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北漂夫妻從國外運回200根木頭,造木屋過小日子徹底逃離北京

2020-12-08 一條

Frank大學畢業後,

留在北京工作了六七年,

那時候他租住在五環外,

上下班沒有地鐵,

坐公交單程要一個半小時以上。

逃離社交、工作壓力大的北京,

回到老家浙江餘杭後,

他和從事軟裝設計的妻子曾曾一起,

親手搭建了一棟電影裡才有的鄉間小木屋,

大部分時間都宅家辦公,

關起門來過著幸福的小日子。

木屋的搭建過程就好像「搭積木」一樣,

Frank從芬蘭海運了200根特殊木材,

每根木頭都有自己的編號,

按照編號順序壘起來就行,

主體建築和屋頂

只花了10來天就搭好了。

整個村子晚上過了9點就會很安靜,

夫妻二人也逐漸適應了早睡早起的生活作息:

「我們不想隱居,也不想太熱鬧,

老家適度的安靜讓我們覺得很舒服,

其實人最終是要和自己過的,

心比較靜的話,才能好好享受生活。」

撰文 | 邵沁韻 責編 | 鄧凱蕾

餘杭徑山鎮位於杭州市區西北50公裡處,Frank和曾曾的木屋就坐落在兩座雲霧繚繞的茶山之間。

在周邊一眾磚瓦房的對比下,這棟外貌特別的木屋顯得尤為亮眼矚目。

一來到屋內,便能聞到一陣淡淡的木香,夫妻倆已經在這裡生活了一年多。

親手建木屋,

再也不想回到北京

幾年前,在北京工作的Frank聽到父親病重的消息,就帶著太太曾曾一起回到了老家餘杭。

原本只是想暫別北京,但小鎮的安逸,卻讓Frank越來越適應這裡的生活。

在北京從事裝修設計這一行,工作不輕鬆,社交的壓力也很大,但小鎮的圈子卻很小,每天都被自己喜歡的朋友和親人包圍,生活的節奏開始變得舒適。

兩人都從事建築設計行業,工作基本都可以線上完成,待在家裡就能賺錢,還省掉了通勤的麻煩。

在老家生活了一段時間後,Frank突然覺得,自己再也不想回北京了:「看到歐美的電影裡,大家住在鄉下的小木屋裡,特別美好,其實在中國也能實現。」

另一方面,他覺得中國古代其實有很多漂亮的木構建築,但現在的鄉村卻已經被鋼筋水泥包圍,那麼好的木匠精神,卻沒有得到傳承,他覺得非常可惜。

於是Frank決定,自己親手建一棟木屋。

連木屋中的不少家具,也是Frank親自打造

太太曾曾在北京就是從事室內設計工作的,所以特別支持丈夫的決定,承包了後續的軟裝部分。

Frank說:「我做裝修施工一類的工作做久了,有點大老粗,她做設計工作,相對會細膩一些,審美更好些,彌補我的很多不足。」

2017年9月,他們開始一起設計這個房子。第二年的9月,開始清理現場,打地基。到了2019年的9月,房子就全部完工了。夫妻倆覺得這個月份有特殊的意義,於是就給房子取名為「九月」。

海運30噸木料回國,

只用10天的時間搭建完成

建成的木屋有250平米,整個建築外立面的搭建只花了10天。「鄰居很驚訝,正常用鋼筋混凝土蓋個一兩層的別墅,也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

第一步就是找尋適合的木材。Frank先前在北京工作時,機緣巧合結識了一家芬蘭的木屋建築公司。

經過一段時間和芬蘭公司的溝通,Frank去了芬蘭考察公司的工廠,也學習了他們的建造技術。

他了解到芬蘭的赤松,這種樹木長在北極圈內,生長速度比較緩慢,產出的木材質地就會堅硬一些。赤松的保溫性也很好,夏天赤腳站在地板上,會感覺涼快,冬天又會覺得房子裡暖暖的。

選擇赤松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芬蘭的木材資源豐富,且伐木行業一直遵守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第二步,Frank在家裡的電腦上,通過設計軟體做好圖紙,電腦最終精密地計算出要用多少根、多少立方的木料,這樣能保證不會有太多多餘的木料,不造成材料和經濟上的浪費。

