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源於海南島中部山區的南渡江,經過不知多少回的迂迴與跌宕,像一條元氣充沛的蛟龍從海島北端潛歸大海。海口便是它的入海口。即便經過上千裡的縈繞與滌蕩,江水至此還十分清澈,波光的鱗片靈氣猶存。風平浪靜時,還能看見一尾尾遊魚,在水中尋尋覓覓。從居民家廚房水龍頭裡擰出的水,泡起茶來依然清香嫋嫋,散發著熱帶雨林深處的氣息。海口可謂龍歸大海之地,因此有很多以龍命名的村落與街道:龍昆、龍岐、龍華、雲龍、龍塘,等等。
海口區別於眾多城市之處,不僅因為它是一個水口,而且還是一個火口。這座城市的制高點是一座火山,準確地說是一個火山群落。在一萬年甚至更早以前,從土地裡爆裂開來的數十個豁口噴發的巖漿,一定是無比的輝煌,可惜沒有人能夠看見,因為那時候這一帶還沒有人類生活,但嬉戲在灌木叢中的野獸,特別是那些隱藏在洞穴裡的冷血動物卻在劫難逃。灼熱的熔巖衝到雲天之後又灑落下來,源源不斷地流向四面八方,吞噬著地面上的事物,多少剛剛還活蹦亂跳的生命都熔化為石頭的紋理。巖漿凝固之後形成充滿氣孔的紅褐色的石頭,是地面上最具滄桑感的事物。海口周邊的村落,從房屋到圍牆、道路,都是用這些火山的灰燼壘疊而成的,走進老舊的屋子,似乎仍然能夠感受到火山爆發的餘溫。可以說,萬年以前發生的那場造山運動,至今都還沒有完全平復。現在,斑駁的火山石成為一種稀貴的裝潢材料,它內在的炫麗與外表的滄桑結合成一種迷人的質感,是現代工藝無法模擬的。
坐落在一座火山噴發的餘燼和一條河流衝積的沙洲之上的海口,十分適合人類的居住。火山爆發留下的熔巖澆鑄了城市堅實的地基;而南渡江清澈的流水,至今仍然以許多彎曲的支流將這座城市蜿蜒縈繞,清洗著它玉石般的時光。
海口是一個水盛火旺、水火既濟的地方。海口府城至今完好保存著「瓊臺福地」的牌坊。一些傳統的節日,會有不少人到那裡燒香祈福。應該說,生活在海口的人都是有福氣的。且不說別的,就生命須臾不能離開的飲用水源和呼吸空氣而言,品質在國內大城市裡也是數一數二。
歷史上,國家的版圖總是在擴張與收縮之中,但海南島作為中國的領地,自二千年前伏波將軍那匹俊美的白馬登上海岸,就沒有什麼可以爭議的了。但在舟船不便、車馬遲緩的時代裡,海南島都顯得過於荒遠,因此,它成為流放政治異己的首選之地。自隋唐至明代洪武年間,海南島的流貶史延續了一千多年,這幾乎是世界上流放歷史最為漫長的地方了。李德裕、盧多遜、蘇東坡、李綱等眾多中國的精英人物,都從歷史的中心被甩到這裡,成為中原文化向周邊傳播的一種快捷方式,他們的不幸是海南島的大幸。海南人為他們設祠紀念,追懷他們的功德,五公祠就是供奉這些人文先哲的殿堂。外來的人也往往要到那裡燒一柱香。在這些精英從中心走向邊緣的同時,這裡也有白玉蟾、丘濬、海瑞等眾多的人傑走進中國歷史的中心,影響著社會人文的變遷。
海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要津之地。從泉州等地啟程的很多船隊,都要在這裡補充給養,甚至採購貨品,才舉帆向南洋進發。清朝後期,隨著南洋諸島的開發,海口以其在東南亞的特殊地理位置得以迅速發展,成為中國近代對外開放的前沿,成為一座具有南洋風情的美麗城市。鴉片戰爭失敗之後,戰勝方強求開放的十大通商口岸,海口就是其中之一。清末在這裡設立領事館或者領事的就有十三個國家和地區,每月還有郵船經過這裡前往法國裡昂等地。清末以來,數以萬計的海南人從這裡迎著季風,踏著碧波和巨浪走向世界。
漫長的歷史,積累了大量的自然與人文遺產,留下了滄桑而百感交集的記憶,使海口躋身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行列。海口城市發展的人文地理走向,基本上是自東向西沿著海岸線一線鋪開,靠近南渡江出海口的方向是老城區,往西的國貿中心一帶則是建省之後發展起來的新城區,再往西則是2000年代之後建立起來的新新城區。一條沿江傍海的馬路幾乎貫穿了整個城區。來到海口的客人,如果要進入它的過去就往東行走;要想進入它的未來則要朝西;而海口的現在就交集在過去與未來之間曖昧不清的地帶上。
博愛路、中山路、得勝沙路等十三條老街,構成了民國時代海口的風貌,成為海口物質文化的博物館。這一城區是由軍閥鄧本殷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規劃拆遷,邀請東南亞華僑回瓊投資興建起來的。它幾乎完整地保留了一個世紀前海口人生活的形態,凝固著中西方文化在南太平洋上交匯時泛起的浪波紋。道路兩旁相互依騎的樓群,和貫通一氣的長廊,氤氳著一種人間煙火的溫暖,悲歡離合的傷痛與浪漫,凝固著一代代人生命的記憶。漫步其中,你似乎就能夠走進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個雨季裡,十字街口一次決絕的轉身,還有遺落在院子裡一個至今無法完成的願望,或是一個覆水難收的結局,迷失在一種夢幻之中。因此,這裡在茶樓、咖啡館和酒店,坐下來就有一種說不清的味道,喝下去更是比別的地方多出一些令人百感交集的意思,時光裡似乎總有那麼一種詠嘆在低低縈迴,仿佛是揮之不去的背景音樂。就像咖啡裡的奶和糖一樣,你的人生與過去曾經在這裡生活的人們纏混攪合到了一起,成為唱也唱不完的歌,一遍又一遍,一集又一集。
總之,騎樓老街是海口人找回自己文化身份的地方,但他們要找回自己的自然身份,還得掉頭走向與此相映成趣的西海岸。那邊代表這座城市自然的一極,是一個消解文化濡染,降解心靈垃圾,回復天真性情的所在。西海岸沙灘金黃,海水潔淨,波濤汪洋,潮水起伏翻覆著一種永遠的嘆息,來自赤道的暖風,像野孩子般到處嬉戲,搖晃著風情萬種的椰子樹,和看起來心事重重的木麻黃,撕扯著女人身上的衣衫與頭髮,甚至鑽進人的懷裡來,讓你情不自禁,咿咿呀呀地喊出聲來,把一腦子的事情忘得精光。
海口是一座城市的名稱,但它更是一座島嶼的出入口。從這裡出發,可以走進海南島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處名勝。周末假日,開車出去,一路都是風景,一路都是公園。隨處停下來,走進一個村子,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景致與境遇。儘管山重水複,但也總是柳暗花明。在海口這樣很多人都嚮往的地方安家,你漸漸就會少了對外部世界的嚮往,不用踮起腳尖四處張望,心裡那股讓你喉幹舌燥的邪火也就降下來,嘴裡便有了回甘的感覺,就像喝了一壺千年古樹巖茶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