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商場多年,應酬無數,身兼數職的「打工人」,碰上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對酒當歌暢飲一番也是常有的事。酒喝好了心情是痛快了,但上頭的痛苦卻總在酒後找上門。
輕則頭暈噁心,重則心律失常、血壓升高,酒後也總會被家裡人念叨,偶爾還會引發家庭矛盾,著實讓人苦悶不已。
衡水老白乾1915
這種苦悶,我是深有體會,直到喝過衡水老白乾才徹底解決這一煩惱。白酒的香氣,行家一聞便知有沒有。衡水老白乾的香型本就在白酒中極具特色,在明嘉靖年間更是因一句「真潔,好幹!」的讚譽而得名,「聞著清香,入口甜香,飲後餘香」,更有「醉得慢,醒得快,不上頭」的特點,但是衡水老白乾為什麼「不上頭」呢?
行家都知道,如果要酒香,雜醇油必不可少。在有關釀酒的教材《白酒生物化學》中就有介紹:「高級醇是指除乙醇外,含有3個碳以上的一價醇類,為一類高沸點物質,是白酒香味的重要來源,平時說的雜醇油就是這些高級醇的混合體。」
在釀酒環節中,雜醇油就是發酵的副產物,也是白酒中不可缺少的香味組分。中國傳統白酒更是因與國外名酒威士忌、白蘭地等有著區別極大的香味,在國外極具盛名。早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衡水老白乾就曾一舉拿下最高獎甲等金獎。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甲等金獎
簡而言之,在白酒的「秘香」中,雜醇油功不可沒。殊不知在醫學上,雜醇油卻不是什麼好東西。撇去含雜質、有害物質的低劣酒不談,一般白酒中引起上頭的主要原因就是雜醇油。一旦酒中雜醇油含量過高,便會造成人體中毒麻醉,使神經系統充血,令人頭腦昏漲。宿醉酒醒之後,很多人腦袋依舊非常漲疼,就是因為雜醇油在體內停留的時間比酒精長,麻醉效果還未消散。
看上去,雜醇油就像一個兩面派,一面用醇厚的香氣誘人而來,一面卻六親不認,讓人又愛又恨,難辨忠奸。甚至還有專業人士以三國梟雄曹操來比喻雜醇油亦正亦邪的特點。飲酒不知雜醇油,好比談三國不識曹公為何人。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裡,除了講武德,還要講酒德。但當人們適當飲酒仍難逃上頭時,雜醇油含量低的白酒就逐步成為了酒桌新寵。好酒不上頭,衡水老白乾得千年傳承,堅持純糧古法釀造,地缸發酵,不但甲醇、醛類物質含量低,雜醇油含量也極低。其中雜醇油含量低於原國家標準的1/4,不到醬香、濃香型的一半。此外,衡水老白乾酒(600559,股吧)分子量小,易分解、代謝快,不僅醉得慢,還醒得快。
沒它不行,多了壞事,諸多愛酒人士就這樣在對雜醇油的愛恨糾纏中,選擇了好喝不上頭、雜醇油含量極低的衡水老白乾。有愛酒人士直言,那些年上的頭,喝過衡水老白乾後才知道有多冤。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