。他將目標放到了雅魯藏布江以北的地區,打算統治整個西藏地區。雖然達日年西很有抱負,但是無奈,他最終在徵討的途中去世,只能將自己的偉大目標,交給自己的兒子去實現。他的兒子朗日松贊上位以後,繼承了父親的遺志。

朗日松贊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同樣他也很有能力。當時吐蕃族的人生活脫離中原,有很多先進的生產經驗,以及耕種技術都沒有流傳到那裡。朗日松贊意識到這個問題以後,立即著手引進這些先進的經驗,將醫藥和歷算引進了吐蕃。同樣在生活方面,他也很有作為。在他的帶領下,吐蕃的人發現了食鹽,將這種寶貴的調味品引入人們的生活。在朗日松贊的帶領下,吐蕃的實力不斷增強,等到時機成熟時,他開始北徵,完成父親的遺願。最終,朗日松贊成功統一雅魯藏布江以北地區。

當了公元630年,也就是唐朝貞觀年間,朗日松贊被下屬毒死,他的兒子松贊幹布繼位。當時松贊幹布只有十三歲,但是他的鐵血手腕,一點不輸他的父親。在身邊近臣的輔佐下,將那些害死父親的人殺死。在松贊幹布的帶領下,吐蕃部落將周邊很多叛變的小部落重新收服,並且,松贊幹布開始西徵。在他統治期間,西藏地區幾乎全部被他徵服,吐蕃王朝最終建立。在治理國家方面,松贊幹布制訂了很多政策,使經濟、政治得到長足發展,給吐蕃人民帶了來,一個繁榮興盛的美好時代。當吐蕃王朝的實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松贊幹布提出與唐朝建交。但當時唐太宗李世民拒絕了他的請求,於是松贊幹布便決定挑起戰爭。最終被打敗,但松贊幹布再次提出和親請求,最終唐太宗答應遠嫁文成公主。想必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很多金銀財寶,同時也維護了邊境多年的和平,使唐朝和吐蕃多年來未有戰亂。

松贊幹布去世以後,他的孫子,芒松芒贊繼位。在他統治時期,吐谷渾投降,吐蕃勢力再次壯大。在他在位期間,曾和唐朝發生兩次爭端,最終均以唐朝戰敗而結束。芒松芒贊去世以後,赤都松贊繼位,繼位十幾年以後,在徵討雲南的途中去世。之後赤德祖贊繼位。赤德祖贊繼位以後,政事被交給了他的祖母,當時吐蕃再次向唐朝求親。最終唐中宗決定將金城公主遠嫁。唐玄宗年間,赤德祖贊去世,他的兒子赤松德贊繼位。他是一個佛教的愛好者。在位期間,為吐蕃引進了很多佛法大師,翻譯了很多漢族的佛教經典。雖然赤松德贊的做法,促進了佛法的傳播,但是卻引來了吐蕃貴族的不滿。他們謀殺了赤松德贊,推立他的兄長朗達瑪為贊普。並且在吐蕃上下開展禁佛運動,就這樣佛教被迫停止傳播。到了唐懿宗年間,吐蕃內部鬥爭不斷,多股勢力明爭暗鬥。這些勢力逐漸發展,最終直攻贊普王陵。就這樣吐蕃王朝徹底土崩瓦解。

筆者認為,吐蕃的發展也是經歷了,從初期到發展再到壯大,最終逐漸走向滅亡的這幾個階段。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內部不團結,導致紛爭不斷。其實唐朝幾次都想要徵服吐蕃,但是由於地形差異,水土不服等多種原因,都沒有攻下。可見如果吐蕃不內亂,唐朝短期內也是無法徵服它的。作為一個部落,想要強大就必須有強有力的首領。對於吐蕃來說,就是因為後期奪權不斷,所以挑選首領時,沒有像以前一樣慎重。當初前幾任首領,像松贊幹布、朗日松贊等人就很能幹。吐蕃的興亡也告訴我們,每個朝代都會經歷從興盛,到衰敗的那一天。