第三步,就是讓芬蘭的工廠直接生產出所需要的木料。每一塊木頭,都會根據圖紙進行編號,方便回國後直接拼裝成木屋。

生產後的木料達到了歐盟的防火級別。木頭被意外點燃後,在一定時間內不會猛烈燃燒,只會碳化,發生火災後,會有足夠的時間逃生。

Frank最終下單了這一整套木屋建築,200根有100年歷史的芬蘭赤松,重達30噸,從芬蘭海運過來,大概花費了10萬塊運費。

木材的運費和一般磚瓦房的裝修費差不多,所以夫妻倆覺得很值。

木屋搭建全過程

屋子的外立面是由20層木條壘砌起來的,木條通過吊機升到空中,工人師傅扶著木條一層層往上壘,每天可以壘3層。

到了第7天,就差不多壘完了所有牆面,第8天開始搭建主梁和船條。屋子的外立面和屋頂,大致成型只需要10天。屋頂面的裝修和瓦片的鋪裝大概又花了10天。

木屋的承重柱,是通過芬蘭的膠合技術,由6根小木條整合成一根的。

木頭之間的連接,用到了很多不同的金屬配件,但也有些基礎的配件是通用的。

親自施工的Frank

國內榫卯結構的木建築,需要木工師傅在現場加工,然後再安裝。木工師傅的工作周期會變長,工藝要求也更高。

但Frank學習的芬蘭公司的這套方法,可以大大縮短工期,對木工師傅的專業技術要求也沒有那麼高,大家只要按照圖紙來操作,基本不會碰到大問題。

所有的東西親力親為,

才能和房子有溝通

杭州的雨水多,木結構的房子需要遠離潮溼的地面,同時也需要防蟲,所以Frank決定將一樓做成混凝土的樣式。

Frank研究了很多芬蘭木屋的設計構造,希望能借鑑一些經驗:「芬蘭有極晝極夜,所以他們在室內的時間很多,會花很多心思在公共空間的設計上。

所以我們木屋的結構,臥室也會偏小,但是公共空間會比較開闊。二樓有一個超大的落地窗,視野很廣闊。」

有一次,芬蘭的商務參贊來這裡做客,激動地跟曾曾說,好像回到了自己芬蘭的家裡面。

Frank還打造了一個小閣樓,用來存放建造房子的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工具,比如切割機、油漆等。

曾曾說:「第一次見面覺得他這個人真的很傻,後來接觸了才發現他是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善於自己研究,所有東西都要自己親自去做,這點很吸引我。」

Frank親自安裝窗戶

Frank覺得只有通過自己施工,才能和房子有一個溝通的過程。樓梯、窗戶的安裝都是他親自上陣的,電地暖也都是自己鋪裝的。

曾曾看到好看的家具,就會拿著圖片來跟Frank商量討論如何執行,然後Frank就將木材切割、打磨、上油漆、組裝起來。茶几、方凳、電箱、邊桌,還有戶外的那些椅子都是Frank親手做的。

