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幾年,世界各國推出的幸福指數幸福值排行榜中,北歐五國無不高居榜首的位置,中國遠遠地在三四十位徘徊,北歐五國是許多人理想中烏託邦,典型的社會福利國家,這讓許多熬到禿頂的996上班族垂涎三尺,但是能實現北歐福利制度的國家,可以說只有北歐,即使是美國,這個經濟實力排名全球第一的老大哥,福利制度也沒辦法和北歐相媲美,而且有錢也不行,為什麼北歐國家如此特殊呢?在此之前我們可以先了解下,這個理想中的烏託邦到底有哪些福利。
首先關於教育方面以芬蘭為例,從幼兒園到博士的全部費用都是免費,不光是免費教育,當你年滿17周歲,如果是全職學生,每個月還可以領取4000元左右的學習補助,同時任何高校都沒有年齡限制,並且每個公民都享有公費醫療 享有病假補貼,失業的人都有一定金額的失業救濟金,同時會有職業委員會提供免費培訓技能,然後協助你找工作。
單是這幾點,就已經讓大部分國家的公民為之羨慕,北歐五國可以說一手照料每位國民,從搖籃到墳墓的過程,即使孤身一人,大體也可以實現幼有所養 老有所依,從北歐國內的許多相關調查不難發現,他們的快樂源泉,都不外是抽象的家庭 健康 友誼等等,而不是擁有大筆的財富,這也是高福利制度影響下的結果,那麼為什麼向美國這樣手握印鈔機的國家,無法復刻歐洲的高福利模式呢?
如果單獨討論北歐福利系統意義不大,因為北歐所有的社會架構,都是基於其根深蒂固的政治追求,所以在了解北歐高福利的背後前,我們要先了解北歐模式的底層邏輯,雖然北歐五國差別巨大,但是構造北歐社會運作方式的,底層邏輯是相通的。
北歐模式終極價值觀追求的是社會公平,在追求過程中社會階層界線也變得很模糊,換句話說,世界上發達國家還能實現階層飛躍的,只有北歐國家,要做到理想中的烏託邦社會,全民教育與社會福利是兩個基石,簡單來說全民教育從本質上支撐社會福利,但內在的邏輯比這個說法要複雜很多。
我們還是以芬蘭為例,我們都知道政府的收入主要來源是稅收,要想社會福利高 就一般有兩種徵途,多徵稅或者找人借錢,向美國這樣直接印鈔票的國家只有一個,借錢這種方式西班牙 義大利等國家,都已經實驗過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如今債臺高築的義大利就是一個反面教材,所以只能靠徵稅來增加國家收入。
但是徵稅是一個技術活,一旦過頭了經濟就會被政府搞熄火,中國個人稅收是以5000元起步,按照這個收入計算,我國超過一大半勞動人口是不上稅的,所以國家財政支出的重任,只能多由企業和高收入者負擔。
但是北歐相反,稅基寬而且稅負更高,芬蘭的個稅 會上交給兩個層級的政府,一是中央政府,二是地方政府,交給中央政府的稅收,是年收入17600歐元開始徵稅,年收入達到76100歐元以上的部分,按照31.25%來徵收,但這個僅僅是中央政府收走的,地方政府就不是那種累計稅率制了,而採用的平稅制,而且有收入就得上稅,比如首都赫爾辛基就18%的平稅,這是北歐國家和大部分國家最不一樣的地方。
在北歐追求的社會平等模式下,不能因為收入低就不納稅,這也是支撐北歐高福利的基石,經濟增長 離不開資本 人口 科技,前面的兩個增長只能讓經濟總體增長,但不能大幅提高人均GDP 比如中國,但科技的增長卻能大幅度提高人均生活水平,這種增長讓每個人的技能,每個人的生產力都不斷提升,而科技背後的投入只能是教育,所以芬蘭很清楚這一點。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芬蘭政府的開支特別偏重於教育,可以不修大樓大橋高速公路,但必須要修建學校與圖書館 提高老師工資,而這正是其它發達國家欠缺的,在以資本為主的發達國家中,是幾乎難以達成這樣的共識,資本家的眼裡 利益才是根本,你要將我的資本平均化,然後變成福利分給其他人,這對於資本家而言 ,無疑是薅羊毛的行為。
而且還是長期往死裡薅,用血海深仇形容都不為過,在馬克思《資本論》中有說,資本家有50%的利潤 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有100%的利潤 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當有300%利潤 就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首的危險,所以大多數資本國家是成為不了,下一個北歐烏託邦。
雖然北歐國家的福利制度讓人羨慕,但如今中國的各種福利制度同樣不弱,我們欠缺的只是發展的時間,隨著未來中國的發展,我們能夠享受到的福利制度,或許不比北歐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