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是水口,也是火口

2020-12-19 海南日報數字報
  如果你是一名遊泳好手,從大陸最南端的雷州半島入水,划過十八海裡波光瀲灩的海峽,爬上岸來就是海南的省會海口。站在西海岸婆娑的椰子樹和木麻黃樹下一眼望去,海口就像是飄浮在煙波之上的夢幻之城。特別是夏天,迷離的天空下,淡藍的霧靄中,它的真實性似乎只能通過一瓢清涼的椰子水來證明。

  發源於海南島中部山區的南渡江,經過不知多少回的迂迴與跌宕,像一條元氣充沛的蛟龍從海島北端潛歸大海。海口便是它的入海口。即便經過上千裡的縈繞與滌蕩,江水至此還十分清澈,波光的鱗片靈氣猶存。風平浪靜時,還能看見一尾尾遊魚,在水中尋尋覓覓。從居民家廚房水龍頭裡擰出的水,泡起茶來依然清香嫋嫋,散發著熱帶雨林深處的氣息。海口可謂龍歸大海之地,因此有很多以龍命名的村落與街道:龍昆、龍岐、龍華、雲龍、龍塘,等等。

  海口區別於眾多城市之處,不僅因為它是一個水口,而且還是一個火口。這座城市的制高點是一座火山,準確地說是一個火山群落。在一萬年甚至更早以前,從土地裡爆裂開來的數十個豁口噴發的巖漿,一定是無比的輝煌,可惜沒有人能夠看見,因為那時候這一帶還沒有人類生活,但嬉戲在灌木叢中的野獸,特別是那些隱藏在洞穴裡的冷血動物卻在劫難逃。灼熱的熔巖衝到雲天之後又灑落下來,源源不斷地流向四面八方,吞噬著地面上的事物,多少剛剛還活蹦亂跳的生命都熔化為石頭的紋理。巖漿凝固之後形成充滿氣孔的紅褐色的石頭,是地面上最具滄桑感的事物。海口周邊的村落,從房屋到圍牆、道路,都是用這些火山的灰燼壘疊而成的,走進老舊的屋子,似乎仍然能夠感受到火山爆發的餘溫。可以說,萬年以前發生的那場造山運動,至今都還沒有完全平復。現在,斑駁的火山石成為一種稀貴的裝潢材料,它內在的炫麗與外表的滄桑結合成一種迷人的質感,是現代工藝無法模擬的。

  坐落在一座火山噴發的餘燼和一條河流衝積的沙洲之上的海口,十分適合人類的居住。火山爆發留下的熔巖澆鑄了城市堅實的地基;而南渡江清澈的流水,至今仍然以許多彎曲的支流將這座城市蜿蜒縈繞,清洗著它玉石般的時光。

  海口是一個水盛火旺、水火既濟的地方。海口府城至今完好保存著「瓊臺福地」的牌坊。一些傳統的節日,會有不少人到那裡燒香祈福。應該說,生活在海口的人都是有福氣的。且不說別的,就生命須臾不能離開的飲用水源和呼吸空氣而言,品質在國內大城市裡也是數一數二。

  歷史上,國家的版圖總是在擴張與收縮之中,但海南島作為中國的領地,自二千年前伏波將軍那匹俊美的白馬登上海岸,就沒有什麼可以爭議的了。但在舟船不便、車馬遲緩的時代裡,海南島都顯得過於荒遠,因此,它成為流放政治異己的首選之地。自隋唐至明代洪武年間,海南島的流貶史延續了一千多年,這幾乎是世界上流放歷史最為漫長的地方了。李德裕、盧多遜、蘇東坡、李綱等眾多中國的精英人物,都從歷史的中心被甩到這裡,成為中原文化向周邊傳播的一種快捷方式,他們的不幸是海南島的大幸。海南人為他們設祠紀念,追懷他們的功德,五公祠就是供奉這些人文先哲的殿堂。外來的人也往往要到那裡燒一柱香。在這些精英從中心走向邊緣的同時,這裡也有白玉蟾、丘濬、海瑞等眾多的人傑走進中國歷史的中心,影響著社會人文的變遷。

  海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要津之地。從泉州等地啟程的很多船隊,都要在這裡補充給養,甚至採購貨品,才舉帆向南洋進發。清朝後期,隨著南洋諸島的開發,海口以其在東南亞的特殊地理位置得以迅速發展,成為中國近代對外開放的前沿,成為一座具有南洋風情的美麗城市。鴉片戰爭失敗之後,戰勝方強求開放的十大通商口岸,海口就是其中之一。清末在這裡設立領事館或者領事的就有十三個國家和地區,每月還有郵船經過這裡前往法國裡昂等地。清末以來,數以萬計的海南人從這裡迎著季風,踏著碧波和巨浪走向世界。

