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棚戶區馬桶改造爭議:部分居民堅決不裝 怕政府不拆遷

2020-12-07 新浪財經

來源:冰點周刊

上海:與馬桶鬥爭30年

作者 |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視頻製作 | 周冠伶

中國第一大都市的一大煩惱與馬桶有關,關於這一點,知道的人並不多。

每天清早,一手拎著木製馬桶,一手提著馬桶刷子,從弄堂沿著大小道路走到化糞池,一邊同鄰居打招呼,一邊賣力地刷馬桶,這是30多年前滬上生活的日常,上海人口中的「手拎馬桶」時代。

時至今日,上海仍在努力甩掉這隻馬桶。今年7月22日,上海市中心城區靜安區對外宣布,提前8個月完成了一份五年規劃裡的某個舊區改造目標,其中包括:累計完成5200多隻「手拎馬桶」改造,基本解決居民「如廁難」問題。

在上海最著名商業街淮海路附近的法國梧桐深處,家住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區的年輕人毛豆(應受訪人要求化名)對此眼紅極了。他和鄰居們仍離不開手拎馬桶。

上海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區,居民提供的生活環境圖。

倒馬桶的路上,他們會自覺穿著整齊打扮體面,悄無聲息地路過網紅小店,路過話劇藝術中心,也路過時髦的夜店和酒吧。他們的腳下是中國的「寸土寸金」之地。

「城市棚戶區、舊裡的改造,是長期困擾上海的最大民生難題。」上海市督察人民內部矛盾化解辦公室原副主任、上海市信訪學會理事嚴惠民說。他研究了數千件信訪卷宗後發現,與馬桶作鬥爭,一直是上海民生工程的重點和難點,也是信訪矛盾最為集中的點。

一言不合,直接一個馬桶扣在頭上

從1991年啟動第一階段城市住宅建設更新改造算起,躋身全球最發達城市之列的上海,已經與馬桶鬥爭了30年。

2000年左右,上海喊起過「消滅馬桶」這個口號。當時,貫穿上海黃浦江西岸各種核心地段的蘇州河沿線一片惡臭。一個重要原因是,沿岸棚戶區居民每天在河裡刷馬桶。

「那時候,信訪矛盾不斷,老百姓遇到信訪幹部上門,一言不合,直接一個馬桶扣在信訪幹部頭上。」嚴惠民說,「消滅馬桶」是當時最大的民生福祉,「所有人都嫌棄蘇州河,都不願意住到蘇州河邊下只角。」

20年過後,蘇州河沿線遍布星級酒店、高檔住宅、高端商場,惡臭沒有了,房價蹭蹭地往上攀,「蘇州河畔」成了開發商賣樓的「核心賣點」。

但是,「消滅馬桶」遠不是喊一句口號這麼簡單。城市的複雜性、居民的多元需求,遠超人們的想像。

上海市靜安區,正在推進一項「一平方米衛生間」工程。政府出資,按照戶均約2.5萬元到3萬元的標準,為住在二級以下舊裡、仍在倒馬桶的居民免費安裝一種電馬桶——與抽水馬桶相比,電馬桶能將糞便打碎,使之可以通過狹窄的管道。

上海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區,居民提供的生活環境圖。

「二級舊裡」,指的是舊式裡弄內房屋承重牆厚度為10寸、非承重牆厚度為5寸的房屋。「二級以下」,顧名思義,還不如二級舊裡。

上海的二級以下舊裡,分為「成片型」和「零星型」兩種。成片型二級以下舊裡,佔地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以上,二級舊裡以下房屋建築面積佔地塊內居住房屋面積的70%以上。靜安區宣布完成了全部「成片型」二級以下舊裡的改造,剩下的,還有「零星型」。由於不成片,零星的「老破小」動遷過程相對遲緩。

「不裝馬桶!堅決不裝!」這是靜安區寶山路街道新漢興居委會黨總支書記貝毅在早期推廣「一平方米衛生間」時聽到最多的話。他記得,一位70多歲老人每次都把上門的居委會工作人員、施工隊隊長罵出門。