相關焦點

  • 揭秘:盛極一時的吐蕃王朝如何走向滅亡?
    這也導致兩年後吐蕃軍捲土重來。這一次他們聯合了回紇人,在唐朝奸細的引導下,以三十萬大軍直取長安。聽說吐蕃再次進兵吼,唐代宗急召郭子儀,令他平叛。郭子儀接詔後,先是說服了回紇,拆散吐回聯盟。接著又聯合回紇軍大破吐蕃於靈武臺西原,斬首五萬,生擒萬人,奪回被吐蕃劫掠的男女百姓四千人,繳獲的牛羊駝馬綿延三百裡內不絕,打的吐蕃元氣大傷。
  • 實力強勁的吐蕃王朝,卻落得滅亡下場,究其原因居然是怕冷導致
    實力強勁的吐蕃王朝,卻落得滅亡下場,究其原因居然是怕冷導致大家都知道吐蕃王朝在中國歷史場面的地位,其實在同等條件下面,吐蕃王朝的地位也是一樣。吐蕃王朝崛起於高原之上,在中國的統治時間可達兩百多年。整整垮了兩個多世界。而在8世紀末時,其王朝更是達到了鼎盛時期,甚至侵佔了當時唐王朝的不殺疆域。然而卻在9世紀後逐步開始衰亡。如此強盛的王朝到底是為什麼會衰亡呢?
  • 能與唐朝匹敵的吐蕃王朝,為何滅亡後無法再次崛起?
    從公元前683年,也就是唐朝貞觀十二年八月,松贊幹布統治下的吐蕃王朝與唐朝在松州幹了一仗後,直到公元842年,吐蕃王朝末代贊普朗達瑪被刺身亡,吐蕃王朝崩潰為止,在這兩百多年的時間裡,吐蕃都是與唐朝、阿拉伯帝國並立的政治勢力。
  • 吐蕃王朝因何快速崛起?
    至八世紀中葉,吐蕃王朝已囊括青海全部、甘肅大部、陝西西部、新疆南部、四川西部、雲南北部,及拉達克(印控克什米爾)、勃律(巴控克什米爾)等地,疆域扶搖萬裡。總結起來,大概有三個原因:人努力、天幫忙、運氣好。
  • 吐蕃是大唐王朝的死對頭,但也減緩了伊斯蘭教的滲入
    但是這個時期,西北地區的勢力開始崛起,公元633年,在松贊幹布的帶領之下全藏完成了統一,就此一個非常強大的奴隸制王朝形成了,被稱之為吐蕃。在吐蕃成立之後立下了許多的制度,比如說在政治的方面,吐蕃模仿大唐的模式。規定贊普為最高的統治者,有著極高的統治權,並實行專制統治。軍隊則以一百人為一個單位,設立了百兵聽一人,以此類推。
  • 突厥、高句麗、吐蕃這些都是大唐王朝的番邦,厲害了!
    說起唐朝,大家想到的一定是富庶繁榮的盛世王朝。其實在經濟文化繁榮的背後是大唐王朝無窮無盡的邊疆戰爭。北方很多少數民族在隋唐時期已然有了長足的發展,再加上他們天生的驍勇善戰,所以對於大唐王朝形成了巨大的威脅,搞得大唐不得不總是跟他們開火。
  • 兩個吐蕃王妃幹預朝政的案例,順便分析吐蕃王朝女子的社會地位!
    松贊幹布時期,吐蕃王朝統治了前後藏的大部分地區,但西部阿里地區還有一個強大政權存在這就是象雄國。  在吐蕃悉卜野家族崛起之前,象雄曾是雪域高原上最強大的幾個邦國之一,實力一度遠強於蝸居山南一隅的吐蕃。
  • 西藏的前世今生:薩班與闊端,吐蕃與中國
    唐帝國的興盛和吐蕃王朝的崛起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時候,遙遠神秘的他們在這裡刀耕火種、繁衍生息,逐漸發展到了石器時代,並分散成一個個原始部落,奠定了西藏原始社會的雛形。公元6~7世紀,中原王朝結束了自漢末以來的數百年紛爭,迎來了第二個大一統的歷史時期——隋唐。「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一顆來自東方的星辰冉冉升起,照耀在世界的頂端,四方納貢、八荒稱賀,盛極一時。
  • 這個小國靠唐朝崛起,卻給了唐朝致命一擊,將大唐王朝推向滅亡
    唐朝,誕生於618年,是我國歷史上武功最鼎盛的一個時代,它也是2000多年當中唯一一個直接統治了北方草原以及中亞地區的王朝。無疑,在中國人心中,唐朝是一個驕傲,即便是今天,我們仍然想著「重回漢唐」。不過,偉大的唐朝最終是怎麼滅亡的呢?今天我們來講講一小國靠唐朝崛起,卻給了唐朝致命一擊,將大唐王朝推向滅亡的故事。
  •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的威脅都來自北方,其它三個方向沒有威脅嗎
    那麼,中原王朝除了北方之外,東、西、南三個方向有沒有威脅呢? 到8世紀末至9世紀初,吐蕃達到鼎盛時期。控制了東到四川盆地西部邊緣,西起蔥嶺(現在的帕米爾高原),北達天山山脈,南至喜馬拉雅山脈的廣大地區。不過,盛極而衰。 進入9世紀以後,不可一世的吐蕃帝國形勢開始急轉直下,國內各民族、奴隸、平民起義不斷,統治集團內部更是爭鬥不止。
  • 吐蕃贊普被殺之謎:末代贊普朗達瑪——吐蕃王朝的「諸神黃昏!」
    赤祖德贊的弟弟達瑪,被扶上了王座,成了吐蕃第42任贊普,吐蕃王朝第9任(或第10任)贊普,也是吐蕃王朝最後一任贊普。當他於公元842年被殺後,輝煌200餘年的吐蕃王朝轟然崩塌,陷入了長達400多年的割據時代。
  • 中國歷史八大統一王朝版圖變化——從開國到滅亡一直在擴張的唐朝