這張長凳製作時間是今年2月14日,是Frank親手做的情人節禮物。

兩年前,他們一起去西班牙旅行,曾曾在巴塞隆納一家餐廳前的院子裡看到這套桌椅的時候,就覺得很喜歡,所以就讓Frank動手做出一套來回憶當時旅行的點滴。

今年春節的時候,他們想用木屋樓梯扶手留下的餘料做一張中式風格的條案。

條案上擺放的花器是Frank喝完剩下的酒瓶子,裡面的幹枝是曾曾在村子裡撿來的,這麼一搭配中式味道就更足了,很適合春節的氣氛。

木屋不需要特別的裝修

對Frank和曾曾來說,木頭是個活物,它會呼吸,能夠調節溼度。空間裡如果過於潮溼,木頭會吸收溼氣,而如果過於乾燥,木頭又會釋放水分。

用這樣的木材搭建的木屋,本身已經足夠美了,因此Frank和曾曾基本保持了木材原本的樣子:「即便它有些疙瘩,也是自然的樣子。」

室內的配色,曾曾完全憑直覺去做:「我有自己的搭配比例,就會覺得這個藍色可能再多一點點就不行了,只能是給這麼多。」

家具如何搭配,曾曾也有自己的小門道。比如家裡的家具全都不成套,椅子都是不同款,反而有種混搭的美感。

曾曾偏愛紙質燈,因為她覺得透過紙散發出來的光更溫柔,即使不放音樂,只開紙燈,也會讓人覺得很浪漫。

平時,曾曾喜歡買一些不那麼實用、卻很漂亮的物件,追求實用性的Frank常常會和她「講道理」,但最終都無法說服對方。

可能是受到曾曾的影響,有一天Frank將用了三年多、捨不得扔的舊手機打開拆解,做成一個標本封存了起來,放在客廳,也體驗了一把「無用之美」。

曾曾手工製作的擺件

焦慮感慢慢減弱,

人最終是要和自己過的

木屋的生活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與世隔絕,Frank和曾曾也不想做隱士。

「在這裡生活,不算特別安靜,也不算特別熱鬧,很適中。」周邊的超市、菜場也就幾分鐘車程,開車去杭州市區也只需要40分鐘。

他們跟鄰居們的關係都不錯。隔壁大爺在屋邊種植了掃把草,收割以後手工做成掃把。曾曾買了一把,用來清掃庭院中的落葉。

夫妻倆還在家門口做了一塊小小的花壇,準備用來種花,周圍領居們看到後,都熱心地向他們建議種什麼蔬菜更適合。

自製花箱

木屋所在的徑山以「徑山茶」聞名,屋後就是一座小茶山。春秋季的時候,Frank和曾曾會上山,跟當地人一起採茶。

「九月」也會作為民宿偶爾經營,但他們佛系接單,大概一個月只接待一兩波客人,通常都是朋友的朋友,大家一起聚餐、燒烤、打撲克。

大部分的時候,這裡只有他們兩個人生活。Frank的母親住在離他們車程十幾分鐘的地方,但因為和他們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所以每隔幾周才會過來一次。