  漫長的歷史,積累了大量的自然與人文遺產,留下了滄桑而百感交集的記憶,使海口躋身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行列。海口城市發展的人文地理走向,基本上是自東向西沿著海岸線一線鋪開,靠近南渡江出海口的方向是老城區,往西的國貿中心一帶則是建省之後發展起來的新城區,再往西則是2000年代之後建立起來的新新城區。一條沿江傍海的馬路幾乎貫穿了整個城區。來到海口的客人,如果要進入它的過去就往東行走;要想進入它的未來則要朝西;而海口的現在就交集在過去與未來之間曖昧不清的地帶上。

  博愛路、中山路、得勝沙路等十三條老街,構成了民國時代海口的風貌,成為海口物質文化的博物館。這一城區是由軍閥鄧本殷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規劃拆遷,邀請東南亞華僑回瓊投資興建起來的。它幾乎完整地保留了一個世紀前海口人生活的形態,凝固著中西方文化在南太平洋上交匯時泛起的浪波紋。道路兩旁相互依騎的樓群,和貫通一氣的長廊,氤氳著一種人間煙火的溫暖,悲歡離合的傷痛與浪漫,凝固著一代代人生命的記憶。漫步其中,你似乎就能夠走進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個雨季裡,十字街口一次決絕的轉身,還有遺落在院子裡一個至今無法完成的願望,或是一個覆水難收的結局,迷失在一種夢幻之中。因此,這裡在茶樓、咖啡館和酒店,坐下來就有一種說不清的味道,喝下去更是比別的地方多出一些令人百感交集的意思,時光裡似乎總有那麼一種詠嘆在低低縈迴,仿佛是揮之不去的背景音樂。就像咖啡裡的奶和糖一樣,你的人生與過去曾經在這裡生活的人們纏混攪合到了一起,成為唱也唱不完的歌,一遍又一遍,一集又一集。

  總之,騎樓老街是海口人找回自己文化身份的地方,但他們要找回自己的自然身份,還得掉頭走向與此相映成趣的西海岸。那邊代表這座城市自然的一極,是一個消解文化濡染,降解心靈垃圾,回復天真性情的所在。西海岸沙灘金黃,海水潔淨,波濤汪洋,潮水起伏翻覆著一種永遠的嘆息,來自赤道的暖風,像野孩子般到處嬉戲,搖晃著風情萬種的椰子樹,和看起來心事重重的木麻黃,撕扯著女人身上的衣衫與頭髮,甚至鑽進人的懷裡來,讓你情不自禁,咿咿呀呀地喊出聲來,把一腦子的事情忘得精光。

