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先不說五行之生,先說克。五行生剋,是一對促進與制約關係。克,我們說火能克金。
我們知道的常識是火可以讓金屬變軟,乃至於融化為水。好像這就是克制?
可是我們還聽說過,真金不怕火煉。還有就是好鋼必須要經過火的錘鍊,等等。那麼我們可以看到,克法,可以從根本上成就它啊!
克制,克服。克明德。克己復禮。我們看到克法,可以說是一種成就法。
那麼,我們從這個角度看五行——土生金,火以制約的方式成就金。生是促進,克是制約,兩股力量的平衡就是金無過無不及,也就是金行中和之道。
同樣的,木火土金水五行都有每一行的中道。
五行運轉,又是一個循環,這個循環過和不及,都會導致身體出現狀況。運轉良好,那就是五行之中道。
那麼中醫看這個五行運轉狀況,看什麼呢?望神。神很充沛飽滿,那就是運轉良好。神過於亢,從整體而言那就是洩,就是過。這個時候,就需要內在外在的幹涉,這就是克法。
相反的,如果五行循環系統運行不暢,神神不足。那麼整個身心系統就沒精神,沒活力。這個時候不足以應對外在的事情。乃至於進入身體的東西都不能很好地運化,如果積累在身體裡,就很有可能引發身體的癌變。
我們可以再做一個比喻,五行相當於五大家族,他們控制著這個國家的教育、交通、民生、經濟、政治等命脈,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樣,治病就和治理天下聯繫起來了。
一人就是一國。這就很有意思了。所以黃帝內經裡有一篇是《靈蘭秘典篇》,講的就是這個應象。
五行也是一種應象方式。太極也是一種應象方式。把這個循環體系,通過不同的視角應象。克,本身就是一種反向調節。有主動的,比如木克土,有被動的,比如藥物治療。這就是我們的中醫之理的一個表述。
在我們身體上,有五臟六腑,或者是六髒六腑。多出一對就是心包和三焦。那麼,這是六行了嗎?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火有君火和相火之分,兩者統攝起來還是火。所以還是五行體系。
我們感悟這個五行,不是學概念,定義,而是認識生命本身,藉助這樣的一個體系,來觀察和體證生命。學習五行,就是和這種傳統真正地接通。
這種學習,很自然地就有了觀察的習慣。可惜我的情形是,把更多的時間用在看書上,觀察少了。這習性不大好,知和行之間失衡。這就是有失於中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