每天早上起來,Frank和曾曾會沿著山間的小路跑一圈,回來之後再做早飯,然後再開始一天的工作。

「剛回到餘杭的時候,內心會有一絲焦慮,擔心跟城市脫節,不過現在覺得,網際網路其實也能看到大部分的信息。

我覺得人最終還是要和自己過的,自己心比較靜的話,才懂得享受生活。」

相關焦點

  • 90後北漂夫妻從國外運回200根木頭,造木屋過小日子
    逃離社交、工作壓力大的北京,回到老家浙江餘杭後,他和從事軟裝設計的妻子曾曾一起,親手搭建了一棟電影裡才有的鄉間小木屋,大部分時間都宅家辦公,關起門來過著幸福的小日子。木屋的搭建過程就好像「搭積木」一樣,Frank從芬蘭海運了200根特殊木材,每根木頭都有自己的編號,按照編號順序壘起來就行,主體建築和屋頂只花了10來天就搭好了。
  • 90後大學生放棄北漂回鄉當鐵匠 他的鐵鍋遠銷國外
    原標題:利川小夥放棄北漂生活回鄉當鐵匠 他的鐵鍋遠銷國外  在利川市南坪鄉大田村有一個「
  • 北漂十年,該逃離還是「死磕」?
    北漂多年,到底能換來什麼?你混出頭了嗎? 是否也有哪一刻,想要逃離?  「從太空艙-青年旅社-地下室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還要漂下去」  羽蒙,來京8年多的徐州帥小夥,從事公益活動相關的工作。他很直率地說,當時來北京是因為自己失戀了,碰巧北京的親戚打電話讓過來,算是逃離吧。
  • 他從國外運回一條船裝修了3座房
    他從國外運回一條船裝修了王文彪和他在村裡改造後的房屋便成了「網紅」。
  • 繼李子柒後,山東老大爺玩木頭爆紅海外,外國網友:這是啥「中國功夫」
    一頓行雲流水的操作後,這塊木頭內部就被分解成了各個部位,但這些部位依然彼此相連。一掰開,就成了一張凳子。每個小零件都要仔細鑿刻打磨延伸閱讀:李子柒給「文化輸出」加註解,生動接地氣的小日子也能講好中國故事網紅很多,但火到海外的很少,而能夠像李子柒一樣背負上「文化輸出」重任的,更是前無古人。此前,關於「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的話題在網絡引發爭論,也讓李子柒更火了一把。李子柒是誰?一個來自四川的90後妹子、古風美食博主。
  • 北京曾經最大的城中村,北漂的初入之地,北漂真的無家可歸了嗎?
    首都北京經濟文化繁榮,一直是我們北漂的首選之地。當我們踏入北京首先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有住的地方才是家」,北京高工資相對應的就是高消費,住房又是消費中佔比很重的一個,因此很多人都選擇了相對落後的城中村,北京城區多達200多個城中村,有我們熟知的康家溝村、郭家場村等等,今天我們說一個北漂集聚的城中村——史各莊。
  • 100天搬了四次家 90後北漂租房的血淚史
    新浪樂居訊(編輯 小穎) 租房遇到黑中介、頻頻搬家換房東,不知從何時開始,沒有經歷過這些的似乎都不算是真正的北漂。是的,2017年我成功升級為真正的北漂,100天我搬了四次家,遇到黑中介,奇葩室友,房租突然漲價等等,經歷過這些後難免會有一些困惑和沮喪,為什麼總是我?我為什麼這麼倒黴?
  • 北漂這些年:25歲負債30萬 但我從未想過離開
    視頻截圖男主角的遭遇讓追劇的觀眾唏噓不已,劇中話題#北漂十年該走嗎#也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很多有「北漂」經歷的人也在其中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北漂多年,到底能換來什麼?你混出頭了嗎? 是否也有哪一刻,想要逃離?
  • 我們造了一間小木屋
    中午吃完飯,再過了午休,我們就開始了消防演習。教練先點了煙,然後我們用準備好的溼毛巾捂住口鼻,貓腰跑了出來。晚上,我們還做了手工。我和室友一起做了個小椅子,不過還沒有做完,爭取明天做完。小記者:儲伊今天早上我們繼續搭起了我們的木屋。木屋建好了,終於知道了木屋的結構,學會了看圖紙,我們還欣賞了總教官的作品。
  • 北漂小夫妻改建67㎡的LOFT,和貓咪一起,把租來的生活過成了田園牧歌
    「日暮裡」把租來的北漂生活過成了田園牧歌......在人人都很焦慮的北京,這對北漂不買房的夫妻正過著歸隱田園式的慢生活北漂5年,間隔一年,曾經,她找不到工作和北漂的意義北漂的前兩年,洛盞在一家視頻網站做編輯,每天重複著上下班打卡、朝九晚五的生活。這樣的日子過久了,她開始感到不自由。
  • 美國一夫妻逃離城市,在森林裡修建小木屋過上原始生活!