  海口是一座城市的名稱,但它更是一座島嶼的出入口。從這裡出發,可以走進海南島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處名勝。周末假日,開車出去,一路都是風景,一路都是公園。隨處停下來,走進一個村子,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景致與境遇。儘管山重水複,但也總是柳暗花明。在海口這樣很多人都嚮往的地方安家,你漸漸就會少了對外部世界的嚮往,不用踮起腳尖四處張望,心裡那股讓你喉幹舌燥的邪火也就降下來,嘴裡便有了回甘的感覺,就像喝了一壺千年古樹巖茶那般。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是水口,也是火口
    如果你是一名遊泳好手,從大陸最南端的雷州半島入水,划過十八海裡波光瀲灩的海峽,爬上岸來就是海南的省會海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警方:系民警私自印製
    本報海口10月28日訊 (記者李關平)近日,一輛事故車上驚現「海口市公安局公務用車通行證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盛夏「表情」
    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們,紛紛利用相機、手機等記錄這些美景,並通過微博、微信等自媒體手段發布,在網絡上引起網友們的陣陣讚美與豔羨。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冀文化學者海口對話
    12月1日上午,「2019《海南周刊》文化學術年會·源遠流長——瓊冀文化對話會」在海口西海岸開幕,來自河北、海南兩省的80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各抒己見,氣氛活躍。  繼2018年11月成功舉辦「《海南周刊》首屆文化學術年會·源遠流長——瓊閩文化對話學術沙龍」後,海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海南省社會科學院、河北省社會科學院和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2019《海南周刊》文化學術年會·源遠流長——瓊冀文化對話會」,探討海南、河北兩地的歷史淵源與人文互動。
  • 海南傳統文化大講堂開講 - 海口日報數字報·海口網
    本報7月12日訊(記者梁冰)今天上午,海南傳統文化大講堂系列公益活動首場——《道德經》解析及其對海南本土文化的影響(第一講),在瓊山區花卉大世界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開講。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哲學著作之一,也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與春天同行
    與海南共同成長  63年前的1950年5月7日黎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海南第七天。  在海口市新華南路臨街一幢兩層小樓裡,一張張散發著油墨芬芳的報紙在這裡開印,印刷機有節奏的咔嚓聲,即便在6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讓當年的老報人覺得「是如此清脆悅耳」。她的名字叫《新海南報》,是海南日報的前身。
  • 海南日報數字報-老街巷裡的海口往事
    海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椰城的騎樓老街作為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早已揚名在外,但作為有歷史記憶的「坊巷」,還有待梳理。海南周刊今起推出「海口坊巷」專欄,旨在挖掘海口的城市歷史和市井文化。  海南島遠離內陸,城鎮發展緩慢。雖史書記載,西漢以來海南「州府縣治」20多個,但古城遺蹟至今仍隱約可尋可辨者,是建於北宋開寶五年(972年)的「海南衛城池」。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崖副刊:流動的閒情盛宴
    此外,在弘揚本土文化上副刊也顯現出應有的擔當,《和平日報》的一篇「海南風俗談」系列文章《海南的喪儀》,「瓊崖喪禮,多襲用古制,人死後即發訃報,孝子孫及親屬乃穿素白孝服……」,凸顯海南風土人情。  伍立楊指出,民國時期海南報紙副刊受新文化運動影響甚大,總的來說質量穩定,欄目豐富,文章可讀性強。寫作內容及風格受到魯迅、鄭振鐸、鬱達夫、沈從文等人的影響。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公告
    王 全,男,1963年10月出生,海南海口人,漢族,省委黨校研究生學歷,1985年8月參加工作,198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海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秘書處處長、副秘書長,白沙縣委副書記(掛職鍛鍊),省人大常委會華僑外事工委主任。現任五屆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副秘書長(正廳級)、機關黨組成員,擬任海南省總工會黨組書記,提名為省總工會副主席(負責常務工作,正廳級)候選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闖海人記憶中的海口新港
    文\海南日報記者 侯賽  海口新港從1976年投產到2011年,一直是海南物資主要集散地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中視IMAX全國第三大
    本報海口6月6日訊 (記者衛小林)5月中旬與海南中視集團旗下中視電影院線籤約後,目前正在進行緊張建設中的海口首家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把特色街區打造成遊客天堂
    作為現今國內騎樓建築保留規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極富中西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騎樓老街印記著海口的城市歷史,是海口最具人文特色的景觀街道,是一個世紀裡來往南洋的人們記憶的共同載體,是海口文化變遷的生動記錄,也是歷經多年海口留給今天最豐贍的城市情懷。2009年,海口騎樓老街以其融匯歐亞建築風格,演繹南洋歐亞混合城市風貌的唯一性與獨特性,榮獲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六種玩法海口過大年
    購免稅品海南特產伴手禮的六種玩法,城市賞花遊、海口「深呼吸」親子遊、最海南美食遊三條精品線路,詳細介紹了在海口吃、住、遊、購的優選玩法。、麗思卡爾頓酒店等  海口觀瀾湖新城(蘭桂坊、購物、泰拳秀、反彈樂園、主龍世界、泰迪熊、購物天地)——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熱帶動植物世界、動物主題餐廳)——馮塘綠園(古村、龍棲谷、溼地、橄欖園、橄欖宴)  (三)最海南美食遊  騎樓老街(最海口本土美食)——騎樓小吃街(匯聚海南各地百樣美食)——板橋路海鮮市場(海鮮市集大排檔)——海口紅樹林鄉村旅遊區(最鮮甜海鮮
  • 海南日報數字報-《潮起海之南》叢書海口發布
    本報海口12月28日訊 (記者陳蔚林)12月28日下午,《潮起海之南——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年改革開放舉措》(以下簡稱《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民間萬卷 中醫古籍傳世
    文\海南日報記者 金昌波 圖\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對傳承民族文化根脈的古籍非常陌生。然而,近日一條「海口民間收藏上萬卷中醫古籍」的消息卻在網上不脛而走。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百年壽匾上的名流群像
    文\海南日報記者 梁君窮 通訊員 張王明  編者按  這段時間,「朋友圈」裡攝友和驢友們有關海口市秀英區永興鎮美梅村「壽溢古稀」牌匾的消息可謂刷爆了屏,也吸引了一眾文史愛好者和鄉土文化專家前去尋古和鑑寶。
  • 海南日報數字報-空靈婉轉「歐歐調」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杜穎 實習生 王蔡雨 圖\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美麗湖畔,椰風吹送
  • 海南日報數字報-張韶涵「寓言」世界巡演海口開唱
    本報海口11月2日訊 (記者趙優)11月2日晚,張韶涵「寓言」世界巡迴演唱會海口站在海口市五源河體育中心體育場開唱。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不愧是旅遊天堂」
    3月3日晚,「牽手北部灣,驚嘆新海口」2019海口(南寧)旅遊推介會在廣西南寧青秀萬達廣場舉行,一場推介會讓這兩個鄰居般省會城市雙手緊攜。  「你看這家椰子雞飯店,我們經常去吃,味道特別好。」3月3日下午5時多,青秀萬達廣場三樓的海南文昌椰子雞飯店,生意特別好,剛剛到飯點,門口已經有人開始排隊。南寧市民劉琴帶著一家人提前來吃飯,就是為了避免錯過了當晚的推介會。
  • 海南日報數字報-解放前海南的銀行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貢  到1950年解放前,以海口為代表的海南金融機構其實已經形成了一個多層次的金融網,並成為海南島的金融中心。