居民的想法五花八門,有人覺得,政府出錢改造衛生設施後,本地塊更加動遷無望,所以堅決不肯改造,寧可再拎10年馬桶,等著拆遷;有人懷疑,政府說不收錢,工程進行到一半或者完工,肯定還會要錢;有人家裡總共12平方米,捨不得騰出1平方米;還有的是租戶,擔心改建後房租大漲。

寶山路街道共有701戶「手拎馬桶」戶,這些住房建於上世紀30至40年代,多為磚木結構,分布在8個居民區的9個「零星」地塊。不僅說服居民困難重重,就算居民悉數同意,改造方案制訂起來也困難重重。701戶,每一戶的方案都要幾易其稿。

7月16日,上海寶昌路棚戶區居民向記者介紹電馬桶的管道設計。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攝

老子騙婚,還想讓兒子也騙婚嗎

有一段時間,靜安區寶山路街道原信訪辦主任李軍民每天在胳肢窩夾著一摞文件袋,在高高低低的棚戶區天線下穿梭。居民們見到他,會出來打招呼、反映問題,他總是一一記錄下來,然後叮囑,有事直接給自己打電話,「不要一點小事就上訪」。

他很清楚:不是每一戶居民都有強烈的改造意願,想改造的要上訪,不想改造的人也要上訪。

在那些飽經滄桑的舊建築裡,千家萬戶的訴求此起彼伏:早期因為沒有衛生設施,許多人找政府反映手拎馬桶的苦惱;政府出錢改造,信訪部門又會接到鄰裡之間因為是否安裝馬桶、馬桶裝在哪個位置產生的問題投訴,還有人要求「不要改造、直接拆遷」;後期,關於施工噪音、保修問題,又有居民吵著要上訪了。

2018年8月,李軍民最早接待了寶昌路723弄、731弄23名居民的上訪,他們要求政府幫助改善衛生設施。「我去現場看了,改善需求合理,老百姓確實生活困難。」他回憶,當時寶昌路723弄、731弄的居民全都使用手拎馬桶,由於對面拆遷建起了高檔小區,他們連倒馬桶、晾衣服的地方都沒了。

寶昌路棚戶區居民出門晾衣服。他們在兩棟房子間拉一條繩子,解決晾曬需求。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攝

居民李才英反映,最困難的時期,她每天要從家裡走到另一條路上的統一晾曬點去晾衣服,耗時大約15分鐘;她90歲的老母親要拎著馬桶走出弄堂,到對面的垃圾站去倒馬桶。原本的化糞池消失了,居民們迫不得已想出了新招兒——在馬桶裡套一個塑膠袋,每天在塑膠袋裡解決生理需求,然後拎著塑膠袋去「扔垃圾」。

那時候,舊式裡弄裡,居民的生活狀況與一街之隔的高檔小區形成鮮明對比,他們都在同一個居委會的管轄範圍內。前者,臭氣燻天,每戶人家都要在大門上安裝一塊半人高的擋鼠板;後者,每一扇進出小區、樓棟的大門都有門禁和保安,地下停車庫乾淨整潔,大堂氣派,「管家」看門,每平方米房價近10萬元。

但臭氣並不挑人。這個片區,每家每戶,不論豪宅還是「舊裡」,幾乎都能聞到空氣中的怪味兒。

改造前,弄堂裡的大小便很多都倒入下水道,味道非常重。周冠伶/攝

李軍民將他調查核實到的情況向上級反映後,2019年年初,寶山路街道701戶的「一平方米衛生間」改造工程啟動。李軍民也調到了街道社區管理辦公室做主任,全程負責改造工程。

家住寶昌路735弄的阿華(化名)原本打定了主意,肯定不裝電馬桶。1986年,二十幾歲的他在這間老房子裡結婚,如今都已退休了,「房子還沒動」。

與他結婚34年的妻子,多年來總拿離婚威脅他,「她說我當年騙婚,結婚時就說這裡要動遷、要分房子了,至今沒動靜。她每天還在倒馬桶過日子。」另一頭,今年已經32歲的兒子要結婚,沒有新房,已經吹了好幾個女朋友。

一家3口擠住在13平方米左右的平房裡,吃喝拉撒睡,全在這間屋子裡解決。有一次,兒子帶女朋友上門,對方看到這樣的家庭環境,面露難色。他同女孩講,周圍都拆遷得差不多了,我們這裡也快了。

