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國際機場建成通航過程中,北京市與大興區出臺了不少就業政策,用機場的崗位反哺因為機場建設而失地的農民。大興區榆垡鎮供圖
開欄語
「小康」源於《詩經》,這個古老的詞承載著中華民族美好的夢想。一直以來,我們懷著對幸福的憧憬和期盼,櫛風沐雨、朝乾夕惕。
時間來到了2020年。今年我們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將變為現實。
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今天起,新京報推出「小康故事」系列報導,聚焦在北京大項目、大政策影響下,走向小康生活的普通人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故事。
2014年年末,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開工建設,2019年9月25日,大興機場正式通航。對於離機場最近的大興區榆垡、龐各莊、魏善莊、安定、長子營、採育、禮賢7個鎮的村民來說,大興機場的建成不僅僅意味著家門口有了全世界矚目的建築,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村民在大興機場找到就業崗位,成為拿工資、享受完善社保的上班族。
記者從大興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了解到,近五年,大興區勞動力就業85002人次,共有2067名大興戶籍勞動力在大興國際機場實現就業。
拆遷「上樓」 村民生活質量改善
張妲是大興區榆垡鎮原黑垡村的村民,前幾天她翻看地圖時發現,村子已經在地圖上消失了。對此,張妲很坦然,她說,如果沒有大興機場,生活可能還是圍繞著村裡那幾間平房,做飯還用煤爐子,屋裡冬不暖,夏不涼。
榆垡鎮村民謝松延一家同樣因為機場建設,拆遷搬上樓,一家人住進了空港新苑小區。這個小區緊鄰京開高速和大廣高速,出行方便。謝松延說:「最大的變化就是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家裡用那種小爐子燒煤,特別不方便,還容易煤氣中毒。現在都用天然氣,乾淨、衛生、安全,我爺爺奶奶生活在這裡我們都挺放心的。」
最令謝松延欣慰的是,原先靠種地維持生活的爺爺奶奶如今轉成了城鎮戶口,每個月都能領退休金,徹底擺脫了看天吃飯的日子。另外,兩位老人還上了醫保,看病更加方便。
此外,小區的配套設施也不少。空港新苑小區附近有文化廣場,村民們喜歡在那裡遛遛彎,會會老鄰居;出小區過一個紅綠燈便是榆垡鎮醫院,如果有頭疼腦熱的話去看病也很方便。
大興村民回家找到新工作
除了居住環境的改善,周邊村民因為這個新機場而增加了更多就業機會。
五年前,還在北京物資學院上大四的張妲怎麼也不會想到最心儀的工作最終會在家門口找到。
張妲的第一份工作在大興區,但她並不滿意。第二份工作在中關村,張妲和很多從外地來京發展事業的上班族一樣,住合租房,一日三餐以外賣為主。
2018年的一天,張妲在村裡微信群中看到一個新消息——負責為大興機場招聘員工的一家人力資源公司招聘人事專員。這家公司離張妲家非常近,家門口就能找到對口的工作讓她非常興奮。張妲毫不猶豫地報了名,經過兩輪面試後入職。
與當初奔忙中關村的工作相比,這份新工作不僅帶給張妲新的發展空間,而且因為離家近,開銷省下不少。張妲說:「現在感覺生活特別舒適,工作起來也很舒心,回家住父母也都放心多了。」
和張妲一樣,謝松延的工作也在大興機場。此前,他的單位在北五環,而家住南六環,每天上下班得城南城北兩頭跑。2019年5月份,謝松延在榆垡鎮社保所進行了就業登記,準備重新找一份工作。大約過了半個月,社保所工作人員通知他要不要參加北京東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送餐員的面試。謝松延二話不說就決定去試一試,「這是個正規公司,又在大興機場上班,我從家抬腿兒就到單位,這多合適的工作啊。」經過兩輪面試,謝松延成功入職,成了在機場上班、拿著穩定的工資收入、享受完善社保福利的上班族。
近五年大興促進機場地區4128人就業
除了榆垡鎮,大興區還有禮賢、龐各莊、魏善莊、安定、長子營、採育共計7個鎮因為機場建設被徵用了土地,因而產生了大量勞動力。如何解決村民就業問題,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與大興區出臺了不少辦法,其中就包括聯合制定機場建設地區就業政策,用機場的崗位反哺因為機場建設而失地的農民。
大興區人社局數據顯示,近五年,大興區勞動力就業85002人次,共2067名大興戶籍勞動力在大興國際機場實現就業。2015-2019年,大興區促進機場地區4128人實現就業,累計申請機場建設地區補貼達2731萬元。
以榆垡鎮為例,2017年至今,該鎮推向村民的大興機場相關崗位3600多個,截至目前已有611人在大興機場找到工作,其中包括今年1月份以來在大興機場新上崗的工作人員93人。用人單位有中航油、東航地服公司、南航地服公司、航食公司、機場商貿公司等。
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社保所所長佟雲介紹,今年1月份疫情發生以來,榆垡鎮的就業招聘信息一直沒有停止,截至目前已經開展了6場網絡招聘,涉及企業33家,與大興機場相關的工作崗位1809個,工種涉及消防監控員、客橋運行、飛機配餐員等。已上崗大興機場相關崗位的員工中,40歲以上就業者比例約佔五分之一。
大興國際機場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姚亞波曾表示,新機場的建成將為周邊地區引進高端生產要素,不僅使北京南城充滿生機和活力,而且還能優化北京市的產業布局。未來20年,新機場將為北京市帶來超過8.6萬億元的經濟貢獻,年均提升北京市生產總值增長率1到2個百分點,南城(房山、大興、亦莊)佔北京市生產總值比重將提升至32%左右。
同題問答
新京報:過去五年,在你身上發生的最大變化是什麼?
張妲:五年來最大的變化是身份的轉變,五年前我還是一名大學生,現在我已經成為一名職場人。我上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學生時代的美好回憶留在心底,我慢慢適應了職場人的身份。
新京報:你覺得這五年來北京發生了哪些變化?
張妲:因為我家就在大興機場附近,所以感受最深的還是大興機場的建設。從它破土動工,到航站樓建成,再到飛機通航,可以說我們是看著機場一天天都在改變,日新月異。
同時,大興機場的建成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改變。比如說居住環境變得更好了,家裡用上天然氣、用上了集中供暖,全家人搬進新樓房,上下樓有電梯,生活方便太多了,整體衛生條件也都得到了改善。
新京報:未來你最期待看到的變化是什麼?
張妲:我最大的希望是疫情趕緊過去,儘快讓工作、生活走上正軌。同時,我也希望政府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讓大興區的小夥伴都能不出大興就能找到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