    這是一對來自美國的夫妻,他們育有兩兒一女,如今孩子們都已經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夫妻倆也快到了退休年紀。夫妻兩人不知何時開始產生了隱居的想法。不久後兩人就都辭去工作,去荒山叢林裡選擇了一塊土地,並開始搭建房子。圖為丈夫在森林裡尋找木棍準備搭建屋頂。
  • 有一種度假,叫去郊外小木屋
    木屋由臥室與洗手間構成。面積約50平米,小屋全木質結構,提供電視機、空調、淋浴等。躺在床上耳聞涓涓的溪水,呼吸那負氧離子極高的山間空氣,一覺醒來使你身心徹底 放鬆心境豁然開朗起來。距離濟寧曲阜機場90公裡,距離濟南市及濟南遙牆國際機場、徐州機場都不足200公裡。距離京滬高鐵出口30公裡。乘高鐵到北京2個小時,到上海兩個半小時。距離日照港240公裡,青島港360公裡。
  • 70後夫妻倆晚餐,3道菜個個鮮美省事兒,網友:小日子過得美滋滋
    70後夫妻倆晚餐,3道菜個個鮮美省事兒,網友:小日子過得美滋滋今天是冬至節氣,在北方冬至是要吃餃子的,冰箱還有之前包的白菜餡和鮁魚餡餃子,早餐的時候煮著吃了,邊吃早餐邊問老公,晚餐要不要出去吃火鍋?也有網友說「孩子不在家,這夫妻倆小日子過得美滋滋!」嘿嘿,不管孩子在不在家,我們都喜歡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真的很少外食或點外賣,自己做飯經濟實惠又乾淨,更合胃口吃得也舒服。下面來看看具體做法吧。
  • 山東90後夫妻創業賣饅頭 月入過2萬
    據齊魯網8月14日報導,在山東省茌平縣賈寨鎮前寨村「菏澤嗆面高樁饅頭」店,來自山東臨沂市郯城縣的90後年輕夫妻汪偉、張尹夫婦每天忙得熱火朝天、不亦樂乎。 今年春節後,90後青年汪偉、張尹夫婦來到茌平縣賈寨鎮做起了菏澤嗆面高樁饅頭生意。由於他們經營有道、服務態度好,製作的饅頭味道好、花樣多吸引了許多顧客前來選購。
  • 賣掉200億房產,香港最大隱形富豪,如今要「北漂」創業?
    而有一個人,原來在香港竟然有200間商鋪,按當時最低價粗略估算,就近200億元,一年光租金就幾十億,他就是香港最大隱形富豪—陳永安!而如今香港因缺內地遊客,旅遊、零售、服務等行業收入直線下降,從而導致很多商鋪價值大跌。而這位「大富豪」現在就想變賣掉手中所有房產,打算「北漂」來內地創業。
  • 98K槍枝上的木頭1立方米2萬!世界槍王AK用的是什麼木頭呢
    後來國外出現了火繩槍,槍枝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大有提高。隨後,步槍在德國誕生,射程達到200米,而且還配有瞄準設備,因此,射擊精度也大大提升。發展到現在,各國槍械的種類越來越多,精度也越來越高。在一部分人的印象中,槍械都是由金屬製成,其實,槍械製作並不全都是金屬,也會用到木頭。不管是著名的毛瑟98K,還是普遍的KA系列,槍枝的設計都有用到木頭。
  • 一塊爛木頭,200元秒變168萬,竟然是因為這個原因……
    沒有吧!沒錯,它就是一根很普通的木頭,買主林某三年前花了200元買來的。 林某是個木頭商人,和木頭也打了很久的交道,他還和朋友一起開了一家木雕廠。 三年前的一天,林某外出時,在某個村子看到了這根木頭,因為對木頭比較敏感,他覺得這根木頭是十分適合做木雕的。
  • 曾經揣著200元去北京闖蕩
    揣著200元錢去北漂,跨出第一步就被社會絆了一跤  那是1999年,周強19歲,這個賣過烤紅薯、擺過地攤、賣過烤羊肉和炒河粉的駐馬店上蔡小夥,揣著200元現金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綠皮車。他想闖出一番事業來。  沒想到,剛跨出第一步,社會就結結實實絆了他一個趔趄。
  • 北京「最難忘」的城中村,北漂者的集聚地,「包夜」僅20元
    說起北京,你能想到的一定是高樓大廈和繁忙的都市生活。在大城市生活的壓力很大。誠然,小編在北京工作時感受頗深。北京充滿了無限的機會,但第一個問題是你能在北京生存下來。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生存,住房成了首要問題。不少剛去北京的「北漂」被高昂的房租嚇壞了。但這只能說明他們並沒有找到合適的租房地點。
  • 逃離人從眾,到世界遺產芬蘭的多彩木屋童話古城勞馬
    勞馬老城是北歐最大的一片木結構建築群落,圍繞聖十字教堂(建於1449-1520)而建,老市政廳建於1776,古城中的住宅、店鋪和手工作坊等建築以石頭為地基,以木材為主要的建築原料,根據北歐日爾曼傳統及新文藝復興時期風格建造而成:護牆板和窗戶周邊飾以豐富花紋圖案,這些幾百年歷史的老木屋至今仍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