妻子聽聞,立刻甩過來一個白眼。「不要瞎說了,老子騙婚,還想讓兒子也騙婚嗎?(拆遷)這事兒還沒有明確呢。」

政府出錢改建「一平方米衛生間」,阿華堅決不同意。「我特別擔心,政府這麼給我們改善居住條件,是不是就不想給我們動遷了?一輩子住在這裡了?」他告訴記者,如果為了一個衛生設施,喪失了拆遷補償機會,那實在得不償失,「我寧可繼續這樣住下去,也一定要等到動遷。」

居委會書記貝毅告訴記者,早期意見徵詢階段,有關「裝了馬桶就不拆遷」的謠言四起,居民們互相鼓勵著一定要「屏住」——「屏住呼吸」的「屏」。誰家都不動、誰家都不表態的僵局持續了近10天。

貝毅決定找一家人做「樣板間」。這家人,不能是居民小組長、不能是黨員家庭,家裡還不能有公務員或者「事業編」,而是要一戶平時有點兒咋咋呼呼、喜歡嗆人的直爽人家。李才英被挑中了,她家就在阿華家附近,90歲的老母親每天還要拎馬桶,改造願望強烈。

7月16日,一位上海居民向記者介紹自家的新衛生間。周冠伶/攝

李榮軍和貝毅都向李才英保證,改建與拆遷沒有關係,且每一家都有單獨的設計方案,保證每一家都滿意。施工過程中所有的問題,全都找貝毅解決,他的手機號向所有居民公開。

貝毅的手機,從此以後每天接到各種電話,直到今年7月,「一平方米衛生間」工程收工7個月,他還一直接到馬桶保修問題的諮詢,「現在平均每天接三四個保修電話。」

政府還應不同居民的要求,「順手」在各家的不同位置幫助搭建了露天灶臺,接入自來水管和水池。

每一戶的改建,阿華幾乎都去看過。他最終也同意了改建,「我家現在整個房間裡,條件最好的就是衛生間。老婆現在不用每天早上去倒馬桶了,心情也好點了。」

看這些管道,你就能知道改造到底有多難

給磚木結構的老房安裝衛生設施,比建新房要難得多。這些老房,牆面薄、樓板薄,一家挨著一家「粘」在一起,當弄堂外有汽車駛過,樓上的人家還會「抖一抖」。每家都要騰出一平方米來建衛生間,無論建在哪裡,都會影響上下樓和兩隔壁的鄰居。

居民阿華、周鶴林、老楊等幾個懂點兒工程的老鄰居聚在一起,在居委會指導下籌備了一個「施工督察組」。不管哪家施工,督察組一定會派一個人去現場督工。

「我以前從大伏天開始洗冷水澡,一直到冬天,每天都在弄堂口的陰溝邊上赤膊,太難看了。現在國家給出錢造衛生間,我出一份力應該的。」剃頭師傅出身的周鶴林最關心解決洗澡問題,他當起了志願者,還幫忙去別人家裡遊說。

泥水匠出身的老楊至少去了50戶人家督工,發現了很多隱蔽的問題,如今在弄堂裡頗受街坊鄰居的尊敬。「一戶一策,每家人家的設計方案都不一樣。」他見證了「一平方米衛生間」的改造全程,他可以根據遍布在房屋外側、邊側、上方的各種管道,辨別出這些管道分別通向誰的家。「看這些管道,你就能知道改造到底有多難,七拐八繞,最終全都通向化糞池。累死人的事兒。」

複雜的管道也通往複雜的人心:有的人家好不容易選好的「坑位」,準備開工了,樓下鄰居衝上來要打人,他選的「坑位」剛好是樓下的「餐桌位」或者「床位」,鄰居死活不讓開工,「你在樓上大號衝馬桶,汙水譁啦譁啦從我家飯桌旁管道流過,怎麼行」;有的人家住在三樓,要從陡峭、發黴已經變軟的木梯子往上爬,工程隊隊員畏難了,把馬桶扛上去太危險,從窗外吊上去又有鄰居提意見;還有人扛到底,就是不裝,把所有前來遊說者全都往外趕,門一鎖,假裝家裡沒人。