    中國歷史八大統一王朝版圖變化——從開國到滅亡一直在擴張的唐朝唐朝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都彰顯著唐朝的強盛。之後長子李建成應對突厥,次子李世民帶領著唐軍東出,用了近十年的時間先後平定了中原的各路農民起義軍和軍閥勢力;最終,完成了唐朝的統一。統一後的唐朝,先是在定襄之戰中殲滅了東突厥的主力,通過懷柔的手段,唐朝降服了東突厥。
  • 古格王朝遺址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託林鎮
    曾經有過七百年燦爛的文明史的古格王朝,它的消逝至今仍是個謎。古格王國遺址是一座規模宏偉、面積浩大的高原古城,近十數年間於古格遺址周圍不斷發掘出的造像、雕刻及壁畫等是這個神秘王朝留給今人的寶貴財富。古格雕塑多為金銀佛教造像,其中被稱為「古格銀眼」的雕像代表其最高成就。
  • 西藏阿里,一夜滅亡的古格王朝與乾屍洞的秘密
    它即是古格王朝,在西藏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王朝的建立從9世紀左右開始,在17世紀結束,前後世襲了16個國王。它曾是西藏高原上的輝煌所在,建立了古格文明,佛教也再次發展。而佛教之所以在阿里得到發展,是源於吐蕃王朝末代贊普郎達瑪滅佛時期,不少避難僧人遠遁阿里。佛教在這裡受到崇信,得以復興。
  • 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國到底是如何覆滅的呢?
    公元9世紀後,吐蕃的國力由盛轉衰,再也無力向外擴張。公元821年也就是長慶元年,吐蕃帝國派遣使者到唐朝朝拜並且請求與唐朝會盟,雙方在長安締結了友好的盟約。並且吐蕃和唐朝先後在唐都長安和邏些舉行了隆重的會盟儀式,雙方在盟文強調要世代永遠和好相處、不再發動戰爭。
  • 六郡山河,宛然而舊|歷經三代,為唐復地四千餘裡的大唐歸義軍
    對於張議潮來說,山河宛在,再復河煌,終於一展抱負,欣喜之情不言而喻,也因此他前後三次派遣使者到帝國首都長安報捷:第一次是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歲末,部將高進達從瓜沙二州出發帝國首都長安,此時距離安史之亂爆發將近百年,河西最後重鎮-敦煌淪陷半個多世紀。
  • 印度數千年歷史三個大一統朝代: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莫臥兒王朝
    在中國歷史上,大一統朝代是主流思想,有大秦王朝、西漢王朝、東漢王朝、西晉王朝、大隋王朝、大唐王朝、大元王朝、大明王朝、大清王朝,一共九個大一統朝代,而中國歷史所說的九個大一統朝代的疆域,很多都比現代中國的版圖小,所以現代中國的版圖不是判定是否中國歷史大一統朝代的標準,而是統一黃河和長江流域的疆域,且基本覆蓋現代中國的版圖為標準。
  • 王朝滅亡之周王朝
    周王朝 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一一個世襲王朝,分為「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與「東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
  • 唐朝論戰力不輸於元、清,為什麼面對吐蕃打的如此艱難?
    大唐面對的是巔峰時期的吐蕃,沒有大唐對於吐蕃持續不斷的用兵就不會有後來元清對於吐蕃的傳檄而定。這就好比一個人吃第五個饅頭時吃飽了,這不能說他吃的前四個沒有用一樣的道理。漢唐是我國歷史上數得著的強悍王朝,漢朝有「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唐朝也有「內外諸夷,凡敢稱兵者皆斬!」的霸氣。
  • 吐蕃王朝為何沒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愛好和平的英雄民族
    吐蕃王朝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個有明確史料記載的政權,松贊幹布被認為是實際立國者。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統一下凝聚成強大勢力,逐漸走出封閉的內陸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會第一次出現勃勃生機。原本各自為政、分散孤立發展的局面被改變,通過制度、法律、驛站等建設,各個小邦政權和部落聯盟得到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