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宜州7月14日訊(通訊員 莫電任)「這次激勵通報,對我們來說既是肯定又是鞭策,推進質量工作任重道遠,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優化服務,推動經濟社會平穩有序發展。」近日,河池市宜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呂春光說。2019年宜州區在推進質量工作方面成效突出,今年6月22日喜獲自治區督查激勵。
近年來,宜州區發揮區域優勢,進一步強化服務功能,推進科技創新,完善市場監管體系,大力開展源頭治理行動,打好「質量+品牌」組合拳,不斷優化產品質量,推動特色技術標準上升為地方標準,促進質量強區工作快速發展。
源頭治理保穩定
該區深入開展食品藥品日常監管,切實做好食品藥品安全系列專項整治,對社區、公園、廣場、賓館、酒店等人員密集場所開展保健產品「百日行動」專項整治,圍繞14類重點消費品中的繭絲綢產品開展質量提升活動,加強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對不合格商品涉及的生產經營者,強化行政執法,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2019年,該區處置各類申訴舉報262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2.242萬元。
該區投入158萬元建設「網際網路+食安智慧監管」平臺,完成監控中心總控平臺、局辦大廳及12個鄉鎮市場監督管理所辦公大廳公眾查詢平臺系統和轄區內100家學校食堂和5家食品配送企業攝像頭的調試啟用,藉助「食品安全監管雲平臺」發布各種信息預警,提高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度,及時制止食品經營主體違規經營行為。
「我們給源頭治理加裝一道安全保障『網』,查處市場監管領域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打擊民生領域食品、藥品、菸草銷售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市場穩定,提升了監管效能。」呂春光介紹,今年上半年,該區共立案查處一般程序案件39件,已辦結案件總值323.15萬元,罰沒款合計173.11萬元;檢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56家次,加油站44家次,菸草銷售單位195家次,農貿市場13個次,快遞網點11個次,珠寶店8家次,工藝品店9家次,凍庫8個次。
提升質量增產值
該區由市場監管、公安、稅務等部門組成機構,為企業開辦一站式服務專區,通過廣西政務一體化平臺及掌上登記APP軟體實現全程電子化辦理,實現零材料,並通過「多證合一」自動將數據傳輸至公安、稅務、社保、住房公積金部門及商業銀行,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營造公平公正的良好營商環境。2019年,企業年報率達90.93%,個體年報率達70.11%,農民專業合作社年報率達92.73%,涉企信息歸集部門覆蓋率達到100%。
該區大力開展生絲質量監督抽檢,把好繭絲「質量關」,打好桑蠶繭絲綢產業「金字品牌」,提升繭絲綢市場競爭力。目前該區有桑蠶產業相關產品註冊商標、品牌30多個,生絲合格率均達100%,有40%達到5A級以上,90%達到4A以上。
同時,加強對蠶桑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管,提高桑蠶資源利用率,壯大桑蠶循環經濟產業。2019全年,該區白廠絲產量4810噸,坯綢產量372.2萬米,絲綢企業總產值21.2億元,蠶桑資源綜合利用產值5億多元,桑蠶產業帶動8694戶貧困戶34776個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塑造品牌促發展
該區持續實施「品牌建設工程」,指導桑蠶繭絲綢協會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報「宜州桑蠶繭」「宜州繭絲綢」「宜州白廠絲」「宜州蠶絲被」4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向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交地理標誌產品「宜州桑杆秀珍菇」。
把廣西嘉聯絲綢有限公司、廣西博慶食品有限公司列入自治區主席質量獎重點培育企業庫;將嘉聯、恆業、宏基三家繭絲綢公司列入河池市市長質量獎重點培育企業庫。「宜州桑蠶繭」榮獲國家地理標誌認定並榮獲首批廣西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嘉聯繭絲及其製品、東方絲路公司的「絲路印記」牌生絲等3個公司的4個產品獲評「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恆業繭絲有限公司的圖形商標、嘉聯絲綢股份有限公司的「綺源」「南方絲繅」商標、宏基繭絲綢有限公司的「劉三姐」商標、皇家瑞禧蠶絲坊有限公司的「皇家瑞禧」商標等5個商標獲「廣西著名商標」;嘉聯繭絲及其製品、東方絲路絲綢有限責任公司的「絲路印記」牌生絲、宏基繭絲有限公司的「宏基絲業」牌白廠絲及「劉三姐」牌蠶絲被等3個公司的4個產品獲評「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
目前,宜州區有桑蠶產業相關產品註冊商標、品牌30多個。企業申報「三品一標」獲得產品認證14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1個,綠色食品2個,地理標誌農產品1個。
【來源:廣西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