不能一邊是高樓大廈,一邊是舊裡老百姓的水深火熱

上海與馬桶的鬥爭,孜孜不倦。1991年至2006年的改造,被稱為「365危棚簡屋改造」,當時改造了各類舊住房1200餘萬平方米,受益居民約48萬戶。後來拆遷成本快速上升,根據統計,2007年至2017年改造舊屋770萬平方米,受益居民31萬戶;2017年至今,政策從「拆改留」轉變為「留改拆並舉,以保留保護為主」。

毛豆家就是上海要「留」下的部分。那裡地處淮海路周邊,與一些老洋房等歷史風貌建築交錯在一起。房子外表經過塗裝十分漂亮,是遊客「打卡」聖地,內裡卻是磚木結構,連安裝電馬桶的條件都不具備。

這些老舊房屋成不了片,其間穿插的老洋房又是保護建築,無法拆遷。改造就成為居民們最大的訴求。一樓居民可以在下水道邊拎一桶熱水、一桶冷水兌著洗;但樓上的居民還要再備一個空水桶,用來盛放髒水,「都是木地板,沒法建衛生間」。

毛豆研究生畢業後,在上海一家不錯的單位做行政工作,新房子是買不起的,但鄰居老人目前的生活,令他特別擔心自己將來的「養老問題」。「3樓的奶奶,每天爬著陡峭的樓梯上下,前陣子她動了個小手術,連保姆都請不到。」毛豆說,眼瞧著保姆來了四五個,看到這裡的環境,都婉拒了工作,「他們都驚呆了,竟然還要倒馬桶,他們農村都用上抽水馬桶了。」

毛豆告訴記者,政府多次派人上門研究改造事宜,眼見著一撥兒又一撥兒專家搖著頭離開。這裡曾是上海的「上只角」地段,隨著時間的流逝,過去的老浦東、老閘北等「下只角」地段的房屋都得到了拆除或者改建,而市中心的舊裡卻成了難點。

不過,上海正在一點一點啃下這些「硬骨頭」。上海城市更新與舊區改造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專班負責人徐堯說,「手拎馬桶」是上海的民生短板,根據2018年的摸排,全市非舊改地塊、無衛生設施的各類老舊住房涉及2.6萬戶居民。2019年計劃改造9000戶,實際啟動1.1萬戶;2020年計劃再啟動9000餘戶。

徐堯說,2020年上海除黃浦區外,各區剩餘的非舊改地塊、無衛生設施老舊住房改造工程將全部啟動。也就是說,毛豆家位於徐匯區的房子,即便再難,也在2020年啟動改造之列。在他身邊,上海與馬桶的「戰爭」仍在繼續。

曾有一位上海市領導,每年堅持在梅雨季節到弄堂裡調研。嚴惠民記得很清楚,那位領導穿著高筒套鞋,「深一腳、淺一腳地往棚戶區最深處走,一邊走,一邊囑咐身邊的區級領導:我們不能一邊是高樓大廈,一邊是舊裡老百姓的水深火熱。」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

