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怡然 5月13日,中國電信5G共建共享工作組高級項目經理李志軍在由《通信世界》主辦的5G加速跑線上論壇表示,當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為實現5G共建共享,正研究5G核心網漫遊的技術方案,未來或在業務量比較低的邊緣地區應用。
5月14日,Strategy Analytics研究總監楊光對記者表示,運營商業務量較低的邊緣地區,主要是人口密度低的地區,比如中西部的邊遠農村。雖然這種建網方式在國際運營商之間一直存在,但多是在特殊情況下採用。
在國家統籌推進之下,5G發展進度已經超出了運營商預期,加之運營商在5G建設中面臨頻率高、基站密、耗電多、投資大等問題,更需要以創新形式加強網絡共建共享。
2020年,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計劃共建25萬個5G基站,並分別規劃了350億元和453億元的5G資本支出,兩家公司希望通過共建共享節約投資,但也面臨新模式的諸多不確定性。
李志軍在2019年擔任電信集團重大項目「5G共享技術研究與試驗」的項目負責人。李志軍表示,核心網漫遊是目前運營商共建共享的技術實現方式之一,指的是一家運營商建設完整5G網(包括無線網和核心網),其他企業用戶通過漫遊方式接入該網絡,使用移動通信業務。
李志軍稱,工信部正組織力量研究,未來在部分業務量較低的邊緣地區可能使用該技術,但目前該技術的成熟度還有待推動。
傳統的網絡漫遊方式是國際漫遊,即本國運營商與國際運營商之間進行網絡漫遊,電信運營商之間達成協議,在一方網絡覆蓋不到的區域,用另外一方的網絡為用戶提供移動業務。
李志軍表示,和傳統的國際漫遊相比,核心網漫遊存在的技術難點,主要包括異網漫遊區內有本網的2/3/4G網絡覆蓋,需區隔5G與非5G用戶(5G用戶漫遊,非5G用戶不漫遊),這些難點會提升終端的複雜度,會讓終端更耗電。
楊光認為,運營商計劃異網漫遊的主要原因是業務收入太低,導致投資回收期太長,希望以此來降低成本。
楊光表示,異網漫遊在國際上通常以兩種情況存在,第一,運營商在人口密度低、收入低的區域降低業務成本,例如加拿大北極地區、印度的部分偏遠地區的運營商已經實施了異網漫遊。第二,新進入電信市場的運營商,與該地區老牌運營商籤訂異網漫遊協議,因為前者短期內做不到全國覆蓋,通過異網漫遊可以在一開始就向用戶提供全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