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網友提出了一個有些大的問題:上高中了,考試作文怎麼寫分數才能更高?
之所以說這問題很大,就是因為其實作文也是分種類的,起碼要分成兩大類:任務驅動型作文,還是闡釋型作文。
作文的分類是基於作文考試的現實而產生的,是為了在備考的過程中,或者老師教學的過程中,更好把握文體特點,而做出的分類。這種基於現實而做出的分類,確實對我們寫好考場作文,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所謂的闡釋型作文,就是以往我們所見到的話題作文、標題作文,都屬於這一類;而還有一種近些年來出現的作文題型,往往給大家創造一個情境,讓各位考生通過特定文體的寫作,來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方案和意見等。
聽我這麼說,聰明的你們一定會說,老師,你那說的不就是任務驅動型作文嗎?恭喜你答對了!
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任務驅動型作文一定要注意的那些事兒。任務驅動其實就是解決問題,解決問題要有觀點,也可能需要應對之策,而應對之策的提出,需要有分析思辨的能力。
再具體一點說,任務驅動的指令,往往會規定讀者作者目的,甚至文體等交際的設定。
為啥要這樣出題呢?2017年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裡面說:
以情境任務作為試題的主要載體,讓學生在個人體驗,社會生活和學科認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呈現學生語文素養的多樣化表現。
以上是官方的表述。比較粗暴的理解,就是為了防止大家套作宿構。好聽一點說,那就是這種場景化具體化交際化的寫作任務,更像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寫作任務,能更好地考出大家的能力。
總而言之,不管你怎麼理解,想要拿到分,作文你必須得寫。
而且現實的題目也是這樣,以2020年的試題為例,什麼發言稿、演講稿、主持詞、一封信、議論文……可是都考到了。
不但在內容上緊跟時事,引導大家拓寬國際視野,在形式上也是很多樣的。
對於這一年的大多數考題而言,各位都是要把握具體情境的,唯有把握情境,才可能得到作文高分。
或許你想說,也不全是,那全國一卷考的就是歷史人物的。確實全國一卷考的就是歷史人物,那我們來看看真題長得啥樣:
仔細一看,大家一定會發現,雖然講的是歷史人物的故事,卻是典型的任務驅動型的作文,情境給的分分明明。寫的是發言稿,參加班級舉行的讀書會,圍繞三個人其中的一個展開討論。
像這麼一道題,有專家評論說「很好地將歷史和當下進行了結合」,這個大家當然可以知道,但是更關鍵的,是怎麼寫能拿到更多的分兒!
那就是按照演講稿的寫法,格式是這樣,內容也是這樣。比如:
既有稱呼,又有問候。還有文體提示:「準備這場發言之前……」
而且具體行文的語言,多用短句子,比較的口語化,非常有交際場景,比如:「我問自己,時光匆匆,回望歷史,是誰最長久地駐留你心中?是什麼最深切打動過你的心靈?」
較多年前的考試,可能只要寫一篇議論文就行,但是5年前,高考作文就開始有了情景的要求,而且近些年來,漸成燎原之勢。
以上是20年的全國一卷,全國的二卷三卷,也同樣都有著場景化的要求。全國二卷是要求寫演講稿,全國三卷寫一封信。無論是演講稿還是寫信,同樣也都要考慮到試題中給出的情形,必須考慮到交際場景,方能落實驅動的任務點。
相關閱讀:
高考作文,可以從模仿起步,不要總想借鑑的捷徑
高考語文,作文備考,走自己的正路,不要被各種風向迷惑
高考語文,融會貫通用素材,幫你戰勝寫作文無米之炊的恐慌
高考語文,從基本格式到行文邏輯,辯論稿寫作如何實現高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