相關焦點

  • 拆遷廢墟上環境惡化,榴鄉路棚戶區居民盼改造提速
    「每逢雨季,拆遷地區渣土泥水順勢流淌,道路泥濘積水,未拆除完畢牆體存在坍塌危險,隱患嚴重。」近日,本報收到一份《加快推進榴鄉路兩側棚戶區改造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文章介紹了目前榴鄉路兩側棚戶區的現狀,反映仍有部分未啟動拆遷的居民,居住在殘垣斷壁、垃圾渣土堆積的拆遷廢墟上,生活環境差。對此,記者進行了實地調查。
  • 2019年新鄉棚戶區改造回顧 哪個區拆遷最多?
    365淘房訊棚戶區(城中村)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是有效改善群眾住房條件、促進經濟增長與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作為一項事關居民生活切身利益的大事, 2019年,新鄉市棚戶區改造工作如火如荼,開展迅速!
  • 青海格爾木棚戶區拆遷改造進展順利
    為徹底改變城市棚戶區髒、亂、差的局面,按照「分片拆除、集中安置」的原則,青海省格爾木市計劃從今年起,利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合理規劃配套建設和完善道路、供水、排水、供電、燃氣等基礎設施。
  • 不看不知道,棚戶區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誰才是高房價的推手
    不過近兩年國家提出房住不炒後,風向變了,今天和大家探討的就是棚戶區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誰真正推高了房價。先來看看棚戶區改造。中國土地屬於國家,可以說國家對房價升降具有決定作用,2015年前,國家房地產市場萎靡不振,房產庫存超大,國家開始了房地產終極之招救市,開始了棚改貨幣化安置救市,直接把建築質量和配套差的老舊房子拆除,拆遷房不再給房產,一次性發放貨幣給拆遷安置戶,您願意去哪買,就去哪,政府不做任何幹預。
  • 四方臺區 出實舉推進棚戶區拆遷改造
    東北網雙鴨山8月12日訊(記者 趙宏偉)棚戶區改造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為改善主城區人居環境,四方臺區採取十條措施推進棚戶區拆遷改造工作。  四方臺區委於日前專門召開書記辦公會議,傳達市委書記宋宏偉深入各區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調研及檢查指導棚戶區改造拆遷安置工作的相關指示精神和市委棚戶區改造拆遷安置專題推進會議精神,並結合實際安排部署貫徹落實意見。
  • 徐州市中心「特大棚戶區」即將拆遷,位置在……
    如果此消息為真,那新生裡棚戶區的朋友們不容易,等了近2年,終於等到開始入戶調查了。新生裡棚戶區拆遷回顧在2017年9月份公布的徐州市2018年棚戶區第一批改造地塊裡面:提到了包括翠屏山周邊地塊、新生裡周邊地塊、迎賓大道沿線地塊、下澱村周邊地塊及奎山塔周邊地塊,總佔地面積約5197.3畝,房屋徵收總建築面積約365萬平方米,總戶數27372
  • 鼓樓、新街口棚戶區已經啟動拆遷!下一批成為土豪的是…
    摘要:棚戶區改造拆遷的消息,一直被很多南京人所關心。拆遷對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助力,不容小覷。 棚戶區改造拆遷的消息,一直被很多南京人所關心。
  • 棚戶區改造與舊城區改造,有什麼不同?
    棚戶區改造與舊城區改造,有什麼不同? 在徵地拆遷項目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名詞讓被徵收方困惑不已,大家有時候很困惑為什麼有的地方是棚戶區改造,而有些地方卻屬於舊城區改造,這兩個名詞指的都是同一項事務嗎?今天小編就針對這樣的問題為大家提供解析,幫助大家進行區分。
  • 濟南多個棚戶區拆遷改造有準信了!回遷房房產證問題也有回音了...
    濟南多個棚戶區拆遷改造有準信了!!  回遷房房產證問題也有回音了!!  《作風監督面對面》12月3日上午麻辣開問。問政主題是:《棚改舊改——如何做好「拆、改、留」三篇大文章》,圍繞零散棚戶區拆遷、安置房配套設施、歷史建築保護等問題進行問政。 濟南市住房保障局、濟南市國土資源局、濟南市規劃局、濟南市城鄉建設委參加了本次問政。
  • 新鄉最新拆遷消息出爐!17個棚戶區名單
    近日,新鄉拆遷又傳來新消息,西高村拆遷問題、尚莊村拆遷問題、北幹道針織廠家屬院改造問題,政府都一一回復了。另外從衛河綜合治理指揮部了解到,衛河綜合治理工程啟動後,衛河市區段將有17個棚戶區(城中村)要進行拆遷改造。
  • 《雙鴨山市棚戶區改造搬遷安置方案》
