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等獎 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俄羅斯之龍》 哈爾濱工程大學提供 攝
特等獎 哈爾濱理工大學《靈夢之城 》 哈爾濱工程大學提供 攝
中新網哈爾濱1月7日電 (唐曉偉陰浩記者王舒)1月4日至7日,來自中國、俄羅斯、英國、日本、韓國、朝鮮、泰國、馬來西亞、丹麥、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61所高校的大學生們揮鍬舞鏟,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內打造冰雪大舞臺上雕琢冰雪情懷,演繹青春夢想;同時,與雪雕大賽相伴而生的,還有各國參賽隊員們的思想碰撞和文化交流。
雪雕成展示世界文化「大舞臺」
《樂高人》是首次參賽的丹麥技術大學的作品。參賽隊員馬勒斯告訴中新網記者,他們是第一次創作雪雕作品,這很具挑戰性、也特別有樂趣。「源自丹麥的『樂高』積木,曾經伴隨無數孩子成長,在孩子和家長的心中,『樂高』代表的是快樂,是無限的想像,是創意的未來。」馬勒斯說,用樂高做雪雕主題就是在傳遞一張丹麥的名片。
泰國隊的作品仍是以宗教和歷史為主題。今年泰國拉查蒙坤坦亞布裡技術大學的作品《三頭龍》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眼球。據參賽選手介紹,泰國先後總共有九位國王,每一位國王都有一個動物做象徵,他們這次的作品就是現任國王蒲美蓬·阿杜德的象徵。作為國王的象徵,泰國拉查蒙坤坦亞布裡技術大學是經過了泰國王室的授權,才有資格在本屆比賽雕刻的。
據悉,如果他們獲得本屆比賽的一等獎,他們會把獎盃進獻給泰國國王。
朝鮮平壤美術大學的同學帶來了《金正日花》。帶隊老師張賢哲表示,朝鮮人把金正日花作為象徵愛意和幸福,希望和熱情的花。
雪雕讓更多的「老外」愛上冰城
記者注意到,從2009年的第一屆國際大學生雪雕大賽到2014年的第六屆,泰國隊是大賽的「老朋友」。第一屆比賽時,泰國有一支隊伍總共35人,從那以後的歷屆比賽他們的參賽人數越來越多,團隊規模也越來越大。直到今年,泰國國內四所高校聯合組織了四支共120多人的代表團來到哈爾濱參賽。
「組隊規模越來越大的背後,體現的是大學生國際雪雕大賽為哈爾濱帶來的名片效應。」連續六屆帶隊參加比賽的泰國教師賢淑文說:「2009年我們第一次來哈爾濱參加雪雕大賽,那次我們拿了一等獎。回國以後我們的團隊受到了泰國民眾的歡迎,當時在國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賢淑文告訴記者,在地處熱帶的泰國是見不到學雪的,泰國民眾對雪雕更知之甚少,所以對北國的冰雪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
「過去泰國民眾對中國的了解比較少,更別提哈爾濱了。但也是從那時開始,泰國人認識了哈爾濱。」賢淑文說,現在60%的泰國人都知道哈爾濱這座城市,來哈爾濱旅遊體驗冰雪風情的泰國人也越來越多。」正是國際雪雕大賽給哈爾濱書寫的這張誘人的冰雪名片,才讓更多的人愛上了哈爾濱。
六年來,熱愛冰雪、精於雕刻的世界各地的大學生們,跨越重洋匯聚冰城,將國際大學生雪雕大賽的足跡延伸至全球各地;當然,與雪雕大賽相伴而生的還有參賽隊員們的思想碰撞和文化交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