    二、工作主體  市棚改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領導全市棚戶區改造安置工作;市城市棚戶區改造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改造搬遷安置等工作;各區政府負責政策宣傳、安置統計、協議籤訂、房屋驗收、原房拆除、房屋徵收等工作,是棚戶區改造搬遷安置工作的具體實施主體。
  • 遼寧「棚改」進行時:零散棚戶區改造難度更大
    這類棚戶區的改造,要解決的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 政府主導拆遷同時主導開發 經過多年城市建設,遺留下的棚戶區都是沒有商業開發價值的,怎麼辦?沒有商業價值就不開發了?瀋陽市皇姑區委書記李松林說,「我們摸索出一條可行的方式,光靠市場運作籌集不行,光靠財政投入也不行,得結合在一起。
  • 4口人住10平米,筒子樓林立,棚戶區改造為何盼不來?
    按說這類建築是最該被列為棚戶區改造項目範圍,儘快實施拆遷的。然而事情卻沒有那麼簡單。棚改是政府主導、市場參與,企業對這塊地感興趣,遂入戶進行意願徵詢。拆遷人員一上門,人家表態了,我這小樓(不到300平方米麵積),得要10個億的徵收補償,否則不搬!就這樣,好好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就胎死腹中、沒了下文了,據說整條街原先核算的改造成本是10個億……在明律師解讀:我們理解棚戶區居民對幸福生活的憧憬與強烈渴望,人是窮怕了,才會握緊自己這在外人看來慘不忍睹的「陋室」不放,希求更高的補償。
  • 新增1107億元,主要用於棚戶區改造土地儲備等!曙光要來了?
    近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批准了北京市2019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及市級預算調整方案。北京市將新增政府債務規模1107億元,主要用於棚戶區改造、土地儲備等重點領域和重大工程。
  • 江北望江棚戶區改造取消!
    江北望江棚戶區改造取消!4月21日,惠州自然資源局在民意直通車答覆網友提問,確人望江棚戶區改造正式取消。望江棚戶區改造,項目東面起於正在建設的江灣南岸和約100m 外的東江邊界,南面為省東江流域管理局,西面為新寮村、惠州市供水有限公司,西南面為金世界花園、四海達花園等, 北面為鼎峰.國匯山。
  • 廊坊大城縣晨星裡棚戶區改造8年未動工 居民盼回家
    本人廊坊大城縣晨星裡外貿宿舍居民。於2010年9月縣政府對於本小區實施棚戶區改造,至今我們漂流在外,開發商沒有動工。多次找到縣政府有關部門和多次撥打廊坊市市長熱線,至今我們的房屋沒有準確消息。 2010年9月份河北省大城縣榮慶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對大城縣平舒鎮晨星裡外貿宿舍進行棚戶區改造,至今所有拆遷戶飄零在外,開發商沒有動工。我們年復一年的找到縣政府有關部門,希望政府督促開發商儘快開工建設,政府部門給得答覆:縣委縣政府各級領導非常重視,正在積極的做工作督促開發商,想辦法,你們再等等! 就這樣年年找政府、年年等,歲數大了的,有的等不到走了!
  • 迎澤區燃煤棚戶區拆遷改造已三年 安置房現在何處
    太原市最近幾年一直在做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其中拆遷後安置是個很大的難點。 提起拆遷,老百姓最怕的就是會遇到不公平、不公正,籤字落筆前總帶著一絲疑慮。還會擔心拆遷安置房地段是不是跟商品房差很遠?環境是不是比商品房差得多?質量究竟有沒有保障?拆遷後如何安置是每個拆遷戶最關心的問題。
  • 明倫街棚戶區改造啟動 居民激動不已 媽媽再也不擔心我沒女友了
    關注文庭說,生活精彩多2019年9月6日,武昌區明倫街棚戶區改造項目,正式啟動。動遷戶當天可以去明倫街棚改項目徵收辦公室籤約。隨後即可動遷。此次明倫街棚改項目徵收範圍:北至津水路二環線,南至巡司河路,東達中山路,西抵復興路。此範圍內的房屋,基本上都屬於此次棚改的徵收對象。
  • 新鄉這些地方暫時不拆了!還有多個棚戶區改造時間確定!涉5537戶
    主要居住孟營一、二、三村村民,住戶598戶,建築面積為162904.03㎡,計劃建設7棟高層安置樓安置拆遷居民。其中,居民居住用房面積12628.64平方米(其中包括5號樓商用房400平方米);棉麻公司倉庫面積15000平方米;棉麻公司商用大唐貴園酒店1000平方米。涉及居民142戶。這些地方暫時不拆了
  • 鐵東棚戶區大規模集中拆遷動真幹打攻堅
    正是由於東風街道辦事處紮實深入的工作,無私傾情的奉獻贏得了廣大拆遷居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截止3月10日,該片區域325戶居民全部與拆遷指揮部達成了拆遷安置協議,並提前騰空了房屋,實現了以人為本,和諧拆遷的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